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营林工作是一项人类首先为森林服务,反过来让森林为人类造福的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人类保护、抚育、利用森林资源,森林资源则为人类提供美化、生态、宜居的环境。营林管理是一种我为森林,森林为我的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人与自然的必要管理手段。营林管理工作中的管理创新工作对于提高营林工作的经济、社会效益,保障国家"天保工程"的顺利实施意义重大。笔者根据多年营林经验提出一点营林管理创新的浅见,以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22.
AM真菌在煤矿废弃物中生态适应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粉煤灰、草炭、蛭石、河沙为培养基质,分别对4种不同AM真菌:Glomus mosseae,G.diaphanum,G.intraradices和G.versiforme的生态适应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菌根的侵染率、孢子密度和菌丝长度分别与菌根真菌种类、培养基质状况及寄主植物种类有关。4种基质的扩繁效果顺序为:河沙>粉煤灰>草炭>蛭石。G.mosseae和G.diaphanum在基质中的产孢量和菌丝长度优于G.intraradices和G.versiforme,可作为优势菌株。4种菌根真菌在粉煤灰中对寄主的侵染率均达到60%以上,粉煤灰作为菌根真菌培养基质具有更大潜力和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3.
杉木根系和凋落物对土壤微生物学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通过模拟试验,研究了杉木根系和凋落物及其交互作用对土壤微生物学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杉木根系和凋落物在土壤生态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有所不同.与对照相比,杉木根系处理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土壤基础呼吸、土壤有机碳(TOC)和微生物熵显著增加,土壤呼吸熵(qCO2)显著降低(P<0.05);凋落物处理中,仅土壤基础呼吸和qCO2显著降低(P<0.05),而MBC、TOC和微生物熵没有显著变化(P>0.05).杉木根系和凋落物对土壤基础呼吸和qCO2的影响具有显著的交互作用.qCO2与土壤可溶性碳(R2=0.325)及TOC(R2=0.209)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说明微生物对碳的利用效率随土壤有机碳数量的增加而降低.与凋落物相比,杉木根系在土壤生态过程中发挥着更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4.
鱼类亲代抚育行为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亲代抚育行为(parental care behavior)是指动物对其后代或其亲缘后代提供保护和养育的所有活动,属于本能行为的一种,广泛存在于动物界之中。鱼类在其为数不多的科中充分发展了几乎所有类型的亲代抚育行为,因而成为研究该行为的最佳物种之一。随着威廉斯原理(Williams’s Principle)的提出和应用,人们对鱼类亲代抚育行为的探索逐步由定性向定量发展,普遍认同了在鱼类进化中,雄性抚育模式得以占据支配地位的缘由并非是因为雄性在抚育活动中获得了较多的利益,而是由于在获取相同利益时雄性损失的未来投资成本较雌性低的观点。近年来的研究证实,在亲代抚育过程中存在着某种动态调整机制,其中四个比较关键的影响因素分别为:亲本所抚育的子代数量、亲本先前的投资、亲本与被抚育子代间的遗传关联度和亲本未来的交配机会。  相似文献   
25.
对不同强度间伐后上海水源涵养林林分的生长及其林下植物多样性变化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间伐2年后,不同强度间伐对林分胸径和树高生长的影响差异不明显;间伐4年后,间伐样地的胸径和树高生长量表现不一,不同强度间伐对3种林分生长和林下植物多样性的影响不同。不同的林分应采用不同的间伐强度。杜英纯林宜采用65%(T3)间伐强度;香樟重阳木混交林采用30%(T5)间伐强度;多树种混交林采用20%~30%(T7~T8)间伐强度。  相似文献   
26.
动物的亲代抚育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介绍了亲代抚育的定义,分别介绍了无脊椎动物,鱼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和哺乳动物的亲代抚育行为。  相似文献   
27.
冬季沙冬青细胞质中一种高电子密度结构的电镜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了冬季沙冬青的叶肉细胞。观察表明,其细胞质中有一种电子密度很高的结构,分布广,主要位于有一定解体现象并含有较多嗜锇小球叶绿体附近,有的甚至与叶绿体被膜贴在一起,很少存在于发育良好的叶绿体附近和液泡中。其大小不同,通常为椭圆形,有时也近似圆形。表面没有包围膜,泡状结构少,常有突起。这种结构的电子密度很高,染色较均匀,冬季大量出现可能与提高植物的抗寒性有关.  相似文献   
28.
