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6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王立志  李晓晨 《四川动物》2006,25(1):103-105
为研究温度对小斑熊虫Milnesium tardigradum食量和食物消化率的影响,以轮虫为食物,将20只小斑熊虫分成两组,每组10只,分别在20℃和5℃下驯化饲养10天,并在各自驯化温度下进行实验观察。对实验结果的方差分析和t-检验表明,小斑熊虫的食量随温度的升高而显著增加,20℃下饲养的个体取食轮虫的个数比5℃下的多0.84个/天;小斑熊虫的食物消化率随温度的升高而显著增加,20℃下的小斑熊虫消化率比5℃下的快24 h。  相似文献   
42.
给出了一种新的博弈——非合作n人条件博弈,并给出了它的求解方法.以这种博弈为工具,在适当的假定下研究了无人类的理想地域上同级消费者中各个种群的平均规模.结论是:当个体的平均食量充分小时,该种群的平均规模等于前一级消费者或生产者的最大承受量;否则该种群的平均规模与前一级消费者或生产者的最大承受量成正比,与个体的平均食量和该级消费者中种群的数目都成反比.  相似文献   
43.
禁食导致一些啮齿动物的贮食量增加,但禁食处理后雄性长爪沙鼠贮食行为的变化则不一致。每天禁食22 h,长爪沙鼠的一些个体表现出高水平的贮食行为(禁食贮食组),而另一些个体则没有表现出贮食行为(禁食无贮食组)。延长禁食(22 h)持续的时间(连续重复3 d 和20 d)和增加禁食时间(禁食48 h),都没有使禁食无贮食组的动物表现出贮食行为。同样在自由取食条件下,长爪沙鼠的贮食行为也表现为二型性。在自由取食和禁食条件下,贮食量与体重、体脂含量和瘦素的浓度之间无明显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禁食是诱导雄性长爪沙鼠贮食行为发生的一个重要条件,但增加禁食的程度并不改变其贮食行为的表现。  相似文献   
44.
郑昊哲  张岩  张涛  樊庆山  侯扶江 《生态学报》2022,42(22):8994-9004
为探究草原植物物种多样性对家畜放牧行为的影响及其机制,在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开展藏系牧羊轮牧试验,调查植被物种多样性,观察藏系牧羊采食速率、觅食速率和采食时间,并计算藏系牧羊日采食量。结果表明:两年间,植物物种丰富度与藏系牧羊采食速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觅食速率、采食时间和日采食量对放牧率响应敏感(P<0.05),呈夏秋增冬春减的趋势。植物Shannon-Wiener指数与藏系牧羊的采食时间显著负相关(P<0.05);在暖季或8羊/hm2放牧率下植物Shannon-Wiener指数与藏系牧羊日采食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Pilelou均匀度指数与藏系牧羊采食速率和采食时间显著负相关(P<0.05);在暖季或8羊/hm2放牧率下Pilelou均匀度指数与藏系牧羊日采食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植物物种丰富度对藏系牧羊放牧行为贡献较大,且放牧藏系牧羊的采食速率和采食时间比觅食速率和日采食量对植物物种丰富度响应更敏感,以用植物物种丰富度为自变量可以更好预测藏系牧羊放牧行为。放牧管理通过影响植被物种多样性从而进一步影响了藏系牧羊放牧行为。放牧行为不仅是评价草地营养价值和家畜生产力的关键指标,也是草地健康管理的基础。因此,明确草原植物物种多样性-藏系牧羊放牧行为的互作机制有助于更好的提高藏系牧羊地生产力,维护草原生态健康。  相似文献   
45.
落巨福  刘强 《昆虫知识》2011,48(4):971-977
2004-2005年在西鄂尔多斯地区,选择巢室数>300的沙漠石蜂Megachile(Chalicodoma)desertorum Morawitz巢区,通过标记巢室和雌蜂,在整个成蜂活动期连续对沙漠石蜂的筑巢习性和行为进行了观测研究.结果显示:该蜂一生一般能建8~12个巢室,优先利用未被破坏的旧巢.利用旧巢的过程为:...  相似文献   
46.
凉水自然保护区松鼠的越冬行为策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2006 年冬季预观察的基础上,于2007 年10 月31 日至2008 年3 月25 日在40 hm2 范围内使用无线电颈圈和彩色塑料颈圈标记8 只松鼠。结合无线电追踪技术和雪地痕迹技术,采用目标取样法对凉水自然保护区冬季松鼠行为进行了连续21 周的定位观察,以研究松鼠行为节律、空间行为和重取行为对冬季低温条件的响应。结果表明,松鼠冬季的活动节律为单峰型,随着气温的下降显著延后出巢时间(Kendall τ test;n = 21,r =- 0.92,τ = - 0.86,P < 0. 0001), 缩短活动时长(Kendall τ test; n = 21,r =0.80,τ = 0.68,P <0.0001)。松鼠冬季家域近似椭圆形(面积2.46 ±0.09 hm2 ), 未见个体间家域重叠。秋季松鼠将红松种子分散贮藏于整个家域范围内,但重取行为相对集中于几个主要区域(重取区)。依据巢和重取区的位置特征及其利用率可将家域划分为3 个部分:主区位于家域的中段,辅区靠近红松母树林,次辅区位于家域远离红松母树林一侧。贮藏的红松种子是松鼠冬季唯一的食物来源。在冬季的不同阶段,松鼠对不同重取区的利用率显著不同(初冬,Kruskal-
Wallis test;df = 2, x2 = 5.65, P = 0.0594; 隆冬,Kruskal-Wallis test;df = 2,x2 = 14.24, P = 0.0008; 晚冬,One-Way ANOVA Test,df = 2,18, F = 7.00,P = 0.0056), 位于主区(初冬利用率37.8 ± 7.7% ,隆冬利用率80.5 ±9.2% ,晚冬利用率40.5 ±2.7% )和辅区(初冬利用率41.8 ± 5.9% ,隆冬利用率14.8 ± 9.2% ,晚冬利用率37.8 ± 4.9% )的重取区是松鼠的主要重取区。随着时间推移空取率显著提高(Kruskal-Wallis test;df = 2,x2 = 16.60,P = 0.0002)的现象提示松鼠很可能依靠空间记忆取回贮藏的食物。轮换利用多个巢(6 ± 1)有助于降低松鼠被天敌捕食的风险。这些巢都分布在重取区附近,巢的利用与重取区的利用显著相关(Kendall τ test;主区:n = 217,r = 0.79,τ = 0.6256,P = 0.0003;辅区:n = 171,r = 0.67,τ = 0.6186,P = 0.0006;次辅区:n = 88,r = 0.74,τ = 0.6565,P = 0.0006),松鼠通常取食后即直接进入就近的巢过夜,有助于松鼠减少
能量损耗。多域集中重取及相应的巢轮换策略是松鼠对冬季低温环境及天敌捕食压力的综合响应。  相似文献   
47.
