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124篇
  免费   1854篇
  国内免费   10122篇
  2024年   177篇
  2023年   686篇
  2022年   815篇
  2021年   865篇
  2020年   888篇
  2019年   804篇
  2018年   636篇
  2017年   725篇
  2016年   796篇
  2015年   882篇
  2014年   1333篇
  2013年   1156篇
  2012年   1435篇
  2011年   1666篇
  2010年   1585篇
  2009年   1713篇
  2008年   1961篇
  2007年   1518篇
  2006年   1486篇
  2005年   1491篇
  2004年   1565篇
  2003年   1403篇
  2002年   1352篇
  2001年   1324篇
  2000年   1051篇
  1999年   853篇
  1998年   695篇
  1997年   623篇
  1996年   624篇
  1995年   536篇
  1994年   435篇
  1993年   354篇
  1992年   344篇
  1991年   304篇
  1990年   231篇
  1989年   247篇
  1988年   80篇
  1987年   59篇
  1986年   70篇
  1985年   126篇
  1984年   52篇
  1983年   53篇
  1982年   38篇
  1981年   43篇
  1980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3年   6篇
  1958年   3篇
  1950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71.
本文研究了D-葡萄糖两步串联发酵中前一步菌株的发酵产酸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在含有D-葡萄糖、适量的玉米浆、碳酸钙和磷酸盐的培养基中,摇瓶培养48小时,一株葡萄糖酸杆菌突变株SCB611可产生2,5-二酮基-D-葡萄糖酸25—30mg/ml,克分子转化率为25%左右;另一株欧文氏菌突变株SCB247可产生2,5-二酮基-D-葡萄糖酸45—50mg/ml,克分子转化率为40%。随发酵时间适当延长,2,5-二酮基-D-葡萄糖酸可逐渐增高。温度28℃,种龄15小时,接种量10%及良好的通气条件,有利于菌株产生2,  相似文献   
72.
利用表面活性剂及还原剂处理产朊假丝酵母(Candida utilis)细胞,在培养液pH7—11范围内,可使C.utilis产生的尿酸酶快速地释放到胞外。当Triton X-100及巯基乙醇浓度为0.1%,培养液pH为8时,获得的最高酶活性为4.78u/g湿菌体,最适pH值为8—9,处理时间为4小时。利用该方法获得的最高酶活性高于一般常规处理方法,即超声波法及透析法,它们的酶活性分别为1.9u/g湿菌体及0.76u/g湿菌体。  相似文献   
73.
朱仁华   《微生物学通报》1991,18(6):339-343
采用吐温、不饱和脂肪酸、甾醇1、甾醇2和甾醇3作增活剂,改善固定化酵母的活性,加快发酵速度。吐温的效果优于不饱和脂肪酸。三种甾醇在单独施用时,以甾醇1最好;与增强剂同时施用时,以甾醇3最好。用明胶-戊二醛交联作增强剂可明显改善固定化酵母的机械强度。由于戊二醛的“毒性”,使存活率下降,发酵周期延长。若与增活剂同时施用,可抵销这些缺陷。  相似文献   
74.
本文用ELISA、核酸电泳法检测腹泻病牛粪便标本。21例中检出轮状病毒抗原有4例为阳性,占19.05%。ELISA法与核酸电泳法结果相符,前者被认为是最值得推广的方法。本研究在江西省首次证明了引起牛腹泻的牛轮状病毒的存在,为防治牛腹泻病采取有效手段提供了病原学依据。  相似文献   
75.
