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6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环境昆虫学报》2013,35(1):67-71
本文研究了黄玛草蛉Mallada basalis (Walker)捕食埃及吹绵蚧Icerya aegyptiaca(Douglas)若虫的功能反应和数值反应。功能反应研究结果表明,黄玛草蛉2龄和3龄幼虫对埃及吹绵蚧若虫的捕食反应均属HollingⅡ型,拟合方程分别为Na=0.6885×No/1+0.6885×0.0433No和Na=1.2085×No/1+1.2085×0.0200No,相关系数R2分别为0.9867和0.9858,理论日最大捕食量分别为23.09和50.00。数值反应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埃及吹绵蚧若虫密度对黄玛草蛉的生长、发育、繁殖有着显著影响。随着猎物密度增大,黄玛草蛉幼虫发育速率、雌虫产卵量、孵化率及雌性比增大,成虫寿命增加,最后趋于稳定。埃及吹绵蚧若虫密度5、10、15、20、30头分别是黄玛草蛉幼虫存活、幼虫化蛹、成虫羽化、后代卵孵化及世代延续的临界值。猎物密度为30、40、50头时,黄玛草蛉能正常生长发育和繁殖,种群的性比、成虫寿命、产卵量及孵化率有一定的差异,但差异不显著。   相似文献   
72.
合作贮食是社会性动物应对食物匮乏的重要对策,但其内在的生态学机制尚未阐明。本文以布氏田鼠为研究对象,根据亲缘关系划分为亲缘组和非亲缘组。在人工实验箱中录像统计不同组别合作贮食行为占用时间的差异,探究亲缘关系对合作贮食行为的影响,并利用相关性分析探究亲缘组个体对贮食的贡献—收益关系以及与贮食行为相关的个体特征因素。结果表明,在组间水平上,与非亲缘组相比,亲缘组的布氏田鼠表现更多的合作贮食。在亲缘组个体水平上,不同个体对贮食的参与度和贡献度存在很大差异。个体对合作贮食的付出与其取食的收益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并且个体合作贮食贡献越大,其睾丸指数和睾酮含量降低越显著。研究结果说明,亲缘关系的存在有利于布氏田鼠的合作贮食,但合作贮食贡献大的个体,其繁殖受到了抑制。  相似文献   
73.
以福建漳州栽培的‘红心’番石榴(Psidium guajava ‘Hongxin’)为材料,探究不同采收期对其果实采后耐贮性和品质的影响。实验分盛花期后95 d (采收期Ⅰ)、105 d (采收期Ⅱ)和115 d (采收期Ⅲ) 3个时段进行采收,采后果实在常温(25±1℃) 和相对湿度85%条件下贮藏,贮藏期间测定番石榴果实商品率、失重率、呼吸强度、相对电导率、色调角、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维生素C和总糖含量变化。结果表明,‘红心’番石榴果实采后软化迅速,颜色由绿转黄较快;随着采后贮藏时间的延长,番石榴果实的商品率、硬度、色调角、可滴定酸、维生素C和总糖的含量降低,而果实失重率、细胞膜相对透性增加;采收期Ⅰ较采收期Ⅱ、Ⅲ的耐贮性强。因此,对于‘红心’番石榴果实,考虑贮运期长,适宜在采收期Ⅰ采收;其他两个采收期可在产地销售。  相似文献   
74.
不同寄主植物对马铃薯甲虫的引诱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马铃薯甲虫不断扩展其分布范围,其对寄主的适应性也在发生变化。在我国,马铃薯甲虫的主要寄主植物是马铃薯、茄子、番茄和天仙子。为进一步明确马铃薯甲虫对不同寄主植物的嗜食程度,研究了以上4种寄主植物对马铃薯甲虫的引诱作用,以及取食量的影响,同时进行了田间寄主选择性的调查。选择性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寄主植物对马铃薯甲虫的引诱作用差异显著,其中马铃薯、天仙子引诱作用显著高于茄子和番茄;取食量研究结果表明:马铃薯甲虫各龄期对不同寄主24 h取食量的大小依次为:马铃薯>茄子>天仙子>番茄;1—2龄幼虫取食量小,3—4龄幼虫及成虫暴食寄主叶片,是马铃薯甲虫造成危害的主要阶段。  相似文献   
75.
浑善达克沙地小毛足鼠的食量与食性动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夹捕取样法采集内蒙古浑善达克沙地各月份小毛足鼠的样本,根据对样本的颊囊与胃内容物的组成分析研究了浑善达克沙地小毛足鼠的食性及其季节动态。结果表明,该鼠主要取食植物种子,占其食物组成的85%以上,其余部分为昆虫与植物茎叶。通过对实验室内饲养的小毛足鼠日食量的测定表明,小毛足鼠的日食量(D)与体质量(M)关系可用数学表达式表示为D=1.422×lnM-1.780。结合其种群结构特征,可以计算出小毛足鼠日均消耗2g左右的植物种子。  相似文献   
76.
