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8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31.
榕母管蓟马Gynaikothrips ficorum (Marchal)是一种已扩散至各大洲的榕树主要害虫, 目前在云南省热带及亚热带区域发生危害亦较为严重。为了揭示榕母管蓟马在云南省不同地理种群间的遗传变异, 测定了10个地理种群145个个体的mtDNA COⅠ基因的646 bp序列, 对地理种群间的序列变异和遗传分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10个地理种群间的COⅠ基因共有38个变异位点和6个单倍型, 其中1个单倍型为8个种群所共享。种群间的遗传距离范围为0~0.043, 其中瑞丽、 芒市、 玉溪、 呈贡种群间的遗传距离最小, 宜良和陇川、 墨江种群间的遗传距离最大, 种群遗传距离大小与其相对地理距离的远近之间没有相关性。分子方差分析显示3组(组1: 陇川、 瑞丽、 芒市、 玉溪、 呈贡、 墨江、 临沧、 勐腊8个种群; 组2: 蒙自种群; 组3: 宜良种群)之间已经具有明显的遗传分化, Fst值为0.9828(P<0.05), Nm值为0.01, 但是仅0.0172的遗传变异来自组内。采用邻接法(NJ)构建分子系统树, 单倍型被分成3组与各自的地理区域相对应的簇群, 各组之间未发现共享的单倍型。分子系统树显示3组的聚类结果与地理分布格局并不对应。综合采集地寄主植物的状况, 初步推测蒙自和宜良种群出现的遗传分化可能是由于寄主植物生长状况及品种不同引起的。各地理种群中的单倍型在网络中介图上散布在不同的分布群中, 缺乏明显的地理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132.
三种花蓟马触角感器的超微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维娜  冯纪年 《昆虫学报》2013,56(9):1088-1100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花蓟马Frankliniella intonsa (Trybom)、 禾花蓟马F. tenuicornis (Uzel) 和西花蓟马F. occidentalis (Pergande) 3种国内危害严重的农业害虫的两性成虫触角感器超微结构进行观察和比较, 旨在明确3种花蓟马两性成虫触角上的感器类型、 数量、 分布及超微形态特征, 明晰3种花蓟马触角感器差异, 进而补充蓟马感器详细资料、 完善蓟马形态学研究。结果表明: 3种花蓟马两性成虫触角上均有8种感器类型, 即Böhm氏鬃毛、 钟形感器、 毛形感器、 刺形感器、 锥形感器、 腔锥形感器、 腔形感器和特殊结构感器。触角各节上感器的分布和数量并不均匀。分析结果显示, 各类感器在触角上的分布相对稳定, 具有一定规律; 近缘种间和同种两性间触角感器的形态及分布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33.
研究了中国竹管蓟马属4种,其中包括1新种Bamboosiella brevibristla,sp.nov.和1中国新记录种Bamboosiella exastis (Ananthakrishnan et Kudo);编制了分种检索表。模式标本保存于包头市园林科技研究所(BLRI),其余观察标本保存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昆虫博物馆(NWSUAF)和华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系昆虫标本室(SCAC)。  相似文献   
134.
观察了捕虱管蓟马的多种行为,认为该虫的日常行为为取食、行走、搜索、休息、交配和产卵;对所试验的5种害虫的喜好程度依次为椭圆蚧卵,柑桔木虱卵、褐圆蚧卵、柑桔粉虱卵、桔全爪螨若虫,褐圆蚧若虫、桔全爪螨卵、椭圆蚧若虫、柑桔木虱一龄 若虫,除柑桔木虱一龄若虫外,取食差异不显;捕虱管蓟马取食卵的量比若虫多,经T-检验分析,两无明显差异;室内饲养蓟马和田间采获蓟马的行为,及各行行为间差异,通过二因素方差分析显示不显;不同虫态蓟马取食时间长短依次为雌成虫、雄成虫、若虫、在食物充足的情况下,不同虫态之间几乎没有竞争,偶有成虫捕食幼虫现象发生。对该虫的交配行为及产卵行为作了详细的观察,发现雌蓟马成虫和雄蓟马成虫都多次交配;雄虫之间的性竞争十分激烈,而雌虫之间几乎没有竞争。  相似文献   
135.
