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65篇
  免费   776篇
  国内免费   2661篇
  2024年   73篇
  2023年   248篇
  2022年   305篇
  2021年   313篇
  2020年   244篇
  2019年   274篇
  2018年   217篇
  2017年   266篇
  2016年   280篇
  2015年   335篇
  2014年   523篇
  2013年   425篇
  2012年   505篇
  2011年   485篇
  2010年   470篇
  2009年   450篇
  2008年   682篇
  2007年   458篇
  2006年   403篇
  2005年   407篇
  2004年   376篇
  2003年   348篇
  2002年   342篇
  2001年   271篇
  2000年   263篇
  1999年   222篇
  1998年   146篇
  1997年   119篇
  1996年   108篇
  1995年   93篇
  1994年   84篇
  1993年   78篇
  1992年   89篇
  1991年   66篇
  1990年   63篇
  1989年   61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28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5篇
  1979年   1篇
  1975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41.
摘要 目的:探究维生素D水平与牛奶蛋白过敏(CMPA)患儿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0年6月就诊于我院的50例CMPA患儿作为观察组,根据其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度组18例、中度组27例和重度组5例,另选取同期于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50例健康婴幼儿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各组血清25-羟基维生素D [25(OH)D]水平,收集婴幼儿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CMPA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观察组患儿血清25(OH)D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和中度组患儿血清25(OH)D水平显著低于轻度组,而重度组又显著低于中度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CMPA与血清牛奶蛋白总免疫球蛋白E(IgE)检查结果、血嗜酸性粒细胞检查结果、家族过敏史、维生素D缺乏、喂养方式、生产方式有关(P<0.05),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血清牛奶蛋白总IgE为阳性、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家族过敏史、维生素D缺乏、人工喂养、剖宫产是CMPA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CMPA患儿血清25(OH)D水平显著降低,且病情越严重,其水平越低,血清牛奶蛋白总IgE检查结果、血嗜酸性粒细胞检查结果、家族过敏史、维生素D缺乏、喂养方式、生产方式是CMPA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2.
摘要 目的:调查社区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自我管理水平及分析T2DM并发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影响因素。方法:于2016年6月~2017年6月期间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随机抽取苏州市6个社区符合纳排标准的539例T2DM患者进行问卷调查,了解社区T2DM患者血糖自我管理水平情况,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并检测血生化指标,统计社区T2DM患者的DPN发生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T2DM患者并发DPN的影响因素。结果:本次研究共发放调查问卷539份,实际回收531份,其中T2DM并发DPN者86例,根据是否并发DPN将所有入选患者分为DPN组(n=86)和无DPN组(n=445)。社区T2DM患者的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SDSCA)平均得分率为(49.38±5.23)%,DPN组和无DPN组在病程、体质量指数(BMI)、腰围、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胰岛素(FINS)、低 密 度 脂 蛋 白(LDL-C)、血 尿 素 氮(BUN)、血肌酐(Cr)、合并外周动脉疾病(PAD)、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程≥7年、HbAlc≥8 mmol/L、合并PAD、合并DR、BMI≥25 kg/m2是社区 T2DM患者并发DPN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苏州市6个社区的T2DM患者血糖自我管理水平较低,且T2DM并发DPN的概率较高,病程≥7年、HbAlc≥8 mmol/L、合并PAD、合并DR、BMI≥25 kg/m2均是社区 T2DM患者并发DPN的危险因素,临床可对上述危险因素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以有效降低T2DM并发DPN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3.
摘要 目的:探讨食管癌调强放射治疗的初期疗效及急性放射性肺损伤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9年1月在我院进行调强放射治疗的食管癌患者322例,评价食管癌调强放射治疗后一个月的疗效;按照是否发生急性放射性肺损伤(RILI)分为急性RILI组和无急性RILI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急性RILI的影响因素。结果:调强放射治疗的完全缓解和部分缓解的患者占98.45%;322例患者中90例(27.95%)出现急性RILI,其中36例(11.18%)出现2级及以上的急性RILI;急性RILI组和无急性RILI组间卡氏(KPS)评分、淋巴结转移、基础肺疾病、V5、V10、V20、V30和全肺平均剂量(ML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KPS评分<80分、有淋巴结转移、有基础肺疾病,V5≥60%、V10≥40%、V20≥28%、V30≥20%和MLD≥10Gy是食管癌调强放射治疗后急性放射性肺损伤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使用调强放射治疗技术治疗食管癌的初期疗效较好,治疗过程中,应充分考虑病患的临床特征,优化放疗方案和靶区,减少急性RILI的发生,提高食管癌患者放疗后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44.
