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5篇
  免费   131篇
  国内免费   3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红细胞衰老过程中微观流变学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作者在用抗体诱发动物急性溶血的方法建立的红细胞在体同步衰老模型的基础上,对红细胞衰老过程中的微观流变学行为进行了研究。用激光衍射法对高粘悬浮介质(PVP)和低粘悬浮介质(PBS)流场中的微观流变学指标DI、IDI、(DI)d、(DI)or进行测量,结果显示四项指标随红细胞年龄的增加均呈下降趋势,但并不呈线性关系。表现为在生命周期中的前期变化较小,后期变化较大。提示老化过程中红细胞的流变学行为的变化主要发生在其生命过程的后半期。但各指标变化的规律不尽相同。与本室以往的研究结果进行比较,这些结果提示,在红细胞生命的初期,其膜的力学性质基本不变。而整个红细胞生命过程中红细胞力学性质的变化,可能来自红细胞的形状、胞浆及膜的粘弹性等多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2.
朱心智 《蛇志》1997,9(3):39-41
用血流变指标判断蛇毒酶治疗脑血管疾病疗效的近况(综述)朱心智广西南宁市二轻医院检验科南宁530011近年来,国内大量文献报导,血液流变学为蛇毒酶制剂治疗脑血管疾病方面,提供了重要依据。本文结合蛇毒酶制剂治疗脑血管疾病与血液流变学研究近况,综述如下:1...  相似文献   
103.
丙型肝炎病毒(HCV)在患者血液中含量极微,难以直接找到病毒本身。为确立特异拘诊断方法,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多年来一直是沿用除外诊断法。  相似文献   
104.
目的:探讨脑脉利颗粒联合依达拉奉右莰醇注射用浓溶液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神经功能、血液流变学和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选取南京市中心医院及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在2022年7月-2023年7月收治的ACI患者14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70,常规治疗联合依达拉奉右莰醇注射用浓溶液治疗)和观察组(n=70,对照组基础上接受脑脉利颗粒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神经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血液流变学和氧化应激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更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血浆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红细胞压积、丙二醛(MDA)低于对照组,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脉利颗粒联合依达拉奉右莰醇注射用浓溶液治疗ACI患者,有助于调节血液流变学,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减轻氧化应激,提高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05.
为了解某些内科系统疾病的血氨基酸代谢特点。测定170例9种内科系统急慢性疾病患者血浆游离氨基酸浓度,并分别与58例健康人血浆氨基酸浓度作对比分析。9种疾病的血浆胱氨基酸浓度不同程度升高,以尿毒症病人最为显著,炎症性病人血浆苯丙、蛋、赖氨酸和苯丙/酪比值显著升高,丙、组、精、脯氨酸和支/芳比值显著降低;糖尿病和甲亢病人血浆总游离氨基酸、谷、丙、酪、赖和支链氨酸显著升高;糠尿病病人支/芳比值显著升高,表明不同疾病的血氨基酸浓度有特征性变化,炎症是导致血氨基酸代谢紊乱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探讨血栓通注射液联合利伐沙班预防下肢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4月到2015年7月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25例下肢骨折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3例和观察组6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血栓通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利伐沙班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DVT发生率、血清D-二聚体(DD)、同型半胱氨酸(Hcy)以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液流变学指标包括红细胞压积(HTC)、全血黏度(WBV)和纤维蛋白原的变化以及用药安全性。结果:术后3周,观察组DVT的总发生率为9.7%(6例),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4.4%(28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DD、Hcy、hs-CRP、HTC、WBV以及纤维蛋白原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该6个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68%,对照组为7.94%,两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血栓通注射液联合利伐沙班可有效减少DVT的发生并改善患者的血液高凝状态,是一种预防下肢骨折术后DVT形成的有效方案。  相似文献   
107.
目的:分析骨创伤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及其与创伤程度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骨创伤患者180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接受体检的健康者100例作为对照组。动态监测两组受检者入院后第1、3、6、10 d的血浆D-二聚(DD)和纤维蛋白原(FIB)的水平,并分析DD和FIB水平与骨创伤程度的相关性。结果:入院后第1、3、6、10 d,观察组的FIB和DD水平均出现下降趋势,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创伤组和中度创伤组患者的FIB水平显著高于轻度创伤组,且重度创伤组FIB水平显著高于中度创伤组,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从入院第1 d至10 d,3组患者的FIB水平均出现显著降低(P0.05)。轻度创伤组患者的DD水平最低,其次是中度创伤组,重度创伤组最高,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从入院第1 d至10 d,3组患者的DD水平均出现显著降低(P0.05)。此骨创伤患者创伤严重程度与FIB和DD的水平均呈现出显著正相关关系(r=0.64,P=0.003;r=0.71,P=0.002)。结论:骨创伤患者的血浆FIB和DD水平显著高于健康人,与创伤程度呈显著正相关,可能作为骨创伤患者病情程度和预后评估的生物指标。  相似文献   
108.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PE)与血浆灌流(PP)联合治疗肝衰竭的疗效和安全性,以及其对炎症因子和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98例肝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9例。实验组行PE联合PP治疗,对照组行单纯PE治疗。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治疗前后患者肝功能指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中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水平。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和炎症因子水平。结果:实验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1.8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2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8.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和血氨(NH3)水平明显下降(均P0.05),白蛋白(ALB)和凝血酶活动度(PTA)明显上升(均P0.05),治疗后实验组血清ALT、TBIL和NH3水平均低于对照组,ALB和PT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血清中炎症因子CRP、TNF-α、IL-6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实验组血清CRP、TNF-α、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PE与PP联合治疗肝衰竭具有较好的疗效,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可有效清除炎症因子,改善肝功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9.
目的:探讨血流变学和血清学指标在骨折延迟愈合患者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1月~2016年6月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骨折延迟愈合及骨折正常愈合患者各90例,分别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后第1、8、12周时血清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及人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和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浆黏度的差异。结果:术后第1、8、12周两组血清学及血流变学各指标整体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组内两两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术后8、12周观察组血清s ICAM-1、sVCAM-1、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浆黏度均高于对照组,而血清PDGF、IGF-1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骨折患者血清sICAM-1、PDGF、IGF-1、sVCAM-1及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浆黏度水平会随着病程进展发生变化,并且血清sICAM-1、sVCAM-1及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浆黏度水平的升高,血清PDGF、IGF-1水平的降低可能是引起骨折延迟愈合的重要因素,对于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0.
目的:探讨连续性血浆滤过吸附对严重感染合并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6年3月收治严重感染合并MODS患者共16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80例)和观察组(80例),患者均先给予高容量血液滤过(HVHF)治疗,观察组加用连续性血浆滤过吸附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_2)、碳酸氢根(HCO_3~-)、肌酐(Scr)、总胆红素(TBi L)、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II(APACHE Ⅱ)评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白介素6(IL-6)水平。结果:两组治疗后MAP、Scr、TBi L、TNF-α、IL-6、hs-CRP及APACHE Ⅱ评分均有所降低,而HR、SpO_2、HCO_3~-水平均上升,且观察组以上各指标改善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续性血浆滤过吸附辅助治疗严重感染合并MODS可有效稳定生命体征,改善生化指标,延缓病情进展,并有助于降低机体炎症反应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