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7篇
  免费   241篇
  国内免费   727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50篇
  2021年   61篇
  2020年   62篇
  2019年   58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65篇
  2016年   72篇
  2015年   88篇
  2014年   107篇
  2013年   77篇
  2012年   101篇
  2011年   117篇
  2010年   102篇
  2009年   108篇
  2008年   153篇
  2007年   92篇
  2006年   70篇
  2005年   88篇
  2004年   62篇
  2003年   77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59篇
  1998年   40篇
  1997年   44篇
  1996年   51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41篇
  1993年   39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21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5篇
  1978年   1篇
  1975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71.
针对CO2阶跃变化下茄子光合的振荡动态现象,采用CO2阶跃起点(Cal)和阶点(Ca2)处理,以及不周光照水平(PAR)下的CO2阶跃处理,结合光合系统反馈控制动态生化模型中传递函数的振荡单元,分析了茄子动态光合的振荡特征参数.通过稳态光合参数,将茄子光合速率(Pn)转化为羧化速率(Vc)的动态进程,发现在较低的CO2...  相似文献   
172.
目的研究微粒体甘油三酯转移蛋白MTP在脂肪酸诱导的胰岛B细胞凋亡过程中,转录水平受FoxO1调控的情况。方法脂肪酸处理胰岛8细胞系MIN6细胞,MTF和Hoechst染色检测细胞活力和凋亡情况;ReahimePCR检测MTP相对表达量;染色质免疫共沉淀技术检验FoxO1与肘即启动子区的结合情况;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检测Fox01对MTP的转录调控情况。结果脂肪酸处理引起MIN6细胞活力下降、凋亡增加,使MIN6细胞中MTP mRNA水平上升;糖尿病模型小鼠胰岛中MTPmRNA水平上升;转录因子FoxO1的过表达可上调MTP的转录活性;ChIP—PCR结果显示FoxO1能与MZP的启动子区相结合。结论MTP在脂肪酸诱导胰岛B细胞凋亡的过程中,作为转录因子FoxO1的下游靶基因,转录水平受到FoxO1的调控。  相似文献   
173.
探讨胚胎瘤衍生生长因子(teratocarcinoma-derived growth factor-1,TDGF-1)在胃癌中表达的临床意义及其与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的关系.分别采用免疫组化SP法和逆转录-聚合酶连反应(RT-PCR)方法,检测胃癌组织和正常胃组织中TDGF-1、E-cadherin、Vimentin的表达情况(IHC70例;RT-PCR40例),分析TDGF-1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TDGF-1、E-cadherin、Vimentin三者表达的相关性.TDGF-1、E-cadherin、Vimentin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0%、34.3%、52.9%,在正常胃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8.5%、94.3%、15.7%(P<0.05);TDGF-1、E-cadherin、Vimentin mRNA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7.5%、37.5%、52.5%,在正常胃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5%、87.5%、22.5%(P<0.05);TDGF-1蛋白和mRNA的表达均与胃癌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显著相关(P<0.05);TDGF-1高表达与E-cadherin表达减低显著相关(r=-0.447、P<0.05),TDGF-1高表达与Vimentin表达升高显著相关(r=0.318、P<0.05),E-cadherin表达减低与Vimentin表达升高显著相关(r=-0.283、P<0.05).TDGF-1可能通过调控E-cadherin、Vi-mentin表达促进EMT,从而在胃癌的侵袭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4.
原癌基因Ets-1,与肿瘤的发生、浸润转移、血管生成及预后密切相关.通过采用免疫组化SP法和RT-PCR技术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Ets-1的表达,并分析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免疫组化结果显示Ets-1蛋白在NSCLC组织中的阳性率为67%(65/97),显著高于对应的癌旁正常组织0%(0/30)(P<0.001).Ets-1阳性率随着肿瘤T分期的增加、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的增加而增加(P<0.05),而与性别、年龄、吸烟、组织学类型及分化程度等无关(P>0.05).RT-PCR结果显示Ets-1 mR-NA在20例癌组中和癌旁组中的相对表达强度分别为0.5570±0.0593和0.2965±0.0869(P<0.001).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Ets-1阳性组的生存时间显著低于阴性组(P<0.05).Cox多因素分析模型显示Ets-1不是NSCLC患者的独立影像因素(P>0.05).结果表明,Ets-1的表达在NSCLC的浸润和转移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并对NSCLC患者生存期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5.
