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36篇
  免费   502篇
  国内免费   398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111篇
  2022年   90篇
  2021年   110篇
  2020年   121篇
  2019年   112篇
  2018年   68篇
  2017年   105篇
  2016年   90篇
  2015年   123篇
  2014年   229篇
  2013年   163篇
  2012年   173篇
  2011年   163篇
  2010年   158篇
  2009年   134篇
  2008年   173篇
  2007年   116篇
  2006年   110篇
  2005年   143篇
  2004年   97篇
  2003年   118篇
  2002年   89篇
  2001年   70篇
  2000年   81篇
  1999年   64篇
  1998年   54篇
  1997年   62篇
  1996年   64篇
  1995年   49篇
  1994年   38篇
  1993年   33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40篇
  1990年   51篇
  1989年   31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牛乳头瘤病毒是一种能够引起牛发生皮肤乳头状瘤、纤维素瘤、膀胱和食道癌的DNA病毒,现已在牛群中广泛传播,对牛养殖业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为了诊断甘肃某荷斯坦奶牛场300多头泌乳期奶牛乳头突发疣状物的病因,本研究采用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观察、组织病理学、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和基因测序技术,对患有疣状物的奶牛进行综合诊断.结果 表明,乳头患疣状物奶牛的其它部位无类似生长物,无发烧、疼痛等异常临床症状,组织病理学HE检测疣状物呈现角化过度和细胞空泡化现象,这与牛乳头瘤病毒感染的组织病理变化相似,并且用PCR方法获得了牛乳头状瘤病毒L1基因,测序比对结果显示为乳头瘤病毒7型基因,核苷酸同源性达98%以上.因此,本次荷斯坦奶牛乳头突发疣状物为乳头瘤病毒7型感染引起的,这是甘肃地区首次发现该基因型乳头瘤病毒,应引起奶牛场与防疫部门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2.
摘要:荧光免疫吸附检测技术利用荧光物质标记识别分子,基于待测物与识别分子的特异性结合对待测物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具有操作简单、耗时少、成本低、稳定性好等优点。随着纳米材料的飞速发展及其在荧光免疫吸附检测技术中的广泛应用,该技术在生物检测的领域具有更加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介绍了量子点、碳点、稀土上转换纳米粒子、聚集诱导发光材料等新型发光材料的光学性能特点以及将其构建新型荧光免疫吸附检测平台,综述了近年来基于这些新型发光材料构建荧光免疫吸附检测平台对蛋白、核酸、病毒、细菌和小分子霉菌毒素等物质检测的研究进展,并讨论了该技术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进一步提高自动化水平争取实现实时检测,以及加快检测技术在诊断领域的临床转化等,希望本文的系统介绍可以助力高性能荧光免疫吸附检测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3.
摘要 目的:探究血浆内皮素配合描记动态脑电图在儿童晕厥诊断中的应用意义。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83例存在晕厥风险儿童,采集其静脉血样进行血浆内皮素水平测定,并实施动态脑电图检测,而后以倾斜试验结果为金标准,分别分析单纯血浆内皮素、单纯动态脑电图以及血浆内皮素+动态脑电图对晕厥的诊断应用意义。结果:(1)83例入组儿童中阳性为68例,阴性为15例,血浆内皮素检测阳性51例,阴性32例,一致性为77.11 %,灵敏度为73.53 %,特异度为93.33 %,阳性预测值为98.04 %, 阴性预测值为43.75 %;(2)动态脑电图诊断一致性为78.31 %,灵敏度为80.88 %,特异度为66.67 %,阳性预测值为91.67 %,阴性预测值为43.48 %;(3)联合检测诊断一致性为93.98 %,灵敏度为94.12 %,特异度为93.33 %,阳性预测值为98.46 %,阴性预测值为77.78 %;(4)检测方式差异性比较发现,联合检测在一致性、灵敏度、阴性预测值方面明显优于血浆内皮素和动态脑电图检测,在特异度方面优于动态脑电图检测(P<0.05)。结论:血浆内皮素联合描记动态脑电图对儿童晕厥具有较好的诊断辅助价值,能够显著提高诊断的一致性、灵敏度和特异度。  相似文献   
104.
