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4篇
  免费   160篇
  国内免费   45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1.
旨以研究杜仲绿原酸对高脂高胆固醇诱导的高血脂模型小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以昆明小鼠为实验动物,随机分成5组:阴性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低剂量(25 mg/kg BW)、中剂量(50 mg/kg BW)、高剂量(100 mg/kg BW)杜仲绿原酸组,每组10只.后4组饲以高脂饲粮,同时小鼠灌胃杜仲绿原酸4周,实验结束,分别测定各组小鼠血液流变学参数、血清和肝脏的抗氧化酶活性和脂质过氧化产物MDA含量及其总抗氧化能力和羟自由基清除率.高脂血症小鼠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血沉、纤维蛋白原、红细胞刚性指数和聚集指数显著降低(P<0.05),红细胞变形指数显著提高(P<0.05),小鼠血清和肝脏SOD、GSH-Px水平、总抗氧化能力和羟自由基清除能力均显著升高(P<0.05),MDA水平显著降低(P<0.05).在高脂膳食条件下,杜仲绿原酸能有效提高血液的抗氧化防御功能(包括抗氧化力、抗氧化酶活性)、改变血液流变学参数等,降低血液粘度、红细胞刚性和聚集,增强变形能力,使细胞膜的流动性增高,其中以中剂量效果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912.
为了解外来物种红耳龟在不同盐度水域中的生存状况,本研究选用体重67.28 g±19.39 g的红耳龟进行为期70 d的不同盐度胁迫实验,分别测定红耳龟在对照组以及盐度为10‰组和20‰组(以下简写为10组和20组)的体重特定增长率和血液生化指标变化.结果表明,盐度10组的体重特定增长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和盐度20组(P<0.01),而盐度20组的体重特定增长率略大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盐度10组的肌酸激酶(CK)、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碱性磷酸酶(ALP)的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盐度10组和20组的血糖(Glu)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o.05);各盐度组血清渗透压(Osmp)、Na+、C1、K+、Mg2+、血清尿素氮(BUN)、尿酸(UA)含量差异显著(P<0.05);盐度20组Ca2+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红耳龟可通过提高血液中血糖含量及代谢所需的酶活性使得其代谢水平升高,从而为抵抗胁迫提供所需能量;还可以通过提高血液渗透压及无机离子的浓度来适应外界渗透压的升高,从而使其能够在不同盐度水域中生存.本研究为红耳龟对盐度的耐受生理及入侵机理研究提供生理学方面的依据.  相似文献   
913.
三年来对51头不同年龄阶段健康林麝进行了28项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测定结果:成龄麝(>2.5岁):血钾(8.39±2.70) mmol/L,血钠(145.95±5.28) mmol/L,氯(107.29±2.74) mmol/L,总蛋白(90.58±13.56) g/L,白蛋白(46.07±4.95) g/L;青年麝(1.5 ~2.5岁):血钾(8.19 ±2.71) mmol./L,血钠(145.36±4.34)mmol/L,氯(107.55±3.96) mmol/L,总蛋白(76.79±6.46) g/L,白蛋白(48.87±2.65) g/L;仔麝(<1.5岁):血钾(10.87 ± 1.65) mmol/L,血钠(141.60 ±3.27) mmol/L,氯(105.24±4.29) mmol/L,总蛋白(76.29±8.24) g/L,白蛋白(40.99±5.14) g/L等.结果表明:青年麝和成龄麝血液各生理生化指标差异不显著,仔麝与青年麝和成龄麝在几项生理生化指标方面有显著差异;林麝血液中钙磷比(0.65)明显低于其他动物.本次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以期为林麝的保护和疾病防治积累资料.  相似文献   
914.
摘要 目的:探讨补肺活血胶囊联合喘可治注射液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肺功能、血气指标以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于2017年8月到2019年12月期间接收的126例COPD稳定期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63)和研究组(n=63),对照组给予静注喘可治注射液,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补肺活血胶囊治疗,均治疗12周。比较两组患者疗效、肺功能、血气指标以及血液流变学,记录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12周后,研究组的临床总有效率84.13%(53/63)高于对照组66.67%(42/63)(P<0.05)。两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FVC均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12周后动脉氧分压(PaO2)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12周后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全血黏度水平均下降,研究组较对照组低(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COPD稳定期患者在喘可治注射液的基础上联合补肺活血胶囊治疗,血气指标、肺功能以及血液流变学可得到显著改善,且用药安全性好,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915.
