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0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08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91.
本研究通过野外考查、标本采集和分类鉴定,以及文献资料整理,对贵州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石松类和蕨类植物区系组成和分布区类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1)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共有石松类和蕨类植物32科76属237种,优势科为鳞毛蕨科(Dryopteridaceae)、蹄盖蕨科(Athyriaceae)、凤尾蕨科(Pteridaceae)、水龙骨科(Polypodiaceae);优势属为双盖蕨属(Diplazium)、卷柏属(Selaginella)、凤尾蕨属(Pteris)。(2)分布区类型以东亚广布和热带亚洲分布为主,生态类型以阴生植物和土生植物居多。(3)与其他地区的区系比较显示,茂兰与广西花坪物种相似性系数最高,依次是贵州梵净山、四川峨眉山和云南马关县。  相似文献   
92.
正台湾灰麝鼩(Crocidura tanakae)属于鼩形目(Soricomorpha)鼩鼱科(Soricidae),首次被Kuroda于1938描述,其模式产地在中国台湾台中市(Taichung)。随后一直被认为是灰麝鼩(Crocidura attenuata)的亚种或同物异名(Corbet and Hill,1992;Hutterer,1993;Fang et al.,1997;Motoka-  相似文献   
93.
为探讨茂兰喀斯特森林群落结构和优势种更新机制,对茂兰自然保护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群落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群落中有木本植物37科58属70种,以樟科、蔷薇科、无患子科和漆树科为主。常绿树种41种,占总种数的58.6%;落叶树种29种,占总种数的41.4%,这体现了喀斯特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的群落学性质。群落的优势乔木树种有轮叶木姜子(Litseaverticillata)、青冈栎(Cyclobalanopsisglauca)、狭叶润楠(Machilusrehderi)和翅荚香槐(Cladrastisplatycarpa)等。灌木优势种有皱叶海桐(Pittosporumcrispulum)、裂果卫矛(Euonymusdielsianus)、革叶铁榄(Sinosideroxylonwightianum)和南天竹(Nandina domestica)等。优势种种群结构有5种类型:单峰型,如樱桃(Cerasus pseudocerasus)、南酸枣(Choerospondias axillaris)等阳性乔木,为林窗更新种,随林窗的郁闭将衰退消失;逆J字型,如轮叶木姜子、香港四照花(Dendrobenthamia hongkongensis)、皱叶海桐等耐荫性强的常绿阔叶树种,更新能力较强,为顶极群落优势种;间歇型,如青冈栎、狭叶润楠、齿叶黄皮(Clausena dunniana)等树种,群落中的个体多集中在小径级阶段,能长期存在于群落中;L字型,如桂皮(Cinnamomumtamala)、梓叶槭(Acer catalpifolium)、革叶铁榄等;单柱型,如石岩枫(Mallotus repandus)、南天竹等常绿灌木树种,个体集中于幼苗、幼树阶段,为顶极群落亚乔木层和灌木层的主要组成种。因此,这表明调查区域的植物群落处于相对稳定的顶极阶段。  相似文献   
94.
贵州三都水族自治县农业生物资源系统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州省生物资源丰富,三都水族自治县位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东南部,地理分布、生境及气候多样,民族特点鲜明,保留有许多具有民族特色的生物资源。通过组织专业的调查队伍对三都县进行了为期近1个月的生物资源系统调查,共涉及5个乡镇15个村,涉及水族、苗族、布依族和瑶族共4个民族。对与当地民族农业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生物资源进行了调查、收集与整理。收集各类资源共计213份,其中粮食作物73份、蔬菜及一年生经济作物54份、果树及多年生经济作物34份、药用植物52份。其中特有、特优以及特用资源共计59份。同时,对当地农业生物资源现状、消长情况及利用价值进行了分析,对农业生物资源的利用、保护和开发利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5.
贵州疣螈的核型和C—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谷晓明  高晓冬 《动物学研究》1997,18(3):292-292,298,314
  相似文献   
96.
贵州凤冈早志留世孢子组合的发现及其古植物学意义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王怿  欧阳舒 《古生物学报》1997,36(2):217-237
系统描述贵州凤冈早志留世的孢子5属12种,其中包括1新种。根据其组合特征,确认其时代为Llandoverian晚期,通过对三缝孢的性状分析,认为在早志留世Llandoverian晚期已确有维管植物的存在。  相似文献   
97.
采集自贵州的两个稀有虫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作易  梁宗琦 《菌物系统》1997,16(2):97-101
1994年6月采集自贵州梵净山和荔波茂兰保护区的虫草属真菌,中国新记录种-螳螂虫草(Cordycepsmantidaecolakob.etShim.)和属于蛇形虫草亚属头状组的一新种-贵州虫草(CordycepsguizhouensisLiu,LiangetLiusp.nov)贵州虫草寄生于刺蛾茧上,茧表面褐色,椭圆形,大小为4~6×5~9mm,在一个茧上可长1~2根子座,子座单生,不分枝,圆柱形  相似文献   
98.
本文报道筛选了优良的固体培养基配方,对不同pH值、温度、碳源、氮源条件下白柄鸡菌(TermitomycesalbicepsHe.)菌丝体的生长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白柄鸡菌以碳源葡萄糖、氮源花生粉、pH46、温度30℃为最适生长条件。目前,白柄鸡菌在实验室条件下生长良好,这对人工栽培和利用白柄鸡菌具有实际经济意义  相似文献   
99.
话说桫椤     
说到赤水,中国人不应当陌生。红军四渡赤水,曾留下过可歌可泣的壮举。 赤水,现在更著名的是那片生长在距县城40公里左右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桫椤林。桫椤是自然界历尽沧桑和浩劫的孑遗植物。繁盛于距今1亿6千万年到1亿3千万年前的地质历史时期,和恐龙同生共荣,是当时大型动物的重要食物。科学家们说,桫椤家族及苏铁家族等曾经造就了地球生命史上极其辉煌  相似文献   
100.
贵州大方喀斯特区领春木群落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植物群落学研究方法,对典型喀斯特区大方福建柏自然保护区内领春木(Euptelea pleiospermum)群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群落植物种类丰富,科属组成极为分散,区系成分复杂。科级地理成分热带性质较强(45.28%),属级地理成分以温带性质为主(39.44%)。群落外貌以中、小型叶面积、单叶、落叶草质、革质、非全缘的高位芽植物组成为特征。垂直结构复杂,成层现象明显,可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地被层,并有一定层间植物伴生。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的Shannon-Wiener指数分别为2.5561、2.6954、1.914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