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41.
摘要 目的:探讨急诊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对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BP)伴胆管炎患者血清淀粉酶水平及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2月至2022年2月期间我院肝胆胰腺外科收治的93例ABP伴胆管炎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实验组(n=48)和对照组(n=45),对照组患者采用保守药物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于入院24至48小时内行急诊ERCP术,比较两组患者症状缓解时间、住院时间、治疗费用、肝功能[谷丙氨酸转氨酶(ALT)、谷草氨酸转氨酶(AST)和谷氨酰转肽酶(GGT)]、肠功能恢复时间、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清淀粉酶(SAMY)、白细胞(WBC)、总胆红素(TBIL)水平及恢复时间,记录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恶心呕吐消失时间、腹痛缓解时间、退烧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治疗费用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ALT、AST和GGT等肝功能指标均降低,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肛门恢复排气时间、开始进食时间和初次自行排便时间较对照组更短(P<0.05)。治疗后两组CRP、IL-6、IL-8和TNF-α等炎症因子水平均降低,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SAMY、WBC和TBIL等指标均降低,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SAMY、WBC和TBIL恢复时间均较对照组更短(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33%,低于对照组2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ERCP治疗ABP伴胆管炎患者,可有效缓解相关症状,改善肝功能,降低炎症因子和SAMY水平,促进肠功能恢复,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与腹腔镜手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疗效对比及对血清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碱性磷酸酶(ALP)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4月到2018年4月我院接诊的胆总管结石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26)和对照组(n=24),对照组使用腹腔镜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ERCP取石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时间、住院时间、血清AST、ALT、ALP水平变化情况、术后胃肠道恢复时间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高于对照组,(P0.05),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手术前,两组患者血清AST、ALT、ALP水平无明显差异;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AST、ALT、ALP水平均明显上升(P0.05),且观察组患者血清AST、ALT、AL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7.6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9.17%(P0.05)。结论:在胆总管结石患者中应用ERCP取石术效果显著,对患者血清血清AST、ALT、ALP影响较小,值得推广与运用。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PTCD)与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治疗效果,并进行比较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27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根据治疗术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ERCP组(n=63,采用ERCP联合金属支架置入术进行治疗)和PTCD组(n=64,采用PTCD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5d黄疸缓解率,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2周肝功能指标[血清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转氨酶(ALT)、直接胆红素(DBIL)],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舒适度量表评分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黄疸总缓解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TCD组低位梗阻患者黄疸缓解率低于ERCP组,而高位梗阻患者黄疸缓解率高于ERCP组(P0.05)。两组患者术前、术后2周TBIL、ALT、DBI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2周TBIL、ALT、DBIL水平较术前比较均下降(P0.05)。ERCP组患者术后舒适度量表评分总分低于PTC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TCD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14.06%(9/64),低于ERCP组的41.27%(26/63)(P0.05)。结论:ERCP与PTCD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均可改善患者肝脏功能、疗效满意,但ERCP对低位梗阻患者治疗效果优于PTCD,且术后舒适度优于PTCD,但术后并发症较多,临床应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具体术式。  相似文献   
44.
目的:探讨梗阻性黄疸患者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胆道感染病原菌分布、耐药性以及导致术后胆道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6年3月至2019年10月我院收治的310例行ERCP治疗的梗阻性黄疸患者,根据ERCP术后是否发生胆道感染将其分为感染组(50例)和未感染组(260例)。检测胆道感染患者病原菌种类及其耐药性,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梗阻性黄疸患者ERCP术后胆道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ERCP术后胆道感染发生率为16.13%,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粪肠球菌、屎肠球菌是主要致病菌,检出率分别为40.79%、13.16%、9.21%、6.58%。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类、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率高,粪肠球菌、屎肠球菌对利福平、喹诺酮类抗生素耐药率高,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粪肠球菌、屎肠球菌均对利奈唑胺、亚胺培南敏感。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恶性病变、ERCP2次及以上、胆胰管汇流异常、术后胆管引流不畅是梗阻性黄疸患者ERCP术后胆道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术后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是保护因素(P0.05)。结论:梗阻性黄疸患者ERCP术后存在一定胆道感染风险,革兰氏阴性菌是主要致病菌,临床应注重对高危因素预防,有必要术后选择敏感抗生素预防性治疗。  相似文献   
45.
通过神经生物素在视神经上的逆行性传输对淡水蜗牛(Planorbarius corneus)视网膜及中央神经节的输入、输出神经元进行标记。由于没有发现突触联系,所以至少一部分光感受细胞的轴突可被视为直接参与形成视神经。这些神经元的轴突进入大脑神经节形成密集的细传入神经纤维束-视神经堆。传出神经元则存在于除颊部以外的所有神经节。一些上行轴突在大脑神经节处分叉,通过脑-脑联合,到达对侧眼并在眼杯处形成分枝。部分传出神经元的轴突也投射于不同的外周神经,如:n.n.intestinalis,pallialis dexter,pallialis sinister internus et externus。五羟色胺能纤维和FMRF-酰胺能纤维均存在于视神经上,且这些纤维隶属于只投射在同侧眼的中央神经元。它们形成了位于眼杯处的丰富曲张结构及视网膜核心层,并且可能有助于调节视网膜对光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46.
