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3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5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331.
研究深入的神经调控机制、定量的行为检测指标以及成熟的研究范式可能会使快速跳视(saccade)在精神疾病研究和临床诊断中发挥重要作用。理论上讲,它不仅可以帮助研究者寻找神经系统病变早期的特异性检测指标,而且能成为新药开发与药效评价的衡量标准。帕金森病、老年痴呆与抑郁症患者都存在快速跳视的控制异常,然而这些异常是如何发展变化以及怎样排除患者个体差异的影响一直是研究工作进一步深入的绊脚石,建立猕猴精神疾病模型并在建模过程中不断监测快速跳视各项指标的变化可能会帮我们找到疾病早期病变检测的特异指标并为临床新药的开发搭建药效评价的平台。  相似文献   
332.
Zhang FP  Niu LM  Xu YC  Han DY  Zhang JB  Fu YG 《应用生态学报》2010,21(8):2166-2170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副珠蜡蚧阔柄跳小蜂对橡副珠蜡蚧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该蜂的寄生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 Ⅱ型方程,但各温度间功能反应的参数存在差异,以瞬时攻击率/捕食处理时间(a/Th)为评价指标,在30℃捕食效能最强,a/Th 为23.4211.副珠蜡蚧阔柄跳小蜂的寄生功能反应有较强的种内干扰作用,随着自身密度的增加,寄生数量逐渐减少,在温度21℃~33℃范围内,Hassell(1969)模型E=QP-m均能较好地反映副珠蜡蚧阔柄跳小蜂的寻找效应与其自身密度之间的关系;在21℃~27℃,随着温度的上升干扰作用增强,27℃时干扰系数最大(0.6626),温度上升至30℃、33℃时干扰作用略有下降,分别为0.6161、0.5916.副珠蜡蚧阔柄跳小蜂对产卵前期的橡副珠蜡蚧成虫控制效果好,寄生后能完全控制,有少量幼虫爬出的橡副珠蜡蚧被寄生后,控制效果下降至81.4%.  相似文献   
333.
庞丕万  伍海峰 《蛇志》2008,20(1):67-67
近年来,由于对心肺脑复苏的重视与发展,采用大剂量肾上腺素获得心脏复跳成功的陆续有报道.本文通过35例心肺复苏成功病例,对大剂量肾上腺素在心肺复苏中的应用问题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34.
突唇跳小蜂属全世界已知29种,分布于世界各地,寄生膜翅目的木蜂科Xylocopi-dae、蜜蜂科Apidae和叶舌花蜂科Hylaeidae的幼虫,行多胚生殖。我国过去未见报道。本文报道从黑龙江伊春采集的突唇跳小蜂属1新种,即锤角突唇跳小蜂,Coelopen-cyrtusclaviger,sp.nov.,对新种进行了详细描述,并附特征图。本文也是突唇跳小蜂属在我国分布的首次记录。模式标本存放在浙江大学植物保护系。锤角突唇跳小蜂Coelopencyrtusclaviger,新种(图1~4)标本记录:正模♀,黑龙江伊春(47°42′N,128°54′E),1981-Ⅶ,金丽元,原始记录寄主为落叶松毛虫卵(?),850218;副模4♀♀,同正模。鉴别特征:本种与CoelopencyrtusarenariusErdoes很相似,主要区别是:1)触角棒节长为宽的1.4倍,索节第3~4节上有感觉孔,后者棒节长为宽的2.0倍;索节第3~4节无感觉孔;2)上颚明显长,后者上颚短;3)中足胫节末端、各足跗节第1~4节浅黄白色,第5节褐色,产卵管黑色,后者各足及产卵管均为褐色。  相似文献   
335.
何森  胡金林 《蛛形学报》1999,8(1):32-33
记述云南拟伊蛛属1新种:文山拟伊蛛Pesudicius wenshanensis sp.nov.。  相似文献   
336.
徐广  时振亚 《昆虫学报》1999,42(2):202-206
描述了在湖南省采集的寄生蚧虫的跳小蜂3新种:短尾阿德跳小蜂Adelencyrtus brachycaudae新种,中华阿德跳小蜂Adelencyrtus chinensis新种和湖南花翅跳小蜂Microterys hunanensis新种。模式标本保存于河南农业大学生物工程学院植物保护系昆虫标本室。  相似文献   
337.
刘长明 《昆虫学报》2002,45(Z1):88-92
 首次报道了中国毛缘小蜂属Lasiochalcidia Masi种类,描述了该属细角毛 缘小蜂L. gracilantenna sp. Nov.和赤亮毛缘小蜂L. rufipolita sp. Nov.2个新 种,并记述1新记录种披绒毛缘小蜂L. pilosella。文中提供了毛缘小蜂属中国已知种 检索表。  相似文献   
338.
研究选萃     
《昆虫知识》2007,44(2):155-157
蜘蛛求偶秘诀 美国《科学》杂志发表了李代芹等题为《雌雄特异性紫外光和荧光讯号在跳蛛求偶中的作用》的论。该主要探讨紫外光和荧光在动物两性间的交流及其在性伴选择中的作用。这是世界上首次发现动物界在紫外光和荧光上具有性别特异性。他们在一种跳蛛中发现只有雄蛛可以反射紫外光,雌蛛不反射紫外光,而只有雌蛛的触肢可发出由紫外光激发的荧光,雄蛛身体的任何部位都不发出荧光。并且,他们通过实验证实:此跳蛛必须用这2种颜色进行两性的识别和交流,如果遮住任一性别的紫外光,大多数跳蛛的交配行为就无法完成。  相似文献   
339.
对中国四突跳小蜂亚科的阿拉姆跳小蜂属Alamella Agarwal 和隐跳小蜂属Cryptanusia Girault 进行了研究。对马氏阿拉姆跳小蜂Alamella maai Noyes & Hayat和台湾隐跳小蜂Cryptanusia taiwanus Chen & Chen进行了详细描述,并提供了这2种跳小蜂的形态特征图。此前这2个种仅知分布于我国台湾,本研究是这2个种在中国大陆的首次发现。  相似文献   
340.
产于宁夏同心地区中中新世红柳沟组的戈壁跳兔 (Alloptoxgobiensis)头骨化石 ,是Al loptox属头骨化石的首次发现。其主要特征是 :个体较大。颅顶平缓 ,额骨有眶上嵴且两侧平行。颞嵴、上枕骨、项嵴和枕外嵴发育。眶裂后的翼蝶骨上排列有 6个孔。有外颈动脉孔 ,颈静脉孔为圆形小孔。下颌骨水平支唇侧上缘前倾 ,垂直支前缘有一深沟 ,冠状突位于垂直支前缘唇侧壁中部 ,呈薄片状。基于头骨性状的支序分析结果表明 ,Alloptox与非洲的Kenyalagomys亲缘关系最近 ,应归入亚科Sinolagomyinae。Alloptox和Kenyalagomys可能起源于亚洲的共同祖先 ,由Sinolagomys或与其相近的属种演化而来 ,在新近纪早期迁入非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