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6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24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61.
中籼杂交水稻亲本多态性的AFLP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唐梅  何光华  裴炎 《遗传》2002,24(4):439-441
对15个籼型杂交水稻亲本进行AFLP分析,结果表明:亲本间遗传距离小,在0.0589-0.3305之间,平均为0.2033。15个亲本按类平均法可聚为两类,Ⅰ类为不育系,Ⅱ类为恢复系。其中Ⅱ类又分为两个亚类,Ⅱ-1不含明恢63血缘、Ⅱ-2全部含明恢63血缘。Ⅰ/Ⅱ-1与Ⅰ/Ⅱ-2间的遗传距离无明显差异,揭示恢复系的遗传基础较一致,这可能是当前的品种不能超过籼优63的重要原因之一。要提高水稻的杂种优势,需丰富亲本的遗传基础,扩大其遗传差异。  相似文献   
62.
甘肃兴隆山林区马麝(Moschus chrysogaster)隔离种群的生态特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兴隆山林区大约在300a前就已完全隔离。现有马麝种群的密度高而相对稳定,约为30-50头/km^2,在目前密度与系统压力下,种群数量基本稳定在5000头左右,但却面临着疾病、营养不良与偷猎的威胁。因此应努力建立一个“以开发养保护,以保护促发展”的良性循环模式,从而为我国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发展树立典范。  相似文献   
63.
元谋古猿下颌臼齿三维立体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欧氏距离矩阵分析(EDMA)方法对72枚元谋古猿及作为对比样本的10枚禄丰古猿、现生大猿类和人类下颌臼齿齿冠13个测量标志点三维测量数据的统计分析显示:元谋古猿在下颌臼齿齿冠三维形态测量特征上与禄丰古猿最为接近。与现生大猿类及人类相比,元谋古猿和禄丰古猿均与人类之间呈现出非常显著的差异,而与猿类较为接近。它们两者及生大猿类均与人类之间具有许多共同的差异表现特点。元谋古猿在下颌臼齿三维测量特征方面与三种现生大猿类各自之间的差别表现相似。其中,元谋古猿与猩猩之间的牙齿形态特征上似乎更为接近。但目前对这些特征相似差异的含义尚难以确定。  相似文献   
64.
外生菌根真菌对植物矿质营养、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物种演化进程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其生物地理学研究长期滞后于动植物。扩散和隔离是解释外生菌根真菌生物地理分布格局的重要理论。古地质、古气候和宿主植物是外生菌根真菌地理分布格局形成的重要推动因子。基因组学、生物信息学技术与生物地理学方法相互结合和补充,可以用来研究一些复杂的真菌生物地理学问题。文中详细阐述了外生菌根真菌生物地理学研究的重要过程和现状,如真菌物种界定、常用数据分析方法、起源和演化规律及其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应用等,并初步探讨了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5.
许多证据表明早期生活应激会影响动物成年后的行为和神经化学改变,然而该过程的机制还不完全清楚。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催产素(OT)和糖皮质激素受体(GR)参与对应激的神经适应性反应。本实验将出生3 d后的雌性ICR小鼠幼仔每日隔离3 h直至出生21 d,在60日龄时检测其焦虑水平、社会行为及血清中皮质酮(CORT)和OT的水平,同时检测了中枢BDNF、OT和GR的阳性神经元表达。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早期隔离组小鼠的焦虑水平增加,运动性和社会行为减少,同时血清中CORT水平上升、海马CA1和CA2/3区的BDNF及GR的阳性神经元表达下降,下丘脑室旁核和视上核的OT阳性神经元表达减少。这些结果表明,早期社会隔离下调了BDNF、OT和GR的水平,并通过调制应激系统影响雌性ICR小鼠的情绪与社会行为。  相似文献   
66.
