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3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3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271.
张姝  崔宁波  赵宇翔  张永杰 《微生物学报》2019,59(12):2346-2356
【目的】分析虫草是否存在核内线粒体DNA片段,比较虫草线粒体DNA与细胞核DNA的碱基变异程度及所反映的菌株间的系统发育关系。【方法】通过本地BLAST或LAST对虫草线粒体基因组和核基因组进行序列相似性搜索;从10个已知线粒体基因组的虫草菌株中分别扩增7个细胞核蛋白编码基因片段,并与其在14个线粒体蛋白编码基因上的碱基变异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虫草核基因组中存在5处较短的核内线粒体DNA片段,总长只有278bp。虫草核DNA的变异频率整体上高于线粒体DNA。核DNA和线粒体DNA所反映的虫草菌株间的系统发育关系存在显著差异。【结论】虫草线粒体DNA与核DNA间不存在长片段的基因交流,二者变异频率不同,所反映的虫草菌株间的系统发育关系也有差异。本研究增加了对虫草线粒体与细胞核DNA进化关系的认识。  相似文献   
272.
庾琴  杜恩强  封云涛  郭晓君  张润祥  郝赤 《昆虫学报》2019,62(11):1297-1304
【目的】明确梨小食心虫Grapholitha molesta在寄主果实上的钻蛀率和重与寄主种类和果实发育阶段的关系,为其田间预测预报和综合防控提供技术依据。【方法】在室内条件下测定了接卵后72 h梨小食心虫初孵幼虫在不同发育阶段的3个种共6个品种水果[苹果Malus pumila (嘎啦苹果), 桃Amygdalus persica (大久保毛桃、丰白毛桃和霞光油桃), 梨Pyrus bretschneideri (砀山酥梨和玉露香梨)]果实上的钻蛀率以及在不同果实状态的4个水果品种(大久保毛桃、丰白毛桃、砀山酥梨和玉露香梨)果实上72 h的钻蛀率;比较了接卵后24 h和72 h初孵幼虫在不同发育阶段的3个苹果品种(嘎啦苹果、富士苹果和金冠苹果)果实上的钻蛀率;并测定了不同发育阶段的金冠苹果、富士苹果、嘎啦苹果、砀山酥梨和丰白毛桃上的梨小食心虫重。【结果】接卵后72 h梨小食心虫初孵幼虫在6个不同水果品种果实上的钻蛀率从高到低依次为:霞光油桃>嘎啦苹果>砀山酥梨>玉露香梨>大久保毛桃>丰白毛桃;除霞光油桃外,其他5个水果品种果实的发育阶段显著影响初孵幼虫钻蛀率。对于嘎啦苹果,接卵后72 h初孵幼虫在其幼果上的钻蛀率最高(73.69%),在其着色期果实上钻蛀率最低(32.51%);在大久保毛桃、丰白毛桃、砀山酥梨和玉露香梨上,接卵后72 h初孵幼虫的钻蛀率均随果实生长发育而增加。初孵幼虫在3 个苹果品种着色期和成熟期果实上的钻蛀率随处理时间的增加而显著下降,而在其幼果上变化不显著。寄主种类及其发育阶段也显著影响梨小食心虫重,成熟毛桃和梨饲养的雌、雄重显著高于未成熟果实饲养的重,着色期苹果不利于重的增加。【结论】果实种类及发育阶段显著影响梨小食心虫初孵幼虫钻蛀率和重,取食成熟期梨和桃的梨小食心虫初孵幼虫钻蛀率和重显著高于取食未成熟果实的个体。  相似文献   
273.
【背景】虫草是一种珍稀食药用菌,类胡萝卜素不仅为其重要活性成分,而且影响子实体的外观品相,但是类胡萝卜素产生的影响因素不明。【目的】揭示氮源对虫草生长和类胡萝卜素产生的影响。【方法】测定不同氮源培养基中菌株生长速度、分生孢子产生及类胡萝卜含量,筛选菌株生长的最适氮源,进一步研究不同浓度的氮源对虫草生长及类胡萝卜素产生的影响,并测定不同光照条件下氮源浓度对虫草子实体类胡萝卜素产生的影响。【结果】虫草在不同的氮源培养基中菌落形态和类胡萝卜素产生存在明显差异。麦麸和黄豆粉培养基中菌株生长速度最快,但是菌落稀疏,正面分别呈现荧光黄色和极微弱红色;蛋白胨和酵母提取物培养基中菌落致密,产孢量极显著高于其它氮源培养基(P0.01),菌落正面为橙黄色;甘氨酸和柠檬酸为氮源时完全没有色素产生,其它无机和氨基酸氮源培养基平板背面有微量色素产生。固体和液体静置培养条件下均发现蛋白胨浓度在0-3%的范围内,随着浓度的增加,类胡萝卜素含量增加;子实体栽培中不同的氮源浓度均表现为蓝光光照条件下类胡萝卜素含量显著高于白光;而在白光和蓝光光照条件下均表现为蛋白胨浓度为1%时类胡萝卜素含量最高,分别为2 809.38±386.24μg/g和4 093.75±518.37μg/g。【结论】氮源种类和浓度显著影响虫草类胡萝卜素的产生,蓝光光照和1%蛋白胨浓度为子实体类胡萝卜素产生的最佳条件,这为栽培富含类胡萝卜素的虫草子实体提供了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274.
