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4篇
  免费   86篇
  国内免费   733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46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56篇
  2019年   69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48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59篇
  2014年   90篇
  2013年   75篇
  2012年   88篇
  2011年   77篇
  2010年   84篇
  2009年   94篇
  2008年   105篇
  2007年   104篇
  2006年   74篇
  2005年   91篇
  2004年   98篇
  2003年   82篇
  2002年   113篇
  2001年   114篇
  2000年   65篇
  1999年   55篇
  1998年   44篇
  1997年   47篇
  1996年   47篇
  1995年   64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39篇
  1991年   34篇
  1990年   33篇
  1989年   36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18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背景】粮食在生长和收储期极易受到病原真菌或产毒真菌的污染,造成严重的损失。众多实践证明木霉属(Trichoderma)可以有效防治植物病原真菌。【目的】鉴定和筛选能有效抑制粮食常见危害真菌的木霉生防菌株,开发生防菌剂,保障粮食生产安全。【方法】从粮食上分离筛选出35株木霉,通过多基因系统发育分析和形态学观察方法进行菌种鉴定,利用平板对峙试验筛选出对粮食常见危害真菌有抑制作用的菌株。【结果】35株木霉分属于8个种,分别为非洲哈茨木霉(Trichodermaafroharzianum)、类棘孢木霉(Trichodermaasperelloides)、 Trichoderma amoenum、近深绿木霉(Trichoderma paratroviride)、Trichoderma obovatum、长枝木霉(Trichoderma longibrachiatum)、东方木霉(Trichodermaorientale)和深绿木霉(Trichodermaatroviride)。对峙试验结果表明,这8种木霉对于粮食上分离到的10种危害真菌均具有较好的抑制效果。非洲哈茨木霉(T.afroharzi...  相似文献   
52.
【背景】由病原菌Sclerotium denigrans侵染引起的平贝母菌核病是其主要的鳞茎病害之一,给平贝母种植产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目的】筛选出对平贝母菌核病具有拮抗效果的木霉菌株。【方法】以平贝母菌核病作为靶标菌,采用平板对峙试验、平板对扣法、圆盘滤膜法与发酵液抑菌试验筛选对平贝母菌核病具有拮抗效果的木霉菌株。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的方法检测拮抗效果较好的木霉菌挥发性成分;二硝基水杨酸(dinitrosalicylic acid, DNS)比色法测定木霉菌的β-1,3葡聚糖酶的活性;室内防效试验验证其对平贝母菌核病的防治效果。【结果】平板对峙试验发现木霉菌F1、F2和D6对平贝母菌核病菌的生长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抑菌率分别为91.06%、87.00%和86.12%;平板对扣法发现木霉菌E17和A26对菌核病菌的抑制效果最为明显,抑菌率分别为74.96%和75.86%;圆盘滤膜法发现菌核病菌在F2、C6、D3、F4、A26、B30、D4和D6的琼脂培养基上均不生长,抑菌率达100%;发酵液抑菌试验表明木霉菌D3抑制效果最强,可完全抑制菌核病菌的生长,抑菌率为100%;对A26、D4、E8、E17和D3这5株木霉进行GC/MS挥发性产物分析,在E17发现了具有抗真菌活性的6-戊基-2H-吡喃-2-酮等活性物质;DNS比色法发现β-1,3葡聚糖酶活性最高的木霉菌为F1;室内防效试验测定发现D3能明显抑制平贝母鳞茎菌核病的病变,对平贝母菌核病具有潜在的生防活性。【结论】木霉菌D3在防治平贝母菌核病中是极具开发价值的菌种。  相似文献   
53.
1963年10月12日从四川巴塘采获一批蚤类标本,共3(?)(?),6(?)(?)。其宿主由于有安氏白腹鼠Niviventer andersoni、社鼠N.confucianus和大耳姬鼠Apodemus latronum三只动物相混,故难于判定是其中哪一种动物。经鉴定这批标本的形态特征与特新蚤川藏亚种Neopsyllaspecialis sichuanxizangensis Wu & Chen,1982大致符合。但在(?)第8腹板后段、第9腹板后臂的刺形鬃鬃序以及(?)第7腹板后缘的形状等处存在着差异。按这些差异本应考虑为另一亚种,但由于川藏亚种模式产地为四川的木里、黑水、若尔盖、巴塘和西藏的波密、察隅  相似文献   
54.
