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8篇
  免费   97篇
  国内免费   119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01.
与手偏好相比较,脚偏好被认为是研究大脑半球中语言功能偏侧性调控表达的一种更佳的行为预测指标。当前国际科学界对于人类大脑半球功能不对称性和肢体偏好进化起源的关注,有力地推动了非人灵长类物种肢体偏好行为学研究,其中关于树栖灵长类物种的相关研究,对身体姿势在灵长类肢体偏好表达的理解有十分关键作用。川金丝猴(Rhinopithecus roxellana)是我特有濒危灵长类物种,主要营树栖生活。本研究首次关注秦岭川金丝猴自发性非移动双足姿势(双足叠放)的脚偏好。研究发现在个体水平上每个焦点动物均表现出明显的脚偏好,在群组水平上表现出显著的右脚偏好,脚偏好表达无显著性别差异,其研究结果支持“姿势起源理论”。本文首次呈现野生旧大陆猴物种群组水平脚偏好的研究证据。  相似文献   
102.
103.
芥子油苷是一类由氨基酸合成的次生代谢产物,脂肪族芥子油苷主要来源于甲硫氨酸,因侧链长度和结构的不同而拥有多样化的生物活性。根据拟南芥不同组织中芥子油苷组分和含量的特点及生物信息学分析,我们推断脂肪族芥子油苷的侧链修饰反应中可能存在由甲基亚磺酰基芥子油苷向甲硫基芥子油苷转化的还原反应,候选基因为甲硫氨酸硫还原酶2(Peptide Methionine Sulfoxide Reductase 2,PMSR2)。为了验证这一假设,我们构建了过量表达PMSR2基因的转基因拟南芥,对其芥子油苷组分及含量进行了测定,并与野生型和PMSR2基因缺失的突变体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PMSR2基因的过量表达并未使芥子油苷含量与组分发生明显变化,但PMSR2基因缺失的突变体与野生型相比,MS GSL/MT GSL的值显著提高,证明PMSR2参与了脂肪族芥子油苷侧链的修饰反应,可以将MS GSL中的硫还原生成MT GSL。该酶的鉴定进一步完善了对芥子油苷合成途径及其侧链修饰的认识,为深入研究脂肪族芥子油苷的生理功能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4.
目的:评价经单侧穿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BKP) 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相关的多节段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可行性与 临床疗效。方法:2009 年8月~2011 年10 月收集单纯采用经皮单侧穿刺BKP治疗MM所致的多节段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共11 例30 个椎体。手术前后分别通过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SF-36 各项指标评分、X线检查,以评价手术 前后椎体疼痛的缓解、功能改善、患者满意度、椎体的高度及后凸Cobb 角的恢复,以及骨水泥的渗漏情况。结果:11 例患者共30 个椎体均手术顺利。术中经单侧椎弓根注入骨水泥平均3.26 mL/椎。平均手术时间19 min/ 椎。每个椎体的平均透视19次。平 均随访12.5 个月,4 例随访中死亡。术后各时期的VAS和ODI评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术后SF-36 大部分指标评分明显 改善。术后椎体前缘、中线高度及Cobb 角矫正较术前明显恢复(P<0.05)。骨水泥渗漏率3.1%,但无明显的临床症状。结论:经单 侧穿刺BKP 治疗MM相关的椎体压缩性骨折手术时间短,较为安全,缓解疼痛迅速,明显改善后凸畸形,提高了患者生活独立能 力和精神状态。  相似文献   
105.
神经退行性疾病(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是一类以神经元退行性病变为基础的慢性、进行性、不可逆的神经系统疾病的总称,主要包括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亨廷顿舞蹈病(Huntington disease,HD)、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脊髓肌萎缩症(spinal muscular atrophy,SMA)、不同类型脊髓小脑共济失调(spinal cerebella ataxias,SCA)等。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十分复杂,其中,氧化应激学说近年来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和普遍认可。而研究表明,Nrf2-ARE信号通路是体内抗氧化应答机制中最重要的通路之一,其能对氧化应激导致的神经细胞损伤产生保护作用,即阻止神经细胞的病变和凋亡,进而延缓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因而有望成为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有效治疗靶标。本文就Nrf2-ARE信号通路结构特点及Nrf2-ARE信号通路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比较不同植骨方式治疗胸腰椎结核的手术效果,探讨颗粒自体骨与块状自体骨两种植骨方式在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期间在我院手术治疗的胸腰椎结核患者132例,其中采用块状自体骨进行骨移植的患者60例,采用颗粒状自体骨进行骨移植的患者72例,随机从两种植骨方式中各抽取2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神经功能改善情况、植骨融合情况、后凸畸形矫正状况进行对比。结果:所有患者均一期愈合,无全身并发症,两组患者随访12~36个月,平均18个月,影像学提示内固定位置良好,无松动及断裂,结核病灶无复发。块状骨组术后6个月随访植骨融合率15%(3/20)术后9个月融合率45%(9/20),术后12个月融合率95%(19/20)。颗粒骨组术后6个月随访植骨融合率45%(9/20)术后9个月融合率80%(16/20),术后12个月融合率100%。块状骨组术前Cobb角为29.8°±5.0°,术后Cobb角为14.7°±2.5°,末次随访Cobb角为16.0°±2.9°。颗粒骨组术前Cobb角为30.9±7.6°,术后Cobb角为15.6°±3.8°,末次随访Cobb角为16.7°±3.8°,两组病人术后cobb角较术前有明显矫正,末次随访无明显丢失,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颗粒骨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块状骨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时间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颗粒状自体骨与块状自体骨相比在胸腰椎结核手术中植入方便,出血量少,植骨融合时间短,融合率高,是胸腰椎结核植骨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107.
