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报道采自辽宁和黑龙江的跳小蜂3新种,即宽额奇异跳小蜂,Mira latifronta Xu,sp.n.、双带奇异跳小蜂,Mira bifasciata Xu,sp.n.和长梗四突跳小蜂Tetracnemus longipedicellus Xu,sp.n.。对新种进行了详细描述。本也是奇异跳小蜂属Mira Schellenberg和四突跳小蜂属Tetracnemus Westwood在我国分 相似文献
2.
简要讨论了优缨小蜂属Eustochus的研究现状,描述了采自陕西宝鸡的三棒优缨小蜂Eustochus triclavatus新种。该属在中国为新记录。与本属其它各种棒节2节不同,本新种的棒节3节,分别具1、2、3支条形感觉器,头顶、中胸背板、并胸腹节和各足基节均具呈网状纹,产卵管也比其它种短,产卵管:柄后腹约为1.14。所有标本保存在福建农林大学生物防治研究所。 相似文献
3.
中国阿缨小蜂属分类研究(膜翅目:缨小蜂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述了缨小蜂科阿缨小蜂属Acmopolynema的分类现状和已知寄主情况,描述了中国阿缨小蜂属5个种,其中3个新种.喜马阿缨小蜂A.himalum Hayat & Binte 和东方阿缨小蜂A. orientale (Narayanan, Subba Rao &Kaur) 为中国分布新记录,同时提供了中国阿缨小蜂属已知5个种的分类检索表,并附主要形态特征图.所有标本保存在福建农林大学生物防治研究所.1.长基阿缨小蜂Acmopolynema longicoxilla, 新种 (图1~4)本新种与2双暗带阿缨小蜂A.bifasciatipenne (Girault) 相似,但前翅最长缘毛小于翅宽的一半、后足跗节小于胫节等特征可与后者相区别.正模♀, 福建将乐,1991-Ⅹ-10,林乃铨.2. 网基阿缨小蜂Acmopolynema reticoxilla,新种 (图5~10)本新种与本属其它种较易区分,特征如下 前胸背板完整,不分裂;前翅无暗带;后足基节网状,侧缘具刚毛.正模♂,福建将乐,1991-Ⅹ-10,林乃铨.3. 弯尾阿缨小蜂Acmopolynema campylura, 新种(图15~20)本新种与东方阿缨小蜂Acmopolynema orientale (Narayanan, Subba Rao& Kaur) 相似,但本种前胸背板完整、前翅仅中间一暗带上翅毛特化、并胸腹节上脊的形状以及后足基节上的毛列等特征可与后者相区别.正模♀, 福建福州, 1987-Ⅸ-21,林乃铨.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道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寄生于椴斑蚜的蚜小蜂属1新种;椴斑蚜蚜小蜂Aphelinus tiliaphidis,sp.nov.并详细描述其分类特征及近似种的区别。所有模式标本保存于东北林业大学昆虫标本室。 相似文献
5.
平腹小蜂属四新种记述:(膜翅目:旋小蜂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记述平腹小蜂属Anastatus 4新种,即石城平腹小蜂A;Shichengensis,sp.nov;德兴平腹小蜂;A;dexingensis,sp.nov;麻纹蝽平腹小蜂A;Fulloi,sp.nov。及黄褐平腹小蜂A;fglavipes,sp.nov。模式标本保存于东西农业大学植物保护系昆虫标杯室。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中国的1新记录属,凹胸姬小蜂Alophomorphella Girault。该属原来只分布在澳大利亚,其分类学位置及其和姬小蜂亚科和其它属的关系并不明确。有些研究人员认为它属于狭面姬小蜂属Elachertus Spinola。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和比较外部形态学研究,作者发现该属具有下列稳定的性状:1)中胸小盾片上有一条纵沟;2)前胸侧板腹面上有一对对称的斜沟。因此确认该属为姬小蜂科中一个特殊属,它和Elachertus之间没有非常近的亲缘关系。本文重新描述了A.illustris Girault的雌性,并首次描述了该种的雄性。 相似文献
7.
8.
