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两种树叶在华南地区贫营养型池塘中的分解速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若思  彭芳  童晓立 《生态科学》2007,26(1):27-29,35
在热带亚热带地区,凋落物在湖泊、湿地中的分解过程知之甚少。为了解亚热带地区树叶凋落物在静水环境中的分解状况,利用分解网袋法对2种树叶(大叶相思和人心果)在广州长岗山自然保护小区一贫营养型池塘中进行了为期130d的树叶分解研究。结果显示,两种树叶在池塘中的分解速度非常缓慢,130d后大叶相思和人心果树叶的干重剩余率分别为74.3%和77.5%,经指数衰减模型拟合,两者的分解速率系数(k)分别为0.00145d^-1和0.00105d^-1。定殖在两种树叶上的大型底栖动物仅5种,其中优势类群为摇蚊幼虫和钩虾。结果表明寡营养型池塘中大型底栖动物功能摄食群中撕食者种类与数量的稀少是引起这两种树叶分解缓慢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热射病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持续静-静脉血液滤过(CVVH)的治疗作用并总结护理要点。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5月至2010年9月,我院收治的6例热射病合并MODS,及时运用CVVH并采取综合治疗措施,对治疗和护理进行总结。结果:6例患者5例痊愈,1例死亡。通过早期积极采用CVVH联合综合治疗措施,可快速降低患者体温,防止因高热引起的恶性循环。结论:CVVH是热射病合MODS有效治疗方法,其可早期纠正电解质及酸碱紊乱,且对代谢产物和炎症因子的清除也有重要作用。期间严密的观察与护理,以及配合治疗的连续性,是成功救治这类患者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静磁场对大肠杆菌生长过程的作用机制研究   总被引:20,自引:5,他引:15  
通过对在外加静磁场和正常情况下培养大肠杆茵生长情况的对比分析,发现试验条件下所选磁场对大肠杆茵有明显促进生长的作用,茵落计数结果表明磁场越强作用效果越明显。对试验结果进行Dunnettt检验发现均具有差异显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以永磁体构建静磁柱体内植入物,应用Micro-CT技术,探索研究内植静磁柱联合脉冲电磁场对骨组织的修复作用。方法:选取新西兰兔24只建立右侧股骨髁骨缺损模型,并随机分为联合磁场组,脉冲电磁场组和对照组。联合磁场组自兔右侧股骨干远端向髓内植入静磁柱,并联合施加体外脉冲电磁场(1 h/d);脉冲电磁场组及对照组均将无磁性钛合金棒植入右侧股骨干髓腔,同时,脉冲电磁场组于体外加载脉冲电磁场(1 h/d)。术后5周处死取材,应用Micro-CT对股骨远端样本进行扫描检测,并对骨缺损区域显微结构进行三维重建分析。结果:与非磁场组相比,联合磁场组骨缺损区域骨小梁相对体积及数目明显增加(P均0.05),骨小梁分离度下降(P0.01)。与传统脉冲电磁场组相比,联合磁场组骨小梁数目增加(P0.05),骨小梁分离度下降(P0.01)。扫描及重建图像可见,联合磁场组骨缺损区域骨量增多,外侧皮质区愈合完整,骨小梁结构连续致密,具有更好的骨显微结构。结论:内植静磁柱与脉冲电磁场的联合磁场干预方式能够在早期获得更好的成骨修复能力,为磁场治疗相关骨病的临床及基础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醒脑静对颅脑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健康雄性成年SD大鼠63只,随机分为3组(n=21):假手术组、模型组、醒脑静组。模型组与醒脑静组均采用自由落体撞击伤方法制作创伤性脑损伤模型,假手术组仅行开颅术,不造成脑损伤。醒脑静组盆大鼠造模后10min内经尾静脉注射醒脑静注射液10ml/(kg·d),模型组与假手术组则经尾静脉注射等量0.9%氯化钠溶液,三组均连续给药7d。给药第7天比较各组大鼠血清中S-100B蛋白和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脑组织含水量,检测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含量,并对各组大鼠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醒脑静组和模型组均有明显的神经缺损,脑组织含水量、MDA、S-100B蛋白和NSE水平明显升高,SOD、GSH-Px含量明显降低;醒脑静组与模型组比较,醒脑静组神经缺损程度及脑含水量显著低于模型组,血清中MDA和NSE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SOD、GSH-Px活性明显高于模型组。结论:醒脑静注射液对大鼠颅脑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减轻颅脑损伤后脑水肿及抑制氧自由基反应、保护神经细胞有关。  相似文献   
16.