摘要 目的:探讨血栓通胶囊辅助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患者神经功能、血液流变学和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114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7例和观察组5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血栓通胶囊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神经功能、血液流变学、炎性因子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0.05)。两组治疗1个月后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沉降率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1个月后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水平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1个月后神经功能指标S-100β蛋白(S-100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神经功能缺损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血栓通胶囊辅助治疗进展性脑梗死,可有效改善神经功能、血液流变学,降低机体炎性反应,可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16.
摘要 目的:探讨达格列净对糖尿病合并心肌缺血大鼠心肌细胞能量代谢及血液流变学的作用研究。方法:2型糖尿病雌性Goto-Kakizaki大鼠根据实验要求分为三组:对照组,心肌缺血组和达格列净组。通过右颈总动脉血流动力学系统评估大鼠SBP、MAP和DBP;LabScribe 2软件操作的记录系统监测大鼠的心脏收缩舒张功能;TTC染色和组织学分别检测大鼠的心肌梗塞面积百分比和心肌损伤评分;TUNEL测定法测定大鼠心肌细胞凋亡;测定试剂盒和荧光追踪检测大鼠心肌中的ATP含量、ADP / ATP比率、线粒体膜电位MMP;蛋白印迹分析线粒体裂解融合因子线粒体蛋白2(Mitochondrial protein 2,MFN2),视神经萎缩1(Optic nerve atrophy 1,OPA1)和动力蛋白相关的蛋白1(Dynein-related protein 1,DRP1)的蛋白表达;RT-PCR分析大鼠心肌细胞中能量代谢相关因子PGC1-α和CPT-1的转录。结果:心肌缺血组较对照组的SBP、MAP升高(P<0.05),达格列净组较心肌缺血组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心肌缺血组和达格列净组的DBP比较无差异(P>0.05)。心肌缺血组较对照组LVEF降低(P<0.05),LVIDs、LVPWs和LVPWd升高(P<0.05),达格列净组较心肌缺血组的LVEF升高(P<0.05),LVIDs、LVPWs和LVPWd降低(P<0.05)。心肌缺血组较对照组的梗塞面积占比和组织损伤评分升高(P<0.05),达格列净组较心肌缺血组梗塞面积、组织损伤评分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心肌缺血组TUNEL阳性细胞数量增多(P<0.05)。此外,与心肌缺血组相比,达格列净组的TUNEL阳性细胞数量降低(P<0.05)。线粒体膜电位MMP。心肌缺血组较对照组的ATP含量和MMP降低(P<0.05),ADP / ATP比率升高(P<0.05),达格列净组较心肌缺血组ATP含量和MMP升高(P<0.05),ADP / ATP比率降低(P<0.05)。心肌缺血组较对照组MFN2和OPA1的蛋白表达降低(P<0.05),DRP1蛋白表达升高(P<0.05),达格列净组较心肌缺血组MFN2和OPA1的蛋白表达升高(P<0.05),DRP1蛋白表达降低(P<0.05)。心肌缺血组较对照组PGC1-α和CPT-1的mRNA表达降低(P<0.05),达格列净组较心肌缺血组PGC1-α和CPT-1的mRNA表达升高(P<0.05)。结论:达格列净给药可减糖尿病合并心肌缺血大鼠的心肌梗死面积,增强心室功能和心肌细胞能量代谢,发挥心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17.
