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14篇
  免费   166篇
  国内免费   643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57篇
  2022年   69篇
  2021年   71篇
  2020年   55篇
  2019年   61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59篇
  2016年   52篇
  2015年   56篇
  2014年   94篇
  2013年   87篇
  2012年   121篇
  2011年   84篇
  2010年   121篇
  2009年   115篇
  2008年   154篇
  2007年   129篇
  2006年   127篇
  2005年   128篇
  2004年   158篇
  2003年   116篇
  2002年   136篇
  2001年   110篇
  2000年   72篇
  1999年   70篇
  1998年   74篇
  1997年   61篇
  1996年   92篇
  1995年   65篇
  1994年   88篇
  1993年   70篇
  1992年   80篇
  1991年   82篇
  1990年   58篇
  1989年   80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23篇
  1985年   30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66年   3篇
  196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61.
目的了解本地区七种常见呼吸道病毒临床分布特征,旨在为呼吸道病毒的预防、治疗提供帮助。方法随机选取2 001例呼吸科住院患者样本,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进行呼吸道病毒抗原检测。结果 2 001例患者样本中,共检测出629例阳性病毒,阳性率为31.43%,阳性率前三位的病毒依次为甲型流感病毒(FluA)、呼吸道合胞病毒(RSV)、乙型流感病毒,分别为12.14%、9.90%和3.80%,而副流感病毒II型检出率最低,为0.50%。冬、春季节为呼吸道病毒高发季节,其中一月和二月的检出率高达56.91%和43.15%;而夏、秋季节检出率相对较低,六月的检出率仅为7.00%;1岁年龄组病毒阳性检出率最高,且随年龄增大,阳性检出率明显降低。结论冬、春季节是呼吸道病毒的高发季节;FluA和RSV是呼吸道感染中最常见的病毒;1岁年龄组病毒阳性检出率最高。  相似文献   
162.
对血液筛查的四种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抗体试剂检测方法的性能进行评估。方法采用协作标定方式,应用四种检测方法(间接ELISA法、双抗原夹心ELISA法、间接CLIA法、双抗原夹心CLIA法)16种HCV抗体试剂,对经确证筛选出的70份(HCV抗体阳性35份、阴性35份)血浆样本进行检测,通过分析阳性、阴性符合率,评估四种方法 HCV抗体试剂的性能。结果间接ELISA法试剂检测阳性符合率为88.6%(31/35)~94.3%(33/35),双抗原夹心ELISA法、间接CLIA法、双抗原夹心CLIA法试剂检测阳性符合率为91.4%(32/35)~94.3%(33/35),四种检测方法 HCV抗体试剂阳性符合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间接ELISA法和间接CLIA法试剂弱阳性样本检出率为11.4%(4/35)~31.4%(11/35),双抗原夹心ELISA法和双抗原夹心CLIA法试剂弱阳性样本检出率为5.7%(2/35)~11.4%(4/35),四种检测方法 HCV抗体试剂对弱阳性样本的检出率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间接ELISA法试剂检测阴性符合率分别为94.3%(33/35)~100%(35/35),间接CLIA法试剂阴性符合率分别为94.3%(33/35)~97.1%(34/35),双抗原夹心ELISA法和双抗原夹心CLIA法试剂阴性符合率均为97.1%(34/35),四种检测方法 HCV抗体试剂阴性符合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种检测方法 HCV抗体试剂的性能基本一致,不同方法各有优缺点,建议应用多种检测方法对弱阳性样本进行确认检测。  相似文献   
163.
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PLC)和离子色谱法(IC)测定磷酸川芎嗪中川芎嗪和磷酸的含量,为质量评价提供依据。方法:UPLC测定川芎嗪的色谱柱为Waters Acquity BEH C18 (2.1 mm×50 mm,1.7μm);检测波长:300 nm检测川芎嗪,274 nm检测有关物质邻苯二甲酸二甲酯;流动相为0.1%甲酸水溶液(A)-0.1%甲酸乙腈(B),梯度洗脱(0.0~0.8 min,10%B→90%B;0.8~0.81 min,90%B→10%B;0.81~1.00 min,10%B),流速:0.7 m L/min。IC测定磷酸的离子交换色谱柱为Dionex IonPac AS11-HC-4μm (4×250 mm),流动相为30 mmol/L KOH溶液等度洗脱15 min,流速1.0 m L/min,柱温35℃;电导检测器;抑制器电流为50 m A。结果:川芎嗪和磷酸在10~100 g/m L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均为1.0,UPLC法测定川芎嗪的回收率为102.0%。IC测定磷酸的回收率为99.8%。7个公司生产的注射剂中川芎嗪的含量均在药典规定的范围90%~110%内。但是其中3个公司生产的注射剂磷酸超出药典规定范围90%~110%。结论:与常规HPLC/UPLC测定磷酸川芎嗪含量方法比较,本文所用方法测定结果更加准确、全面、且重复性好,能够真实反应注射用磷酸川芎嗪的实际含量,对于注射用磷酸川芎嗪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估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4.