王间萍  熊晓莹  王小梅 《蛇志》2009,21(2):159-160
手外伤的发生率较高.且由于手部功能复杂,对外观要求高,因此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是手外科治疗的重点和难点.随着显微外科应用解剖的发展,挖掘出各种皮瓣,为手部创伤的修复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桡动脉鼻咽窝上行穿支血管解剖位置恒定,血供丰富,皮瓣外形美观,吻合神经可重建感觉功能,并且血管蒂旋转点远,可达手部较远端创面的优点,是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和虎口挛缩的理想选择。我院2005年7月至2008年9月采用桡动脉鼻咽窝上行穿支逆行皮瓣修复34例,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7.
摘要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联合瑞芬太尼对老年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患者血流动力学、应激反应和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南京鼓楼医院于2019年4月~2022年7月期间收治的82例老年ERCP患者分为对照组(n=41,丙泊酚乳状注射液及注射用盐酸瑞芬太尼麻醉)和观察组(n=41,盐酸右美托咪定注射液联合注射用盐酸瑞芬太尼麻醉)。对比两组血流动力学、应激反应、镇静镇痛情况、认知功能、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睫毛反射消失时(T1)~退镜(T4)时间点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3 d(T5)~术后1周(T6)时间点,肾上腺素(E)、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及皮质醇(COR)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6 h Ramsay镇静评分高于对照组,视觉疼痛模拟量表(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T5时间点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联合瑞芬太尼用于老年ERCP患者具有良好的镇静镇痛作用,能有效改善血流动力学,减轻应激反应,提升认知功能,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48.
本实验采用HRP逆行示踪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大鼠杏仁底基底外侧核腹侧部向中央杏仁核的纤维投射特征及其化学特性进行了研究。一侧杏仁中央核(Ce)内注射HRP后,于双侧杏仁基底外侧核腹侧部(BLV)观察到大量HRP标记神经元,以对侧为主;在杏仁基底外侧核前(BLA)、后(BLP)部及梨状皮质内侧部(PCM)第Ⅱ、Ⅲ层仅观察到少量HRP标记神经元。当注射范围局限于杏仁中央核内侧部(CeM),BLV的标记神经元相对多.当注射范围局限于杏仁中央核外侧部(CeL),BLV的标记神经元相对少。将有HRP标记神经元的切片分别与生长抑素(SOM)、脑啡呔(ENK)、P物质(SP)抗血清按ABC法完成免疫组织化学反应,结果在BLV、PCM第Ⅱ、Ⅲ层观察到HRP-SOM免疫阳性双标记神经元,但未发现HRP-SP、HRP-ENK免疫阳性双标记神经元;在BLA和BLP未发现HRP-SOM、HRP-ENK、HRP-SP免疫阳性双标记神经元。本文着重讨论了BLV与内脏功能活动的关系,认为BLV不同于BLA与BLP,它参与“内脏环路”。此外,还分析了PCM投射到Ce的神经元的功能学意义。  相似文献   
49.
脑室注射NE对室旁核神经内分泌大细胞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成年SD大鼠上,用玻璃微电极进行细胞外记录,结合逆行鉴定技术确定下丘脑室旁核神经内分泌大细胞,并观察其对去甲肾上腺素的反应。在49个逆行鉴定神经元中,位相型,快连续型及慢不规则型放电单位分别占42.9%,36.7%及20.4%。脑室内注射去甲肾上腺素(0.2μg/μl)对位相型单位主要产生抑制作用,对快连续及慢不规则单位主要为兴奋作用。脑室内注射酚妥拉明(2μg/μl)能部分拮抗NE对位相型神经元的抑制。结果表明:NE对室旁核中不同类型放电单位作用不同,其对位相型单位抑制作用可能由α受体参与介导。  相似文献   
50.
秀丽线虫(Caenorhabditis elegans)是一种研究行为和神经系统相互关系的良好的模式生物,可以在实验条件下给予它物理、化学等多种外部刺激,也可以在分子水平改变其基因结构以改变线虫的行为方式,从而进一步研究神经系统中与行为相关的分子机制.以sec-10突变为遗传背景,采用一种秀丽线虫逆行行为的简单测定方式,研究发现sec-10突变导致线虫逆行动作增多,初步探讨了在突变体线虫的神经系统中重新表达野生型SEC-10可以回复该逆行行为缺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