本文报导五加科一新属,人参本属Chengiopanax Shang et J.Y.Huang,新组合2种,即华人参木Ch.fargesii(Franch.)Shang et J.Y.Hung及人参木Ch.sciadophylloides(Franch.et Sav.)Shang et J.Y.Huang。  相似文献   
55.
调查了云南省4种植被下土壤真菌总数、木霉数量及种类分布特点.森林土壤中木霉相对数量约占土壤真菌总数的3~15%,并随不同样地、采样季节及土层而异,优势种类因不同林型土壤而异.钩状木霉分布广泛,尤其在热带雨林的土壤生境中占优势.哈茨木霉和黄绿木霉则分别在季风和半湿润常绿阔叶林土壤中出现频率较高.  相似文献   
56.
里氏木霉液体发酵产纤维素酶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摇瓶试验基础上,采用里氏木霉(Trichoderma reesei)HC-415菌株进行5L自控罐产纤维素酶深层发酵试验。在通气量为 0.2—0.6vvm、搅拌速度为 400r/min、发酵液pH控制在5.8—6.1的条件下,发酵液的羧甲基纤维素(CMC)酶酶活最高为325.0mg糖/ml,滤纸糖酶(FPA)酶活最高达17.9mg糖/ml。发酵周期为108h。所得冻干纤维素酶粉CMC酶活最高3111IU/g,FPA最高135IU/g ,对发酵液得率平均6.7g/L。酶活总收率CMC酶活平均78.2%,FPA酶活平均73.5%。  相似文献   
57.
 广东鼎湖山季风常绿阔叶林的主要优势乔木树种荷木和黧蒴幼苗生长于自然光照和人工调节CO2浓度为500±50μl·L-1或空气CO2(350μl·L-1)的气罩中3个月。高CO2浓度下生长的黧蒴和荷木植株总干物质量分别增加26.6%和16.6%,根部增加量最大,地上部分所占的比例降低,根冠比上升,基径增大而株高降低。高CO2浓度下生长的叶片密度及比叶重增加,叶肉细胞间隙体积减少。单位干重的黧蒴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全碳、磷、钾含量在高CO2浓度下稍为下降,果糖、葡萄糖、蔗糖、全氮、镁含量及N/C比明显降低。而全钙含量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58.
野生型康氏木霉(Trichodermakoningi)854-B2经多种理化诱变因子及空间微重力辐射等因素的处理,选育到1株高活力纤维素酶变异株B-7。其固体培养物的纤维素酶,以滤纸为底物酶活力为34μ/g,以羧甲基纤维素(CMC)为底物酶力为1472μ/g。与野生菌854-B2相比,产酶活力水平分别提高5倍和7倍多。酶在滤纸上作用的最适条件为pH4.5—5.0,温度55—60°C;25°C,保温24h,pH稳定范围为pH4.0—6.5;70°C保温30分钟,剩余酶活力34.4%。  相似文献   
59.
康宁木霉CP88329纤维素酶产生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27,自引:2,他引:25  
崔福绵  刘菡  韩辉   《微生物学通报》1995,22(2):72-76
从生霉棉布上分离出的康宁木霉CP88105经诱变处理,获得一株高产纤维素酶的突变株CP88329。在固体培养基上,28℃培养72小时,所产纤维素酶固体曲,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底物酶活力为4880u/g;以脱脂棉为底物酶活力为480u/g。产酶活力水平均为出发菌的3倍。酶在脱脂棉上作用最适条件为pH4.5-5.0,45-50℃;45℃保温4h,pH稳定范围为3.5-6.5;60℃保温1h,酶活力剩余20%。酶可用于苎麻布抛光处理和牛仔服“石磨”处理。  相似文献   
60.
山茶科核果茶属和石笔木属的胚胎学研究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观察了短叶核果茶,石笔木,粗毛石笔木和屏石笔木的大小孢子和雌雄配子体的发生和发育过程,4个种的胚胎学特征高度相似,均为基本型药壁发育,腺质线毡层,同时型小孢子母细胞胞质分裂,四面体形小孢子四分体,二细胞成熟花粉,倒生胚珠,双珠被,薄珠心,单孢原,蓼胚囊,卵细胞与助细胞区分明显,均具有珠被绒毡层和承珠盘,以蓼型胚囊区别于邻近的山茶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