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4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333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太湖流域粳稻地方品种黑壳子粳对稻瘟病抗性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太湖流域粳稻地方品种黑壳子粳对稻瘟病菌表现抗谱广,抗性强的特点,利用黑壳子粳与感病的云南稻地方品种丽江新团黑谷杂交获得的F1、F2和RIL群体,在苗期喷雾接种研54-04和北1两个日本稻瘟病鉴别菌系,根据抗感反应分析亲本的抗病基因组成,结果表明,黑壳子粳对菌系北1的抗性由一对显性基因控制,对菌系研54-04的抗性由两对互为独立遗传的显性基因控制,等位性测定结果和重组自交系的抗感反应表明:黑壳子粳对菌系北1的抗病基因兼抗菌系研54-04,该抗病基因与Pi-k,Pi-z,Pi-ta,Pi-b,Pi-t等5个已知抗病基因座呈非等位关系。也不是Pi-i和Pi-a基因,推断是一个未知的新基因;另一个抗病基因抗菌系研54-04,感菌系北1。  相似文献   
992.
针对利它素特殊的物理及化学性质 ,采用特定的温度分离方法 ,成功地从野蚕Theophilamandarina和家蚕Bombyxmori的雌蛾性附腺中分别获得了纯度较高的野蚕黑卵蜂Telenomustheophilae寄主识别利它素。对这两种利它素氨基酸组成的分析表明 ,来自家蚕和野蚕雌蛾性附腺的利它素在氨基酸的组成和含量方面非常相似 ,在检测到的 15种氨基酸中 ,甘氨酸、谷氨酸和天冬氨酸的克分子百分数在 10 %以上。从家蚕得到的分别为 2 8 1%、 18 5 %和 12 6 %。从野蚕得到的分别为 2 4 4%、18 1%和 10 1%。这 3种氨基酸之和在家蚕和野蚕中均超过 5 0 %以上。用凝胰乳蛋白酶对这两种利它素进行水解时发现溶液中均产生非水溶性沉淀 ,电泳表明沉淀的多肽蛋白分子量在 10kD左右。这显示在野蚕和家蚕利它素结构中 ,有着与家蚕丝蛋白相类似的结构 ,存在着结晶区域 (沉淀 )和无定形区域 (上清 )。  相似文献   
993.
茶黑刺粉虱蛹和卵的发育分级及与其防治适期的相关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韩宝瑜 《昆虫知识》2002,39(2):130-132
20 0 0年 4~ 6月 ,每 5日在皖南黑刺粉虱Aleurocanthusspiniferus(Quaintance)常发茶园中以平行跳跃法选 5 0个样方。每样方为 1m茶行 ,查其上、中、下层各 2片成叶上各虫态粉虱的数量 ;采回 2 0 0头蛹于立体显微镜下解剖。越冬代蛹期 32~ 38d。据蛹体形态和颜色的显著变化而分为 4级 :体液乳白色( 1 2~ 1 4d)、体液淡黄色 ( 6~ 8d)、体液橙红色 ( 1 1~ 1 2d)和体液淡紫色阶段 ( 3~ 4d)。引入该粉虱于盆载茶苗上 ,观察其生物学习性。第 1代卵期 2 2~ 2 8d ,据卵颜色的显著变化分为 4级 :乳白色 ( 2~ 4d)、淡黄色 ( 2~ 3d)、橙红色 ( 1 5~ 1 7d)和紫黑色阶段 ( 3~ 4d)。第 1代幼虫期 2 5~ 2 8d ,其中 1龄 9~ 1 2d ,2龄 9d ,3龄 7d ,蛹期 7~ 8d。越冬代成虫盛期和第 1代 1龄盛期为防治适期 ,可较好地用蛹或卵的分龄分级法预测。越冬代蛹全部羽化之时 ,又恰是 1龄幼虫盛期 ,易于掌握  相似文献   
994.
研究了不同浓度的GA和ABA对三种黑稻黄化幼苗中胚轴伸长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 :1.2 5 μmol/L的GA和ABA对三种黑稻黄化幼苗中胚轴的伸长生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GA效应高于ABA ;三个供试稻种中 ,黑帅对GA和ABA的反应最为显著 ,且GA和ABA对其有叠加效应  相似文献   
995.
光黑壳属和韦斯特壳属的三个中国新记录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晨  吕国忠等 《菌物系统》2002,21(2):285-286,T004
  相似文献   
996.
蜜环菌多糖对低能离子束诱变作用的恢复效应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水提法从密环菌Am99-1菌株人工发酵体分离得到密环菌多糖Aml,以低能N^ 离子束为诱变源,黑腹果蝇为受试动物,检测Aml对离子束诱变果蝇的恢复功能。实验结果经统计学分析表明,1.0%和1.5%浓度的密环菌多糖Aml可以提高受试果蝇蛹的孵出率和降低当代及F2代果蝇突变率。这说明密环菌多糖对于低能离子束诱变有一定程度的防护作用。染色体水平上的检测也证实了此结论。  相似文献   
997.
