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3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5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1.
记述采自新疆的爱丽缨小蜂属ErythmelusEnock2新种,温泉爱丽缨小蜂Erythmelus(Erythmelus)wenquanensis sp.nov.,短索爱丽缨小蜂Erythmelus(Erythmelus)brevifuniculatus sp.nov.,中国1新纪录种,盲蝽爱丽缨小蜂Erythmelus(Erythmelus)lygivorus Viggianiet Jesu,提供了新疆爱丽缨小蜂属5个种的检索表。模式标本保存在新疆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昆虫研究室和福建农林大学生物防治研究所。温泉爱丽缨小蜂,新种Erythmelus(Erythmelus)wenquanensis sp.nov.(图1~4)正模♀,新疆温泉县,2001-07-16,胡红英采。副模:2♀♀,来源同正模;1♀,和硕县,2001-08-07,胡红英采;5♀♀,和静县,2001-08-09,胡红英采;2♀♀,托里县,2007-07-29,张铁钢采;1♀,塔城,2007-07-30,张晶晶采;1♀,托里县,2007-07-29,何茜采;1♂,和丰县,2007-08-01,徐建华采。分布:新疆(和硕县、和静县、塔城、和丰县、托里县、温泉县)。新种外部形态特征与E.goochiEnock很相似,主要区别是:新种的第6索节略短于第4、5索节之和;棒节短于柄节至第4索节长度之和;前翅缘毛明显长于翅宽。词源:新种以模式产地命名。短索爱丽缨小蜂,新种Erythmelus(Erythmelus)brevifuniculatussp.nov.(图5~8)正模♀,新疆精河县,2001-07-15,胡红英采。副模:1♀,1♂,来源同正模;6♀♀,4♂♂,乌鲁木齐市,2001-08-22,胡红英采;1♀,新源县,1997-08-07,马德英采;2♀♀,2♂♂,新源县,2001-07-16,胡红英采;1♀,奎屯市,2001-07-17,胡红英采;2♀♀,石河子市,2001-07-12,胡红英采;2♀♀,乌鲁木齐市郊,2001-07-22,孙涛采;1♀,和硕县,2001-08-07,胡红英采;1♀,阿克苏市,2001-06-18,吴卫采;2♀♀,托里县,2007-07-29,徐建华采;1♀,额敏县,2007-07-29,张铁钢采;1♀,额敏县,2007-07-30,何茜采。分布:新疆(阿克苏市、和硕县、乌鲁木齐市、石河子市、奎屯市、精河县、托里县、额敏县、温泉县、新源县)。新种与本属中的任何种都有明显的差异,与另1新种温泉爱丽缨小蜂Erythmelus(Erythmelus)wenquanensis sp.nov.较相似,区别之处:中胸盾片端部淡黄褐色;第4索节等长于第6索节的一半;前翅缘毛长于翅宽的2倍;前翅的长宽比值大于5;雄性外生殖器的长度等长于后足胫节。词源:新种种名brevifuniculatus为组合词,由拉丁词brevi-(意为"短的")和funiculus(意为"索节")组成,指新种索节粗短。盲蝽爱丽缨小蜂Erythmelus(Erythmelus)lygivorus VigganisetJesu中国新纪录(图9~11)研究标本:1♀,新疆托里县,2007-07-29,张铁钢采;1♀,额敏县,2007-07-29,徐建华采。分布:新疆(托里县、额敏县);法国,匈牙利,意大利,西班牙。  相似文献   
32.
引进天敌莲草直胸跳甲的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从美国引进天敌昆虫莲草直胸跳甲防治喜旱莲子草已有20多年历史.本研究采用随机引物扩增多态性DNA(RAPD)分析方法,对引入我国的4个莲草直胸跳甲地理种群(广州、重庆、昆明、福州)的遗传多样性情况进行分析,并以美国佛罗里达种群为参照,从分子水平上揭示其种群的遗传分化及其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从111条随机引物中选取13条条带清晰、重复性好的引物对5个种群的25个样本进行扩增.结果表明:总多态位点百分率为42.0%,其中美国佛罗里达种群的多态位点百分率显著高于我国的4个地理种群;25.5%遗传分化发生在4个群体间;对各地理种群间的遗传距离采用非加权配对算术平均法( UPGMA)进行聚类分析发现,遗传距离与种群空间分布距离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33.