本文研究了D-葡萄糖两步串联发酵中前一步菌株的发酵产酸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在含有D-葡萄糖、适量的玉米浆、碳酸钙和磷酸盐的培养基中,摇瓶培养48小时,一株葡萄糖酸杆菌突变株SCB611可产生2,5-二酮基-D-葡萄糖酸25—30mg/ml,克分子转化率为25%左右;另一株欧文氏菌突变株SCB247可产生2,5-二酮基-D-葡萄糖酸45—50mg/ml,克分子转化率为40%。随发酵时间适当延长,2,5-二酮基-D-葡萄糖酸可逐渐增高。温度28℃,种龄15小时,接种量10%及良好的通气条件,有利于菌株产生2,5-二酮基-D-葡萄糖酸。  相似文献   
76.
果蝇前后图式基因调控的层次性(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果蝇胚胎的前后极性和幼虫精细的体节图式是由一系列基因控制。这些基因在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显示不同的作用层次。首先,母性效应基因通过卵中编码的形态发生原,将胚胎分为前后极和两末端区。继而由体节缺口基因决定胚胎的第二次分区。在这基础上,体节成对基因和极性基因相继转录表达,分别决定重复体节的存在和每个体节的前后极性。最后,在体节基因活性影响下,由同源异型基因决定每个体节的特性。在果蝇早期发育中,正是由于上述不同层次的前后图式基因通过相互调节,按顺序在特定的空间相继表达,从而决定了幼虫规则体节的形成。  相似文献   
77.
果蝇前后图式基因调控的层次性(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引言由于分子遗传学的进步,对于基因如何代代相传以及个别基因的表达调控,我们已有相当的了解。然而对发育过程中,基因如何按一定的时空秩序,依次表达,并导致性状的发育,则所知甚少。这方面的研究还刚开始深入。已有人提出不同的理论模型,以解释在发  相似文献   
78.
洪敏  鲍涛 《生理学报》1991,43(5):494-498
给完整的及切除肾上腺的雌性 Wistar 大鼠分別注射地塞米松、去氧皮质酮或地塞米松加去氧皮质酮;冷酚法提取心房总 RNA,用α-~(32P)标记的大鼠心房肽 cDNA 探针与之杂交。完整大鼠接受地塞米松和切除肾上腺后接受地塞米松加去氧皮质酮的大鼠,心房肽基因转录产物增加2倍,其余组无显著变化。结果提示糖皮质激素可促进心房肽基因表达,但此作用依赖于盐皮质激素的同时存在,单纯盐皮质激素不能增强该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79.
uvrA基因对SOS显色法检测遗传毒物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SOS显色法对45种化学物质(包括致癌物质、抗癌药物、赫基衍生物、代谢抑制物、食品添加剂和含铬废水)进行遗传毒性检测。分别用大肠杆菌的uvrA-菌株PQ37和uvrA+菌株GC 4415作为测试菌株以考察uvr A 基因对SOS显色法检测遗传毒性灵敏度的影响。带有uvrA 突变的菌株PQ37比较灵敏,不带uvrA突变的菌株GC 4415测不出消癌芥、吖啶黄和SIPI系列化台物的遗传毒性。但在实验中也观察到某些化合物诸如丝裂霉素c、嘹啶酮酸、甲氨喋呤、5一氟尿嘧啶和5一溴脱氧尿苷等诱导菌株PQ37的SOS应答的能力匣而低。已知某些化学物质诱导SOS应答的能力部分取决于uvrA基因产物的存在,因此应使用带有uvrA突变和不带uvrA突变的菌株来进行SOS的显色测定。  相似文献   
80.
利用甾体激素撤退方法造成移植在地鼠颊囊内人子宫内膜出血的动物模型,研究消炎痛和PGF_(2a)对内膜出血的作用。结果表明,注射三种不同剂量消炎痛并不能完全抑制内膜出血,但对内膜出血时间有延缓作用。用两种不同剂量的PGF_(2a)采取缓慢释放给药方法,虽然地鼠在给药后外周血液中PGF_(2a)水平比给药前显著增高,但内膜出血并不出现在撤退甾体激素之前。结果提示,PGF_(2a)对内膜血管破裂无直接作用,而纤溶活性变化可能是触子宫内膜出血更直接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