研究表明,黑变红枣枣皮类黑精的最大吸收波长为280nm,本试验以黑变红枣枣皮为原料,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响应面分析法优化水浴与细胞破碎联动对黑变红枣枣皮类黑精提取工艺并建立回归模型。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水浴时间100min、水浴温度78℃、细胞破碎时间为53min、细胞破碎功率66%。在此工艺条件下,测得黑变红枣枣皮吸光度为1.072。与理论值1.031相比,相对误差约3.9%。与常规水浴法和细胞破碎提取黑变红枣枣皮类黑精相比,联动水浴和细胞破碎提取效果更好。最佳提取级数为3级,提取率为91.38%。  相似文献   
998.
利用牛特异性扩增DQA2 第2 外显子的嵌套引物,对黑麂基因组DNA 进行PCR 扩增和克隆测序,基于该
序列设计出黑麂DQA2 基因第2 外显子特异性引物。利用该引物,通过PCR - SSCP 以及克隆测序技术,从40 个
黑麂样品中获得4 个不同的DQA2 等位基因。没有一个个体同时具有2 个以上的等位基因,所有序列均不含插入
或缺失突变,不含终止密码子,因此,本研究所扩增的DQA2 基因可能是表达的单基因座位。抗原结合区(Peptide
binding region,PBR)非同义替换率(dn)显著大于同义替换率(ds) (P <0.05),暗示该座位曾经历过明
显的正选择作用;进一步利用CODEML 程序中的相关模型以及贝叶斯法检测出4 个受选择作用的氨基酸位点
(α11、α58、α62、α66),这4 个位点均位于PBR 区。基于NJ 法构建的部分偶蹄类DQA 外显子2 系统发生关系
显示,黑麂4 个DQA2 等位基因与牛、羊以及梅花鹿的DQA2 等位基因构成独立的进化枝,在该进化枝内,黑麂
DQA2 等位基因优先与牛DQA2 等位基因聚类,暗示黑麂DQA2 基因在进化过程中存在跨物种进化现象。上述结
果表明平衡选择是维持黑麂DQA2 基因多态性的主要机制。然而,本研究从40 个样品中仅检测出2 个杂合子,
黑麂DQA2 等位基因之间的频率存在显著差异,推测可能是所检测的样品来源于不同种群,由于华伦德效应
(The Whalund effect)导致杂合度降低,也不排除本文所设计的引物在PCR 扩增过程中存在无效等位基因。  相似文献   
999.
张敏  刘宁 《动物学杂志》2017,52(6):1056-1061
2016年3~9月对云南云县中岭岗村(24°15′42″N,100°02′42″E,平均海拔1 650 m)的黑喉山鹪莺(Prinia atrogularis)繁殖生态进行了研究。研究期间共发现42巢,主要位于杂草丛中(n=37)和灌木丛(茶树)中(n=5),筑巢期一般5~6 d,巢材有蜘蛛丝、苔藓植物、茅草花、茅草叶、铁线莲花、竹根须、枯枝、棕丝、干枯草穗等。巢呈球状,中上部侧方开口,巢重为(8.3±1.7)g,巢长为(13.2±0.9)cm,宽为(8.2±0.5)cm,巢口长(4.9±0.7)cm,巢口宽为(4.0±0.5)cm(n=25)。窝卵数为(3.9±0.4)枚(n=21,3~4枚)。卵的底色为白色、淡绿或者淡粉,遍布褐红色斑点,有的在钝端呈环状。卵重为(1.38±0.09)g,卵长为(17.3±0.7)mm,宽为(12.6±0.3)mm,卵体积为(1.4±0.1)cm3(n=65)。孵卵期(13.9±0.9)d(n=5,13~15 d),育雏期为(13.5±1.3)d(n=4,12~15 d)。利用Logistic曲线拟合雏鸟体重及外部器官增长,雏鸟的体重和嘴峰在5日龄左右增长最快,体长、翼长、跗跖在7日龄增长最快。对繁殖时间和地点较近的28巢进行连续观察,其中有7巢成功、21巢失败。造成繁殖失败的主要原因分别是巢捕食(62%)、亲鸟弃巢(14%)、人为破坏(14%)。  相似文献   
1000.
2016年9和10月,在西藏自治区林芝及日喀则开展鸟类多样性调查期间新记录到8种鸟类,包括白胸翡翠指名亚种(Halcyon smyrnensis smyrnensis)、黑冠山雀指名亚种(Periparus rubidiventris rubidiventris)和栗腹?指名亚种(Sitta cinnamoventris cinnamoventris)、斑尾鹃鸠(Macropygia unchall)、红喉姬鹟(Ficedula albicilla)、黄胸柳莺(Phylloscopus cantator)、棕脸鹟莺(Abroscopus albogularis)以及田鹨(Anthus richard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