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6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40 毫秒
91.
研究不同食物对三突花蛛相对生长率(RGR)、相对取食量(RCR)、食物利用率(ECI)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突花蛛各龄相对生长率以取食混合食物为高,取食单一食物为低。各龄相对取食量对棉铃虫和果蝇较高,对摇蚊则较低,食物利用率则以对摇蚊的利用率为最高,对棉铃虫和果蝇的利用率较低。  相似文献   
92.
形态、生理及行为的季节性变化是动物生存和繁殖的适应性策略。温度可能是影响啮齿动物季节性繁殖和种群波动的重要气候因子。为了验证环境温度能诱导鼠类体重、能量代谢及行为产生适应性变化的假设,并探究其中的相互关系和意义,通过不同温度处理模拟四季温度,以野生雄性黑线仓鼠(Cricetulus barabensis)为研究对象,检测其体重、日食量、静止代谢率(RMR)及开场行为的变化。结果显示:随着处理温度的下降,黑线仓鼠的体重、日食量及静止代谢率均出现显著性或极显著性地增加趋势(P0.05或P0.01);以体重为协变量的协方差分析表明,日食量和静止代谢率的增加不完全是由体重增加而造成的;高温处理降低了黑线仓鼠的爬行格数(P0.01),低温处理降低了黑线仓鼠的爬行格数和后肢站立次数(P0.01或P0.05),并产生明显的颤抖现象。以上研究结果支持环境温度能诱导鼠类体重、能量代谢及行为产生适应性变化的假设。低温同时增加黑线仓鼠能量的摄入水平和维持基本生长的能量支出水平,同时降低动物在陌生环境中的自发活动与探索行为。高温则降低黑线仓鼠能量的摄入和支出水平,同时减少自发活动与探索行为。体重、能量代谢和行为学特征的变化有利于仓鼠度过寒冷的冬季和干热的夏季,同时也与仓鼠的季节性繁殖现象相一致,因此这些特征可能是黑线仓鼠对其寒冷的冬季及干热的夏季生存环境的适应。  相似文献   
93.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剩余采食量(residual feed intake, RFI)相关肉牛胃肠道微生物物种组成及相对丰度、微生物基因功能注释与富集特征。选取30头牛进行81 d饲喂试验,试验结束后选取极端RFI个体各5头屠宰并采集瘤胃液及肠道末端粪便样用于宏基因组测序。结果表明:共获得259 045.47 Mb有效数据,组装得到 4 318 393条Scaftigs,基因预测得到7 008 053个开放阅读框(ORFs)。进行物种注释后发现粪便样中Top10物种相对丰度在高剩余采食量(high residual feed intake, HRFI)、低剩余采食量(low residual feed intake, LRFI)组间无差异(P>0.05),瘤胃液中的Top10微生物在LRFI组的相对丰度均低于HRFI组;粪便中、瘤胃液中优势菌门均为拟杆菌门和厚壁菌门;粪便中的优势属为拟杆菌属,瘤胃液中的优势属为普雷沃菌属。LefSe分析显示,在粪便中LRFI组的丹毒丝菌纲(Erysipelotrichia)显著富集(P<0.05),瘤胃液中差异最显著的是甲烷杆菌纲(Methanobacteria),且该菌在HRFI组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LRFI组(P<0.05)。使用KEGG、eggNOG和CAZy数据库进行功能注释分析表明,在胃肠道中微生物的一些功能基因的丰度与RFI的分组有关。不同RFI肉牛瘤胃液、粪便中的微生物结构存在显著差异,丹毒丝菌纲、甲烷杆菌纲可能是区分肉牛饲料效率的潜在生物标志物之一。  相似文献   
94.
粘虫幼虫密度对幼虫食物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罗礼智  徐海忠 《昆虫学报》1995,38(4):428-435
本文对粘虫Mythimna separata(Walker)不同幼虫密度下(1头/瓶、15头/瓶、30头/瓶)5龄至预蛹和6龄至预蛹的幼虫食物取食量、粪便排泄量、近似消化率、体重增长和粗生长效率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幼虫的食物取食量、粪便排泄量随幼虫密度的增加而加大,表明群居或幼虫密度的增加可使幼虫的取食量增加从而使为害加重。但是,幼虫的体重增长则随幼虫密度的增加而下降,这是因为近似消化率和粗生长效率也随幼虫密度的增加而下降的缘故。由此认为,食物利用率下降是高密度条件下粘虫个体较小的主要原因之一。但是,些效应均随幼虫密度影响的消失而消失。  相似文献   
95.
一种稳定和高产的肝贮脂细胞分离法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改良国外文献方法,用链霉蛋白酶和胶原酶先后原位灌注大鼠肝脏,以11%Metriza-mide密度梯度分离肝贮脂细胞获得成功。贮脂细胞得率为3—4×10~7个/肝脏,存活率在98%以上,纯度达90—95%,传代培养后纯度在98%以上。  相似文献   
96.
真gui(Phoxinus phoxinus (L.))的能量收支各组分与...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相似文献   
97.
