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5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2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5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1.
三种裸趾虎核型及银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裸趾虎属Cyrtodactylus动物 ,已知有 6 0余种 (Wer muth ,196 5 ) ,分布于亚州南部及西南部、欧州及大洋洲。中国记载有 5种 (Zhao等 ,1993) ,分布于西北部的干旱荒漠区及西藏东南部。有关其染色体研究报道甚少 ,仅国外记载 7种 (Szczerbak等 ,1996 ) ,且所提供的数据较为粗略。为此 ,本文对长裸趾虎C elongatus、墨脱裸趾虎C medogensis和西藏裸趾虎C tibetanus核型进行研究 ,并首次报道其银带。旨在为分类及系统进化学提供细胞遗传学信息。1 材料和方法实验动物见表 1…  相似文献   
112.
纳木错裸鲤性腺发育的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采用常规的组织切片方法,对西藏特有鱼类纳木错裸鲤的性腺发育进行了组织学研究,系统地描述了各期精巢和卵巢的形态结构、特征及其变化.尤其论述了其卵巢中卵细胞的卵黄核破碎与分解的特点、卵膜的结构、核仁排出物在卵黄形成过程中的作用,以及卵粒重吸收的过程.根据各期卵巢中卵母细胞的组成情况,认为纳木错裸鲤已达性成熟的个体并不是每年都参与繁殖活动是对高原极端、多变气候环境的一种生态适应;阐明了纳木错裸鲤属于分批同步产卵鱼类.    相似文献   
113.
黄河裸裂尻鱼群体遗传结构和Cyt b序列变异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测定了来自黄河上游和柴达木盆地托索湖的裸裂尻鱼共16个个体的Cytb基因全序列(1141bp),探讨了种群结构和遗传多样性。用MEGA2.1软件分析了碱基组成和序列变异;以青海湖裸鲤、花斑裸鲤和极边扁咽齿鱼为外类群,用PAUP*4.0b10程序构建了单倍型NJ树;用Arlequin Ver.2000程序计算了群体间遗传变异值(Fst)和Nm值以及群体分化概率值。结果显示,来自柴达木水系托索湖的裸裂尻鱼没有形成单系群,Fst=0.204(P0.05),Nm=1.95。初步判断,黄河和柴达木水系托索湖的裸裂尻鱼未显著分化,支持将柴达木裸裂尻鱼(Schizopygopsis kessleri)归并入黄河裸裂尻鱼(Schizopygopsis pylzovi)的形态学结果。两种群核苷酸多样度()分别为0.0012和0.0026,表现为较低水平。根据校正的分子钟推测,黄河和托索湖裸裂尻鱼群体分歧时间为距今7万年左右的更新世末期,结合地理分布的资料和古地质事件,对黄河裸裂尻鱼群体分布水系间的历史联系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4.
目的检测非离子氨和亚硝酸氮对鱼类的生态毒性效应。方法在水温(25±1)℃、溶氧(6.07~6.77)mg/L、盐度30~31、pH8.0~8.2的条件下,采用半静水式生物毒性试验方法研究了非离子氨和亚硝酸氮对裸项栉虾虎鱼(Ctenogobius gymnauchen)仔鱼的急性毒性效应(非离子氨浓度梯度设置为0、0.413、0.735、1.309、2.329、4.147 mg/L,亚硝酸氮浓度梯度设置为0、3.0、4.14、5.713、7.884、10.88 g/L)。结果非离子氨和亚硝酸氮暴露后仔鱼出现呆滞、侧游、呼吸困难、体色变白、身体弯曲等中毒症状,且随着暴露浓度的升高与暴露时间的延长,死亡率逐渐增加,存在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和时间效应关系;非离子氨和亚硝酸氮对裸项栉虾虎鱼仔鱼96 hLC50分别为9.1 mg/L和12.405 g/L,其安全浓度分别为0.91 mg/L和1.2405 g/L。结论裸项栉虾虎鱼对非离子氨和亚硝酸氮具有较强的耐受力,非离子氨对裸项栉虾虎鱼仔鱼的毒性显著大于亚硝酸氮。  相似文献   
115.
目的:为研究跳虫的遗传多样性和探讨跳虫线粒体基因提取与扩增的简易方法,对裸长角(虫兆)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COI基因进行了提取和扩增.方法:通过采集裸长角(虫兆)、提取裸长角虫兆基因组DNA,并用特异性引物对COI基因进行PCR扩增,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来检验扩增产物,最后用软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结果显示扩增产物的为一明亮条带,长度约为477bp,符合预期.结论:用基因组DNA作为扩增模板是可行的,所选用的引物对跳虫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基因的扩增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6.