【背景】水流是外来入侵生物传播蔓延的重要方式之一,特别是水生生物。水生杂草在水流传播过程中也经常携带其天敌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一个地方,如莲草直胸跳甲经常随着空心莲子草在水流中传播。研究水流对莲草直胸跳甲存活的影响及其对种群迁移的间接协助作用,可为解析该天敌抵御洪涝灾害和借助水流传播的能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以莲草直胸跳甲为研究对象,在室内进行水流模拟,比较水流转速(1000、1250和1750r.min-1)和时间(30、60、90和120min)对不同虫态莲草直胸跳甲(雌雄成虫、幼虫和卵)存活率的影响,并推算莲草直胸跳甲成虫和幼虫在野外随水流传播的最大距离。【结果】水流速度对昆虫的存活和发育具有一定影响。在不同旋转时间和转速下,雌雄成虫的存活率较高,幼虫次之,卵的存活率最低;雌虫随水流传播能达到的最远距离最大,雄虫次之,传播距离最小的是幼虫。【结论与意义】莲草直胸跳甲可随水流进行远距离传播和自然扩散,对于利用莲草直胸跳甲防治空心莲子草,缓解水渠和河道的堵塞非常有利。  相似文献   
34.
35.
跳甲属昆虫的食性及其生物学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跳甲属昆虫广布全世界,已知300多种,体色近似,外形差异不大,分类鉴定十分困难。但其中许多种类具特殊的食性特征,其寄主植物常是分类鉴定的向导和重要参考。作者分析了已知有寄主记录的59种跳甲的寄主,并根据其寄主范围划分为5种类型:取食多科、2科、1科多属、1科2属及1科1属,而以1科1属型为最多,占67.8%。至目前所知,其寄主范围限于双子叶植物,跳甲和寄主植物之间的对应关系是跳甲的“种”对植物的“属”。值得特别关注的是寄主植物的“种”与跳甲“亚种”之间的分化关系。成虫的取食范围大于幼虫,幼虫保持原始的取食特征。跳甲的同域物种分化可能通过食性转化而进行,食性转化可能先从成虫开始。成幼食性观察是研究寄主转移的关键。  相似文献   
36.
记述了育自上海桃树上1种盾蚧中的斑翅跳小蜂属1新种:上海斑翅跳小蜂Epitetracnemus shanghaiensis sp.nov..文中给出了新种的形态特征图和该属分种检索表.研究标本保存于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  相似文献   
37.
记述球跳甲属Sphaeroderma Stephens,1831,分布于中国、越南的黍黄尾球跳甲Sphaeroderma apicale Baly种组3新种:簕竹黄尾球跳甲Sph.bambusicola Wang,GeetLi,sp.nov.产于中国广西南部和云南西双版纳,双脊黄尾球跳甲Sph.bicarinata Wang,GeetCui,sp.nov.产于云南西双版纳,细刻黄尾球跳甲Sph.minitipunctata Wang,Geet Yang,sp.nov.产于越南北部和平。  相似文献   
38.
调查研究玉米黄尾球跳甲Sphaeroderma apicaleBaly的自然种群动态、自然种群生命表并对其药剂防治策略进行探讨。结果表明:玉米黄尾球跳甲在湖北宜昌1年发生1~2代,以成虫和蛹越冬。越冬代成虫4月中旬始现于田边的杂草,5月上旬迁入大田。百株成虫高峰出现在6月15日和8月7日;性比为0.491;卵始现于5月19日,产卵高峰出现在6月18日;平均卵量123.5粒,单雌最大卵量212粒;6月22日出现最高百株幼虫量。自然种群增长指数(I)为16.20。在发生盛期、高峰期、盛末期,玉米黄尾球跳甲被异角短胸姬小蜂Hemiptarsenus variconisGirault的寄生率分别为14.6,33.6和77.0%。马.辛硫磷1 000倍液和毒死蜱1 000倍液是防治玉米黄尾球跳甲比较理想的农药,校正防治效果分别为76.3%和66.5%;卵和1、2龄幼虫对化学药剂敏感性高,3龄幼虫对化学药剂敏感性低。结合以上的研究,提出玉米黄尾球跳甲的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39.
黄曲条跳甲危害对不同寄主植物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考马斯亮蓝G-250染色法对6种十字花科蔬菜不同危害程度叶片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黄曲条跳甲Phyllotreta striolata(F.)对6种十字花科蔬菜叶片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萝卜(Raphanus sativus(L.))、白菜(Brassica chinensis(L.))和菜心(B.parachinensis Bailey)叶片在黄曲条跳甲危害胁迫8、10 d时,甘蓝(B.oleracea(L.))在胁迫10、12 d时,芥菜(B.juncea(L.))和芥蓝(B.alboglabra Bailey)在胁迫12 d时,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对照(P<0.05)。芥菜在黄曲条跳甲危害2 d时,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与对照没有显著差异(P>0.05),可能是因为其承受黄曲条跳甲危害的抗虫性能力较强。随着叶片危害程度的加重,叶片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下降。这可能是寄主植物本身的保护行为,也是对害虫为害胁迫的一种响应。  相似文献   
40.
记录中国巨胸小蜂属Perilampus Latreille 2新记录种:诺巨胸小蜂Perilampus noemi Nikol’skaya, 1952和螟巨胸小蜂Perilampus nola Nikol’skaya, 1952。提供了形态描述、分布及形态特征图,并提供了分种检索表。研究标本保存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动物标本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