摘要 目的:筛查血液肿瘤住院患儿营养风险,并对其营养不良风险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的血液肿瘤住院患儿290例,采用自制问卷调查表,调查患儿的一般资料情况,采用欧洲肠外肠内营养协会推荐使用的儿科营养风险筛查工具(STAMP)评价患儿营养风险状况,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高度营养风险的危险因素。结果:依据STAMP评分标准,对研究对象290例患儿进行评价,高度营养风险的患儿247例,占比85.17%。中度营养风险的患儿43例,占比14.83%。低度营养风险患儿0例,占比0.0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血液肿瘤住院患儿营养不良风险与年龄、化疗次数、肿瘤分期、总蛋白缺乏、血红蛋白缺乏有关(P<0.05),而与居住地、性别、肿瘤类型、家庭人均月收入、患儿监护人文化程度无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为1~3岁、化疗次数>5次、肿瘤分期为晚期、存在血红蛋白缺乏是血液肿瘤住院患儿高度营养风险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血液肿瘤住院患儿存在较高比例的营养不良风险,且受年龄、化疗次数、肿瘤分期、血红蛋白缺乏等多种因素影响,临床可考虑针对此类群体进行营养筛查,并给予及时的干预,以改善血液肿瘤住院患儿的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918.
摘要 目的:探究连续血液净化及肠内营养治疗重症胰腺炎患者的疗效及对患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82例重症胰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49例)与对照组(33例)。对照组患者仅接受连续血液净化,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基础上加用肠内营养支持,对比两组患者腹痛缓解时间、感染发生率、住院时间、治疗前后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血肌酐(creatinine,SCr)、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表评分(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APACHE II)评分的变化。结果:研究组患者腹痛缓解时间、感染发生率、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APACHE II评分、血清CRP、IL-6、TNF-α、BUN及SCr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连续血液净化联合肠内营养支持对重症胰腺炎患者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能够显著加快重症胰腺炎患者转归,改善患者肾损伤及机体炎症状态。  相似文献   
919.
饲料中铜浓度对异育银鲫和斑点叉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4周的生长实验,研究饲料中不同铜含量对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初始体重(128.6±2.0)g]和斑点叉尾(Ictalurus punctatus)[初始体重(159.4±2.0)g]的生长、饲料利用、血液生化以及组织中铜积累量的影响。两种实验鱼的实验饲料均以CuSO4?5H2O为铜源,铜含量分别为3.1(对照)、7.5、49.8、100.5、506.9、965.1和1491.1 mg/kg饲料。实验结果表明,异育银鲫摄食量(FI)随饲料中铜含量的增加无显著影响(P0.05),特定生长率(SGR)随着饲料中铜含量的增加而显著下降,在铜含量为1491.1 mg/kg时出现最低值(P0.05),饲料效率(FE)表现出与特定生长率相似的变化趋势。肝体比(HSI)和脏体比(VSI)均随着饲料中铜含量的增加而显著下降(P0.05),各处理组间的肥满度(CF)差异不显著(P0.05)。血浆中谷草转氨酶(GOT)在铜含量为7.5 mg/kg时达到最低值(P0.05),然而血浆中谷丙转氨酶(GPT)、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活性及红细胞压积(Hct)、血红蛋白浓度(Hb)均不受饲料中铜含量的影响(P0.05)。肝脏中铜积累量随着饲料中铜含量的增加而无显著影响(P0.05),而肌肉中铜含量没有显著差异(P0.05)。斑点叉尾FI随饲料中铜含量的增加而显著上升(P0.05),SGR随饲料中铜含量的增加表现出下降的趋势,但是差异不显著(P0.05),FE随饲料中铜含量的增加显著降低(P0.05)。HSI和CF随饲料中铜含量的变化而显著下降。Hct随铜含量的增加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当铜含量为100.5 mg/kg时达到最大值(P0.05),然而饲料铜水平对血浆中GPT、GOT、Cu-Zn SOD活性及Hb、VSI均无显著影响(P0.05)。铜在各组织中的积累表现出与异育银鲫相同的变化趋势。饲料中较高浓度铜可抑制斑点叉尾和异育银鲫的生长和饲料利用,且异育银鲫对铜的耐受性高于斑点叉尾。  相似文献   
920.
郑洁英 《蛇志》2014,(3):343-345
目的:总结联合血液净化治疗鱼胆中毒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护理措施,保证治疗顺利进行,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对23例鱼胆中毒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在联合血液净化治疗前、中、后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及时对症处理,并进行心理护理及健康宣教。结果23例患者均抢救成功,全部患者度过了危险期。结论联合血液净化治疗对抢救鱼胆中毒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具有较好的效果,加强治疗前、中、后的护理工作可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促进疾病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