以纤细裸藻(Euglena gracilis)为实验对象, 研究了培养方式对纤细裸藻生长、脂肪酸、氨基酸的影响, 并探讨了可能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 与其他培养方式相比, 光诱导可提高纤细裸藻总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和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 分别为2.69、0.52和1.475 g/100 g; 饱和脂肪酸(SFA)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异养组、光诱导组、自养组和兼养组, 其中异养组含量达1.008 g/100 g; 游离氨基酸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光诱导组、兼养组、异养组和自养组, 分别为381.57、358.1、330.17和231.1 mg/g; 兼养组必需氨基酸含量最高, 为134.37 mg/g。实验结果说明光诱导培养可显著提高纤细裸藻总脂肪酸、MUFA和PUFA含量(P<0.05); 异养培养可显著提高纤细裸藻饱和脂肪酸含量(P<0.05); 兼养培养可显著提高纤细裸藻必需氨基酸含量(P<0.05)。研究结果为阐明纤细裸藻对不同培养方式的响应提供了科学依据, 同时为其开发应用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17.
为了探讨高原硬骨鱼类胚胎型血红蛋白的转换表达模式, 研究利用转录组数据和克隆方法研究了黄河裸裂尻鱼(Schizopygopsis pylzovi)胚胎型血红蛋白的组成和基因结构, 并通过qRT-PCR和整胚原位杂交方法确定了胚胎发育过程中血红蛋白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 黄河裸裂尻鱼胚胎型血红蛋白基因由hbae1、hbae4、hbbe1和hbbe3组成, 均包含3个外显子和2个内含子, 其中hbbe1/hbae1以“头对头”(3′-5′—5′-3′)转录方式串联在一起, hbbe3/hbae4则以“尾对尾”(5′-3′—3-5′)的转录方式串联在一起。进一步的研究初步判断hbae3、hbae5和hbbe2基因在裂腹鱼亚科鱼类进化过程中可能发生了丢失。qRT-PCR和整胚原位杂交结果均表明在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4个胚胎型血红蛋白基因的表达都是从受精后第5天(120 hpf)开始明显上升, 但是hbae4和hbbe3基因的高表达只维持在受精后第5天(120 hpf)至破膜期(216 hpf), 随后急剧下降, 而hbae1和hbbe1基因表达从破膜(216 hpf)开始急剧上升。研究揭示了硬骨鱼类一种全新的血红蛋白转换表达模式, 这可能与黄河裸裂尻鱼特殊的进化历程和高原环境的适应有关, 研究结果将为进一步深入研究硬鱼类血红蛋白的时序转换表达和环境适应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8.
李雷  金星  马波  吴松  汤施展 《应用生态学报》2020,31(12):4284-4290
西藏朗错海拔4300 m,是典型的高原湖泊之一。湖内具有兰格湖裸鲤和拉孜裸鲤共存的现象。本研究采用碳、氮稳定同位素技术分析了2018年秋季兰格湖裸鲤和拉孜裸鲤的食物组成和营养生态位,探讨了两种裸鲤的种间食物关系,包括饵料相似性和重叠系数。结果表明: 兰格湖裸鲤主要摄食蜉蝣类幼虫、摇蚊类幼虫、着生藻类、钩虾类和浮游生物;拉孜裸鲤主要摄食蜉蝣类幼虫、着生藻类、摇蚊类幼虫、钩虾类和水生维管束植物。两种裸鲤的营养生态位存在重叠,兰格湖裸鲤的δ13C值变幅(CR=1.60)、δ15N值变幅(NR=1.89)和凸多边形,总面积(TA=1.80)均小于拉孜裸鲤,差值分别为0.09、0.57和1.29。两种裸鲤的饵料相似性系数(94.2%)和重叠系数(91.5%)均较高,表明秋季西藏朗错两种裸鲤可能存在激烈的种间食物竞争关系。  相似文献   
119.
记述裸厉螨属1新种:古蔺裸厉螨Gymnolaelaps gulinensis sp.nov.和1新记录:奥地利裸厉螨Gymnolaelaps austrgacus(Sellnick,1935)。  相似文献   
120.
田间条件下黑垆土基础呼吸的季节和年际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确土壤基础呼吸的季节和年际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对了解土壤有机碳的变化机理具有重要的意义。在长武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本研究依托其长期(始于1984年)的裸地处理,于2009—2011年,利用Li—8100系统(Li—COR, Lincoln, NE, USA)监测了土壤呼吸、土壤水分和土壤温度,研究田间条件下土壤基础呼吸的年际和季节间变化及其与环境变量之间的关系。裸地土壤呼吸具有显著地季节和年际变异特性。2009年土壤呼吸速率波动于0.62—1.83mol?m-2?s-1,平均为1.16 mol?m-2?s-1;2010年土壤呼吸的变化范围为0.30—1.46 mol?m-2?s-1,均值为0.92 mol?m-2?s-1;2011年则为0.06—1.68 mol?m-2?s-1和0.88 mol?m-2?s-1。2009到2011的三年期间裸地土壤呼吸的年累积量依次为282、234和230 g CO2—C m-2。裸地土壤呼吸与土壤温度呈显著指数关系,而与土壤水分呈显著一元二次方程关系。土壤温度和土壤水分共同控制土壤呼吸的变化。试验期间,土壤呼吸累积量与试验期间降水总量相反,但与年均气温无关。在裸地处理上,因土壤呼吸年流失有机碳达到2.5 Mg CO2—C ha-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