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35篇
  免费   151篇
  国内免费   642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59篇
  2022年   54篇
  2021年   70篇
  2020年   52篇
  2019年   58篇
  2018年   57篇
  2017年   66篇
  2016年   76篇
  2015年   69篇
  2014年   102篇
  2013年   95篇
  2012年   111篇
  2011年   98篇
  2010年   88篇
  2009年   117篇
  2008年   130篇
  2007年   101篇
  2006年   79篇
  2005年   95篇
  2004年   103篇
  2003年   74篇
  2002年   67篇
  2001年   68篇
  2000年   60篇
  1999年   52篇
  1998年   45篇
  1997年   52篇
  1996年   41篇
  1995年   65篇
  1994年   60篇
  1993年   42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47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30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4篇
  1958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本文研究和比较了杨柳科2属7种植物次生韧皮部解剖结构。结果表明:(1)杨属和柳属植物在次生初皮部解剖上有某些共同特征:次生韧皮部具有明显分层现象;韧皮纤维和含晶细胞与筛管分子、伴胞和韧皮薄壁组织细胞是切向带相间排列;筛管分子均为复筛板,端壁倾斜平均含有7-8个筛域。(2)两属植物在射线和晶体类型上有明显区别:柳属植物次生韧皮部无石细胞;杨属植物不具功能韧皮部中含有石细胞。(3)两属植物均有一些较为原始的韧皮部解剖特征。  相似文献   
992.
詹绮 《遗传》1992,14(6):23-25
本试验采用单因素遗传设计,研究了32个稳定遗传的辣(甜)椒品种14个数量性状的平均表现和脸传变异,根据这些性状的表型方差和遗传型方差、遗传变异系数和遗传力,估算预期遗传进度,从而揭示了从辣(酣)椒品种自然群体中进行选择的潜力和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993.
不同生境中辽东栎的构型差异   总被引:34,自引:3,他引:31  
孙书存  陈灵芝 《生态学报》1999,19(3):359-364
辽东栎具有很强的萌生能力,在东灵山区,存在于多种林分中,对生活在落叶阔叶混交林和次生落叶阔叶灌丛中辽东栎植株的构型进行了比较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生境中的辽东栎构型具有较大差异。具体表现在:(1)混交林中的辽东栎个体多生活在林隙中,同灌丛中的个体相比,树冠窄小,枝倾角较大,第一枝级枝条(上层)较长,但分枝率较小,叶面积指数较低;(2)枝,叶的方位角,叶倾角(上层)在不同生境中发生显著变化。因此,叶  相似文献   
994.
中国水青冈种内种间遗传多样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本文利用凝胶电泳法研究了亮叶水青冈(Fagus lucida)、巴山水青冈(F. pashanica)和米心水青冈(F. engleriana)的遗传多样性。所测定的酶系统包括:过氧化物酶(PX1和PX2)、磷酸葡萄糖脱氢酶(PG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氨酸草酰乙酸转氨酶(GOT1和GOT2)、异柠檬酸脱氢酶(IDH)、甲基萘醌还原酶(MNR)、葡萄糖磷酸变位酶(PGM1和PGM2)和苹果酸脱氢酶(MDH2)8种酶系统,测定和分析了3种水青冈的等位基因频率和遗传距离指标,为进一步研究水青冈属各种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95.
离子束介导玉米DNA导入水稻引起遗传变异的RAPD分析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本实验采用40 个随机引物对低能离子束介导紫玉米全DNA 转化水稻早籼213 获得的8 个玉米稻株系基因组DNA 进行RAPD检测。其中36 个随机引物得到扩增图谱。统计分析图谱中的各类扩增带,其中变异株系与早籼213 的相似率为91.2—95.5% 。差异带占总带数的8.9—17.7% ,说明外源DNA 导入受体细胞引起后代基因组DNA 的显著变异,这些变异很可能是表型及生理性状变异得以稳定遗传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996.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认为:对生物生存有利的变异被保留,不利的变异被淘汰。从大约34亿年前原始生命出现直到现在,自然选择在生物进化中有着巨大创造性作用。但是,生物界的有害变异并没有随着自然选择的作用淘汰或消失,相反还有逐渐增加的趋势。本文旨在探讨自然选择条件下有害变异产生的原因及其对策,以期能更大限度地保存对生存和生殖有利的变异,从而有利于生物的正常发育和进化。1 自然选择淘汰了旧的有害变异,但与此同时又产生了新的有害变异古生物学的成果表明:生物是在不断的进化中,其进化的总趋势,是从低等到高等,从…  相似文献   
997.
通过应用薄层色谱分析法,对采自黑龙江省小兴安岭、张广才岭和完达山地区的龙牙楤木叶的化学成分进行比较分析,发现不同种群之间叶的化学成分具有较大差异。通过对其化学成分的聚类分析,可将本区域的龙牙楤木划分为两个类群。这个结果与前文对其形态特征分析所得结果完全一致,充分说明本区域龙牙楤木属于同一种物种的两个变种,即原变种Aralia elata var. elata的新组合变种-东北楤木Aralia elata var. mandshurica (Rupr. et Maxim.)W. H. Ye。  相似文献   
998.
刁现民  孙敬三 《植物学报》1999,16(4):372-377
植物体细胞无性系变异是植物组织培养中的普遍现象,关于这些变异的起源存在多种观点,如转座因子的活化、DNA甲基化等。本文综述了植物体细胞无性系的研究进展,从细胞学和分子生物学两个层次对无性系变异的起源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99.
鼠伤寒沙门氏菌噬菌体型的相变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反复检查1980~1993年间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各地收集的鼠伤寒沙门氏菌(Salmonella typhimurium)菌株,发现了鼠伤寒沙门氏菌噬菌体型的相变异(phase variation)。在4774或4776噬菌体型(完全型)的培养物中,有一小部分可以发生变异,有的变为4000(第1相),有的变为0776或0774(第2相)。这种4000和0776(0774)噬菌体型培养物的多数,容易发生回复变异,变为原来的噬菌体型4774(或4776);有时,4000噬菌体型(第1相)可以变为0776(第2相),而0774噬菌体型(第2相)也可以变为4000(第1相)。在7776噬菌体型(完全型)的培养物中,也有一小部分可以变为7000(第1相)或0776(第2相)。7000(或7002)和0776噬菌体型培养物的多数容易发生回复变异,变为原来的噬菌体型7776(或7774)。从完全型培养物变为第1相或第2相的变异率为156%,从第1相或第2相培养物变为完全型的变异率为532%。这一现象的阐明,将有助于鼠伤寒沙门氏菌的噬菌体分型,和对鼠伤寒沙门氏菌感染的流行病学分析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00.
关于龙爪沟群"Aucellina"问题--兼论"假丝梳"的分类意义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陈金华 《古生物学报》1999,38(4):454-458
对龙爪沟群“Aucellina”的鉴定问题进行讨论,根据新发现的铰合构造,沙金庚等鉴定为Aucellina的标本应归Buchia属的晚侏罗世种类。还对海扇类的“假丝(pseudoctenolium)现象进行探索性研究,沙金庚等认为它是Aucellina区别于Buchia的关键,但笔者发现,假丝梳仅是一类种内变异现象,它时而出现,时而消失,在化石和现生标本上均极不稳定,不能作为分类标志,它可能与生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