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7篇
  免费   156篇
  国内免费   488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54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53篇
  2014年   72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81篇
  2011年   72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64篇
  2008年   87篇
  2007年   72篇
  2006年   64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45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196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81.
日光温室番茄-西瓜轮作系统不同水氮处理氨挥发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究黄土高原地区日光温室果蔬栽培中氨挥发特征,在陕西省杨凌区选择当地典型的日光温室,设置4个不同的水氮处理,采用密闭式间歇抽气法监测番茄-西瓜轮作季的氨挥发特征.结果表明: 日光温室栽培土壤氮素转化快,施氮处理施肥后第1~2天氨挥发出现峰值,氨挥发峰值为0.26~2.02 kg N·hm-2·d-1,7 d左右各处理氨挥发通量相近;施氮处理间氨累积排放量无显著差异;相同施氮量条件下,降低灌溉量氨累积排放量两季平均增加了46.7%;不同种植季氨平均排放通量和累积排放量均表现为西瓜季高于番茄季,西瓜季高温促进了氨排放;土壤铵态氮含量、土壤孔隙含水量、0~5 cm地温和温室气温均对氨排放通量有极显著影响,而土壤pH值与氨挥发通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不同种植季氨挥发通量和累积排放量存在差异,降低施氮量可减少氨排放,相同施氮量条件下降低灌溉量增加了氨排放.  相似文献   
82.
目的:探究我国男子橄榄球运动员的有氧能力和比赛时的能量消耗,为精准化训练和比赛时营养策略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18名男子橄榄球运动员(健将级)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最大摄氧量(VO2max),乳酸阈(LT)和conconi场地测试来评定其有氧能力,并比较前、后锋之间的供能差异,用wGT3X加速度计结合团队心率探究比赛时的能量消耗,所得数据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本次检测的橄榄球运动员相对最大摄氧量较差为(42.05±3.69) ml/min·kg-1,前峰队员相对最大摄氧量为(38.83±3.52) ml/min·kg-1、后锋队员相对最大摄氧量为(47.31±3.17)ml/min·kg-1,二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乳酸阈测定在7 min时出现血乳酸拐点,后锋的血乳酸阈值要高于前锋运动员;conconi场地测试与实验室VO2max有较高的相关性(r=0.772)。比赛中平均能量消耗上半场约为(276.94±18.08) kcals,下半场约为(225.58±22.86) kcals,下半场的能耗小于上半场(P<0.05)。结论:英式7人制橄榄球运动员有氧能力较弱,且前、后锋队员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83.
对全球大洋氮循环的研究发现,大洋输入和输出的氮存在严重的不平衡,所固定的氮中有相当一部分被还原为N2或N2O从大洋中流失,而海洋最小含氧带(OMZ)被认为是发生氮流失的最主要区域,通过反硝化作用和厌氧氨氧化作用,固定氮在OMZ海区内损失量可达40~450 Tg·a-1.对不同海区OMZ内固定氮损失的两种主要作用总结发现,异养反硝化作用在热带太平洋东部、阿拉伯海的OMZ内以及海洋沉积物内占有显著优势,在智利、秘鲁沿岸海域及阿拉伯海域也已发现自养反硝化作用的存在;而在黑海、非洲西南部的本格拉上升流、智利北部沿岸等地,厌氧氨氧化作用强烈,且其在陆架区的作用强度和面积要大于大洋区.OMZ氮的流失除受氮流失过程自身影响外,固氮作用、硝化作用、硝酸盐异化还原作用等都可能对OMZ海区内氮收支不平衡造成影响.其中固氮作用的影响最不能忽视,其在全球OMZ内固定的氮的总量可达15~40 Tg·a-1,是对OMZ氮流失量的重要补充.区分反硝化作用和厌氧氨氧化作用对OMZ氮流失的相对贡献,明确氮流失的另一产物N2O的形成机制和定量评估方法是当前OMZ氮流失研究中存在的最主要问题.本文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了相应的研究设想,以期为海洋最小含氧带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4.
黄酮类化合物是桦褐孔菌菌丝体中多酚类化合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该菌治疗众多疾病的有效成分之一。然而人工培养桦褐孔菌黄酮等酚类化合物积累甚少,导致药理活性的明显下降。为此,我们研究了3种氨基酸和4种霉菌水提物对深层发酵桦褐孔菌黄酮的积累及其抗氧化能力的影响。在所试验的3种氨基酸和4种霉菌水提物中,L-酪氨酸,黄曲霉和毛霉水提物能有效地增加该菌黄酮的积累。人工培养菌体中的黄酮至少由4种黄酮苷组成,苷元分别是槲皮素、柚皮素、山奈酚和异鼠李素。深层发酵菌丝体具有一定的抗氧化能力,并与总黄酮的含量呈正相关。由L-酪氨酸,黄曲霉和毛霉水提物调控生长的桦褐孔菌菌丝体,能有效地清除超氧阴离子、羟基自由基和DPPH自由基。  相似文献   
85.