本文记述优洛姬小蜂属Eulophomorpha1新种,即蛛卵优洛姬小蜂E.clubiona,sp.nov.该属系我国首次记载,雄虫在世界上属第1次描述,标本采用江苏无锡和湖北大悟,寄生于管巢蛛(刺足蛛)的卵巢(寄主新纪录)中。模式标本保存于江西农业大学植物保护系标本室。 相似文献
9.
本文记述河南省伏牛山膜翅目小蜂总科小蜂科2新种:吉丁锥腹小蜂Trigonura chrysobathra sp.nov.,青冈梳角小蜂Chirocera glauca sp.nov。2新种所隶属的属均为中国新记录属。新种的模式标本存在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保护研究所标本室。 相似文献
10.
记述了阔柄跳小蜂属1新种:廖氏阔柄跳小蜂Metaphycus liaoi sp.nov.,并给出了其形态特征图。廖氏阔柄跳小蜂与Mstagnarum很相似,但廖氏阔柄跳小蜂雌虫柄节最宽处在基半部,生殖器明显长于中足胫节,雄虫第1索节短于梗节,柄节长约为宽的3倍;而M.stagnarum雌虫柄节最宽处在端半部,生殖器短于中足胫节,雄虫第1索节明显长于梗节,柄节长约为宽的4倍。研究标本,包括正模,均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动物标本馆。正模:♀,北京市海淀区,2007-V-20~23,育自Eriococcus abeliceae,武三安采;副模:12♀♀,8♂♂,同正模。词源:种名是为纪念已故廖定熹教授,他对中国跳小蜂分类研究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该文报道了兰科(Orchidaceae)鸢尾兰属(Oberonia Lindl.)2个中国新记录种,即心唇鸢尾兰(O. orbicularis Hooker f.)和凭祥鸢尾兰(O. delacourii Gagnep.)。其中,心唇鸢尾兰(O. orbicularis)与国内分布的全唇鸢尾兰(O. integerrima)和扁葶鸢尾兰(O. pachyrachis)均较为相似,但该种花葶中下部两侧具狭翅,不与叶合生,唇瓣边缘具明显的啮蚀状齿或细流苏状,先端中部具明显凹缺,可明显区别。心唇鸢尾兰(O. orbicularis)于2013年首次发现于云南省勐腊县,为中国新记录种。凭祥鸢尾兰(O. delacourii)与剑叶鸢尾兰(O. ensiformis)最为相近,但前者唇瓣中裂片先端小裂片近方形,小裂片先端边缘具流苏状齿,可明显区别于后者。凭祥鸢尾兰自1929年发表以来,除模式产地老挝外,至今未见新分布点的报道,为中国新记录种。文中提供了两个新记录种的形态特征描述,凭证标本存放于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标本馆(IBSC)。 相似文献
15.
报道了兰科(Orchidaceae)鸢尾兰属(Oberonia Lindl.)共5种植物在中国3个省区的分布新记录,其中广西分布新记录有短耳鸢尾兰(O.falconeri J.D.Hooker)和小叶鸢尾兰[O.japonica(Maxim.)Makino],海南分布新记录有狭叶鸢尾兰(O.caulescens Lindl.)和勐腊鸢尾兰(O.menglaensis S.C.ChenZ.H.Tsi),西藏分布新记录有拟阔瓣鸢尾兰(O.langbianensis Gagnep.)。凭证标本存放于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标本馆(IBSC)和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标本馆(IBK)。 相似文献
16.