【目的】随着气候和生态环境的变化,近年来草原虫害发生日趋复杂,突发性、暴发性虫灾增多,对草原生态造成了极大破坏,而目前有关宁夏草原主要害虫的基础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研究尚属空白,制约了草原害虫监测防控工作的有效开展。【方法】以宁夏典型草原上严重发生的白纹雏蝗Chorthippus albonemus Cheng et Tu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饲养和田间调查相结合,采用笼罩供食法,系统开展其生活史、食性及温度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等观察和试验研究。【结果】在宁夏典型草原上,白纹雏蝗越冬虫卵每年有两次孵化期,首批越冬虫卵4月中下旬开始孵化,5月中下旬达到第1次孵化高峰期,6月下旬至7月上旬逐步羽化为成虫后随即交配产卵,此时间段的白纹雏蝗称为"夏蝗";第2批越冬虫卵7月中下旬开始孵化,8月中下旬达到第2次孵化高峰期,9月中下旬羽化为成虫交配产卵,此时间段的白纹雏蝗称为"秋蝗";白纹雏蝗嗜食长茅草,喜食赖草,少食星毛委陵菜、阿尔泰狗哇花、达乌里胡枝子和稗草,偶食冷蒿和猪毛蒿;日食量和近似消化力均随着龄期的增长而增大,且雌成虫的日食量和近似消化力比雄成虫大;高温和低温均不利于白纹雏蝗生长发育,若虫在13℃温度下不能蜕皮发育,成虫在18℃温度下不能交配产卵。在18~33℃的温度范围内,各龄期的发育历期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在温度相差15℃的情况下,18℃白纹雏蝗各龄若虫的发育历期是33℃下的3.09~4.93倍。【结论】掌握了白纹雏蝗的生活史和食性特点,明确了其发育历期、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等生态学特性,进一步分析了温度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为进一步揭示害虫的发生规律,有效开展其监测预报及防控技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8.
明确不同猎物及密度下巴氏新小绥螨Neoseiulus barkeri与拉戈钝绥螨Amblyseius largoensis(Muma)的同类相残和集团内捕食作用,为其协同应用控制橡胶树害螨提供依据.在室温27±1℃、湿度75%±5%、光周期12 L∶12D 条件下,以六点始叶螨 Eotetranvchus sexmaculatus(Riley)、比哈小爪螨Oligonychus biharen(Hirst)和东方真叶螨Eutetranychus orientalis(klein)为集团外猎物,观察巴氏新小绥螨和拉戈钝绥螨对集团内和集团外猎物的捕食选择行为,以及不同集团外猎物密度下两种捕食螨对同种和异种捕食螨的捕食作用.巴氏新小绥螨和拉戈钝绥螨对异种个体及集团外不同猎物的捕食偏好性及捕食时间存在明显差异.巴氏新小绥螨偏好取食集团外猎物,异种捕食螨拉戈钝绥螨残存率达到80.00%以上;拉戈钝绥螨偏好取食集团外猎物六点始叶螨和比哈小爪螨,而当东方真叶螨存在时,其更偏好取食异种捕食螨巴氏新小绥螨(残存率为26.67%);发生集团内捕食时,拉戈钝绥螨为集团内捕食者,而巴氏新小绥螨为集团内猎物.集团外猎物密度可显著影响巴氏新小绥螨和拉戈钝绥螨相残作用,尤以猎物六点始叶螨对巴氏新小绥螨和东方真叶螨对拉戈钝绥螨影响最为明显,其充足时比无猎物时捕食量分别下降了 68.85%和62.90%.巴氏新小绥螨和拉戈钝绥螨的集团内捕食分别以比哈小爪螨和六点始叶螨的影响最大,猎物充足时比无猎物时捕食量下降了 80.00%和69.44%,但拉戈钝绥螨在以东方真叶螨为猎物时集团内捕食受猎物密度影响较小,猎物充足时取食量与猎物不足时接近,比无猎物时捕食量只下降20.83%.集团外猎物六点始叶螨、比哈小爪螨存在时,巴氏新小绥螨和拉戈钝绥螨表现为偏好选择集团外猎物,密度增加对两种植绥螨的同类相残和集团内捕食作用有明显抑制作用,但东方真叶螨充足与否,拉戈钝绥螨对巴氏新小绥螨的集团内捕食作用影响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99.
白蜡窄吉丁Agrilus planipennis Fairmaire是近年来发生和危害严重的国际性检疫害虫.为了了解不同饲养条件和种内个体间相互感知对成虫生物学的影响,本研究采用群体饲养、单对饲养、无隔离单雌饲养、视觉隔离单雌饲养和嗅觉隔离单雌饲养等5种处理,在室内测定了白蜡窄吉丁成虫的寿命、取食量、产卵量和产卵历期等参数的变化.结果显示:隔离饲养降低了白蜡窄吉丁成虫的寿命和繁殖力,且不同处理下白蜡窄吉丁成虫的寿命和取食量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但产卵量的差异不明显(P>0.05).其中无隔离单雌饲养时成虫的平均寿命最长,为32.40 d,群体饲养的寿命最短,为20.77 d,且单雌饲养的寿命均比单对饲养和群体饲养的长.单雌饲养的3种情况下,视觉隔离条件下的日均取食量最大,为156.16 mm2,嗅觉隔离的最小,为107.35 mm2;无隔离饲养条件下雌虫的产卵量最大,产卵历期也最长,分别为98.33 d和21.33 d.这些研究结果表明,白蜡窄吉丁种内个体间相互感知的阻断对成虫的取食、发育和繁殖活动存在明显影响,且嗅觉在其种群内的交流活动中作用最重要,其次是视觉.此外,个体之间的相互干扰或竞争对白蜡窄吉丁成虫的寿命和繁殖力也可能存在一定的影响.这为生产上采用隔离措施如营造混交林带防治该虫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0.
大熊猫能量和蛋白质营养需要研究进展及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总结和分析大熊猫食性、食物选择、摄食量、组织器官和竹子中养分含量测定、养分消化代谢等研究数据的基础上,推测出大熊猫干物质摄入量、总能、消化能、粗蛋白和可消化粗蛋白需要量以及精料中赖氨酸的推荐水平。结合圈养大熊猫单位的饲喂方式和饲喂效果,该研究策略有助于确定圈养条件下大熊猫饲料的精粗比例、精料养分浓度和各养分之间的比例,为圈养大熊猫饲养标准的确立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