麻疯树苯丙氨酸解氨酶启动子的克隆和表达载体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淑文  高帆  秦小波  徐莺  陈放 《植物研究》2007,27(4):455-459
苯丙氨酸解氨酶(phenylalanine ammonia lyase, PAL)是苯丙烷类代谢途径的关键酶,催化苯丙氨酸转化为肉桂酸,促进黄酮、香豆素等次生代谢物的生成。本文根据已克隆的麻疯树苯丙氨酸解氨酶基因JcPAL的序列设计引物,通过DNA步移技术,克隆出长度为1 334 bp的JcPAL基因起始密码子上游序列。序列分析显示其不仅具备CAAT、TATA盒这些保守元件,而且包含多种胁迫诱导元件,特别是在序列中发现一些苯丙氨酸解氨酶特有的元件。为了鉴定JcPAL基因的启动子元件,分别将长度不同的5′端侧翼区缺失体定向插入载体pBI121中, 取代原有的CaMV35S启动子,构建了4个驱动报告基因GUS的植物表达载体。  相似文献   
86.
不同富集方法分离多环芳烃降解菌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环芳烃是一类普遍存在的环境污染物。本研究探讨了普通富集法,固定化富集法以及巴斯德消毒后富集法三种途径从相同红树林土壤中分离菲降解茵的差异。通过平板培养和变性梯度凝胶电泳两种方法分析分离结果。上述方法分别获得以鞘氨醇单胞茵、分枝杆菌以及红球茵为优势菌群的群落,表明分离方法对多环芳烃降解菌多样性的研究是一种重要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7.
目的:研究小儿表浅静脉采集血标本成功率影响因素,探讨提高表浅静脉采集血标本成功率的有效护理对策。方法:对每种影响因素进行分组研究,每组按随机分组原则设试验组和对照组,采取所需血量为成功,未采取所需血量为不成功。结果:常见几种影响因素试验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小儿表浅静脉采集血标本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采血前必须对患儿进行综合评估,选择恰当的采血方法。  相似文献   
88.
89.
目的:研究床旁超声与血乳酸(LAC)联合应用于感染性休克患者容量反应性预测中的效能。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7年10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进行研究。对所有患者均开展补液试验,并按照试验结果的差异将其分作反应组63例和无反应组57例。对两组人员均实施床旁超声检查以及LAC水平检测,并对比相关指标水平。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明确感染性休克患者床旁超声指标与LAC水平的关系。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床旁超声与LAC联合预测上述患者容量反应性的效能。结果:两组补液后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均高于补液前(P<0.05),反应组补液前下腔静脉呼吸变异率(△IVC)、主动脉峰值流速呼吸变异率(△VpeakAO)、肱动脉最大速度变异率(△VpeakBA)高于补液后及无反应组(P<0.05)。两组补液后LAC水平均低于补液前,且反应组低于无反应组(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可得:感染性休克患者LAC水平与△IVC、△VpeakAO、△VpeakBA均呈正相关(P<0.05)。经ROC曲线分析可知:床旁超声联合LAC预测感染性休克患者容量反应性的曲线下面积、灵敏度、特异度以及约登指数均高于床旁超声和LAC单独预测。结论:感染性休克患者补液后LAC水平降低,床旁超声联合LAC预测感染性休克患者容量反应性的效能较高,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0.
摘要 目的:探讨QRS时限值(QRS)、QT间期延长(QT)、QTc间期(QTc)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预测心源性猝死的价值分析。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治疗的356例心源性猝死患者进行研究,设为病例组,并选择同期体检的健康人20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QRS、QT、QTc及LVEF水平变化情况及其预测价值。结果:病例组QRS、QT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QT、LVEF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轻度QRS、QTc显著低于中度、重度患者,QT、LVEF水平显著高于中度、重度患者;中度患者QRS、QTc显著低于重度患者,QT、LVEF水平显著高于重度患者,差异显著(P<0.05);ROC结果显示,QRS预测心源性猝死的AUC为0.989,灵敏度△为84.59%,特异度为87.68%,截断值为115.59ms;QT预测心源性猝死的AUC为0.944,灵敏度85.12%,特异度为88.45%,截断值为21.69ms;QTc预测心源性猝死的AUC为0.984,灵敏度为86.05%,特异度为88.61%,截断值为416.39ms,LVEF预测心源性猝死的AUC为0.997,灵敏度87.15%,特异度为89.05%,截断值为45.63%,(P<0.05)。结论:QRS、QT、QTc及LVEF在心源性猝死患者中检查,可显著提高心源性猝死临床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