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3篇
  免费   210篇
  国内免费   879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47篇
  2022年   70篇
  2021年   71篇
  2020年   63篇
  2019年   94篇
  2018年   68篇
  2017年   58篇
  2016年   53篇
  2015年   76篇
  2014年   156篇
  2013年   147篇
  2012年   185篇
  2011年   166篇
  2010年   113篇
  2009年   137篇
  2008年   129篇
  2007年   90篇
  2006年   82篇
  2005年   92篇
  2004年   61篇
  2003年   81篇
  2002年   60篇
  2001年   57篇
  2000年   66篇
  1999年   68篇
  1998年   47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31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5篇
  1965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3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81.
青海东部人工生态公益林近自然经营的林分结构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琼琳  王文义  林莎  曹志  陈琪  贺康宁 《生态学报》2021,41(12):5004-5015
依据研究区5种典型人工林近自然状况,以人工生态公益林的近自然经营管理为目标,提出林分结构调整策略与方法。主要从林分结构、物种组成、年龄及枯死木几个方面考虑选取了垂直结构、水平结构、草本盖度及其多样性、天然更新、物种多样性、组成系数、直径分布、枯木比例、健康木比例10个指标,应用基于单位圆的π值法则,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5种林分的近自然状态做出评价并依据评价结果提出相应改造措施。青海云杉-白桦混交林(ωPB=0.4786)属于远近自然林分,此类林分在密度合理的情况下无需过多人为抚育;青杨-白桦混交林(ωBP=0.2664)属于近人工林,此类林分以伐除病虫害严重的青杨、调整密度和补植青海云杉为主;青海云杉-青杨混交林(ωPP=0.2283)属于近人工林,此类林分以伐除病虫害严重的青杨、调整密度和补植白桦为主;青海云杉-落叶松混交林(ωPL=0.1872)属于人工林,此类林分以调整密度和补植白桦为主;青海云杉纯林(ωP=0.0190)属于人工林,此类林分以调整密度和营造杉桦混交林为主。通过近自然度评价与分析,为当地近自然经营提供了直观可靠的依据。在进行林分结构调整时,首先通过伐除干扰木来调整林分密度,其次要营造针阔混交林分,其中以青海云杉和白桦混交林为主要目标林分。  相似文献   
82.
智尹  张育庆  王垚 《生态学报》2021,41(12):4676-4684
监测自然保护地生态承载力,对了解其时空分异规律及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金石滩地质遗迹保护区是国家公园和风景名胜区的结合区域,是生态保护与地区发展间矛盾冲突所在之处,是多身份自然保护地的典型代表区域。以1998、2003、2007、2012、2015、2018年遥感影像和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选取金石滩这个兼具保护与开发多种功能的自然保护地为研究区域,从弹性生态支撑系统、资源环境供容系统、社会经济协调系统3方面构建指标体系,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研究金石滩生态承载力的时空分异规律。结果表明:(1)在3个准则层中,弹性生态支撑力和资源环境供容力呈现出持续降低的剧烈下降趋势,社会经济协调力呈现先降后升、之后平稳发展的趋势。(2)金石滩生态承载力整体来看从强承载力演变为较弱承载力,1998-2018年自0.7572变为0.2940,近30年来承载力等级降低。(3)海陆生态承载力完全不同,陆地为强、较强承载力,海岸为弱、较弱承载力,自北部陆地向南部海岸逐渐减弱呈现极其不平衡的海陆空间分异。通过对金石滩1998-2018年生态承载力分析,能够反映区域的生态承载力变化情况,可为其他自然保护地的生态承载力评估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3.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国际经验借鉴与广东省实施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永洁  王鹏  肖荣波 《生态学报》2021,41(19):7637-7647
开展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是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的要求,是关系国家生态安全和民生福祉的重大国家战略任务。梳理了近100年来以荒野、再野化、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生态修复为核心的国际生态环境治理理念的发展语境,辨析概念之间的关系,阐明国际生态修复基本研究框架,并梳理国外生态修复的典型实践案例,总结国际经验。基于对广东省主要生态问题研判,从摸清家底、确定目标、谋划格局、布置行动、实施保障5个层面构建省域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科学规划总体框架,并以实际问题和生态修复目标为导向,提出深入开展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九项专题研究、生态修复技术研发、多元组织形式等策略。本文提出的广东省生态修复设计思路及实施路径,将为找准生态环境问题根源、实现靶向修复治理、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84.
