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49篇
  免费   457篇
  国内免费   299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54篇
  2022年   67篇
  2021年   68篇
  2020年   94篇
  2019年   76篇
  2018年   62篇
  2017年   85篇
  2016年   73篇
  2015年   93篇
  2014年   154篇
  2013年   99篇
  2012年   136篇
  2011年   167篇
  2010年   153篇
  2009年   126篇
  2008年   144篇
  2007年   128篇
  2006年   104篇
  2005年   110篇
  2004年   111篇
  2003年   96篇
  2002年   93篇
  2001年   114篇
  2000年   94篇
  1999年   83篇
  1998年   73篇
  1997年   47篇
  1996年   65篇
  1995年   45篇
  1994年   37篇
  1993年   41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内皮细胞过度增殖引起的病理性血管生成是肿瘤、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发病的关键环节。内皮细胞增殖由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等促血管生成因子提供促增殖信号,而新近发现的多种内皮增殖抑制因子,如血管内皮抑素、血管抑素、血小板反应蛋白-1、微囊蛋白1、某些microRNAs和某些抑癌基因等,则通过抑制促增殖信号、调节细胞周期、诱导细胞凋亡等途径下调内皮细胞的增殖及血管生成。内皮增殖抑制因子可望成为病理性血管生成防治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992.
乳腺癌转移抑制基因1(BRMS1)是一个有活性的肿瘤转移抑制基因,参与抑制乳腺癌、黑素瘤、鼻咽癌、非小细胞肺癌、卵巢癌等恶性肿瘤的转移。BRMS1编码蛋白主要通过转录调控转移相关靶基因,参与调节细胞凋亡、细胞通讯、肿瘤血管新生等多种细胞事件。从BRMS1基因的分子结构、表达调控、生物学功能以及转移抑制机理等方面对BRMS1的研究进展做简要回顾。  相似文献   
993.
目的观察神经生长因子(NGF)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糖尿病大鼠下颌下腺内表达变化,探讨胰岛素对其表达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糖尿病组、胰岛素治疗组。大鼠2个月成模后,取血检测血糖;取下颌下腺组织,分别进行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计算机图像分析。结果①对照组血糖与糖尿病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胰岛素治疗组血糖与糖尿病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糖尿病组腺泡轻度萎缩,排列不规则,颗粒曲管数目减少,直径变小;胰岛素治疗组较对照组变化不明显。③与对照组相比较,糖尿病组NGF表达下调,VEGF表达上调。与糖尿病组相比较,胰岛素治疗组NGF表达上调,VEGF表达下调。结论糖尿病大鼠下颌下腺内NGF表达减少、VEGF表达增高,可能是糖尿病患者神经病变与血管病变的重要原因之一;胰岛素治疗可能与NGF和VEGF的表达改变有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994.
为了研究Dicer及其所产生的miRNAs在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中的作用,本研究采用条件性基因打靶法敲除了小鼠VSMC中的Dicer外显子23,通过采用连续性剖检妊娠小鼠法、病理组织学、免疫荧光、PCR、Western blot和实时PCR等技术对条件性敲除Dicer(Dicer c KO)胚胎的血管病变和VSMC中的Dicer、miRNAs和信号转导通路蛋白变化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发现,在培育条件性敲除Dicer小鼠的过程可产生三种不同基因型小鼠,即野生型、杂合型和纯合型(Dicer c KO)小鼠.其中野生型和杂合型小鼠出生后无明显临床异常,而Dicer c KO小鼠却死于腹中而不能出生.Dicer c KO胚胎在胚胎发育的第12.5天(E12.5)就出现发育迟滞变化,在E14.5,皮肤、骨骼肌和肝脏的血管极度扩张、血液淤滞和广泛的弥漫性出血,在E15.5死亡.Dicer c KO胚胎血管壁的病变于E13.5即出现,主要表现为血管中膜的VSMC排列不整,增生减少;E14.5血管壁变薄、塌陷,管腔不规则,细胞增生明显减少;E15.5血管壁的结构完全破坏,细胞增生停止,血管壁的屏障作用破坏,通透性增强,向外渗血.在胚胎发育的E14.5,VSMC标志性基因的表达明显下调,VSMC中大部分受检miRNAs的表达也明显降低,磷酸化的信号转导通路蛋白,即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和蛋白激酶明显衰减.研究证明,Dicer是血管发育所必需的基因,它可通过控制mi RNA产生和成熟来调节VSMC标志性基因的表达,借以促进VSMC的增殖与分化,保障血管壁结构的完整.  相似文献   
995.
