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5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14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81.
陶冶  张元明 《生态学报》2012,32(1):7-16
凝结水(隐匿降水)和降水是荒漠地区两种不同形式的水分来源,对荒漠生态系统极为重要。叶片毛尖(leaf hair points, LHPs)是很多荒漠藓类的重要外部形态结构特征,但它在藓类植物利用凝结水和降水中的作用尚不清楚。齿肋赤藓(Syntrichia caninervis)是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藓类结皮的优势种,其叶片顶端具有较长的白色毛尖。本文采用自制微渗计(h=3.5 cm, d=5.7 cm)研究了正常有毛尖和人工去除毛尖的齿肋赤藓结皮的凝结水特征及其在3种模拟降水梯度(1 mm, 3 mm, 6 mm)下的短期蒸发特征,结果表明:(1) 在凝结阶段,有毛尖结皮每时段的凝结水量均大于无毛尖结皮,但日出后有毛尖结皮凝结水下降速度稍快;有毛尖结皮的日凝结水量均大于无毛尖结皮,且前者的总凝结水量比后者多10.26%,即毛尖能增加10.26%的凝结水量。(2) 3种模拟降水梯度下,有毛尖结皮在各时段的累积蒸发率始终小于无毛尖结皮,以蒸发前期阶段最为明显,表明毛尖能显著减少和延缓结皮内的水分蒸发、延长植株水合时间,而且降水量越大减缓效果越明显。毛尖对这2种不同形式水分利用的差异是因为利用方式不同:对凝结水的利用主要归因于毛尖增大了结皮表面粗糙度,而减少对降水的蒸发主要是毛尖能反射阳光、形成内部毛细管及减小植株间隙的缘故。因此,毛尖的存在有利于齿肋赤藓结皮对凝结水和降水的利用,增强了藓类结皮对干旱环境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82.
目的通过赤藓糖醇对变形链球菌、远缘链球菌及其耐氟菌株混合菌生长和产酸影响的体外研究,为赤藓糖醇防龋作用的机理提供制论依据。方法采用最小抑菌浓度递增法对变形链球菌(S.mutans ATCC 25175,S.m)、远缘链球菌(S.sobrinus 6715,S.s)进行氟化钠体外诱导耐氟菌株(S.m-FR、S.s-FR),利用液体稀释法配制赤藓糖醇TSB液8个浓度,分别加入含有变形链球菌、远缘链球菌及其耐氟菌株的细菌混悬液48 h,用比浊法观察其对混合菌生长的影响,并用pH计测定培养前后上清液的△pH值。结果吸光度A值和△pH值实验前后与对照组相比最低浓度为12%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浓度的升高A值和△pH值均下降。结论赤藓糖醇能抑制变形链球菌、远缘链球菌及耐氟菌株混合菌生长和产酸,并且随着浓度的升高抑制作用增强。  相似文献   
83.
采用培养皿法对营养生长期和开花期的9个水稻栽培种(Pusa Sugandh-2, Pusa Basmati-1, Pusa-2511, Pusa Basmati-370, Pusa-1077, Karnal Local, PRR-78, Jaya, Pusa-1238)和1个组培种(Culture No.34)的正己烷提取物进行了生测,以调查它们对稻螟赤眼蜂Trichogramma japonicum Ashmead和赤眼卵蜂Trichogramma chilonis (Ishii)平均寄生活性指数(PAI)和平均寄生百分率的影响。将不同水稻品种的正己烷提取物进行气相 液相色谱,来测定饱和碳氢化合物。其中,营养生长期的Pusa Sugandh-2叶片提取物激发两种寄生蜂产生最大的反应,平均寄生率最大。而开花期的Pusa Basmati-1使两种寄生蜂的平均寄生率最高。对营养生长阶段的叶片提取物进行的气相 液相色谱分析表明:Pusa Sugandh-2 含有25个碳原子(C25) 和29个碳原子 (C29)的2种化合物。对开花期的叶片提取物进行的气相 液相色谱分析也表明:Basmati-1 含有25个碳原子(C25)、26个碳原子(C26)和29个碳原子 (C29)的3种化合物,可激发寄生蜂产生最大的反应  相似文献   
84.
赤胫散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乙醇提取,硅胶柱层析分离和波谱方法鉴定结构,从赤胫散(Polygonum runcinatum Buch.-Ham.var.sinense Hemsl.)中分离出8个化合物,通过波谱数据分别鉴定为3,3′,4′-三甲基鞣花酸(1),3,3′-二甲基鞣花酸(2),3,3′,4-三甲基鞣花酸-4-O-β-D-葡萄糖(3),3,3′-二甲基鞣花酸-4-O-β-D-葡萄糖(4),没食子酸(5),没食子酸乙酯(6),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7),胡萝卜苷(8),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85.