肖永红  柳丰  贺一原  杨海明 《昆虫学报》2007,50(12):1239-1246
定量评价农药对天敌的影响是IPM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由于对天敌的捕食量缺乏有效的定量测量方法,农药对天敌摄食功能影响仍处于定性水平的研究,误差基数较大。本文采用一种定量的测定方法——荧光物示踪法,以稀土元素铕作为荧光示踪物质,定量地测定了食虫沟瘤蛛在重复接受噻嗪酮喷施后,其存活个体在药后13天内摄食量的变化趋势,且把药后食虫沟瘤蛛的死亡率加以考虑,计算药后整个试验食虫沟瘤蛛群体的摄食量变化。结果表明:任何浓度任何一次施药后2天左右食虫沟瘤蛛存活个体的捕食量均急剧下降;药物浓度较低时,第1次施药对食虫沟瘤蛛的影响最大;药物浓度较高时,食虫沟瘤蛛存活个体药后摄食量恢复周期较长。药后一段时间内整个食虫沟瘤蛛种群的摄食率相当低下,高浓度农药处理的食虫沟瘤蛛组3次施药后13天内的平均种群摄食率只有正常状况下的1/4左右(24.44%),推荐浓度及低于推荐浓度的食虫沟瘤蛛种群摄食率也仅为对照组的1/3左右(38.69%,36.52%)。因此在对水稻虫害防治时,应当尽可能地避免使用化学农药,充分发挥天敌对害虫数量的调控作用;当害虫数量超过经济阈值而必须施药时,也应当掌握农药用药剂量和次数的尺度,以利于食虫沟瘤蛛等稻田天敌的生理恢复和群落重建。  相似文献   
48.
RNAi技术在作物品质改良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RNA干涉(RNAi)是由同源性内源或外源dsRNA引起的序列特异性基因沉默现象,在动、植物和真菌中广泛存在并被证实。目前已应用RNAi技术在改善油脂的品质、改良淀粉品质、提高营养物质或降低有害物质含量、提高抗褐化能力、提高果实耐贮性、进行代谢调控以获得目的次生代谢物等方面进行了作物品质改良研究。作为一种下调表达技术,该技术在研究植物基因功能和改良作物品质等领域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重点从上述六个方面对近年来应用RNAi技术在作物品质改良研究方面进行了回顾并对其存在的问题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9.
凉水保护区松鼠冬季重取食物的贮藏点与越冬生存策略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为了解松鼠贮食行为中的重取食物行为特征,以及在冬季不同生存环境条件下,重取贮藏的红松种子的状况,于2004年初冬(11月中旬),仲冬(2005年1月下旬)和晚冬(3月下旬)采用随机抽样法对凉水自然保护区内雪地上的松鼠重取食物后遗留的贮藏点(称为重取贮点)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1)冬季不同时期松鼠的重取贮点强度存在明显差异,初冬最大,晚冬次之,仲冬最小,3 个时期的样本数据频率分布检验表明其总体皆服从指数分布;2)当场取食的贮藏点占到83%,17% 的贮藏点未发现籽壳遗留。受松籽低产量及人为过量收获的影响,单个贮藏点贮藏1 粒和2 粒种子的占92.9% ;3)受气温和雪被厚度因素的影响,3 个时期重取贮藏点的口径与深度存在显著差异,一定深度的雪被可能有助于松鼠的重取,但过深的雪被也许会使松鼠无法重取。本研究表明,本地区松鼠在冬季不同时期重取红松种子的强度分配符合将饥饿风险降至最小的觅食经济学原则;松鼠重取行为的优化在贮藏点的被取食状况、口径与深度等特征上得到体现。  相似文献   
50.
梨果实结构与耐贮性及品质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梨果实是由下位民衍生,有发达的肉质果壁,是一种假果。不同品种梨果实结构有一;定判别表现在果实表现和果肉细胞及细胞内物质成分的不同。果实角质厝较厚,且后期深入表皮细胞间隙,表皮下4~5层细胞2含有大量易被染色的单宁类物质,定藏,角质膜较薄,表皮下细胞不含单宁类物质,不耐贮藏。不同品种梨果实中石细胞团的大小不同,糖分含含量也存在一定差异。石细胞团的大小与果肉细腻程度及糖分含量呈负相关,是影响果实品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