目的建立肠易激综合征(IBS)大鼠模型,为实验药理学提供方法。方法采用复合因素诱导大鼠建立IBS模型,测定模型大鼠体重、摄食量、排便情况、自主运动量、胃排空率和肠推进率,分析血清5-HT、血浆SP、VIP含量以及结肠匀浆5-HT、SP、VIP含量变化,测定血液生化指标,显微观察胃窦黏膜和横结肠黏膜组织形态改变。结果造模后各大鼠体重减轻、摄食量减少,排便量增多、出现稀便和无定形软便,自主运动量减少,胃排空率减小、肠推进率加快,血清5-HT含量升高、血浆SP和VIP含量均降低,结肠匀浆5-HT和SP、VIP含量升高(P0.05,P0.01),血液生化指标未见异常,胃窦黏膜和横结肠黏膜无明显形态改变;匹维溴铵15.0 mg/kg治疗30 d后,大鼠体重、摄食量增加,排便量减少、稀便减少,自主运动量接近正常,血清5-HT含量下降、血浆SP和VIP含量升高,结肠匀浆5-HT和SP、VIP含量下降。结论复合因素随机刺激能成功复制IBS大鼠模型,其病理生理特征与临床研究结果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996.
目的采用离子交换高效液相色谱(CEX-HPLC)分析抗VEGFR2(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单抗制品的电荷异质性。方法应用CEX-HPLC技术,对VEGFR2单抗进行电荷异质性分析,并结合羧肽酶B(CpB)和N-糖酰胺酶F(EndoF2)酶切,初步研究其电荷异质性的成因。结果用CEX-HPLC分析CpB酶切前后单抗,证明其碱性变异体主要由C末端赖氨酸不均一性引起;分析EndoF2酶切前后处理的单抗,证明其酸性变异体部分由N-糖末端上的唾液酸修饰所引起。通过2种酶的顺序酶切可相对准确地分析含C-末端赖氨酸以及含唾液酸单抗的比例。结论采用CEX-HPLC可较好地分析单抗的电荷异质性;并结合合适的酶切处理,可判断单抗主要电荷异质性的来源,为保证单抗制品生产工艺的稳定性及质量控制提供了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997.
蔡勋功  徐平  王家玉  周彬  郭龙梅 《生物磁学》2012,(28):5549-5551
目的:探讨喉癌组织内皮素-1(ET-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的表达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80例喉癌组织及62例喉良性组织ET-1和VEGF.C的表达,探讨二者与喉癌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喉癌组织ET-1及VEGF-C阳性率分别为56.3%和57.5%,喉良性组织分别为19.4%和21.0%,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T-1及VEGF-C与喉癌患者TNM分期、淋巴转移显著相关(P〈0.05),与组织学分级、年龄及性别无关(P〉0.05)。结论:ET-1与VEGF-C参与喉癌的发生机制,且与肿瘤的转移侵袭等生物学行为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998.
《生物磁学》2012,(24):I0002-I0002
该成果在国际上首次对酒精性心肌病的分子机制进行了详细的阐述,论文刚发表即引起世界各大制药公司的关注。业内人士认为,血管紧张素II可能是治疗酒精性心肌病的新靶点,对于该疾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9.
目的:研究聚乳酸-羟基乙酸(PLGA)支架材料降解产物对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迁移和小管样结构形成的影响。方法:将PLGA支架材料放入磷酸盐缓冲液(PBS)中体外无菌降解1、2、4周。用降解液处理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HUVEC,采用Brdu ELISA法、Transwell小室法和小管形成实验检测PLGA支架材料降解液对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迁移和小管样结构形成的影响。结果:PLGA支架材料1周降解液对内皮细胞的迁移和小管形成无明显影响,对内皮细胞增殖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随着降解时间的延长,2周降解液抑制内皮细胞的迁移和小管形成,4周的降解液对内皮细胞增殖、迁移和小管形成均有抑制作用。结论:PLGA支架材料降解初期有对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有促进作用,降解后期可能由于降解过程中产生的酸性物质累积增多,影响了血管内皮细胞的生长和功能,从而抑制新生血管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探讨胫前动脉血管内皮舒张功能及血流动力学参数与2型糖尿病下肢疾病的相关性,为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超声诊断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设计经伦理审查委员会批准,所有研究对象在检查前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将159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下肢动脉病变(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PAD)症状组(具有间歇性跛行和(或)静息性腿痛)和无PAD症状组,使用高频超声二维时分别测量静息状态下及反应性充血后胫前动脉内径(D0,D1),内-中膜厚度(Intima Media Thickness,IMT),彩色流速流量定量技术测量胫前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eak systolic Velocity,PSV),搏动指数(Pulse Index,PI),血管内压力(Pression,P)及压差(Friqunent,FRQ),比较两组胫前动脉血管内皮舒张功能((D1-D0)/D0),IMT及血流参数的差异,应用多元回归分析血管内皮舒张功能及以上血流动力学参数与下肢PAD症状的相关性。结果:(1)与非PAD症状组相比,PAD症状组血管内皮舒张功能,PSV、PI、P均减低,IMT增加;(2)PAD症状与年龄、病程、糖化血红蛋白、PSV、PI、Sten%、血管内皮舒张功能等有相关性,而与IMT等无相关性。结论:(1)袖带加压法测定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方法简便且有潜在临床适用性;(2)血管内皮舒张功能作为一项新指标可以和经典的PSV一样反映下肢动脉病变的情况,从而为下肢动脉病变的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