<正>虫草(虫生真菌)是一类药食两用的名贵中药材,老少皆宜,安全有效,因此,越来越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欢迎。近年来野生虫草的无序采挖,植被破坏严重,赖以生存的天然虫草资源日趋稀少。研究发现诸多虫草中,虫草的质量最优,最易在人工条件下生长繁殖,已成为可用于开发的模式菌种。目前,市场上销售的人工开发的虫草产品有:液体培养基深层发酵的菌丝体干粉或固体培养基培育的虫草孢子梗(子座),它们都不含有虫  相似文献   
275.
【目的】蜜蜂是典型的具有发育狭温性的全变态昆虫。本研究以对低温最敏感的意大利蜜蜂Apis mellifera ligustica预为研究对象,通过低温胁迫不同时间的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 DEGs)趋势分析,探讨低温胁迫对蜜蜂发育影响的关键基因。【方法】对3日龄意大利蜜蜂封盖子预进行20℃低温胁迫18 h(T18)和36 h(T36),以未经低温胁迫的预为对照(CK),通过Illumina HiSeq~(TM)平台进行转录组学测定。利用Short Time-series Expression Miner(STEM)软件对2个处理组与对照组比较共有的差异表达基因进行趋势分析,再进一步对显著富集趋势模式中富集的差异表达基因进行GO分类和KEGG pathway分析。利用RT-qPCR对随机挑选的5个DEGs的表达模式进行验证。【结果】对检测到1 062个T18 vs CK和T36 vs CK共有的DEGs进行趋势分析,发现3个显著的基因表达模式,包括2个上调表达模式(Profile 6,有539个基因;Profile 7,有271个基因),1个下调表达模式(Profile 1,有183个基因)。对3个显著富集趋势模式DEGs分别进行GO富集分析和KEGG pathway分析,在Profile 6中找到同时富集在FoxO信号通路和寿命调节信号通路上的胰岛素样肽基因ILP和叉头蛋白O基因FoxO持续上调,说明低温胁迫会影响蜜蜂预蜕皮激素信号传递;在Profile 7中CREB结合蛋白基因CBP持续上调,蜜蜂预受到低温胁迫会影响细胞发育;在Profile 1中细胞色素P450基因CYP450 306a1 (phm)和WNT1显著下调,说明化时受到低温胁迫会影响蜕皮激素的合成。通过RT-qPCR分析挑选的5个基因的表达结果和高通量测序结果一致。【结论】通过对蜜蜂响应低温胁迫的差异表达基因趋势分析发现,蜜蜂胰岛素和蜕皮激素共同调控的FoxO可能是低温胁迫抑制蜜蜂化的一个关键基因。本研究为探索低温胁迫影响蜜蜂发育变态的分子调控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76.
为提高虫草液体发酵胞外多糖含量和菌丝体生物量,以厚朴为药性基质,对虫草进行双向液体发酵。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应用Box-Behnken实验设计,对发酵过程关键影响因素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在厚朴添加量5g、接种量15.5mL、发酵温度25℃的条件下发酵9d,虫草双向液体发酵产物中胞外多糖含量为3.11mg/mL,菌丝体生物量为18.81mg/mL。各发酵因素中,发酵液胞外多糖含量受接种量影响最大,菌丝体生物量则主要受发酵温度影响。优化所得发酵工艺可行性高、周期短、生产过程可控,为进一步提高人工培育虫草质量、增加其关键活性产物的产量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77.