抚育间伐对侧柏人工林及林下植被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抚育间伐是森林经营管理措施之一,是对森林生态系统的人为干扰。研究不同抚育方式、强度和频率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干扰对重建、恢复森林生态系统固有功能及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管理有重要意义。以31块北京地区侧柏人工林样地对不同抚育强度后侧柏林生长、林下植被生长及林下植物多样性变化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侧柏林分经不同强度抚育后单木胸径、树高、冠幅和林分蓄积生长均增加,不同抚育强度下单木胸径、树高、冠幅生长量和林分蓄积生长量与立地条件有关,好的立地条件宜采取强度抚育,较差立地条件宜采取中弱度抚育;侧柏林分经弱度、中度抚育后林下植物种类增加,经强度抚育后减少;不同强度抚育后林下植物Simpson多样性指数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随时间增大,后者对抚育强度更为敏感;林下灌草生物量随抚育强度增大而增加,并随时间增加;侧柏人工林生态系统种间竞争程度与立地条件有关,好的立地条件能够经受较强的人为干扰,差的立地条件受弱度干扰就会打破种间生长平衡。  相似文献   
29.
为深入理解肿腿蜂雌性抚育的行为学特征, 在室内连续观察了雌性管氏肿腿蜂Sclerodermus guani对子代幼虫的转移行为, 旨在明确雌蜂在子代蜂幼虫发育到哪一阶段时启动转移行为, 以及幼虫转移行为是否有节律。以黄粉虫Tenebrio militor蛹期在24 h内的蛹体为寄主, 根据子代蜂幼虫发育进程将其划分为低龄幼虫(1-2龄)、 高龄幼虫(3-4龄)、 老熟幼虫(自然脱落)和吐丝幼虫(开始吐丝结茧)等4个时期, 采取人工剥离(早期幼虫)或自然脱离(晚期幼虫)的方法处理子代蜂幼虫, 观察雌蜂对所表现出的行为反应; 然后以子代蜂高龄幼虫为对象, 连续观察雌蜂的30次幼虫转移行为过程。结果表明: 雌蜂对所有发育时期子代蜂幼虫均用触角拍打进行探测; 但不转移低龄幼虫, 只转移其他阶段幼虫, 转移老熟幼虫和吐丝幼虫的瞬间概率分别是转移高龄幼虫的4.09倍和7.69倍。雌蜂转移高龄、 老熟和吐丝幼虫的比例分别为96%, 100%和100%, 没有显著差异(P≥0.05); 对高龄幼虫、 老熟幼虫和吐丝幼虫转移耗时平均分别为27.96, 34.04和32.49 s, 没有显著差异(P≥0.05); 平均转移距离依次为4.19, 7.18和 9.43 mm, 对吐丝幼虫的转移距离显著大于高龄幼虫(P<0.05), 但在高龄和老熟幼虫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对雌蜂连续30次幼虫转移行为的趋势和节律分析表明: 幼虫转移前探测的幼虫数总体上随幼虫转移次序增加而减少, 在间隔1次和2次之间存在显著自相关, 幼虫转移耗时在间隔1次之间存在显著自相关, 但幼虫转移距离未表现出明显的节律。本研究结果说明, 管氏肿腿蜂雌性抚育中的幼虫转移行为只在子代蜂幼虫发育到较高龄期时启动, 且幼虫转移中的某些行为特征具有节律性。  相似文献   
30.
毛竹原产我国亚热带山地,它的竹竿高大通直,全身都是宝,可制作有关生产、生活、工艺和观赏用品上千种,人们衣食住行各个方面都离不开它。大量的竹产品远销国外,对繁荣地方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过去,毛竹林大多种植在村庄后山或邻近山地,种几年便有收益,平均每人拥有一亩的面积,一户人家就能维持基本的开销。随着市场的需求扩大,毛竹林在我国各地种植越来越多,一些地方还利用退耕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