吉林蛟河针阔混交林林层结构对生产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不同林层物种多样性和林分结构与森林生产力之间的关系,为森林可持续经营管理策略优化提供理论支持。以吉林蛟河30 hm2针阔混交林固定监测样地中的38432株木本植物的野外调查数据为研究对象,利用结构方程模型探讨了不同林层物种多样性和林分结构多样性对森林生产力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林冠层林分结构多样性和生产力之间呈负相关关系,路径系数为-0.138;林下层林分结构多样性和生产力之间呈正相关关系,路径系数为0.083。(2)林冠层物种多样性和生产力之间呈正相关关系,路径系数为0.099;林下层物种多样性和生产力之间关系不显著,且物种多样性在林冠层和林下层呈正相关关系,路径系数为0.147。物种多样性和林分结构多样性与森林生产力之间不存在唯一的关系,这种关系的大小、方向和潜在机制与林层有关。为此,在森林经营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不同林层物种多样性和林分结构多样性与森林生产力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5.
摘要 目的:探讨阿奇霉素序贯治疗联合硫酸特布他林对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肺功能和血清白介素-6(IL-6)、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方法:于2018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选取80例来我院就诊的MPP患儿,根据入院顺序将患儿分为对照组(40例,阿奇霉素序贯治疗)和实验组(40例,阿奇霉素联合硫酸特布他林治疗),对比两组疗效、住院时间及临床症状缓解时间、肺功能、不良反应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结果:实验组的胸片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啰音消失时间、退热时间、咳嗽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后的临床总有效率95.00%(38/40)高于对照组的77.50%(31/40)(P<0.05)。实验组治疗后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呼气峰值流速(PEF)均高于对照组,IL-6、PCT、CRP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阿奇霉素序贯治疗联合硫酸特布他林治疗MPP患儿,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降低机体炎症反应,改善患儿肺功能,不良反应轻微,协同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86.
摘要 目的:分析患者的食管测压结果、心理特征及小剂量阿米替林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9年5月期间上海市静安区市北医院收治的癔球症患者137例(癔球症组),另选取同期到上海市静安区市北医院体检的健康志愿者50例(非癔球症组),比较两组食管测压结果、癔球症症状评分量表(GETS)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HAMD-17)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14(HAMA-14)评分。按随机数字表法将癔球症患者分为对照组(n=68)和研究组(n=69),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小剂量阿米替林干预。比较对照组、研究组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结果:癔球症组、非癔球症组患者食管上括约肌(UES)长度、UES残余压、食管下括约肌(LES)静息压、收缩前沿速度(CFV)、远端潜伏时间(DL)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癔球症组患者UES静息压高于非癔球症组(P<0.05)。癔球症组患者GETS、HAMA-14、HAMD-17评分高于非癔球症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4.06%(58/69),高于对照组的66.18%(45/68)(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非癔球症患者,癔球症患者具有较高的UES静息压,癔球症症状及较为严重的不良情绪,采用小剂量阿米替林对癔球症进行干预可提高治疗有效率,用药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87.
中国南亚热带土壤易分解有机碳和水稳性团聚体对造林的响应 造林被认为可以提高土壤碳稳定性并促进土壤碳累积。然而,实验结果差异很大,造林在提高土壤碳稳定性方面的作用仍存在争议。因此,在森林生态系统中不同土壤碳库对造林如何响应目前尚不清楚。基于此,本文对亚热带地区的尾叶桉林(Eucalyptus urophylla)、厚荚相思林(Acacia crassicarpa)、 红锥林(Castanopsis hystrix)、10树种混交林和自然恢复草坡等5种不同林型的土壤碳组分进行了研究,评估其不同土层(0–10、10–20、20–40 和40–60 cm)中的土壤易分解有机碳(容易被高锰酸钾氧化的有机碳ROC和土壤可溶性有机碳DOC)及土壤团聚体相关的碳对造林的响应。实验结果表明,造林(与自然恢复草坡比较)和林型并没有显著影响土壤ROC浓度,而自然恢复草坡土壤的DOC浓度在4个土层中均最高。0–10 cm土层中各径级的土壤团聚体其碳(C)浓度均是红锥林最高。此外,在任一土层中,林型对不同径级土壤水稳性团聚体比例的影响均不显著。但是土壤深度显著改变土壤团聚体的分布,0–20 cm土层主要为>0.25 mm粒径的团聚体,20–60 cm土层则是0.053–2 mm粒径的团聚体占主导。这些结果显示造林和林型影响土壤DOC 和团聚体C,而且它们相比于ROC对造林的响应更为敏感。研究发现,与自然恢复相比,人工林降低了土壤DOC浓度,暗示它可能会减少土壤C的淋溶损失。此外,红锥林能够通过物理保护提高表土层中土壤碳的稳定性。本研究为关注土壤碳汇功能时的中国南亚热带地区造林树种选择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88.