以‘红阳’猕猴桃果实为试材,研究低温预贮[(5±1) ℃ 3 d]对‘红阳’猕猴桃果实冷害及转录因子CBF(C-repeat binding factor)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预贮处理可以有效地降低‘红阳’猕猴桃果实冷害率和冷害指数,显著减少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的积累和抑制脂氧合酶(LOX)活性的增加,有效地抑制果实呼吸速率和乙烯释放速率,保持较高的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降低多酚氧化酶(PPO)活性,促进CBF转录因子的表达,在贮藏末期失水较少,保持较高的好果率。可见,低温预贮处理可以减轻‘红阳’猕猴桃果实在低温贮藏过程中的冷害发生,促进CBF转录因子的表达,对控制‘红阳’猕猴桃果实冷害有较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77.
2010年6月至7月,在室内研究了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Drury)第1代幼虫对洋白蜡、欧美107号杨、法桐和白榆的取食量及不同的食料种类对美国白蛾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美国白蛾对受试的各树种的取食量以洋白蜡为最多,完成一代平均每头可以取食2.21g,其次为欧美107号杨1.95g,再次为法桐和白榆,分别为1.85g/头和1.68g/头.3龄后幼虫对不同的寄主呈现出一定的偏好性,特别是5龄和6龄幼虫对不同的寄主的取食量表现出显著差异.不同的食料植物对美国白蛾幼虫和蛹的发育历期、存活率、蛹重、成虫寿命、产卵量等有显著影响.取食法桐对其生长发育和繁殖表现出明显的不利性,主要表现为幼虫期延长、蛹重减轻、单雌产卵量降低.  相似文献   
78.
昆虫贮精囊和精子的形态多样性是重要的分类和系统发育分析特征之一, 然而在马蜂亚科乃至整个胡蜂科中却鲜有涉及。本文首次解剖了角马蜂Polistes chinensis antennalis Pérez的雄性生殖系统, 着重对其贮精囊的超微结构进行描述, 并简要报道了精子的外部形态。角马蜂的贮精囊由输精管亚前端膨大而成, 有一层发达的柱状上皮细胞贴在基底膜内壁: 细胞核位于柱状细胞基部, 上皮细胞端半部线粒体密集, 顶膜特化成微绒毛。角马蜂精子头长21.4 μm, 体长94 μm, 是已报道胡蜂科精子中长度最短、 相对头长最长的种类。研究结果为胡蜂科昆虫系统发育以及繁殖生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9.
研究了紫红笛鲷(Lutjanus argentimaculatus)幼鱼在不同集群密度和投饵定额下的摄食反应.实验设7个不同的集群组(1、2、3、4、8、12、16尾/组),每个集群组又分成7个不同的投饵定额组(18.4×10-227.6×10-2、36.8×10-2、46.0 × 10-2、55.2×10-2、64.4×10-2、73.6×10-2g/组),通过测定摄食量观测幼鱼的摄食反应.在定额投饵的情况下,紫红笛鲷每尾幼鱼的一次平均摄食量随群体密度的增大呈先增加、超过一定密度后下降的趋势.1尾组与其他组差异极显著(P<0.01),其组平均一次摄食量最低.当集群密度不变时,紫红笛鲷幼鱼一次平均摄食量随投饵定额的增大而增加,然后减小.随着集群密度增大,不同密度群体的最大摄食量向投饵定额增加的方向移动;而随着投饵定额增加,不同定额组的最大摄食量相对集中在2~8尾的群体中.结果表明,集群密度、投饵定额以及两者的交互作用对紫红笛鲷幼鱼的一次摄食量有极显著影响,群居的互利性和竞争性作用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80.
鸡Leptin基因正确性的免疫验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①取20只240日龄的粤黄鸡种母鸡平分为处理组和对照组,分别在第3、31、63和84d对之接种鸡Leptin重组融合蛋白(处理组)或BSA(对照组)1mL/羽。每天记录产蛋率,每10天测定采食量,每两周称重,在试验的第1、31、53、78和91d采血。结果表明Leptin处理组的血浆抗Leptin抗体水平和Leptin水平在免疫后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第3和4次免疫后处理组产蛋率比对照组显著低约50%(P<0.05);在第98d试验结束时,处理组腹脂量为(115.60±15.07)g,显著高于对照组[(77.98±5.70)g,P<0.05];试验期间处理组的采食量略低于对照组,增重则略高于对照组,但两者差异均不显著(P>0.05);处理组血浆总T3和总T4水平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②取12只50日龄的粤黄鸡后备小母鸡,平分成处理组和对照组,分别肌注含抗Leptin抗体的卵黄提取液和生理盐水6mL/只,处理组在2、4、6h的累积采食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在8h的累积采食量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两个试验通过免疫重组鸡Lep tin融合蛋白,使鸡表现出Leptin功能的丧失,证明目前所克隆的鸡Leptin基因在家鸡中的确存在和其正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