为探究虫草素高产和低产的两株虫草菌代谢差异及其与虫草素代谢的关联性,本研究采用UPLC-QTOF-MS广泛靶向代谢组学技术和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结合相同虫草菌不同发酵时间的菌丝体差异代谢物相对含量的变化情况,比较了两株虫草菌相同发酵时间的菌丝体代谢差异。结果表明:虫草CICC 14014菌株发酵第20和10天的菌粉(H20和H10)及其发酵液的虫草素含量都显著高于虫草CGMCC 3.4655菌株(其菌粉为L20和L10)(P<0.01)。主成分模型显示H10、L10、H20和L20间分散明显;通过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分析,以t检验P<0.05并且VIP>1为标准,从H10 vs L10和H20 vs L20分别识别出190和158种差异代谢物,其中具有生物活性的亚精胺为首次在虫草菌中被检出;以P<0.01为标准,从H10 vs L10、H20 vs L20中筛选出2条显著富集的通路,分别为烟酸-烟酰胺和精氨酸-脯氨酸代谢通路。对H10 vs L10和H20 vs L20进行代谢调控网络分析,获得7条显著互作的通路,相同的互作通路为碱基切除修复。代谢网络分析结果表明抑制三羧酸循环、核黄素代谢、赖氨酸降解、鞘脂类代谢通路以及促进碱基切除修复、β-丙氨酸代谢、精氨酸-脯氨酸代谢、脂质代谢、嘌呤代谢通路有利于虫草素的生成;虫草素高产虫草菌甘油三酯代谢和合成腺苷的能力高于虫草素低产虫草菌;在嘌呤代谢途径中,腺嘌呤通过黄嘌呤代谢反馈促进虫草素的生物合成。本研究为虫草菌生物活性成分的挖掘提供理论基础,为深入解析虫草菌虫草素的代谢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78.
光调控真菌的生长发育和代谢产物合成,是大多数食用菌子实体分化必不可少的环境因子。虫草是一种具有重要药用价值的食用真菌,光因素对虫草的分生孢子数量、生长速率、子实体发育、昼夜节律以及次级代谢产物虫草素和类胡萝卜素的合成均有较大的影响。目前,基于虫草全基因组的解析和遗传操作系统的建立,已鉴定出7种光受体,white collar-1(WC-1)、WC-2、Drosophila-Arabidopsis- Synechocystis-human type cryptochromes(CRY-DASH)、CRY-2、环丁烷嘧啶二聚体光裂合酶(cyclobutane pyrimidine dimer,CPD)、VIVID(VVD)和光敏色素(phytochrome,PHY)。本文较系统地总结了上述光受体的蛋白结构特征,全面阐述了光受体介导光信号调控虫草菌丝生长、子实体发育及次级代谢产物合成等方面的分子机制,并对后续研究进行了展望,为深入研究虫草光受体的具体功能和相关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79.
采用麦粒(W)、麦粒加蚕粉(WW)、大米(R)、大米加蚕粉(RW)的配料栽培方式,以及蚕(CY)活体接种栽培方式培养虫草子实体,比较虫草子实体中多糖及核苷、游离糖醇和小分子糖类含量。结果表明:培养基和栽培方式影响虫草多糖含量及其单糖组成和分子量分布,多糖含量最高的为蚕活体接种培养的处理(CY),多糖含量为6.19%,其他处理的多糖含量仅为CY的44.4%-62.8%;蚕(CY)上培养的虫草子实体中核苷类成分含量最高,在麦粒上培养获得的子实体中核苷含量显著高于在大米上的处理,并且麦粒添加蚕粉后培养的子实体中尿苷、鸟苷、N6-(2-羟乙基)腺苷含量显著上升,大米添加蚕粉后培养的子实体中尿苷、虫草素、N6-(2-羟乙基)腺苷含量显著上升;配料栽培的4个处理,其子实体中海藻糖含量为20.07%-23.40%,蚕活体接种的处理(CY)海藻糖含量显著降低,为8.41%;添加蚕粉后子实体中甘露醇含量显著降低。对各成分含量的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后进行虫草品质的综合评价,在蚕上培养的虫草综合评分最高,麦粒为主要培养基培养的虫草品质好于大米为主要培养基的,且添加蚕粉的处理优于未添加的处理。  相似文献   
280.
【目的】本研究拟建立一种快捷、准确地鉴别菱角水螟Parapoynx crisonalis(Walker)性别的方法。【方法】基于的腹部末端第8、9两腹节的腹面外部形态学特征进行判别。【结果】雌雄的腹面外部形态学特征主要区别在于雄第8腹节平滑无裂缝,第9腹节中央具一较短纵裂缝,其两侧具明显的半圆形瘤状突起,而雌第8腹节中央具一长纵裂缝,其两侧较为平坦、无明显凸起。依据该特征鉴别菱角水螟雌雄的准确率为100%。【结论】该方法在田间进行雌雄快速鉴别行之有效,对提前掌握菱角水螟田间性比、下一代种群动态的预测预报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