采用土壤栽培方法,研究了在Cu添加量为0(CK)、200、400、600、800和1 000μg·g-1的土壤中溪荪(Iris sanguinea Donn es Horn.)和花菖蒲(I.ensata Thunb.var.hortensis Makino et Nemoto)叶和根的数量、长度及生物量(干质量)6个生长指标的变化趋势,并对叶和根中的Cu含量和积累量、全株的Cu积累量、Cu的富集系数及转运系数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随土壤中Cu添加量的提高,溪荪的根数逐渐降低且显著低于对照;而溪荪的其余5个生长指标和花菖蒲的6个生长指标均总体呈现出在Cu添加量较低的条件下逐渐增加并显著高于对照、在Cu添加量较高的条件下逐渐减小且显著小于对照的变化趋势;其中在Cu添加量1 000μg·g-1的土壤中2种植物的生长均受到显著抑制(P<0.05);而添加400和600μg·g-1Cu则分别对2种植物的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随土壤中Cu添加量的增加,溪荪和花菖蒲叶及根中的Cu含量均逐渐提高;溪荪对Cu的富集系数和转运系数以及花菖蒲对Cu的富集系数均显著小于对照,而花菖蒲对Cu的转运系数则呈现在Cu添加量较低的条件下高于对照、Cu添加量较高的条件下低于对照并逐渐减小的趋势;在添加了Cu的土壤中,溪荪叶、根和全株对Cu的积累量均低于花菖蒲,但均显著高于对照,且2种植物根的Cu含量及积累量均大于叶片,表明溪荪和花菖蒲均具有一定的Cu积累能力,且主要积累在根中,花菖蒲对Cu的积累能力优于溪荪.综合分析结果显示:溪荪和花菖蒲不是Cu超积累植物,但对Cu胁迫均具有一定的耐性,且花菖蒲的耐性略强于溪荪;溪荪和花菖蒲分别适宜栽植于Cu含量400和600μg·g-1以下的土壤中,可用于轻度和中度Cu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和环境美化.  相似文献   
176.
目的:探讨胆管癌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和D(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C and-D,VEGF-C and VEGF-D)在胆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ABC法及Real-time PCR法检测57例胆管癌组织和正常胆管组织中VEGF-C、VEGF-D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结果:胆管癌组织VEGF-C和VEGF-D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胆管组织(P<0.01),其中淋巴结转移组VEGF-C、VEGF-D的表达与淋巴结未转移组间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VEGF-C和VEGF-D在胆管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1)。结论:胆管癌细胞非摄入性高表达的VEGF-C和VEGF-D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可作为评估胆管癌患者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77.
内蒙古白粉菌区系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铁志 《菌物研究》2011,9(1):15-20
为阐明内蒙古白粉菌区系组成特点、探讨其起源和演化,对其区系多样性进行了分析.区系中含有10种以上的属为自粉菌属(Erysiphe)、单囊白粉菌属(Podosphaera)和高氏白粉菌属(Golovinomyces),3属共104种,占总种数的84.55%.根据地理分布资料,内蒙古白粉菌可划分为世界广布种(13.82%)...  相似文献   
178.
通过枢纽蛋白与其互作邻居之间的共表达关系在从前列腺正常组织到原位癌及原位癌到转移的两个发展阶段的变化,寻找在前列腺癌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动态改变的枢纽蛋白,为探讨前列腺癌的发病与转移机理提供线索。基于前列腺正常组织、原位癌与癌转移后组织的基因表达谱数据,在前列腺癌的两个发展阶段分别检测到1578和2347个动态改变的枢纽蛋白。平均超过95%的在一个发展阶段动态改变的枢纽蛋白与在另一发展阶段动态改变的枢纽蛋白中的至少一个蛋白共享显著多的互作邻居。另外,两组动态改变的枢纽蛋白中有780个交叠蛋白,其中大约50%的蛋白与其互作邻居之间的共表达关系在两个发展阶段的强弱变化方向相反。结果提示,在前列腺癌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动态改变的枢纽蛋白影响的功能通路高度一致,但是它们与其互作邻居之间有着不同的共表达模式。  相似文献   
179.
刘玉杰  刘毅慧 《生物信息学》2011,9(3):255-258,262
特征提取和分类是模式识别中的关键问题。结合小波分析理论和支持向量机理论,构造分类器模型,将前列腺癌基因芯片数据分成癌症和正常两种。提取小波低频系数表征原始数据并送入支持向量机分类器分类,实验证明:提取db1小波4层分解下的低频系数,送入分类器分类后正确分类率达到93.53%。Haar小波的正确率是92.94%。可见提取不同小波低频系数,得到的分类效果相差不大。  相似文献   
180.
TGF-β信号通路是一个重要的细胞内信号转导通路,能够通过影响肿瘤微环境、增强肿瘤迁移运动能力和抑制免疫细胞功能来促进肿瘤细胞的侵袭转移。TGF-β信号通路与肿瘤发展之间密切的联系使得TGF-β信号转导通路成为治疗肿瘤的新靶点。本文通过查阅近年来相关文献,概括TGF-β在肿瘤侵袭转移中所起作用的研究进展,并在此基础上对新型抗TGF-β药物治疗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