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81篇
  免费   243篇
  国内免费   1532篇
  2024年   74篇
  2023年   190篇
  2022年   214篇
  2021年   220篇
  2020年   204篇
  2019年   171篇
  2018年   140篇
  2017年   124篇
  2016年   147篇
  2015年   138篇
  2014年   259篇
  2013年   209篇
  2012年   208篇
  2011年   224篇
  2010年   197篇
  2009年   192篇
  2008年   301篇
  2007年   208篇
  2006年   156篇
  2005年   156篇
  2004年   178篇
  2003年   131篇
  2002年   133篇
  2001年   100篇
  2000年   90篇
  1999年   82篇
  1998年   55篇
  1997年   54篇
  1996年   53篇
  1995年   49篇
  1994年   46篇
  1993年   31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63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p38MAPK是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s,MAPK)家族的一个亚类,在高等脊椎动物免疫应答的信号转导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在日本七鳃鳗(Lampetra japonica)中发现,p38MAPK以两种异构体的形式存在。通过克隆它们的开放阅读框并进行同源序列比对和系统发育分析,鉴定它们分别为p38α(Lja-mapk14)和p38β(Lja-mapk11)。用混合菌刺激七鳃鳗,利用免疫印迹方法,检测Lja-mapk14在外周血类淋巴细胞、鳃组织和髓样小体中,分别在加强免疫36 h、24 h和24 h后,表达量达到峰值,分别为对照组的2.9、2.1和2.6倍;而Lja-mapk11在以上组织中,都在加强免疫36 h后达到表达量峰值,分别为对照组的2.2、2.5和6.3倍。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发现,Lja-mapk14的mRNA表达水平在混合菌加强免疫36 h后,分别在类淋巴细胞、鳃组织和髓样小体中,上调2.3、1.5和3.4倍;而Lja-mapk11的则分别在类淋巴细胞、鳃组织和心肌中,上调1.3、2.6和1.6倍。以上结果在mRNA和蛋白质水平证明,Lja-mapk14和Lja-mapk11均参与七鳃鳗的免疫应答反应。采用B细胞和T细胞丝裂原LPS和PHA分别对七鳃鳗进行刺激,免疫印迹结果显示,Lja-mapk14和Lja-mapk11蛋白质表达量经LPS加强免疫36 h后,在类淋巴细胞、鳃组织和髓样小体中,上调表达1.3 ~ 4.1倍;而经PHA加强免疫36 h后,Lja-mapk14和Lja-mapk11在上述组织中表达量均不存在显著变化。以上结果说明,Lja-mapk14和Lja-mapk11可能参与了B细胞丝裂原LPS介导的VLRB类淋巴细胞亚群的免疫应答反应。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以α-鹅膏蕈碱和低浓度KCl为手段建立了RNA聚合酶Ⅰ、RNA聚合酶Ⅱ活性的细胞核转录系统进而研究了cGMP、cAMP、cAMP丁酯及cAMP硫代环磷酰二乙胺对大鼠肝细胞核中RNA聚合酶Ⅰ与Ⅱ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cGMP可以提高RNA聚合酶Ⅰ的活性;cAMP主要提高RNA聚合酶Ⅱ的活极,而cAMP分子结构变化产生的丁酯及硫代环磷酰二乙胺衍生物可增强cAMP的这种作用,为深入研究cAMP的构效关系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3.
小麦芽经过匀浆、沉淀、高速及超速离心、透析以及DE_(52)离子交换层析等步骤,纯化小麦芽依赖于DNA的RNA聚合酶。用α-鹅膏蕈碱抑制试验,证明得到RNA聚合酶Ⅱ。用此聚合酶Ⅱ组建的体外转录体系的研究结果表明,绒毛烟斑驳病毒的拟病毒和卫星RNA(黄瓜花叶病毒相关RNA_3)都不能利用该体系进行转录,类病毒PSTV可进行转录,但转录效率明显低于小牛胸腺DNA;α-鹅膏簟碱可抑制类病毒的转录。绒毛烟斑驳病毒拟病毒和卫星RNA都不能被转录,表明他们的复制方法与类病毒不同。  相似文献   
14.
 借助于5'和3'末端删切后重建的IL-2R a链基因调控区次级克隆,在体外合成有放射性同位素参入的反意义RNA探针与总RNA进行液相杂交,结果表明TPA或PHA分别活化的T细胞在IL-2R a链表达过程中都在不同程度上有选择地利用了调控区内分别为-58(5')和+1(3')位两个转录起始点中3'转录起始点。热休克使PHA活化细胞更明显地利用+1位点。PHA诱导Jurkat细胞表达IL-2RamRNA斑点杂交证实,Jurkat细胞在活化16小时表达IL-2Ra基本达到高峰,至24小时已明显下降。根据这一规律提取PHA诱导活化15小时的Jurkat细胞S100和NE,进行有关结合蛋白的研究,初步结果显示磷酸纤维素柱的KCI洗脱组分中存在着DNA结合蛋白,有关结合蛋白性质的研究正在进行中。  相似文献   
15.
