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58篇
  免费   836篇
  国内免费   2651篇
  2024年   90篇
  2023年   296篇
  2022年   275篇
  2021年   286篇
  2020年   308篇
  2019年   308篇
  2018年   229篇
  2017年   274篇
  2016年   323篇
  2015年   313篇
  2014年   490篇
  2013年   397篇
  2012年   439篇
  2011年   412篇
  2010年   391篇
  2009年   399篇
  2008年   493篇
  2007年   374篇
  2006年   376篇
  2005年   368篇
  2004年   374篇
  2003年   377篇
  2002年   309篇
  2001年   299篇
  2000年   233篇
  1999年   238篇
  1998年   180篇
  1997年   204篇
  1996年   190篇
  1995年   194篇
  1994年   192篇
  1993年   131篇
  1992年   142篇
  1991年   119篇
  1990年   125篇
  1989年   144篇
  1988年   57篇
  1987年   64篇
  1986年   36篇
  1985年   46篇
  1984年   19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5 毫秒
121.
小鼠胚胎与子宫单层上皮细胞共培养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报道建立了小鼠胚胎与小鼠子宫单层上皮细胞体外共培养系统。结果揭示;小鼠胚胎与 子宫单层上皮细胞共培养可以促进胚胎的发育、粘附和扩展;如果培养液中加入 3、67 × 10-6mol/L 17β-雌二醇,可以显著提高胚胎在共培养系统中的发育率、粘附率和扩展率。以上结果表明:小鼠 胚胎与小鼠子宫单层上皮细胞共培养系统是研究胚泡着床机理较理想的研究手段。  相似文献   
122.
天然型与非天然型脱落酸的生物活性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新方法精制脱落酸(ABA)异构体试样,提高了(S)-(+)-ABA与(R)-(-)-ABA两对映体纯度。抑制生长试验和残留量分析以及气孔闭合试验表明:天然型(S)-(+)-ABA活性显著高于非天然型(R)-(-)-ABA或(SR)-(±)-ABA。抑制莴苣种子发芽50%的活性强度,(S)-(+)-ABA约是(R)-(-)-ABA的5倍,(SR)-(±)-ABA介于两者之间。抑制萝卜下胚轴生长试验,最显著有效期为2~6d,生理作用期约为一周,(S)-(+)-ABA活性是(R)-(一)-ABA的3.5倍。鸭跖革气孔闭合试验,(S)-(+)-ABA活性比(R)-(-)-ABA高1倍。  相似文献   
123.
从陕北克山病病区分离到的两株串珠镰刀菌素产生菌株——胶孢镰刀菌(Fusarium subglutinans Wollenw.et Reinking)陕-6号和2-17号进行单孢分离,分别得到23和19个单孢分离株。这些单孢菌株可分为两种培养型:一种形态上与原始菌株相似,产生串珠镰刀菌素,产色素,具有大、小分生孢子,转管八次产毒量有下降;另一种则不产串珠镰刀菌素和孢子,无色素,后者在二株菌的单孢分离菌中所占比例分别为60.9%和15.8%。由此可见,胶孢镰刀菌产毒稳定性受异核体和该菌单核变异性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124.
李宁  陈永福 《遗传学报》1995,22(6):478-486
本研究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成功地克隆了枯草芽孢杆菌缺陷型原噬菌体PBSX阻遏基因及其温度敏感型等位基因。核苷酸序列分析发现,野生型及其温度敏感型阻遏基因之间的碱基变异较大,但却存在几乎完全相同的开放读框,尤其是开放读框orfⅠ,可能编码着113个氨基酸的阻遏蛋白,并且还推定了开放读框的启动区和核糖体结合位点。通过互补实验,证实了野生型阻遏基因的产物能够抑制温度诱导PBSX原噬菌体,表明克隆的基因有着正常的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125.
一个恢复力受单基因控制的水稻CMS育性回复突变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 ̄(60)Co-γ射线对具有印尼水田谷细胞质的籼稻细胞质雄性不育系Ⅱ-32A干种子进行诱变处理,获得了一育性回复突变体T24。育性基因未纯合的突变体分离出可育株和完全不育株,比例为3∶1;其与Ⅱ-32A和珍汕97A测交,F1代分离出1∶1的可育株和不育株。育性稳定株系与Ⅱ-32A和珍汕97A杂交,F2分离成3∶1的可育株和不育株。表明其育性回复是由一对基因显性突变所致。这一突变体对不育系的育性恢复机制不同于明恢63、20964等恢复系,后者表现为两对显性恢复基因作用。未观察到T24与亲本Ⅱ-32A除育性以外的其他性状的差异,因而两者构成育性恢复基因的近等基因系。本文还对不育系育性回复类型和T24的理论意义与育种价值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6.
人类T细胞白血病病毒I型(HTLV-I)是成人T细胞白血病(ATL)的病因。HTLV-I基因组中的pX基因区域编码p40^tax和p27^rex蛋白,前者可反式激活病毒的LTR和IL-2R及c-fos、TGFβ1等细胞基因,加强转录过程,在白血病发生中发挥重要作用。p27^rex蛋白则在转录后水平进行反馈性调节。白血病的发生机理是多因子参加的多步骤过程。  相似文献   
127.
本文从物质和能量交换的角度,运用非平衡态热力学超熵产生理论,分析了寒害定态的稳定性,并建立了超熵产生判据.理论分析所得的结论与实验结果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128.
尖三刺角蝉的核型与性二型现象:同翅目:角蝉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尖三刺角蝉Thicentrusacuticornis的雌雄均只有10条染色体,性别决定为XY型,是角蝉科已知最为独特的核型特征,该种具有明显的性二型现象,由于雄性不具有上肩角,极易被误认为是秃角蝉属CentrotoscellusFunkhouser的种类。本文根据染色体特征,首次确定了该种的雄性,并对其形态特征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129.
通过纯化和分析人胎盘催乳素,发现其有两个等电点,与文献报道不一致,利用等电聚焦制备电泳分离了两个等电点组分,免疫学活性测定的结果表明,两个组分均有活性,且活性有差别,等电点高的组分,免疫学活性强,通过N端氨基酸分析发现,两组分的N端均为缬氨酸,推测人胎盘催乳素存在亚型,为进一步研究人胎盘催乳素的结构和功能以及临床上正确地利用此激素提供了有价值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0.
梁臣 Wook  CV 《病毒学报》1995,11(2):144-150
由含有BHV-1(Bovine Herpes Virus-1)前早期基因的基因组片段亚克隆ICPO(BHV-1Infected Cell Protein O)的DNA序列至表达载体pSVD3,构建质粒pSV2.9。将该质粒与PBLTR-Luc共转染小牛肺细胞,检测转染细胞裂解物的荧光素酶活性,BICPO的表达产物可以显著地激活BIV LTR启动子控制下的荧光素酶基因的表达。根据PSV2.9与含有B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