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9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8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植物种质离体保存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本文综述了国内外植物种质离体保存技术最新研究进展。科学家们已发展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离体保存技术体系,进一步建立长期、安全、适用的离体保存技术体系及探索保存过程中遗传变异情况是今后的重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2.
植物种质主体保存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综述了国内外植物种质离体保存技术最新研究进展。科学家们已发展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离体保存技术体系,进一步建立长期、安全、适用的离体保存技术体系及探索保存过程中遗传变异情况是今后的重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3.
植物耐重金属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80,自引:0,他引:80  
由于工业“三废”和机动车尾气的排放、污水灌溉及农药、除草剂和化肥的使用,严重地污染了土壤、水质和大气,其中土壤中的重金属(Hg、Cd、As、Cu和Al)污染更为严重[1]。重金属在植物根、茎、叶及籽粒中的大量累积,不仅严重地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发育[1~...  相似文献   
34.
通过氮磷添加控制试验,对湖南城步(CB) 、湖北秭归(ZG)、河南内乡(NX)、河北临城(LC)和北京平谷(PG)5个种源的栓皮栎1年生幼苗的叶片温度耐性指标(耐寒性、耐热性及耐温范围)及相关生理指标(叶片养分浓度、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及其组分和养分利用效率)进行测定,研究养分对植物种内不同地理种源的温度耐性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种源的栓皮栎养分吸收与氮磷利用效率对氮磷添加存在显著差异但地理趋势不明显.PG在N、P及其二者复合添加的情况下均具有较高的氮磷利用效率,NX则在不同处理下磷利用效率均处于最低水平,CB在磷添加的情况下对磷的利用效率最高.与对照相比,养分(N、P或NP)添加能明显增加PG和LC的耐寒性,但N添加降低了NX的耐寒性.同时,养分添加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ZG、NX和LC的耐热性.耐温范围与耐寒性相反,表现为养分添加降低了PG和LC的温度耐受范围, 而增加了NX的温度耐受范围.偏相关分析表明,耐寒性与叶片可溶性糖浓度呈显著正相关;耐热性与叶片P呈显著负相关,与N/P呈显著正相关;叶片耐温范围与叶片物质浓度无显著相关性.因此,不同地理种源对养分利用程度及其效率可能与源生地土壤环境条件有关,表现出一定的局域适应特征,从而增加了温度耐性对养分响应的复杂程度.  相似文献   
35.
絮凝颗粒粒度分布对自絮凝酵母SPSC01乙醇耐受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激光聚焦反射式颗粒测量系统, 通过调节不同的搅拌速率, 得到了分批补料培养条件下粒度分布不同的四个絮凝酵母SPSC01颗粒群体, 进而对絮凝颗粒群体分布对乙醇耐受性进行了系统研究。经过6 h、20%乙醇的冲击, 颗粒粒度为100、200、300和400 mm的自絮凝酵母SPSC01的存活率分别为3.5%、26.7%、48.8%和37.6%。这表明不同粒度分布的絮凝颗粒群体乙醇耐受性具有明显差别, 在一定粒度范围内乙醇耐受性达到最高, 乙醇耐受性最高的酵母群体的乙醇得率系数85.5%, 比乙醇耐性最低的颗粒群体提高了7.2%。粒度为100、200和300 mm的自絮凝酵母颗粒群体总麦角固醇、游离麦角固醇及海藻糖含量与粒度大小成正相关, 但在粒度为400 mm的絮凝颗粒群体中总麦角固醇、游离麦角固醇及海藻糖含量呈下降趋势, 与其乙醇耐性低于300 mm絮凝颗粒的结果相一致。对细胞膜透性的研究表明, 颗粒粒度为300 mm的絮凝酵母颗粒细胞膜通透性(P′)最低, 分别仅为颗粒粒度为100 mm和200 mm颗粒群体的43%和52%, 表明粒度分布不同的絮凝颗粒群体乙醇耐性的差别与细胞膜透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6.
