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4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01.
为得到多不饱和脂肪酸高产菌株,通过氮离子注入产油粘红酵母(Rhodotorula glutinis),对其进行辐照诱变,发现当注入能量为10 keV时,注入剂量80×2.6×1013ion/cm2为最佳诱变参数。然后,采用含有脂肪酸合成酶抑制剂cerulenin的培养基对高产油脂粘红酵母进行初筛,并研究了cerulenin对粘红酵母细胞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当cerulenin的浓度达到11.20×10-6mol/L时,抑制率为90%,可以作为筛选浓度,利用酸热耦合超生波法和索氏抽提法验证了cerulenin筛选菌株的准确性。最终筛选出一株油脂产量比出发菌株提高32%的高产菌株D30,经多次传代实验表明,该菌株遗传稳定性较好。气相色谱分析其油脂组成,结果表明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28.07%。  相似文献   
102.
采用响应面方法对番茄酱提取番茄红素过程中的乙醇预处理方法、萃取剂萃取时间等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采用Central Composite Design(CCD)设计法,对超声波提取法和微波提取法中的乙醇预处理、萃取剂萃取时间、超声波或微波萃取功率、溶剂量4个因素对番茄红素提取率的影响进行评价。结果显示,最佳提取方法为超声波提取法,无水乙醇∶番茄酱的2.05∶1(V/W);乙酸乙酯∶番茄酱10.1∶1(V/W);提取时间为490 s;超声波提取功率为405 W;提取率为94.42%。微波提取最佳方法为,无水乙醇∶番茄酱的2.11∶1(V/W);乙酸乙酯∶番茄酱10.1∶1(V/W);提取时间为372.6 s;微波提取功率为569.5 W;提取率为81.51%。  相似文献   
103.
为建立鹭兰(Habenaria radiata)种子繁殖法,对无菌培养条件下的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进行了观测,并对无菌繁殖获得的球根进行了种植试验。结果表明,鹭兰种子不进行处理难以无菌培养发芽,种子通过75%乙醇10 s+1% NaClO 10 min处理,或者40 kHz超声波2.5 min+1% NaClO 10 min处理,在1/2MS培养基的发芽率可达58%以上;在1/2MS培养基中,添加GA-3 1 mg·L-1对叶片生长有促进作用,添加IAA 1 mg·L-1对根生长和球根形成有促进作用,球根形成率达55%;无菌繁殖的球根贮存至春季盆栽,成苗率约72%。  相似文献   
104.
目的:观察超声波清洗在相等条件及不同的时间对微生物杀灭作用的影响。方法:采用悬液法在相同时间内分别对大肠埃希菌;白色假丝酵母菌及HBsAg阳性血清进行了杀灭效果测试。结果:超声波清洗1min-15min对大肠埃希菌杀灭率分别为18.2%-94.2%;对白色假丝酵母菌为1.4%-49.7%。而超声波清洗1min-15min对HBsAg阳性血清的抗原性无完全破坏性作用。结论:单一超声波清洗杀灭微生物的效果是随时间的延长杀灭微生物的效果越好。扫描电镜显示,随着超声时间的延长,细菌的细胞壁破坏越严重。而对HBsAg阳性抗原在短时间内不能被完全破坏。  相似文献   
105.
