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55篇
  免费   285篇
  国内免费   2039篇
  2024年   35篇
  2023年   177篇
  2022年   148篇
  2021年   164篇
  2020年   163篇
  2019年   162篇
  2018年   128篇
  2017年   153篇
  2016年   149篇
  2015年   199篇
  2014年   270篇
  2013年   255篇
  2012年   269篇
  2011年   237篇
  2010年   253篇
  2009年   281篇
  2008年   463篇
  2007年   286篇
  2006年   279篇
  2005年   258篇
  2004年   236篇
  2003年   254篇
  2002年   288篇
  2001年   201篇
  2000年   219篇
  1999年   188篇
  1998年   142篇
  1997年   116篇
  1996年   148篇
  1995年   112篇
  1994年   129篇
  1993年   75篇
  1992年   80篇
  1991年   92篇
  1990年   78篇
  1989年   72篇
  1988年   26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2篇
  1959年   6篇
  1956年   2篇
  195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 毫秒
991.
查尔酮合成酶(CHS)超基因家族又称为植物类型III聚酮合酶超基因家族, 其编码酶通过催化和合成一系列结构多样及生理活性各异的次生代谢物, 在植物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为全面了解CHS超基因家族在植物中的进化规律, 重建其进化历史, 该研究利用14种具有全基因组数据的代表植物, 通过生物信息学手段, 深入挖掘和分析了不同植物类群基因组中查尔酮合成酶超基因家族的成员构成, 推测了其可能的扩增机制和功能分歧, 并探讨了该超基因家族在植物中的总体进化趋势。结果共识别144条具有表达信息的同源序列, 它们全部来自9种陆生植物的基因组, 藻类植物基因组中没有发现相关序列。系统发育和进化分析表明, CHS超基因家族的起源古老, 它们可能为适应复杂的生态环境而出现在早期的陆生植物中, 之后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不断发生谱系的特异扩张和拷贝丢失, 最后通过功能分歧的形式在不同植物类群中被分别固定。此外, 进化检验也显示, 尽管CHS超基因家族内部发生了多样的遗传改变, 但整个超基因家族仍处于强烈的纯化选择之下, 并且个体基因中也无任何单氨基酸位点受到正向选择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2.
以黑籽南瓜(Cucurbita ficifolia)种子为试材, 研究了外施不同浓度的NaHS对NaHCO3胁迫下种子萌发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NaHCO3胁迫显著抑制了黑籽南瓜种子的发芽率、胚轴长和胚根长, 降低了种子萌发过程中的可溶性糖含量, 抑制了α-淀粉酶、β-淀粉酶、SOD及POD活性。而外施不同浓度的NaHS显著促进了NaHCO3胁迫下黑籽南瓜萌发种子胚轴和胚根的生长, 提高了可溶性糖含量及α-淀粉酶、β-淀粉酶、SOD和POD活性, 降低了MDA含量; 外施其它盐类(Na2S、Na2SO4、NaHSO4和NaHSO3)及不同pH值(pH5.8–7.8)的Na2HPO4-NaH2PO4缓冲液对NaHCO3胁迫下黑籽南瓜种子的萌发则无影响。外施NaHS可有效缓解NaHCO3胁迫对黑籽南瓜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 其缓解效应可能与其释放的H2S有关。  相似文献   
993.
【目的】超气门蛋白(ultraspiracle protein, USP)是蜕皮激素作用靶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拟通过分析在拟黑多刺蚁Polyrhachis vicina Roger USP基因PvUSP在不同品级成虫头部mRNA表达的差异,推测PvUSP对其脑神经功能或行为的影响;拟通过饲喂PvUSP dsRNA对拟黑多刺蚁不同品级成虫PvUSP进行RNA干扰(RNAi),推测PvUSP对虫体生理功能的影响及其与蜕皮激素受体(ecdysone receptor, EcR)基因PvEcR之间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利用荧光原位杂交及荧光实时定量PCR技术对拟黑多刺蚁不同品级成虫头部PvUSP mRNA组织分布与表达水平进行检测;通过饲喂PvUSP dsRNA对拟黑多刺蚁不同品级成虫PvUSP进行RNAi,采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拟黑多刺蚁PvUSP与PvEcR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PvUSP mRNA广泛表达于拟黑多刺蚁不同品级成虫头部(主要分布于蕈形体),不同品级成虫头部PvUSP mRNA的表达量不同,工蚁头部表达量最高,雄蚁头部次之,雌蚁头部的表达量最低;RNAi沉默PvUSP后,与对照组相比,PvUSP mRNA在不同品级拟黑多刺蚁成虫体内表达量均明显降低,并存在显著差异(P<0.01);与对照组相比,PvEcR mRNA在各品级表达量均有增加,工蚁和雄蚁表达量变化不显著(P>0.05),但雌蚁体内PvEcR mRNA表达量显著增加(P<0.05)。【结论】PvUSP基因对拟黑多刺蚁不同品级头部神经系统的构建、功能作用的发挥有关;拟黑多刺蚁PvUSP基因与PvEcR基因可能在异源二聚体形成过程中存在关联性或功能的互补性;PvUSP可能对雌蚁的生殖功能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94.