邓永宾 《蛇志》2014,(1):52-53
目的探讨涤痰醒脑承气汤治疗脓毒症脑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脓毒症脑功能障碍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60例,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涤痰醒脑承气汤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1、3、7天与同组治疗前比较,CRP含量和GO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且治疗后的CRP含量和GOS评分两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涤痰醒脑承气汤对脓毒症脑功能障碍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可明显提高预后,促进康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醒脑静联合古拉定治疗急性酒精中毒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过氧化氢(H_2O_2)、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 NOS)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80例急性酒精中毒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采用醒脑静治疗;观察组40例,采用醒脑静联合古拉定治疗。记录比较两组症状改善时间,治疗前后肝功能及血清学指标变化,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血压与心率恢复正常及清醒时间均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1)。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血清谷酰转肽酶(GGT)、谷草转氨酶(AST)和谷丙转氨酶(ALT)水平均显著下降(P0.01),且观察组以上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4、8 h后,两组血清H_2O_2、MDA、iNOS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血清SOD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且观察组以上指标改善较对照组更显著(P0.01)。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达97.50%,较对照组(90.00%)略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苏醒后不适率为27.50%,较对照组显著降低(67.50%,P0.01)。结论:采用醒脑静及古拉定治疗急性酒精中毒患者可更快速、有效消除临床症状,改善肝功能,减少患者不适感,疗效更显著,可能与其有效降低血清MDA、i NOS水平并升高血清SOD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BIS监测下丙泊酚靶控输注全凭静脉麻醉与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两种方式下的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手术患者麻醉效果。方法:46例择期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患者,ASAI`II级,随机分为:丙泊酚靶控全凭静脉麻醉组(TCI组)和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组(SD组),各23例。术中均监测BIS值(维持在40~60)。记录麻醉诱导前(T1)、手术开始30 min(T2)、术后1 h(T3)患者血压(BP)和心率(HR);记录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记录术中知晓发生率和术后24小时恶心呕吐(PONV)发生率。结果:TCI组与SD组患者BP和HR在T1、T2、T3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CI组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均早于S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术中知晓;但术后24小时PONV发生率TCI组明显低于SD组(P0.05)。结论:在BIS监测下,丙泊酚靶控全凭静脉麻醉与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用于腔镜下子宫切除手术均能够维持术中患者血流动力学平稳,预防术中知晓,但全凭静脉麻醉较静吸复合麻醉患者术后恢复更快,术后24小时恶心呕吐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9.
在孟氏藻属(Mougeotia)中的一些种类,它们是完全以静孢子营生殖的。以往的藻类学家对于此种孢子的形成过程有不同的意见:如Hassall(1845)、Wittrock(1878)、W.及G.S.West.(1902)和Czurda(1931,)等氏认为此种孢子在形成过程中,  相似文献   
20.
摘要 目的:探讨小醒脑针刺法联合度洛西汀对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PPPD)患者心理状态、睡眠质量及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19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0例PPPD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门诊号单双数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n=35,度洛西汀治疗)和研究组(n=35,小醒脑针刺法联合度洛西汀治疗),对比两组头晕发作频次、头晕发作持续时间以及眩晕残障程度评定量表(DHI)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活动平衡信心量表(ABC)评分、微觉醒指数、入睡后清醒时间、睡眠分期转换次数、醒转次数、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后头晕发作频次、头晕发作持续时间、微觉醒指数、入睡后清醒时间、睡眠分期转换次数、醒转次数以及DHI、PSQI、HAMA、HAMD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较对照组低(P<0.05)。治疗后两组BBS、ABC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小醒脑针刺法联合度洛西汀治疗PPPD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眩晕症状、心理状态、睡眠质量及平衡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