本研究将CD47-si RNA转染至食道癌细胞,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检测食道癌细胞中CD47蛋白的表达,MTT法检测CD47-siRNA转染组和空质粒转染组(对照组)食道癌细胞增殖状态,蛋白免疫印迹检测CD47-siRNA转染组和空质粒转染组(对照组)食道癌细胞中PCNA蛋白表达,DCFDA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食道癌细胞CD47-siRNA转染组和空质粒转染组(对照组)中ROS水平,以探究CD47基因对食道癌发生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CD47-si RNA转染组食道癌细胞中CD47蛋白明显低于对照组;CD47-siRNA转染组食道癌细胞增殖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CD47-siRNA转染组细胞增殖相关蛋白PCNA低于对照组(p<0.01);CD47-siRNA转染组食道癌细胞中ROS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本研究初步认为:CD47-siRNA可降低食道癌细胞中CD47蛋白表达,抑制食道癌细胞的增殖并增加食道癌细胞中ROS水平。  相似文献   
165.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血清糖类抗原标志物在女性绝经前后卵巢浆液性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2016年8月到至2018年2月在我院肿瘤科进行检测的绝经前后卵巢浆液性癌患者60例(癌变组)与绝经前后健康体检者60例(健康对照组),检测其血清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人附睾蛋白4(human epididymis protein 4,HE4)和糖链抗原125(carbohydrate antigen 125,CA125)的水平,并分析其与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与随访预后的相关性。结果:癌变组血清CEA、HE4、CA125水平及阳性表达率都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在癌变组60例患者中,随着病理分期增加、分化程度的减少、淋巴结转移与死亡情况的发生,血清CEA、HE4、CA125的阳性表达率显著升高,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在120例人群中,联合诊断为卵巢浆液性癌者54例,联合诊断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分别为90.0%和100.0%。结论:绝经前后女性卵巢浆液性癌患者血清糖类抗原标志物-CEA、HE4、CA12水平均呈现高表达,可能作为绝经前后女性卵巢浆液性癌诊断与预后预测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66.
目的:探究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B型脑钠肽(BNP)、糖类抗原125(CA125)和甲状腺激素(TH)水平与心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120例CHF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患者的心功能分级状况为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Ⅰ/Ⅱ级51例、NYHAⅢ级39例、NYHAⅣ级30例,另选取同期在我院接受体检的健康志愿者4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所有研究对象的血清BNP、CA125和TH水平,并分析其与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间的关系。结果:不同心功能分级患者血清BNP、CA125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BNP、CA125水平随NYHA分级升高而逐渐升高(P0.05)。NYHAⅢ级、NYHAⅣ级患者的血清T3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且T3水平随NYHA分级升高而逐渐降低,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分析结果显示,CHF患者血清BNP、CA125水平与LVEF呈负相关(P0.05),而与LVEDD呈正相关(P0.05);血清T3水平与LVEF呈正相关(P0.05),与LVEDD呈负相关(P0.05)。结论:CHF患者血清BNP、CA125及T3水平均与心功能存在密切联系,三者联合检测对CHF的临床诊断与病情判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7.
基于多元活性成分同时测定结合多元统计分析探讨不同贮藏条件对五味子药材质量的影响。采用超快速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线性离子阱质谱(UFLC-QTRAP-MS/MS)同时测定不同贮藏条件(包装材料,贮藏温度)五味子中木脂素(五味子酯乙、五味子醇乙、五味子丙素、五味子乙素、五味子甲素、五味子酯甲、五味子醇甲、五味子酚、戈米辛D、戈米辛J、当归酰基戈米辛H)及有机酸(L-苹果酸、酒石酸、原儿茶酸、奎宁酸)共15种指标成分的含量;根据15种目标成分的含量,用灰色关联度分析和TOPSIS法对不同贮藏五味子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5种化合物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均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 1;精密度、重复性和稳定性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在96.64%~99.96%之间,RSD均小于5%。灰色关联度分析中r_i的最大差异较小为57.5%,TOPSIS法中C_i值的最大差异较大为81.3%,两种结果均显示S4、S3、S1的综合质量较好,五味子的适宜贮藏条件为以聚乙烯密封袋为外包装存放于阴凉库。所建立的方法准确、可靠,可用于五味子药材内在质量的综合评价,本研究可为五味子适宜储藏条件的优选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68.