广西三黄鸡肉嫩味美,是中国应用广泛、开发利用最好的著名地方品种。为了准确评价广西三黄鸡的遗传多样性和保种效果,以广西自治区内4个保种场314个样品为研究材料,用18个微卫星标记和线粒体DNA D-loop区(mtDNA)联合分析广西三黄鸡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微卫星标记结果表明:共检测到144个等位基因,平均等位基因数为8个,期望杂合度(HE)为0.679 8,观察杂合度(HO)为0.560 5,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639 3。线粒体DNA D-loop区结果表明:在检测序列中,共发现31个变异位点,17种单倍型,群体平均核苷酸多态性和单倍型多态性分别为0.0137 9,0.644;网络中介图表明广西三黄鸡具有5个血统来源,主要起源是东亚和云南或云南周边地区地方鸡血统,但在存在少量外来商业鸡种血统。本研究结果表明,广西三黄鸡具有较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个别保种场需进一步提纯保种。  相似文献   
145.
DNA甲基化通常是指胞嘧啶第5位碳原子和甲基基团的共价结合,可调节基因表达程度,参与有机体的重要生命过程,是目前研究最为透彻的表观遗传过程之一。环境变化可以诱导DNA甲基化的变异,这可能是有机体适应新环境的有效途径之一。研究表明,在不同环境下生存的野生动物,其种群内和种群间均存在显著的DNA甲基化差异;同时,相对于遗传多态性水平,野生动物具有更高的表观遗传多态性水平,表明至少有一部分的表观遗传变异独立于遗传变异,这是DNA甲基化具备潜在进化作用的一个先决条件。DNA甲基化变异可能促进了野生动物种群表型多样化,且一些变异的DNA甲基化模式和水平可跨代遗传,可使其快速适应新环境,有助于种群的扩散和进化。这些研究有助于深入理解野生动物种群中非遗传分歧诱导的一些可遗传的表型现象,洞察野生动物种群环境适应性的表观遗传机制,以及DNA甲基化在物种进化中具有的潜在作用,同时我们也对野生动物种群DNA甲基化研究工作的不足进行了探讨和展望,为野生动物种群的表观遗传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6.
为了探究3种显著差异类型猪FUT1基因M229与M307位点多态分布规律。本实验采用PCR-SSCP、PCR-RFLP结合直接测序技术分别对从江香猪、巴克夏×黔北黑猪F_1代杂交猪和杜×长×大外三元猪群体M229和M307位点多态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江香猪M229位点中有效等位基因为1.913 8,多态信息含量为0.363 5,属于中度多态,而在巴克夏×黔北黑猪F_1代杂交猪和杜×长×大外三元猪群体中多态信息含量均低于0.25,为低度多态;与M229位点群体遗传参数结果相反,从江香猪M307位点多态信息含量最低,呈现出偏态分布,而在杜×长×大外三元猪群体中M307位点多态信息含量为0.260 2,可提供较多的遗传信息。因此,今后在从江香猪群体中应以M229位点选育为主,而国外品种应以M307位点选育为主。  相似文献   
147.
种间的遗传差异是物种分类和确定保护管理单元的基础,本研究利用DNA条形码技术对未知样本进行鉴定,通过NCBI进行BLAST得到结果是:与绿孔雀的同源性为96%。近一步通过对蓝孔雀(Pavo cristatus)和绿孔雀(Pavo muticus)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Ⅰ(cytochrome coxidaseⅠ,COⅠ)基因及线粒体基因组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两物种间的COⅠ基因在碱基组成、核苷酸多样性等各项指标上均具有明显差异。遗传距离分析结果表明蓝孔雀与绿孔雀种内遗传距离为分别0和0.012,种间遗传距离为0.045,表明种间仍具有明显的遗传差异。通过对两物种线粒体基因组各基因的比较分析,发现ND1基因变异位点所占比例相对较高,考虑作为绿孔雀和蓝孔雀种群遗传学研究的最优分子标记。本研究将为分析孔雀类群间的系统发育及制定绿孔雀的保护措施提供了更多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8.
