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40篇
  免费   866篇
  国内免费   2379篇
  2024年   71篇
  2023年   274篇
  2022年   319篇
  2021年   268篇
  2020年   308篇
  2019年   290篇
  2018年   219篇
  2017年   261篇
  2016年   304篇
  2015年   361篇
  2014年   543篇
  2013年   432篇
  2012年   515篇
  2011年   559篇
  2010年   443篇
  2009年   482篇
  2008年   669篇
  2007年   512篇
  2006年   414篇
  2005年   464篇
  2004年   397篇
  2003年   415篇
  2002年   419篇
  2001年   400篇
  2000年   344篇
  1999年   247篇
  1998年   202篇
  1997年   179篇
  1996年   197篇
  1995年   157篇
  1994年   182篇
  1993年   162篇
  1992年   151篇
  1991年   125篇
  1990年   105篇
  1989年   100篇
  1988年   41篇
  1987年   32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34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19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10篇
  1976年   2篇
  1959年   8篇
  1957年   2篇
  1955年   2篇
  1953年   3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81.
黄皮种子发育过程中脱水敏感性与细胞膜透性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皮(Clausena lansium (Lour.) Skeels)胚轴与完整种子的发育模式以及发育中电解质渗漏率变化有些不同. 种子生理成熟前、后的胚轴对脱水的反应也不同,前者经轻微脱水可提高萌发率和活力指数,后者不耐任何程度的脱水.活力指数的急剧下降伴随着电解质渗漏率的迅速上升.实验表明,黄皮种子在发育过程中没有形成耐脱水性. 细胞膜透性变化可反映脱水对种子的伤害程度  相似文献   
82.
蔷薇属38个野生种果实的维生素含量及其与分组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蔷薇属 (Rosa) 38个野生种果实 (以下简称蔷薇果 )的经济性状进行了分析 ,并测定了 VC、VE 和胡萝卜素等重要维生素的含量。蔷薇果 VC 含量在该属种间差异很大 ,以秦岭蔷薇 (R.tsinglingensis)的含量为最高 (2 576mg/ 1 0 0 g) ,德钦蔷薇 (R.deqenensis)的含量为最低 (49mg/ 1 0 0 g)。胡萝卜素含量种间差异明显 ,以软条七蔷薇 (R.henryi)的含量为最高 (1 9.2 4 mg / 1 0 0 g) ,黄刺玫 (R.xanthina)的含量为最低 (0 .0 6 mg/ 1 0 0 g)。 VE 含量种间差异较小 ,在 1 .34 mg/ 1 0 0 g(黄刺玫 )至 3.86 mg/ 1 0 0 g(硕苞蔷薇R.bracteata)之间。对蔷薇亚属 54种野生种果实重要维生素含量的统计分析表明 ,维生素含量与分组具有一定相关性 ,尤以 VC 含量与分组的相关性最为明显 ,桂味组和小叶组 Vc含量很高 (均值都高于 1 80 0mg/ 1 0 0 g) ;合柱组、月季组、木香组和硕苞组含量很低 (均值都在 30 0 mg/ 1 0 0 g以下 ) ,芹叶组除宽刺蔷薇 (R.platyacantha) VC含量很高外 ,其余种类含量都很低 (均值为 1 90 mg/ 1 0 0 g)。胡萝卜素含量与分组也具有一定相关性 ,桂味组、芹叶组、合柱组和硕苞组的胡萝卜素含量较高 ,均值在 6 mg/ 1 0 0 g以上 ;月季组、小叶组和木香组含量较低 ,均值在 0 .4mg/ 1 0 0 g以下。V  相似文献   
83.