 E.coli RNA聚合酶ββ'亚单位编码的基因rpoBC与核糖核蛋白基因rplJL共同构成rpoBC操纵子。rpl-rpo间区转录终止信号~tL7的转录产物RNA有两组富含C-G的反向对称结构及一串寡聚U;反向对称区可形成1:2和3:4茎环或单一5:6茎环。 用M13mp11噬菌体插入~tL7的112bp片段重组M13mp11-490,在此基础上用定点突变技术建立~tL7的七核苷酸缺失突变体,从而破坏1:2茎环,建成M13mp11-85。 分别把原型~tL7及缺失型~tL7~v克隆到表达质粒pHR24中,构建成pHR37(P_ftsQ~tL7-galk)及pHR24-9(p_ftsQ-~tL7~v-galk)。测定galk基因产物半乳糖激酶活性,推算转录的终止效率。结果表明:~tL7终止效率为50%,~tL7~v为20%。说明仅有3:4茎环及寡聚U,即具终止作用; 1:2茎环通过某种方式加强3:4茎环从而提高终止效率。  相似文献   
16.
李田昌  佟利家 《生理学报》1996,48(4):337-342
内皮素(endothelin,ET)是已知的体内活性最强的缩血管物质,其缩血管作用由G蛋白偶联受体所介导。但ET强大的促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生效应的机理尚未完全阐明。本研究选用培养的兔胸主动脉VSMC,探讨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MAPK)在ET促细胞增生中的作用。结果表明:ET-1呈时间和浓度依赖性地促进细胞摄取 ̄3H-TdR和激活MAPK,此作用可被蛋白激酶C(proteinkinaseC,PKC)抑制剂Staurosporine(STP),H-7和ET_A受体拮抗剂BQ123所抑制,但不被酪氨酸激酶抑制剂HerbimycinA(Herb)所抑制,用PKC激动剂PMA(Phorbolmyristateacetate)预处理VSMC,使其PKC活性下调,可显著减弱ET-1对MAPK的激活能力。本结果提示:(1)MAPK参与ET-1所致的VSMC增生;(2)ET-1促细胞增生与激活MAPK的作用是由ET_A受体和PKC介导的。  相似文献   
17.
本工作对低频(2Hz)和高频(100Hz)电针引起大鼠中枢Fos/Jun表达和三类阿片肽基因表达进行了详细的比较研究,并用针对c-fos/c-jun的反义寡核苷酸(ODNs)对电针引起的Fos/Jun表达进行选择性阻断,然后观察阿片肽基因表达是否受到影响,以确定Fos/Jun复合物在电针引起阿片肽基因表达中的作用。主要结果如下:(1)2Hz和100Hz电针引起脑内不同部位的Fos/Jun表达;(2)2Hz电针使前脑啡肽原(PPE)mRNA表达大幅度增高,100Hz电针也能增加PPEmRNA的转录,但不如2Hz电针的作用显著;但100Hz电针能使某些脑区的前强啡肽原(PPD)基因转录加速,而2Hz电针没有这一作用;(3)用c-fos/c-jun反义ODNs特异地阻断Fos/Jun表达后,电针引起的PPD转录加速被明显阻断,而PPE表达不受影响。提示Fos/Jun是电针引起PPD(而非PPE)基因表达的转录因子。  相似文献   
18.
籼稻232蜡质基因转录起始位点的鉴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继平  郦永忠 《遗传学报》1995,22(6):431-436
Northernblot杂交分析和蜡质基因cDNA的序列分析表明水稻蜡质基因的转录本可能延伸到翻译起始密码子(ATG)上游12kb处。据此设计了21Nt的寡核苷酸引物,并以籼稻232胚乳RNA为模板,以引物延伸法确定籼稻232蜡质基因的转录起始点,籼稻蜡质基因的转录起始旁邻顺序CTCACCA与高等植物基因的转录起始点一致顺序CTCATCA仅相差1个碱基。通过顺序比较,对东乡野生稻蜡质基因中的转录起始位点的位置,以及对此两稻种中TATA盒的可能顺序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病毒基因组启动子识别的人工神经网络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神经网络方法,并结合病毒基因分子生物学有关理论与统计事实,对病毒基因启动子区域进行了识别,文中选择了共35个基因组,作为研究对象.学习组选择了28个基因组,预测组选择了7个基因组,结果表明,将神经网络模型与病毒基因有关理论相结合,能够运用计算方法,以大量的可能启动子组合中排列出唯一的启动子区域.  相似文献   
20.
DNaseⅠ超敏感位点的研究能够发现潜在的调控基因转录活化的位点,比较正常人外周血有核细胞,淋巴瘤细胞株P3HR1和人鼻咽癌低分化磷癌细胞株HOnE1和HNE2中Ha-ras-1瘤基因的DNaseⅠ超敏感位点发现,只有HONE1和HNE2细胞基因组中存在一个DNaseⅠ超敏感位点,位于第一个外显子上游0.37kb处,上述结果提示正常白细胞和P3HR1细胞中Ha-ras-1基因处于失活状态,而在鼻咽癌细胞基因组中则处于活化状态,它的活化可能与0.37kb处的DNA序列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