摘要 目的:研究超声E成像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2月我院诊断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120例作为观察组,另外,选取同期健康体检的志愿者101例作为对照组,分别对两组受试者进行超声E成像、MR mDixon序列检查,比较两组受试者以及不同病情严重程度患者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碱性磷酸酶(ALP)、杨氏模量值(ElastPQ)以及脂肪含量之间的差异,分析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与ElastPQ以及脂肪含量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的ALT、AST、TBIL、ALP、ElastPQ以及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不同病情严重程度患者的ALT、AST、TBIL、ALP、ElastPQ以及脂肪含量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LT、AST、TBIL、ALP、ElastPQ以及脂肪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重度组、中度组以及轻度组,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与ElastPQ以及脂肪含量呈正相关(P<0.05),ElastPQ与脂肪含量呈正相关(P<0.05)。结论:超声E成像对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肝脏组织的受损程度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5.
摘要 目的:研究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NAC)后达到腋窝淋巴结病理完全缓解(pathologic complete response of axillary,apCR)的远期生存以及影响远期生存的相关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外科624例乳腺癌患者的住院资料,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以及COX回归分析的统计学分析方法,分析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后腋窝状态与无病生存(DFS)和总生存(OS)的关系及影响apCR预后的因素。结果:apCR与非apCR患者比较DFS(P=0.013)和OS(P=0.03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apCR患者的预后与年龄、肿瘤大小、肿瘤受体状态、HER-2、ki67状态、分子分型等因素无相关性。结论:与非apCR患者相比,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后apCR患者预后更好,但apCR患者预后良好的因素仍需进一步临床试验分析。  相似文献   
106.
广西凭祥红锥-马尾松混交林菌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广西凭祥红锥-马尾松混交林中红锥和马尾松为研究对象,采集林下外生菌根和根际土壤,利用高通量测序分析该混交林下的菌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结果表明,红锥、马尾松菌根际优势真菌为红菇属Russula、被孢霉属Mortierella、乳菇属Lactarius、鹅膏属Amanita、拟锁瑚菌属Clavulinopsis、丝盖伞属Inocybe、锁瑚菌属Clavulina和木霉属Trichoderma,其中,Russula为绝对优势类群,菌根和根际中共生真菌均以外生菌根真菌为主。而优势细菌主要为常见菌根辅助细菌,如伯克霍尔德氏菌属Burkholderia、假单细胞菌属Pseudomonas、慢生根瘤菌属Bradyrhizobium、根瘤菌属Rhizobium和土壤杆菌属Agrobacterium,除芽孢杆菌属Bacillus外,菌根内菌根辅助细菌均高于根际。PICRUST功能分析表明红锥和马尾松菌根中部分膜运输通路(ABC transporters、transporters和secretion system ABC)和信号转导通路(two-component system)的丰度高于根际。α多样性分析表明,菌根和根际微生物多样性存在显著差异,马尾松菌根、根际真菌群落多样性显著高于红锥;β多样性分析表明两树种菌根和根际分别具有相似的微生物群落结构。优势菌群和土壤环境因子的RDA分析表明,土壤pH、全磷和全钾是影响菌根际菌群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107.