目的制备鸭抗原处理相关转运体(TAP)特异性单抗,为深入利用实验鸭开展免疫学研究提供实验材料。方法利用大肠埃希菌诱导表达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单倍型HBW-SPF鸭TAP蛋白肽结合区片段,表达产物经镍柱纯化后免疫BALB/c小鼠,采用ELISA技术筛选特异性单抗分泌杂交瘤细胞株。将阳性细胞株制备小鼠腹水,作为一抗,与多次截短表达TAP蛋白肽结合区进行蛋白免疫印迹试验,鉴定单抗针对的抗原表位。通过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比较该单抗对实验鸭和鸡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反应性,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对SPF鸡、SPF鸭、鹌鹑、鹅和SPF猪的特异性。结果获得一株鸭TAP单抗1A6,抗原表位位于297NARHQMLQQAVLDATAGTGMVVQEAI322,对鸡和鸭外周血淋巴细胞具有免疫荧光反应性;在鸡和鸭的肠黏膜固有层检测到大量特异性信号,在猪、鹌鹑和鹅没有检测到信号。结论获得了一株具有鸡和鸭反应性的抗原转运相关体特异性的单抗,可运用于禽类实验动物在禽病学和禽免疫学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9.
高健  赵鼎 《生物工程学报》2019,35(4):718-725
将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多个B细胞预测表位串联表达(命名为B102),并初步评价其作为诊断抗原的血清学诊断价值。将MtbPstS1、ESAT6、CFP10、Ag85B、Ag85A及PPE54等6个蛋白的11个B细胞预测表位串联,加入合适的连接臂后全基因合成;将多表位片段插入带有TRX标签的表达质粒中,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诱导表达,并利用Ni~(2+)-Chelating亲和层析和DEAE阴离子交换层析纯化目的蛋白;利用Western blotting (WB)技术对目的蛋白抗原性进行鉴定,并建立Mtb抗体检测竞争法ELISA技术,初步评价此方法对阴阳血清样本的鉴别能力。目的蛋白以包涵体形式存在,其表达量约占菌体总蛋白的31.25%,经纯化及复性后蛋白B102可溶性存在,浓度为3.124mg/mL,纯度为96.71%;WB实验表明目的蛋白能与Mtb阳性血清相应抗体发生反应。对60份Mtb阳性血清及60份Mtb阴性血清进行检测得出其灵敏度为90.00%,特异性为93.33%,阳性预测值为93.10%,阴性预测值为90.32%,符合率为91.67%,McNemer检验的结果提示与"金标准"诊断结果无差异,Kappa=0.833,提示两种方法诊断结果一致性优异。原核表达与层析纯化可以获取抗原性优异的Mtb多表位诊断抗原,作为诊断抗原可以应用于Mtb的血清学检测中。  相似文献   
170.
黏膜是阻止病原入侵的第一道防线,黏膜免疫系统在抵抗感染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黏膜途径接种疫苗可以同时诱导黏膜和全身免疫反应,因此,理论上针对黏膜的免疫策略是最合理和有效的。但黏膜免疫系统的复杂性和屏障作用造成抗原诱导的免疫应答水平低下,制约了黏膜疫苗的发展。M细胞(Microfoldcells)是黏膜免疫系统所独有的,其具有捕获腔内抗原和启动抗原特异性免疫应答的功能。M细胞摄取抗原的多少直接关系到黏膜疫苗的免疫效力,而利用M细胞配体可将抗原靶向递呈给M细胞,从而实现高效的黏膜免疫应答。靶向M细胞的抗原递送策略及其应用可以提高黏膜免疫应答水平,促进黏膜疫苗的研制。尽管如此,要成功研制安全高效的黏膜疫苗,今后依然有漫长的路要走,这可能有赖于进一步探究M细胞的特性和功能及黏膜免疫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