大肠癌中p53基因突变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单链构型多态性(SSCP)结合银染法对14例大肠癌p53基因的第4、第5─6和第7外显子进行了点突变的研究,结果共检测出6例点突变,而且发现各外显子的突变频率存在差异。另外,利用购自ATCC的两个探针 (p53cDNA探针和pYNZ22探针)对大肠癌中p53基因的杂合性失去进行了研究,在14例大肠癌中共检出6例杂合性丢失。将点突变检测结果同杂合性丢失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并着重探讨了大肠癌中p53基因失活导致肿瘤的作用方式。 Abstract:The exons 4-7 of p53 gene were examined in 14 colorectal Cancer patients by using PCR-SSCP-silver staining method.The results showed 6 cases of point mutation and the mutation frequencies of exons were different from each other.p53 cDNA and pYNZ22 VNTR were used as probes to examine LOH(Loss of heterozygosity)of 14 colorectal cancers.6 cases with LOH were found.The results of present research suggest that mutation and LOH of p53 gene are critical events in the progress and development of Cancer.There were different kinds of inactivation model of p53 gene in the process of development of cancer and transformation of cells.  相似文献   
84.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因其在防止血栓形成中起重要作用而受到人们的重视。但由于t-PA在血液中半衰期很短,作为溶栓药,一时难于推广。为了延长半衰期、增强其特异活性,本组构建了t-PA突变体并在CHO-dhfr~-细胞中获得了高效表达。我们在细胞培养基中加入秋水仙素,通过低张、固定、染色,进行染色体分析,结果表明,t-PA工程细胞系染色体条数为20条,畸变类型有异着丝粒。四倍体、裂隙、断片,畸变率为15%,属于正常范围。同时我们对该细胞系进行成瘤性试验,选用4周龄裸鼠作为试验鼠,以Hela细胞为阳性对照,CHO-dhfr~-细胞为阴性对照,试验表明:t-PA工程细胞及表达产物对裸鼠均无成瘤性。  相似文献   
85.
温度对温敏核雄性不育水稻花粉育性与花药蛋白质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温度对温敏不育水稻二九青S花粉育性的影响极为明显,在30℃高温下,其花粉接近全不育;20℃低温下花粉不育度亦高,但不及30℃高温下显著。与原种二九青相比,高低温均使二九青S花药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明显增加,低温下更为显著;蛋白质SDS-PAGE图谱表明经30℃处理的二九青S花药蛋白质组分比原种二九青少了3条谱带。安农S-1在高温下花药中无花粉发育;而花药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高于适温(25℃)下;SDS-P  相似文献   
86.
光敏核不育水稻幼穗的乙烯生成与育性转换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相似文献   
87.
本文应用弹性分析和边际分析数学方法对离体厚朴叶片衰老中的SOD活性对叶绿素,蛋白质及质膜透性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厚朴叶片衰老中,SOD活性对叶绿素或蛋白质或质膜透性的边际量和弹性系数的效应,是随着外源营养条件和温度变化而变化的,SOD活性与叶绿素及蛋白的弹性系数呈显著正相关,SOD对它们的效应处于递增阶段,而SOD活性与质膜透性的弹性系数呈显著负相关,其效应处于负效应阶段。  相似文献   
88.
泽蛙(蝌蚪)和蜘蛛对农药的敏感性与急性毒性分级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潘道一  梁雪明 《动物学报》1996,42(2):154-160
泽蛙和蜘蛛是稻田害虫的重要天敌。通过室内和田间毒性试验,发现它们对拟除虫菊酯、有机氯、沙蚕毒素及治螟磷等农药,特别是对拟除虫菊酯的纯活性异构体敏感.蝌蚪群体异质性比蜘蛛小,对农药更敏感.根据田间毒性试验,室内用48小时的致死中浓度,田间用安全浓度和药量安全指数,可评价农药对它们的安全性,其急性毒性可分为剧毒、高毒、中等毒和低毒四级.  相似文献   
89.
五味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宝铭 《生物学通报》1996,31(12):39-40
五味子陈宝铭丑五味子与北五味子、西五味子五味子因产地、商品价值的不同,有北五味子和西五味子之分。分布于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北省的五味子[Schisandrachinensis(Turcz.)Baill.]油性大,果肉厚,味浓质好,商品名称“北五味子...  相似文献   
90.
ABA和NAA联合使用能有效地诱导水稻原生质体再生的愈伤组织向胚性发展。通过液体浅层培养由原生质体得到的愈伤组织,在含ABA和NAA的N_6培养基上培养一段时间,可以诱导原来呈非胚性状态的愈伤组织形成胚性愈伤组织,并在含ZT的N_6分化陪养基上产生绿点。通过对这两种愈伤组织的生化分析,表明二者在游离氨基酸、DNA、RNA、核酸及蛋白质含量等方面,特别是SDS-PAGE谱带存在明显的差异,其细胞的形态与结构也有显著差别,其中经ABA NAA诱导后的愈伤组织其细胞形态与结构特征与来源于种胚的胚性愈伤组织基本类似,所分析的生化指标也大多数相近。结果表明,ABA和NAA联合使用得当,能促进形成胚性愈伤组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