实验室条件下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化合物N-(4-甲基-2-氨基苯并噻唑)α-氨基-α-(3-三氟甲基苯基)-O,O-二(2-烷氧基乙基)亚膦酸酯对小麦赤霉病原菌(Fusarium graminearum)的离体抑制效果,并初步研究了其抑制小麦赤霉病原菌作用机制.实验结果表明,该化合物对小麦赤霉病原菌的EC_(50)为46.05 μg/mL,当化合物浓度为50 μg/mL时,对该病原菌的抑制率就达到了60.5 %.以浓度为250 μg/mL的该供试化合物处理小麦赤霉病原菌菌丝24 h后,其细胞膜通透性增强,菌体内还原糖、几丁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及几丁质酶活性在短时间内均出现先升高然后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86.
目的:利用稀土离子作为示踪剂,建立DON/ZEN双标记间接竞争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方法同时检测DON、ZEN。 方法:以DON BSA、ZEN-BSA共包被于固相微孔板,与DON/ZEN标准或样品中的DON、ZEN竞争结合抗DON多抗、抗ZEN单抗,然后分别用稀土离子Eu3+-羊抗兔IgG及Sm3+ 羊抗鼠IgG进行示踪检测,并对建立DON/ZEN-双标记TRFIA进行方法学的考核。结果:DON/ZEN-双标记TRFIA检测灵敏度,DON为0.2 ng/ml、ZEN为0.7 ng/ml,检测范围为:DON 0.2~100 ng/ml,ZEN 0.7~50 ng/ml,批内、批间变异率均小于10%。不同样品添加回收实验表明玉米、小麦样品中DON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2.8%、98.8%,ZEN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4.2%、95.7%。DON/ZEN-双标TRFIA检测时,DON与ZEN不相互干扰,该方法特异性好。玉米样品检测结果表明,DON/ZEN双标记TRFIA与单标记DON -TRFIA、ZEN-TRFIA试剂盒结果高度相关,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两者检测DON的结果相关系数为0.9760,检测ZEN结果的相关系数为0.9695,结论:DON/ZEN-双标记TRFIA灵敏度高,检测范围宽,重复性、稳定性好,一次检测可同时得到DON、ZEN两个结果,是一种简便、快速、经济、稳定、可进行大批量样品筛查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87.
植物萜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萜类化合物是植物中广泛存在的一类代谢产物,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植物中的萜类化合物有2条合成途径,即甲羟戊酸途径和甲基赤藓糖醇磷酸途径。这2条途径中都存在一系列调控萜类化合物生成、结构和功能各异的酶。植物萜类化合物不仅在植物生命活动中起重要作用,而且具有重要的商业价值,被广泛用于工业、医药卫生等领域。  相似文献   
88.
采用样地小区法研究了模拟酸雨对广东赤红壤的中小型土壤动物多样性的影响,对不同pH值的模拟酸雨喷淋后的野外赤红壤样地中的土壤动物采用干、湿漏斗法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2008年12月1日—2009年3月1日间共捕获中小型土壤动物14997头,分属4门7纲13目,其中优势类群仅线虫纲1类,占全捕量的85.34%,常见类群是弹尾纲和蜱螨目,占13.46%,稀有类群有10类,占1.2%;不同pH值酸雨喷淋时土壤动物数量下降的幅度不同,pH值越低,土壤动物数量下降的幅度也越大;当pH值降至3.0时,土壤动物总个体数、多样性指数和对照相比差异显著。同时,还发现,在酸雨作用下,土壤动物有向土壤下层移动的倾向。  相似文献   
89.
人工林赤腹松鼠春夏季活动节律与行为特征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3~8月,通过观察和运用无线电遥测对四川洪雅县人工林赤腹松鼠活动节律和行为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 显示,赤腹松鼠为昼行型动物,其春夏活动节律呈晨昏双高峰型.春夏季雄性赤腹松鼠日活动时间分别为5.00 h/d±1.39 h/d(占日长的39.62%)和7.54 h/d±1.20 h/d(占日长的55.12%),雌性夏季日活动时间为6.48 h/d±0.98 h/d,占日长的46.82%.雄性赤腹松鼠春季活动强度为37.38%±8.75%,夏季雌雄性活动强度分别为46.30%±7.04%和53.85%±8.60%.雄性赤腹松鼠春夏季之间以及夏季雌雄之间的日活动时间和活动强度均存在显著差异.赤腹松鼠清晨出巢及傍晚回巢时间与日出日落显著正相关.春夏季赤腹松鼠的行为以取食为主,占日活动行为时间分配的比例分别为86.23%和79.54%.赤腹松鼠的活动节律和活动时间办受天气状况、日照时间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90.
为了研究赤拟谷盗种群的遗传结构,采用微卫星分子标记技术,对4个不同地理种群共120个个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及种群遗传结构进行了研究.通过提取基因组DNA,用5对微卫星引物进行PCR扩增、电泳分析、凝胶成像系统分析,结果表明CB337218、DN648427、DN647734、EB754173、EB750288这5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分别为4、4、3、6和3, 4个不同地理种群赤拟谷盗的遗传杂合度平均值为0.4379,4个不同地理种群赤拟谷盗间的多态信息含量各在0.3771~0.5089之间,都达到中度多态性或高度多态性水平.为进一步研究赤拟谷盗的成灾机理提供了分子遗传学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