超声波对铜绿微囊藻超微结构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研究超声波对蓝藻细胞的影响,利用超声波(40W)处理200 mL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 悬浮液20min,之后继续培养并于不同时间取样检测。检测悬浮藻细胞生物量发现其3d降低了97.84%;分别观察1、3、5d时沉降藻细胞超微结构变化,发现13d时细胞内脂质颗粒和藻青素颗粒增多、类囊体片层断裂、藻胆体脱落,5d时拟核区萎缩消失、细胞基础结构解体、胞质出现空洞、胞内结构颗粒降解;检测藻细胞光合放氧速率、叶绿素a (Chl.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膜透性以及跨膜ATP酶活性,发现光合放氧速率3d下降24.83%,Chl.a含量5d下降23.75%,超声组细胞SOD活性变化幅度比较大,但总体上活性降低,而CAT活性则表现为先增后减,活性始终大于对照组,同时胞内有机物渗出量增大,三种跨膜ATP酶活性(Na+/K+-ATPase、Mg2+-ATPase 和Ca2+-ATPase)均先升后降,并与膜透性变化相关。以上结果表明,超声波使铜绿微囊藻细胞沉降,并对其造成了胁迫,使部分藻细胞光合作用减弱,光合色素遭到损伤,细胞膜透性增大,甚至引起藻细胞程序性死亡。SOD活力的快速降低表明超声波使藻细胞内超氧离子(O2-)过量累积,从而对藻细胞造成氧化损伤,除此之外,超声波使藻细胞基础结构破坏、细胞内结构颗粒降解、细胞膜透性增大,这些都可能是致使部分铜绿微囊藻细胞死亡的重要原因。铜绿微囊藻细胞CAT以及跨膜ATP酶活性增大,表明藻细胞增强抗氧化酶活性以及离子调控和能量活动以抵御超声波的胁迫,而当胁迫随着时间减小后,细胞开始恢复生长和代谢,酶活力开始降低。    相似文献   
106.
研究了超声波辅助提取褐藻糖胶的新工艺,以“硫酸根+多糖”质量分数作为产品的主要理化指标,得到优化的提取工艺。硫酸根和多糖质量分数分别达到22.49%和36.97%。  相似文献   
107.
超声强化生化分离技术应用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超声波的空化作用、热效应、机械作用应用于生化分离技术中,可提高分离效率、缩短时间、简化操作过程。综述了超声波在生化分离如天然成分提取、沉淀、萃取、结晶等各种分离方法中的应用现状,并探讨了超声波与分离方法结合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08.
复合诱变选育高产GSH的菌株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选育出GSH的高产菌株.方法:以产GSH的产朊假丝酵母(Candida utilis)为出发菌株,利用紫外-超声波复合诱变.结果:筛选得到ZnCl2抗性突变株UU3,GSH菌体含量为53.50mg·g-1,比出发菌株提高137.03%.结论:突变株UU3遗传性能稳定,可做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9.
超声波法提取短毛柽柳中总黄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测定短毛柽柳中的总黄酮含量并确定其提取条件。方法:在提取过程中通过单因素实验分析了料液比、超声时间、乙醇浓度及超声温度等主要因素对提取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通过正交设计法进行实验,优化短毛柽柳黄酮提取工艺条件。结果:短毛柽柳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料液比为1∶15,超声处理时间为40min,乙醇浓度为45%,超声温度50℃。根据实验测得的短毛柽柳总黄酮平均得率为33.675mg/g,含量为22.75%。结论:实验结果可靠、方法简便、省时且无污染,是提取短毛柽柳中黄酮化合物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0.
测定反刍动物的采食、反刍和静颚行为及其时间分配是研究动物野外营养生态学和资源利用机制中不可缺少的技术手段.我们根据反刍动物采食、反刍和静颚时颚部的活动特点开发了采食行为遥测笼头,并于2005年7月试用于野生成年雌性海南坡鹿.该采食行为遥测笼头由颚部活动测定部分和无线电信号发射回路组成,使用同一频率发射颚部活动信号和用于遥测动物位置的间歇式无线电信号.颚部活动信号可以接收并录制成模拟声音信号,将其转化为数字信号后按照其信号频度即可区分采食、反刍和静颚行为.在海南坡鹿的试用中测得围栏外坡鹿个体的采食、反刍和休息时间组成分别为12%、36%和52%,围栏内个体为3%、38%和59%,显示存在被测定动物具有初始适应问题.作者预计将来把GPS装置植入该装置,并结合便携式计算机和GIS平台开发能够实时测定反刍动物采食行为活动和地理位置的遥测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