摘要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儿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与预后的关系,并分析三者对脓毒症的诊断价值。方法:纳入我院于2016年8月~2020年6月期间收治的脓毒症患儿60例开展回顾性研究,作为脓毒症组,选取同期于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儿童4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SAA、PCT、CRP水平。根据脓毒症患儿1个月内的生存、死亡情况,分成生存组(n=42)、死亡组(n=18),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及血清SAA、PCT、CRP水平,经COX回归模型分析脓毒症患儿死亡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SAA、PCT、CRP对脓毒症的诊断价值。结果:脓毒症组血清SAA、PCT、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死亡组器官障碍数量>2个、脓毒性休克患儿占比分别为55.56%、44.44%,显著高于生存组的19.05%、9.52%(P<0.05);死亡组入院后1 h内使用抗菌治疗患儿占比为38.89%,显著低于生存组的69.05%(P<0.05);死亡组血清SAA、PCT、CRP水平高于生存组(P<0.05)。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器官障碍数量>2、脓毒性休克及血清SAA、PCT、CRP水平升高是脓毒症患儿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而入院后1 h内使用抗菌治疗是脓毒症患儿死亡风险的保护性因素(P<0.05)。血清SAA、PCT、CRP单独及三者联合诊断脓毒症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08、0.780、0.761、0.912。结论:脓毒症患儿血清SAA、PCT、CRP明显升高,三者升高均为脓毒症患儿死亡的危险因素,且对脓毒症具有一定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8.
目的:探讨盆腔瘀血综合征患者彩色多普勒超声的影像学特征及与临床因素的相关性。方法:对112例盆腔瘀血综合征患者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按超声诊断分级Ⅰ级、Ⅱ级、Ⅲ级分为62例、27例、23例,观察彩色多普勒超声的影像学特征,分析静脉内径与病程的相关性,并分析超声诊断分级与临床症状积分、体质量指数(BMI)、妊娠次数、既往工作站立时间的相关性。结果:不同超声诊断分级患者的静脉内径、静脉丛范围和静脉流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内径与病程呈正相关(P<0.05),超声诊断分级与临床症状积分、妊娠次数、既往工作站立时间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BMI呈负相关(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盆腔瘀血综合征具有特异性的诊断价值,超声诊断分级、静脉内径与临床因素存在一定的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109.
柑橘黄龙病(Huanglongbing)是柑橘生产上最具毁灭性的病害,及时快速地进行早期检测和诊断是防控黄龙病的关键措施之一.本文利用掌上纳米孔测序仪MinION对携带黄龙病菌Candidatus Liberibacter asiaticus的DNA样品进行测序,并利用Blast、GraphMap、minimap2以及两种bwa的比对方法将测序结果比对到黄龙病菌基因组上,比对结果均匀的比对到黄龙病菌基因组上,并未发现严重的偏倚现象,验证了其测序结果的可靠性.本技术可弥补因柑橘木虱Diaphorina citri(Kuwayama)虫体过小或损坏难以进行光学识别的不足,并可同时检测虫体是否携带有黄龙病菌,对有黄龙病发生风险但尚未有黄龙病实际发生的柑橘种植区提供实时实地的监控与预警.  相似文献   
110.
《生物化学》以生物体为对象,研究其生命的化学本质,是生命科学领域的核心课程。长期以来,由于生物化学课程知识点多、范围广和内容抽象,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压抑其学习过程中的兴趣,致使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最近10~20年里,国外将科学(science)、技术学(technology)、工程学(engineering)及数学(mathematics)的教育与艺术学(arts),特别是与艺术学中的音乐结合实施教学,形成一种所谓的STEAM (STEM + Arts) 策略,对STEM教育进行辅助,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基于以上情况,结合国内生物化学教学实际,笔者尝试将生物化学歌曲应用于课堂教学过程中,辅助教学。生物化学歌曲可以将抽象难懂的生物化学知识转变成悦耳动听的歌曲,在教学过程中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爱上生物化学;在生物化学歌曲的创作过程中,能促进学生的思考创新,内化重点难点,使深奥的问题形象化;在学习过程中用歌声展现生物化学的魅力,让知识成为有趣的知识,让其成为有趣的学习者。本文介绍了国内生物化学歌曲发展壮大历程,结合具体实例从利用生物化学歌曲引入教学、理解生物化学内容、密切联系生活三方面评论了生物化学歌曲在辅助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并从歌词的改编、旋律的选择、歌曲的传唱、教学的设计等方面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