到现在为止全世界已发现loo余种腐霉。我国已报道54种。在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中,仅宁夏和西藏2个自治区未见报道过腐霉。最近我们从宁夏回族自治区土壤和植物病根用多种方法进行分离,得到259株,鉴定出10个种。它们是:瓜果腐霉Pythium aphanidermatum (Edson) Fitzpatrick、链状腐霉P. catenulatum Matthews、畸雌腐霉P. irregulare Buisman、寡雄腐霉P. oligandrum Drechsler、侧雄腐霉P.paroecandrum Drechsler,缠器腐霉P. periplocum Drechsler、无序腐霉P. perplexum Kouyeas & Theohari、角柄腐霉P. salpingophocum DrechsIer、终极腐霉P. ultimum Trow和钟器腐霉P. vexans de Bary。它们全是宁夏地区新记录种。其中无序腐霉还是我国新记录种。本文仅描述了无序腐霉,对其余9个种进行了讨论.有些种类除从土壤中分离到以外,还见于一些寄主植物:大葱Allium fistulosum L.、韭葱A. juncea L.、芹菜Apium-graveolens L.、油菜Brassica campestris L.、雪里蒸B. juncea (L.) Czern et Coss var.crispifolia Bailey白菜B. pekinensis Rupr.、辣椒Capsicum frutescens L.、胡萝卜Daucuscarota L. var.saliva DC.、草每Fragaria ananassa Duchesne、番茄esculentum Mill.、菜豆Phaseolus vulgaris L.和萝卜Raphanus sativus L.。以“腐霉名称:寄主名称”的格式列出如后:瓜果腐霉:胡萝卜;链状腐霉:胡萝卜;寡雄腐霉:白菜和辣椒;侧雄腐霉:大葱、芹菜和白菜;缠器腐霉:韭葱;终极腐霉:大葱、韭葱、油菜、雪里蕻、白菜、辣椒、胡萝卜、草墓、番茄、菜豆和萝卜。在我国,这些腐霉从前述寄主上分离出均属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7.
记述采自中国黑龙江的并腹茧蜂属Hylcalosia Fischer 1新种——沟腹并腹茧蜂H.ventisulcata sp.nov..该新种与海氏并腹茧蜂Hylcalosia hymaenei Belokobylskij最为相似,但新种的如下特征容易与后者相区别:1)下颚须相当长,可达后足基节处;2)腹部第2-3节背板具1条宽而浅的中纵沟,几乎纵贯2、3背板;3)前翅2-SR脉基部弯曲,后翅m-cu脉对叉式;4)腹部第1背板中长等于端宽。文中修订了该属全世界已知种的检索表。新种模式标本保存于福建农林大学益虫研究所。 相似文献
18.
记述中国蜾蠃属Eumenes Latreille 2新种:锈触蜾蠃E. ferrugiantennus sp. nov.和黑盾蜾蠃E. nigriscutatus sp. nov.。锈触蜾蠃E. ferrugiantennus与E. placens Nurse, 1903近似,但前者体覆锈红色斑点及大的刻点,腹部第2节背板中部有1条黑色斑纹,雌性整个触角锈红色。黑盾蜾蠃E. nigriscutatus与分布于台湾的E. tosawae tosawae Soika, 1941近似,但前者覆有彩色斑纹,头胸腹均覆有较大的刻点,腹部第 2 节背板前端部有 1 较深的凹陷以形成 1 明显的翘状结构。文中还提供了西南地区种类检索表。新种模式标本保存于重庆师范大学昆虫与分子生物学研究所。 相似文献
19.
中国钩瓣叶蜂属一新种及M. planata种团种类检索表(膜翅目:叶蜂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记述采自中国西藏的钩瓣叶蜂属 Macrophya Dahlbom 1新种:尖盾钩瓣叶蜂Macrophya acutiscutellaris Wei, Li & Heng sp. nov.。简要讨论了M. planata 种团的特征,编制了M. planata 种团已知种类分种检索表。该新种与在中国墨脱和印度那加兰邦地区分布的拟平盾钩瓣叶蜂M. pseudoplanata Saini et al., 1996最近似,但新种的雌虫体长13.5 mm,后足胫节端部1/3完全黑色,触角2.5倍长于头宽,单眼后区宽长比为1.6,雄虫抱器向顶部弱度变窄等,与后者不同。新种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昆虫模式标本室。 相似文献
20.
简要记述了中国陕西省侧跗叶蜂属研究状况。描述了侧跗叶蜂属7新种:中原侧跗叶蜂 Siobla centralia Niu & Wei sp. nov.,弯毛侧跗叶蜂S.curvata Niu & Wei sp.nov.,S. listoni Niu & Wei sp. nov.,柔刃侧跗叶蜂S. pseudoplesia Niu & Wei sp. nov.,秦巴侧跗叶蜂S. qinba Niu & Wei sp. nov.,陕西侧跗叶蜂S.shaanxi Niu & Wei sp. nov.,狭颊侧跗叶蜂S. vulgaria Niu & Wei sp. nov.编制了陕西省26种侧跗叶蜂的分种检索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