东亚小花蝽对西方花蓟马和二斑叶螨的捕食选择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孙晓会  徐学农  王恩东 《生态学报》2009,29(11):6285-6291
多食性天敌对猎物的捕食选择性及猎物密度对天敌捕食的干扰作用直接影响到天敌对不同猎物的控制作用.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东亚小花蝽对西方花蓟马和/或二斑叶螨不同虫态的捕食选择性,以及两猎物中一种猎物的密度变化对小花蝽取食另一种猎物的影响.结果如下:东亚小花蝽5龄若虫和成虫对西方花蓟马2龄若虫的捕食选择性均强于对其成虫,对二斑叶螨的选择性为雌成螨>若螨>幼螨.实验中西方花蓟马2龄若虫是东亚小花蝽最喜好的虫态.二斑叶螨雌成螨密度固定为60头/19.63cm2,西方花蓟马若虫密度从10增加到60时显著地减少了东亚小花蝽对二斑叶螨的取食.反之,固定西方花蓟马同样密度,增加二斑叶螨密度却没有显著改变小花蝽对西方花蓟马的取食.此结果进一步表明,西方花蓟马是东亚小花蝽更喜好的猎物.  相似文献   
136.
【目的】探讨菜豆对昆虫取食防御反应的生化机制。【方法】研究了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取食、机械损伤以及外源水杨酸甲酯(MeSA)和茉莉酸(JA)处理后菜豆叶片防御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西花蓟马取食、机械损伤及MeSA和JA处理均能明显提高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前2种处理POD活性在72 h上升到最高峰,而后2种处理则在48 h达到最高峰。蛋白酶抑制剂(PI)活性在西花蓟马取食后升高最明显。JA途径关键酶脂氧合酶(LOX)和多酚氧化酶(PPO)的活性在西花蓟马取食、机械损伤和JA诱导处理均升高,但外源MeSA诱导处理则不能诱导它们的活性(P>0.05)。SA途径的关键酶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在西花蓟马取食和机械损伤后均有一个先升高后下降的过程,外源MeSA诱导只在24 h引起PAL活性升高,其余时间下和对照没有明显的区别,外源JA诱导未能引起PAL活性的显著变化(P>0.05)。西花蓟马取食、JA和MeSA诱导以及机械损伤均能诱导β-1,3 葡聚糖酶(PR-2)活性上升(P<0.05)。【结论】结果说明,不同处理可诱导菜豆植株产生明显的防御反应,但酶活性的变化与处理方式和处理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137.