以随机整合方式获得的转基因动物外源基因的拷贝数、整合位点及染色体核型等遗传背景并不清楚,可能会存在外源基因的沉默整合、无效整合、毒性整合以及其表达水平不可预测等问题。文中选取了6只原代(F0)及其相对应的子一代(F1)的人乳铁蛋白(hLF)转基因山羊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颈静脉采血、提取DNA,通过染色体核型分析、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ELISA和Westernblotting等检测技术,研究其外源基因的遗传背景与表达水平。结果显示,6只F0代转基因山羊的染色体没有明显的形态变异、数量改变等异常情况。相对拷贝数高低不同(2–16),且能够稳定地遗传给下一代,F0和F1代hLF基因拷贝数一致。F1代转基因山羊表达hLF水平最高可达1.12 g/L(L3-1,拷贝数8)。结果表明,整合的外源基因能够稳定地遗传下一代,也没有对转基因山羊个体的生长发育造成障碍,而且拷贝数高低与hLF表达水平无明显的相关性,这为转基因山羊及其他转基因动物的新品种培育奠定了基础,解析了遗传背景。  相似文献   
149.
杨彬  王玉  郝清玉 《广西植物》2020,40(3):422-432
木麻黄海防林是海南岛重要的海岸生态屏障,天然更新对其持续发挥防护功能具有重要意义。调查发现海南岛大多数木麻黄林林下天然更新困难,然而却存在局部更新良好的现象。为了探究天然更新存在巨大差异的原因,并为促进海南海防林由人工林向近自然林转化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通过分析不同林地更新质量的差异,研究影响木麻黄海防林林下天然更新的主要影响因素。该研究在海南岛木麻黄海防林中共设置73块临时样地,采用方差分析和相关分析等统计方法,分别研究林地所属气候区、林分条件、土壤因子和凋落物累积量对天然更新质量和密度的影响。结果表明:(1)湿润气候区的木麻黄林下更新要显著优于半干旱区;(2)木麻黄林分密度与更新密度和草本盖度存在显著负相关,但林分条件其他因子对更新影响不大;(3)不同更新质量样地的土壤pH和养分均无显著性差异,但铵态氮对幼苗、有机质对幼树的更新存在一定的促进作用;(4)凋落物的累计整体不利于天然更新的进行。结果说明气候因子、木麻黄林分密度、木麻黄凋落物积累量是木麻黄海防林林下植物天然更新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50.
为对水产养殖育苗实践中活体饵料西藏卤虫(Antemia tibetiana)的应用提供参考, 研究不同钠盐对孵化率、无节幼体在淡水中存活时间的影响, 分析NaCl浓度、孵化液pH和淡水水温等因素对西藏卤虫无节幼体在淡水中存活时间, 记录各组无节幼体在淡水中50%和100%死亡所需时间。结果表明, 不同钠盐显著影响西藏卤虫的孵化率, Na2SO4组显著高于NaCl组(P<0.05), Na2CO3组显著低于NaCl组(P<0.01), 其他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以NaCl组孵化出的无节幼体在淡水中存活时间最长, 50%存活时间达13h, Na2SO4组孵化的无节幼体存活时间显著低于NaCl组(P<0.05), 而Na2CO3和NaNO3组存活时间极显著低于NaCl组(P<0.01), 在Na2CO3中孵化的无节幼体死亡速度最快。孵化率高的实验组存活时间不是最长, 显示孵化率与存活率之间并无关联性。随着孵化液NaCl浓度升高, 无节幼体在淡水中存活时间逐渐延长, 至35‰时达到最高, 但当孵化液NaCl浓度达40‰时, 存活时间开始下降。随着孵化液pH从6.5—8.0逐渐升高, 存活时间逐渐延长, 至pH8.0时达到最高, 孵化液pH继续升高, 存活时间逐渐缩短, 到pH10.0时, 50%存活时间只有3.54h, 死亡速度最快, pH8.0组与其他实验组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在5℃淡水中无节幼体50%死亡时间为18.54h, 显著长于15℃水温组, 当水温≥20℃时, 所有组别50%存活时间短于水温15℃组, 差异显著(P<0.05)。孵化时钠盐的种类、NaCl浓度、孵化液pH和淡水水温对西藏卤虫无节幼体在淡水中存活时间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