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2018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与6-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是植物戊糖磷酸途径中的两个酶.在克隆了水稻质体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基因OsG6PDH2和质体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基因Os6PGDH2基础上,分析比较了水稻胞质和质体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基因和6-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基因的基因结构、表达特性和进化地位.结合双子叶模式植物拟南芥两种酶基因的分析结果,认为高等植物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基因和6-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基因在进化方式上截然不同,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的胞质基因与动物和真菌等真核生物具有共同的祖先;6-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的胞质酶和质体酶基因都起源于原核生物的内共生.讨论了植物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与6-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基因可能的进化模式,为高等植物及质体的进化起源提供了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2.
水稻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cDNA的电子克隆   总被引:31,自引:2,他引:29  
电子克隆是基因克隆的新策略,以小麦胞质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cDNA(Tagpdl克隆)序列为信息探针,在GenBank水稻nr数据库中找到高度同源的水稻基因组序列,通过人工序列拼接及RT-PCR确认得到了水稻该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命名为OsG6PDH,OsG6PDH与小麦Tagpdl克隆的DNA一致率为88%,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与小麦,番茄,烟草的胞质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基因的一致率分别为89%,79%,80%,经RT-PCR表达谱分析,OsG6PDH在水稻幼穗,胚,根,叶中都有表达,在幼穗与根中表达略高,另外,讨论了利用水稻基因组信息的电子克隆方法克隆水稻功能基因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植物C2H2型锌指蛋白的结构与功能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18  
黄骥  王建飞  张红生 《遗传》2004,26(3):414-418
  相似文献   
4.
PPA—ELISA检测犬细小病毒抗体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
癌症基因表达谱挖掘中的特征基因选择算法GA/WV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鉴定癌症表达谱的特征基因集合可以促进癌症类型分类的研究,这也可能使病人获得更好的临床诊断?虽然一些方法在基因表达谱分析上取得了成功,但是用基因表达谱数据进行癌症分类研究依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其主要原因在于缺少通用而可靠的基因重要性评估方法。GA/WV是一种新的用复杂的生物表达数据评估基因分类重要性的方法,通过联合遗传算法(GA)和加权投票分类算法(WV)得到的特征基因集合不但适用于WV分类器,也适用于其它分类器?将GA/WV方法用癌症基因表达谱数据集的验证,结果表明本方法是一种成功可靠的特征基因选择方法。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抗氧化肽A对人肺癌细胞A549,红细胞溶血和肝组织氧化性损伤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抗氧化肽A能够有效地抑制体外培养的人肺癌细胞A549的增殖,同时也能抑制红细胞的溶血和肝组织氧化性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为了研究肌萎缩侧索硬化症致病机理和药物研发,建立第4腰椎腹侧神经根牵拉大鼠模型,并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作为阳性药物进行模型的有效性验证。方法 首先对5只SD雄性大鼠进行手术,一周后用抗胆碱乙酰转移酶抗体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数量的变化;预实验证明手术模型成功后,将40只7周龄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四组,两组模型对照组及两个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治疗组(手术后立刻预防性给药组和手术后一周治疗性给药组)。使用抗胆碱乙酰转移酶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运动神经元数量的变化。结果 大鼠手术后恢复良好,临床观察无异常。染色结果证明手术牵拉后,造成明显的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变性死亡。与对照组相比,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治疗的神经根牵拉动物,不管是预防性给药还是手术1周后再进行治疗性给药都达到了良好的治疗效果,胆碱乙酰转移酶染色阳性神经元细胞数量显著增加(P0.0001),结果分别为17.85%比93.06%;26.6%比87.27%。结论 成功的建立大鼠第4腰椎腹侧神经根牵拉模型,为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有价值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9.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与6-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是植物戊糖磷酸途径中的两个关键酶。在克隆了水稻质体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基因OsG6PDH2和质体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基因Os6PGDH2基础上,分析比较了水稻胞质和质体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基因和6-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基因的基因结构、表达特性和进化地位。结合双子叶模式植物拟南芥两种酶基因的分析结果,认为高等植物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基因和6-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基因在进化方式上截然不同,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的胞质基因与动物和真菌等真核生物具有共同的祖先;6-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的胞质酶和质体酶基因都起源于原核生物的内共生。讨论了植物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与6-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基因可能的进化模式,为高等植物及质体的进化起源提供了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10.
李培富  史晓亮  王建飞  张红生 《遗传》2007,29(10):1249-1255
以太湖流域粳稻地方品种薄稻、铁杆青、江南晚和缺儿糯等广谱、高抗稻瘟病为材料, 与高感稻瘟病品种苏御糯杂交, 获得杂交F1、F2 , 分别接种日本稻瘟病鉴别菌系北1和中国稻瘟病菌生理小种ZE3、ZG1, 根据P1、P2、F1和F2等不同世代植株的抗、感反应, 分析地方品种对不同稻瘟病菌生理小种(菌系)的抗性遗传机理。结果表明: 薄稻、铁杆青及缺儿糯对北1菌系的抗性均可能由一对显性基因控制, 江南晚对北1的抗性则可能由两对抑制基因互作控制; 铁杆青及缺儿糯对ZE3小种的抗性均可能由一对显性基因控制, 薄稻和江南晚对ZE3小种的抗性可能分别由两对显性基因和两对抑制基因互作控制; 铁杆青对ZG1小种的抗性可能是由一对显性主基因控制, 薄稻和江南晚对ZG1小种的抗性则可能由两对抑制基因互作控制。进一步将薄稻与12个日本稻瘟病菌鉴别品种杂交,用北1菌系接种不同组合的F1和F2 , 进行抗病基因的等位性测定。结果表明, 薄稻对北1菌系的抗性基因与12个鉴别品种所携带的已知抗稻瘟病基因是不等位, 将该基因暂定为Pi-bd1(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