西花蓟马田间种群对常用杀虫剂的抗性现状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在中国是一种严重危害温室蔬菜的入侵害虫。本研究旨在了解该害虫在中国的抗药性现状,为防治该害虫提供理论支持。【方法】采用Munger cell法测定了北京,山东寿光和青岛以及云南晋宁和呈贡等5个地区西花蓟马田间种群对多杀菌素、毒死蜱、阿维菌素、甲维盐、氟氯氰菊酯、溴虫腈、灭多威、吡虫啉和啶虫脒9种杀虫剂的抗药性水平,同时利用这些田间种群测定了多功能氧化酶抑制剂胡椒基丁醚(PBO)、谷胱甘肽S 转移酶抑制剂顺丁烯二酸二乙酯(DEM)和羧酸酯酶抑制剂三丁基三硫磷酸酯(DEF)对多杀菌素、吡虫啉和甲维盐的增效作用。【结果】生物测定结果表明,北京、晋宁及呈贡种群分别对多杀菌素产生了34.45, 47.45和64.45倍的高水平抗性;晋宁种群对灭多威和甲维盐分别产生了16.58和11.03倍的中等水平抗性;呈贡种群对甲维盐、啶虫脒、吡虫啉、阿维菌素、溴虫腈分别产生了24.17, 21.69, 20.05, 16.45和10.31的中等水平抗性;青岛种群对啶虫脒和吡虫啉产生了17.70和12.49倍的中等水平抗性;寿光种群没有对任何杀虫剂产生高等或中等水平抗性。增效剂生物测定结果表明,对于吡虫啉和甲维盐,多功能氧化酶抑制剂PBO在所有田间种群上均有显著的增效作用。谷胱甘肽S-转移酶抑制剂DEM在呈贡、寿光和青岛种群中对吡虫啉存在显著增效作用;在北京、呈贡和寿光种群中,DEM对甲维盐存在显著增效作用。羧酸酯酶抑制剂DEF在呈贡、晋宁和青岛种群中对吡虫啉存在显著增效作用;在北京、呈贡和晋宁种群中,DEF对吡虫啉存在显著增效作用。但所有增效剂在各田间种群中对多杀菌素均无显著增效作用。【结论】结果提示:在使用多杀菌素防治西花蓟马时,应与其他杀虫剂轮换使用;此外,可通过添加酶抑制剂来增强甲维盐和吡虫啉对西花蓟马的防效。  相似文献   
138.
西花蓟马的鉴别及其与近缘种的区别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刘宁  任立  张润志  郑建秋  王福祥 《昆虫知识》2005,42(3):345-347,F003
西花蓟马是我国2 0 0 3年在北京新发现的外来入侵害虫,因虫体很小鉴定困难。该文提供了西花蓟马详细的形态鉴别特征,同时给出了与西花蓟马相似的烟蓟马、花蓟马和佛罗里达花蓟马共4种花蓟马的鉴定检索表。  相似文献   
139.
【目的】蛋白样品的制备是获得良好双向凝胶电泳(2-DE)图谱的前提,建立合理的西花蓟马蛋白的双向电泳体系,获得分辨率较高、重复性较好的图谱,能够为后续的研究提供有力支撑。【方法】实验以西花蓟马成虫为实验材料,对比了饱和酚法、TCA/丙酮法和直接裂解法3种蛋白提取方法,从中选出最适宜双向电泳分析的一种蛋白提取方法。【结果】3种方法蛋白提取率差异显著,直接裂解法蛋白提取率最高,饱和酚法的蛋白提取率最低;3种方法的SDS-PAGE条带数差异不明显;TCA/丙酮法的双向凝胶图谱效果最好,蛋白点最多。【结论】TCA/丙酮法能够有效去除西花蓟马蛋白中的干扰物质,是最适合西花蓟马双向凝胶电泳的蛋白提取方法,为后续西花蓟马在蛋白组学方面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0.
蓟马是芒果的重要害虫,研究其在田间的时空分布旨在探讨成虫在栖息地的迁移规律。试验于2016年1月7日-8月9日在海南省儋州市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芒果种质圃进行。以黄色和蓝色粘虫板进行诱捕取样,点算粘虫板上蓟马个体数,以地学统计学方法研究蓟马的时空分布动态。试验期间蓟马种群在寄主植物集中开花期有一明显高峰;其半变异函数在种群密度高时多为高斯模型,密度低时为线性模型;在调查范围内,空间格局在密度高时为聚集分布、密度较低时为中度聚集分布、密度低时为均匀分布或随机分布;种群密度高时,空间异质性是由空间自相关引起。密度等值线图清楚地反映出蓟马分布随寄主植物花期的变化而变化,呈现出受寄主植物花吸引,当一种寄主谢花后迅速向其它开花寄主转移的变动特征。表明蓟马的空间分布受其种群密度影响,其种群密度及转移扩散在很大程度上受寄主植物花期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