采用生态足迹距离指标方法体系,对2009年至2012年间北京市水果消费的生态足迹距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4年间:跨区转移的生态承载力质量距离,由2009年的11.5×10~8t km逐年增加到了2012年的17.01×10~8t km,共增加了47.91%;生态足迹距离则相对稳定在886.66 km至1073.55 km之间;人均生态足迹距离,总体上由2009年的4.39×10~4km增加到2012年的5.55×104km,共增加了26.42%。从类别的视角,年均生态足迹距离最大的是香蕉(2072 km),最小的是苹果(476 km);年均跨区转移的生物承载力质量距离,最大的是西瓜(4978×10~8kg km),最小的是香蕉(518×10~8kg km);而4年平均人均生态足迹距离,最大的是西瓜(17.7×10~4km),最小的是香蕉(1.92×10~4km)。快速城市化阶段的北京,对外生态依赖范围也迅速扩大,并高于人口增加的速率。  相似文献   
67.
云南文山黄牛和迪庆黄牛遗传多样性的蛋白电泳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水平淀粉胶蛋白电泳技术分析了云南文山黄牛和迪庆黄牛的33种血液蛋白及同工酶,共计37个遗传座位,其中6个座位检测到多态性。文山黄牛的多态座位百分比P=0.1389,平均杂合度H=0.0610,迪庆黄牛P=0.1667,H=0.0691。通过Nei氏遗传距离计算,运用PHYLIP3.5C软件包中的“UPGMA”,“CONTML”和“NEIGHBOR”法,结合前人报道的数据对10个黄牛品种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得出:文山黄牛可能主要起源于瘤牛(Bosindicus),迪庆黄牛可能主要起源于普通黄牛(Bostaurus)。我们的结果提示,云南黄牛可能是由当地人驯化的野生牛群与外来的驯化牛群相结合并适应当地气候和环境逐渐形成的,因而在蛋白水平上具有较为丰富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68.
【目的】苹小吉丁Agrilus mali是一种严重危害苹果树的钻蛀性害虫。本研究旨在明确苹小吉丁的飞行扩散能力及对其飞行能力产生影响的关键因子。【方法】以SUN-FL型智能飞行磨系统对苹小吉丁不同日龄雌雄成虫的飞行能力进行了测定,同时评价了取食和交配情况对其飞行能力的影响。【结果】苹小吉丁飞行能力均随日龄的增加先增强后逐渐降低,初羽化的成虫飞行能力最低,11日龄成虫的飞行能力最强。雌成虫飞行能力强于雄成虫。在24 h内雌雄成虫的最长飞行距离分别为0.4165和0.3559 km;最长飞行时间分别为0.4582和0.4873 h;最大飞行速度分别为2.4639和1.8561 km/h。取食的3日龄雌成虫的平均飞行距离和平均飞行时间分别为0.047 km和0.048 h,雄成虫的分别为0.044 km和0.042 h;而未取食的雌成虫平均飞行距离和平均飞行时间仅分别为0.016 km和0.013 h,雄成虫的仅分别为0.013 km和0.012 h。交配对飞行能力的影响存在性别差异,已交配雌成虫的飞行能力要强于未交配雌成虫的,而已交配雄成虫的飞行能力却低于未交配雄成虫的。【结论】日龄对苹小吉丁成虫的飞行能力影响作用显著。取食显著提高苹小吉丁雌雄成虫的飞行能力,交配显著提高雌成虫飞行能力。  相似文献   
69.
陈英水 《生物学通报》1999,34(11):20-21
现代进化论认为,物种形成大致要经过3个阶段:1)由于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使种群中产生可遗传的变异;2)自然选择等因素作用于可遗传的变异,使种群的遗传结构(基因型频率和基因频率)发生了适应性的改变;3)不同种群由于地理隔离和生态隔离而加深了性状分歧,逐渐形成亚种,一旦出现了生殖隔离,亚种就变成了新种。此外,在植物界异源多倍体的产生亦可导致新种形成。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使亲缘关系接近的类群之间在自然条件下不交配,即使能交配也不能产生后代或不能产生可育性后代的隔离机制,便称为生殖隔离。若隔离发生在受精以前,就称为…  相似文献   
70.
马建岗  路兴中 《遗传》1992,14(3):37-39
应用Nei氏标准遗传距离推算畜禽在若干年前的分化时间与考古学的研究结果及人们的一般认 识极不相同,本文从密码子的平均替换率、电泳所测的基因位点数目、人为因素对畜禽交配制度所施加 的影响以及基因的随机漂移等方面对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