陕北沙地高龄小叶杨光合速率下降的水力限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土高原地区“小老树”现象多出现在成年树,幼树相对较少.为探讨树龄影响“小老树”形成的机制,以该地区“小老树”发生面积最大的树种小叶杨为例,研究了3个不同树龄(低龄:13~15 a;中龄:31~34 a;高龄:49~54 a)树木的生长、光合、水力学特性.结果表明: 随树龄增加,小叶杨枯稍长度显著增加,叶片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显著下降,整株水力导度也显著下降,不同测定时间的光合速率、气孔导度与整株水力导度呈显著正相关,表明树龄增加引起的光合速率下降可能与整株水力导度下降有关.与中、低龄相比,高龄小叶杨枝干和叶片抵抗空穴化的能力(P50)更强,但通过脆弱性曲线估算的不同树龄正午时的枝干栓塞程度和叶片水力导度无显著差异,表明高龄小叶杨土-根系统水流阻力的增加可能是导致其整株水力导度降低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95.
革兰氏阴性细菌的群体感应系统利用N-酰基高丝氨酸内酯(N-acyl-homoserine lactone, AHL)作为主要信号分子诱导致病因子表达,造成细菌性病害. N-酰基高丝氨酸内酯酶(N-acyl-homoserine lactonase, AHLase)能水解AHL分子的内酯键,减弱致病菌的危害.本研究利用从苏云金芽孢杆菌克隆的N-酰基高丝氨酸内酯酶基因(auto inducer inactivation A, aiiA),根据Swiss-model模拟aiiA所编码的AiiA蛋白三维结构,预测可能形成的分子内盐桥、活性中心位点等,利用环状诱变方法对AiiA进行定点突变,以期提高其酶活力和热稳定性等酶学性能.对AiiA及其突变蛋白酶学特性分析结果发现,突变体AiiA-N65K-A206E酶活力要比野生型AiiA-wild提高87.4%,并表现出良好的热稳定性和储存稳定性;37 ℃温浴30 min后酶活力剩余73;9%,比AiiA-wild有了大幅提高;4 ℃储存120 h后酶活力剩余12.9%,而AiiA-wild丧失酶活力.酶动力学分析表明,AiiA-N65K-A206E酶促反应的米氏常数Km为1.23 mmol/L,与野生型相当;最大反应速率Vmax为32.36 μmol/L/min,比野生型有较大提高.本研究表明,利用定点突变技术改造AiiA的分子结构,可有效提升AiiA酶活力、热稳定性和储存稳定性.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阐明AiiA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促进AiiA在植物病害生物防治上的应用,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96.
植物水通道对水分运输具有专一性, 能够调节细胞中水分、一些离子和其他小溶质的转运, 因而在植物的生长发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植物水通道的研究进展, 重点介绍了植物水通道的分子特性和生理生态特性及其在植物气孔运动中的作用, 讨论了水通道在气孔振荡中的作用和地位。  相似文献   
997.
人乳头瘤病毒分子生物学特性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乳头瘤病毒在人类广泛传播,能引起人类皮肤和黏膜的异常增生,某些型的感染与生殖道恶性病变关系密切。随着对人乳头瘤病毒重要性的认识.对其分子生物学特性也有了深一步的了解。本文就近年来人乳头瘤病毒在结构功能和生活周期两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98.
李福春  熊立新 《昆虫知识》2005,42(6):704-707
在岳阳地区农田菜地,寄生于小地老虎幼虫Agrotis ypsilon的线虫都是地老虎六索线虫Hexamermis agrotis。田间调查其寄生率高达44%~68%。并对地老虎六索线虫的生活史及温度、湿度、土壤肥料、日照等自然因素对该线虫生存繁殖的影响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999.
闫家河  夏明辉  王宏琦 《昆虫知识》2005,42(6):708-710,F0004
恶性席瓢蜡蝉Sivaloka damnosusChouetLu是山东省最近发现的新害虫。首次记述了其幼期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及其天敌种类,首次报道其寄生性天敌宽额螯蜂Dryinus latusOlmi。该虫在山东商河1年发生2代,以卵在寄主枝条内越冬。用吡虫啉和阿维菌素类制剂4 000~5 000倍液喷雾防治若虫,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0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