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16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71.
摘要 目的:对比经皮椎间孔入路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PETD)、经皮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PEID)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症(LDH)近期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9年1月期间福建省立医院南院收治的L5/S1LDH患者60例的临床资料。根据入路方式的不同分为PETD组(n=27)和PEID组(n=33)。记录两组手术时间、X 线放射次数、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记录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于术前、术后1周、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评价患者疼痛及功能恢复情况。根据改良 Macnab疗效评定标准计算患者术后临床效果优良率。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比较无差异(P>0.05),PEID组手术时间短于PETD组,X 线放射次数少于PETD组(P<0.05)。两组优良率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术后1周、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VAS、ODI评分均较术前降低,JOA评分均较术前升高(P<0.05),两组术后1周、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VAS、JOA、ODI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EID、PETD治疗L5/S1LDH的疗效相当,均可较好的减轻临床症状及促进功能恢复,然而 PEID在缩短手术时间、减少X 线放射次数方面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72.
摘要 目的:探讨经右胸三切口与左胸两切口入路对胸中段食管癌患者手术效果、淋巴结转移和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2015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胸中段食管癌患者90例的临床资料,根据入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A组(n=44,左胸两切口入路)和B组(n=46,右胸三切口入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效果、淋巴结转移、并发症和远期预后。结果:B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留置胸管时间均长于A组,术中出血量多于A组(P<0.05)。B组淋巴结清扫数多于A组,淋巴结总转移率则低于A组(P<0.05)。两组1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3年生存率、5年生存率均高于A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左胸两切口入路相比,胸中段食管癌患者选用经右胸三切口入路,虽术中创伤大,术后恢复略慢,但该入路方式在淋巴结转移率、生存率方面有明显改善,且不增加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73.
摘要 目的:比较充气与免充气经腋窝入路腔镜甲状腺癌根治术治疗单侧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7月于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住院手术治疗的126例单侧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6例,对照组行充气经腋窝入路腔镜甲状腺癌根治术,观察组行免充气经腋窝入路腔镜甲状腺癌根治术,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术后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术后3个月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术后VAS评分及术后3个月并发症发生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显著缩短(P<0.05)。结论:单侧甲状腺乳头状癌经充气与免充气经腋窝入路腔镜甲状腺癌根治术治疗,均安全可靠,免充气术式略显优势。  相似文献   
74.
目的:探究微创直接前侧入路(Direct anterolateral approach, DAA)与髋关节前外侧入路(Orthopaedische Chirurgie Muenchen,OCM)对青年初次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8年1月于我院接受初次髋关节置换术的67例青年患者,按照其接受术式的不同将其分为DAA组(35例)与OCM组(32例),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并使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估术后1 d、3 d及7 d疼痛度,最后对比两组术后7 d、1个月及6个月的髋关节Harris评分。结果:(1)OCM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DAA组(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下床活动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OCM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DAA组(P0.05);(3)两组术后1 d、3 d及7 d疼痛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术后7 d及1个月,OCM组Harris评分优于DAA组(P0.05),两组术后6个月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DAA术,OCM术施术时间更短,患者早期髋关节功能恢复较快,但对比两种术式对髋关节远期影响相当。  相似文献   
75.
为评估髌骨旁内侧入路和经股内侧肌入路两种手术技术在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中的早期功能结果,本研究选取50例2013年3月至2017年3月期间在我院行全膝关节置换数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患者通过髌骨旁内侧入路进行TKA手术,另外一组患者通过经股内侧肌入路方法进行TKA手术。所有患者均只进行一次手术,两组均使用相同类型的植入物。使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记录疼痛评分,并在术后3周和6周时获得随访数据,包括股四头肌强度和本体感受。结果表明,TKA术后,经股内侧肌入路组患者在休息和运动时表现出明显较低的疼痛(VAS:平均2.13±1.87与2.84±1.76)和(VAS:平均3.11±2.16与3.21±2.02)。此外,经股内侧肌入路组患者在3周((41.2±17.8) Nm vs (27.3±14.1) Nm)和6周((47.4±19.5) Nm vs (35.6±16.2) Nm)显示出优异的等长股四头肌强度。另外,经股内侧肌入路组患者术后本体感觉良好,而两组患者的运动范围相似。研究初步表明,在早期康复期间,经股内侧肌入路方法比髌骨旁内侧入路更有优势。没有观察到与此方法相关的不良影响。因此,经股内侧肌入路应被认为是TKA中有价值的替代方法。  相似文献   
76.