目的:观察重组人γ-干扰素辅助治疗脊柱结核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6月至2012年6月在我院治疗脊柱结核患者110例,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对照组患者行手术治疗,手术前后予抗结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γ-干扰素治疗。观察和比较两者患者症状改善情况、Frankel分级、并发症及复发率。结果:治疗组优良率为(96.4%)高于对照组(83.6%),两组患者功能评价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8.0,p=0.005);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5%,对照组为18.2%,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低(X2=8.3,p=0.004),两组相互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患者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E级比例(98.2%)较对照组为(81.8%)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1,p=0.02)。结论:人重组r-干扰素有改善脊柱结核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伤口愈合,减少并发症及复发率等特点,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8.
黑斑侧褶蛙肥满度及脏器重量的性别和季节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内脏器官的大小能反映动物的生长发育情况和生理生态状况,可作为动物对环境适应的近似指标。以黑斑侧褶蛙Pelophylax nigromaculata为研究对象,测定了2012年夏季、秋季及2013年春季其体重、体长、含水量、肥满度及脏器重量的性别和季节差异。结果显示:1)雌蛙的体重和体长均高于雄蛙,两性都在秋季最高;胴体湿重和干重无性别差异,胴体湿重夏季最高,胴体干重无季节差异。2)含水量和肥满度无性别差异,前者夏季和春季高于秋季,后者秋季高于春季;躯体肥满度和干体肥满度雄蛙均高于雌蛙,雄蛙无季节差异,雌蛙夏季最高,春季最低。体重与体长的比值(K WL)雌蛙高于雄蛙,两性都在秋季最高,春季最低。3)除肺干重雄蛙大于雌蛙,肾脏干重雌蛙大于雄蛙外,其他内脏器官的湿重和干重均无性别差异。肺湿重春季高于夏季和秋季,肾脏湿重无季节性差异;雄蛙的肺干重春季高于夏季,肾干重秋季高于夏季和春季,雌蛙均无季节差异。心脏和脾脏湿重都在夏季最高,秋季或春季最低,但干重均无季节差异。脂肪体和肝脏及卵巢和输卵管的湿重和干重均在秋季最高,春季或夏季最低。精巢的湿重及干重均无季节差异。结果表明,K WL可较好地反映成年黑斑侧褶蛙整体水平的营养和生理状况,多种器官重量有季节性的可塑性,这可能与雌、雄蛙的繁殖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109.
中红侧沟茧蜂触角感受器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董文霞  张钟宁 《昆虫学报》2006,49(6):1054-1059
利用扫描电镜对中红侧沟茧蜂Microplitis mediator的触角感受器进行了观察,发现了6个类型的感器,分别为毛形感器、板形感器、刺形感器、钟形感器、锥形感器、腔锥形感器。其中,毛形感器具有2种形态,锥形感器具有4种形态。钟形感器仅分布于雌蜂的触角上,锥形感器Ⅲ和Ⅳ仅分布于雄蜂的触角上。结合感受器的形态、分布和已报道的触角电位反应数据,对各感受器的功能进行了推测。  相似文献   
110.
吴杏霞  胡敦孝  沈佐锐 《昆虫学报》2000,43(-1):157-163
侧多食跗线螨Polyphagotarsonemus latus(Banks)能够附着在温室白粉虱Trialeurodes vaporariorum胫跗节上进行远距离扩散,即携播。笼罩试验表明:温室白粉虱对侧多食跗线螨的携播是它们在正常情况下普遍发生的一种现象,18~25℃,50%~75%RH是其发生的最适条件;高温(32~39℃)虽能加速携播,使得1~2 h达到携播高峰,但携播率低,白粉虱不易存活;光照强度对携播率没有显著影响。适温高湿有利于温室白粉虱携带多个跗线螨,随着螨密度的增加,温室白粉虱的携播率和携螨数明显增大。85%携播螨采取翘式附着(呈45°)。显微镜照片清晰显示,携播中侧多食跗线螨的口针插入温室白粉虱足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