陈思淇  张玉钧 《生物多样性》2021,29(10):1411-92
乡村景观是一种人文和自然共生的复合生态系统, 为生物多样性的维持提供了支持。目前, 中国传统乡村地区生物多样性的维持正面临着农业集约化、人工林树种单一化、非农业用地急剧扩张及生态传承机制解体等复杂多样的威胁, 亟待展开深入研究。本文在总结乡村景观生物多样性相关概念及特征的基础上, 通过文献分析概括了国际乡村景观生物多样性的热点研究方向, 包括农业集约化下的生物多样性管理、区域尺度乡村景观与生物多样性的协同关系、局地尺度不同乡村景观类型的物种多样性及乡村景观中的生物文化多样性, 进一步梳理了国内在相关研究方向上的主要进展并指出研究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未来研究展望, 包括突出生物文化多样性特征、加强多时空尺度分析、深化动态维持机制研究、推进生物多样性研究在乡村生态景观规划中的全过程应用等建议。  相似文献   
89.
林窗环境异质性导致群落物种多样性与系统发育多样性(phylogenetic diversity, PD)存在差异, 研究不同大小的林窗中群落的物种多样性与系统发育多样性有助于揭示林下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及维持机制。本文以格氏栲(Castanopsis kawakamii)天然林为研究对象, 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与广义线性模型探讨了林窗内物种多样性与系统发育多样性间的相互关系及其环境影响因素。结果表明: (1)大林窗(面积 > 200 m2)植物种类及多度均高于中林窗(50 m2 ≤ 面积 < 100 m2)、小林窗(30 m2 ≤ 面积 < 50 m2)和非林窗(面积 = 100 m2)。大林窗群落系统发育结构趋于发散, 中、小林窗和非林窗群落系统发育结构受到生境过滤和竞争排斥综合作用。(2)群落系统发育多样性指数与物种丰富度(species richness, SR)、Margalef丰富度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均呈显著正相关, 这与林窗内稀有种种类组成多于优势种有关。(3)林窗面积对物种多样性存在显著正效应; 土壤全氮含量对系统发育多样性和系统发育结构存在显著正效应。林窗形成提高了格氏栲天然林群落物种多样性和系统发育多样性, 林窗面积与土壤全氮共同驱动了格氏栲天然林林窗物种多样性和系统发育多样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90.
基于代谢组学技术,比较室内自然萎凋和空气能萎凋两种萎凋工艺对白茶萎凋过程代谢物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代谢物对2种萎凋工艺的响应存在差异,体现三种变化规律:第一类代谢物受萎凋工艺影响小,如咖啡碱、表没食子儿茶素和2'-羟基二氢大豆素等;第二类代谢物含量变化速率在空气能萎凋时加快,但其最终含量受影响小,如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聚酯型儿茶素A和木麻黄素等;第三类代谢物则受萎凋时间影响大,如茶没食子素与奎宁酸等。两种萎凋工艺对白茶品质影响存在差异,自然萎凋下黄酮(醇)糖苷类、儿茶素聚合体等含量更高,这些物质多在萎凋中后期含量提升;空气能萎凋下酚酸、茶氨酸含量更高,这些物质在自然萎凋后期含量大幅下降。萎凋时长是两种萎凋工艺导致代谢物含量差异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