目的:比较尺骨鹰嘴截骨和内外侧非截骨入路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效果。方法:前瞻性选取2016年9月至2018年9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76例肱骨髁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截骨组和非截骨组各38例,截骨组采用尺骨鹰嘴截骨入路进行治疗,非截骨组采用内外侧入路非截骨入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24 h出血量、X线暴露时间,术后12个月骨折延迟愈合、尺神经麻痹、关节挛缩、骨关节炎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疗效。结果:截骨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24 h出血量、X线暴露时间明显低于非截骨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截骨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3.16%,非截骨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6.3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截骨组优良率为84.21%,非截骨组优良率为71.0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截骨组C1、C2、C3型肱骨髁间骨折术后肘关节评分优良率分别为78.57%、88.23%、85.71%,非截骨组C1、C2、C3型肱骨髁间骨折术后肘关节评分优良率分别为86.66%、73.33%、62.50%,非截骨组C1型肱骨髁间骨折术后肘关节评分优良率略高于截骨组,截骨组C2、C3型肱骨髁间骨折术后肘关节评分优良率略高于非截骨组,但两组不同AO分型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肱骨髁间骨折患者应用尺骨鹰嘴截骨入路手术较肱三头肌内外侧非截骨入路手术具有一定的临床优势,可显著减少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24h出血量以及术中X线照射时间,并且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较好,在粉碎较为严重的C2、C3型肱骨髁间骨折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7.
目的:探讨不同入路手术对骨盆髋臼骨折患者骨折复位质量、髋关节功能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2018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1例骨盆髋臼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入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A组(n=44,髂腹股沟入路)和B组(n=47,改良Stoppa入路),比较两组患者复位质量、围术期指标、髋关节功能及炎症因子水平,记录两组患者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B组术中出血量少于A组,手术切口长度短于A组(P0.05);两组手术显露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骨折复位优良率为85.11%(40/47),高于A组的65.91%(29/44)(P0.05)。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出院时、术后6个月的改良Postel评分成逐渐升高趋势(P0.05);两组患者术前、出院时、术后6个月的改良Postel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7 d血清白介素-6(IL-6)、降钙素原(PCT)水平均高于术前,但B组低于A组(P0.05)。B组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低于A组(P0.05)。结论:改良Stoppa入路手术与髂腹股沟入路手术均可改善骨盆髋臼骨折患者髋关节功能,但经改良Stoppa入路手术者骨折复位质量更佳,创伤更小,炎症反应更轻,同时还可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78.
79.
本文主要研究视网膜神经系统和七鳃鳗脊椎神经系统的电位发放特性和网络特性,首先利用抑制神经系统的Winner Less Competition(WLC)模型,分析视网膜和七鳃鳗脊椎神经系统的电位发放.得到视网膜神经元和脊椎神经元的电位发放模式.然后利用Watts-Strogatz小世界网络的特性,分析两个生物神经系统的群集系数和特征路长,说明这些生物系统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具有小世界网络的特性.  相似文献   
80.
Zheng L  Ren JQ  Li H  Kong ZL  Zhu HG 《Cell research》2004,14(6):497-506
Overexpression and activation of HER-2/neu (also known as c-erbB-2), a proto-oncogene, was found in about 30% of human breast cancers, promoting cancer growth and making cancer cells resistant to chemo- and radio-therapy.Wild-type p53 is crucial in regulating cell growth and apoptosis and is found to be mutated or deleted in 60-70% of human cancers. And some cancers with a wild-type p53 do not have normal p53 function, suggesting that it is implicated in a complex process regulated by many factors. In the present study, we showed that the overexpression of HER-2/neu could decrease the amount of wild-type p53 protein via activating PI3K pathway, as well as inducing MDM2 nuclear translocation in MCF7 human breast cancer cells. Blockage of PI3K pathway with its specific inhibitor LY294002 caused G1-S phase arrest, decreased cell growth rate and increased chemo- and radio-therapeutic sensitivity in MCF7 cells expressing wild-type p53. However, it did not increase the sensitivity to adriamycin in MDA-MB-453 breast cancer cells containing mutant p53. Our study indicates that blocking PI3K pathway activation mediated by HER-2/neu overexpression may be useful in the treatment of breast tumors with HER-2/neu overexpression and wild-type p5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