镉胁迫对不同品种小麦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4个小麦品种(豫麦4、扬麦15、宝丰7228和宁麦13)为材料,研究了镉胁迫对水培条件下小麦幼苗生长和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镉胁迫条件下植株的生长、叶绿素合成及硝酸还原酶活性明显受到抑制;植株体内与氧化胁迫有关的CAT和POD活性下降,H2O2和MDA含量上升;4个品种在镉处理后生长抑制和氧化胁迫程度上表现不同,显示出对镉耐性的差异,其中扬麦15对镉耐性高于其他3个品种.  相似文献   
37.
种子脱水耐性与糖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糖类在植物种子中的累积随种子的发育阶段和种子类型不同而不同,并与种子脱水耐性的变化相联系。许多正常性植物种子的发育伴随着某些糖的累积,这些糖的累积已被认为在种子脱水耐性获得中起重要作用。但糖对种子脱水耐性的影响不是单独的,而是与ABA和蛋白质等物质协同作用。种子脱水耐性不仅与糖的种类和含量有关,而且与种子所处的生理状态和发育进程有关。本文综述了种子脱水耐性与糖关系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8.
作物根系形态与非生物胁迫耐性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从水分、铝、磷等非生物胁迫方面综述了作物根系形态与非生物胁迫耐性之间的关系及主要研究进展,阐明了根系形态在作物逆境胁迫中的重要作用,对根系形态性状进行改良将是进一步提高作物产量潜力的重要方面之一。  相似文献   
39.
酶促和非酶促抗氧化系统在玉米胚脱水耐性获得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发育中的玉米胚为材料,研究了玉米胚脱水耐性的发育变化及其与抗氧化系统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授粉后18d的胚获得萌发能力,但不耐脱水;授粉后36d的胚开始获得耐脱水能力,并随着发育逐渐增加。随着发育,胚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谷胱甘肽还原酶(GR)和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DHAR)的活性逐渐降低,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逐渐增加。授粉后16~22d的玉米胚中检测不到抗坏血酸,24d后胚中抗坏血酸的含量显著增加;还原性谷胱甘肽含量在整个发育过程中逐渐增加。脱水胚的SOD、APX和DHAR的活性比对照(未脱水)胚低,而GR和CAT活性在发育早期比对照胚低,在发育中、后期高于对照胚。脱水胚的抗坏血酸和还原性谷胱甘肽含量明显低于对照胚。胚中丙二醛的含量随着发育逐渐下降,脱水胚的丙二醛含量显著高于对照。这些结果说明CAT活性和谷胱甘肽含量的增加以及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含量的下降与玉米胚脱水耐性的获得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0.
黑鲷精子的超低温冻存及DNA损伤的SCGE检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0.5 mL的麦细管为冻存管和DMSO为抗冻剂进行超低温冷冻黑鲷精子,对冻精核DNA的损伤情况进行单细胞凝胶电泳(SCGE)检测,其结果表明,以Cortland溶液为稀释液,5%、10%、15%及20%DMSO为抗冻剂的超低温冻存的黑鲷精子活力、受精率与鲜精无显著差异。其中以10%DMSO为抗冻剂的冻存效果最佳,冻精的激活率、运动时间、寿命及受精率分别达(92.91±1.25)%、(39.90±2.70)min、(53.82±2.84)min及(89.35±1.99)%;而以25%及30%DMSO为抗冻剂时,冻精活力及受精率显著下降。SCGE检测结果显示,DMSO浓度为5%、10%、15%及20%时,黑鲷冻精与鲜精的彗星率及损伤系数差异不显著;DMSO浓度为25%及30%时,冻精与鲜精的彗星率及损伤系数差异显著;冻精的彗星率与抗冻剂DMSO浓度成正相关。黑鲷鲜精及冻精核的DNA损伤主要为轻度和中度损伤,重度损伤比例较低,完全损伤仅存在于25%及30%DMSO为抗冻剂的冻精中,且比例低。分析认为,较高浓度的DMSO是引起冻精核DNA损伤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