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记述中国叶蜂亚科2新种:孙氏金蓝叶蜂Metallopeus sunae Wei et Zhang,sp.nov.和光额横带叶蜂 Tenthredo nitidifrontalia Wei et Zhang,sp.nov.前者隶属于金蓝叶蜂属Metallopeus Malaise,1934,后者隶属于叶蜂属Tenthredo Linnaeus,1758的横带叶蜂种团T.pompilina group.金蓝叶蜂属的分布纪录向北延伸约10个纬度.  相似文献   
2.
对颚毛虫兆属Crossodonthina Yosii, 1954做了简要介绍,提供了该属的鉴别特征,记述了采自中国湖南省东安县舜皇山的颚毛虫兆属1新种——周氏颚毛疣虫兆Crossodonthina choui,这是该属在华中地区(湖南)的新记录。新种的正模标本(♂)和2个副模标本(2♂)保存在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昆虫标本室。  相似文献   
3.
忍冬桑黄和蛹虫草两种药用真菌均可产活性多糖,共发酵模式是产生新化合物或提高化合物含量或药效的潜在方式。本研究尝试用忍冬桑黄和蛹虫草共发酵联产真菌多糖,并对其共发酵所得的菌丝体多糖开展抗氧化活性试验。结果表明,当忍冬桑黄和蛹虫草预先分别发酵3d和1d后再同时接种共发酵,两菌可以较好地进行共生长,菌体总量和总多糖得率显著高于两菌单独进行发酵时的相应量。进一步对适宜两菌共发酵的培养基进行了优化,获得适宜两菌共发酵高产多糖的培养基组成为:可溶性淀粉30g/L、牛肉粉12g/L、磷酸氢二钾和硫酸镁各1.5g/L。共发酵菌丝体中多糖和黄酮含量均高于两菌单个菌体中的相应含量,但三萜含量和桑黄菌体中的三萜含量没有显著差异。抗氧化活性试验表明,共发酵菌体多糖、忍冬桑黄菌体多糖和蛹虫草菌体多糖对DPPH·自由基、羟基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均具有清除作用,其中共发酵菌体多糖对3种自由基的清除作用显著强于两菌单个菌体多糖的清除效果。本研究表明忍冬桑黄和蛹虫草共发酵联产真菌多糖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记述了中国蔺叶蜂科异片叶蜂属1新种:白鳞异片叶蜂Astethomostustegularis Wei et Zhang,sp.nov.,该种与Astethomostus sinicus Wei近似,但翅基片白色,翅基部、各足股节端部、胫节大部黄褐色,翅烟色浅,小盾片后部具明显刻点等,差别显著,易于鉴别;新种与同属另一已知种Astethomostus funereus(Klug)的区别为:翅基片白色,各足股节大部黑色,后颊脊伸达后眶中上部,胸腹侧片十分狭窄,颚眼距缺如等.新种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南林学院昆虫模式标本室.  相似文献   
5.
钩瓣叶蜂属隶属于叶蜂科,已知230余种,中国已经报道77种.记述中国钩瓣叶蜂属1新种:尖唇钩瓣叶蜂Macrophya acuminiclypeus sp.nov.,该种与女贞钩瓣叶蜂 M.ligustri Wei et Huang,1997近似,但唇基缺口深,侧角狭长,端部尖,头部额区和中胸侧板刻点粗密,中胸背板前叶中沟模糊,几乎消失,后足股节基部1/4黄白色,锯腹片22刃,中部锯刃具10~11个后位亚基齿等,差别明显,易于鉴别.正模♀,江西萍乡芦溪,2004-04-03,魏美才采;副模:1♀,湖南浏阳,1985-05-08,童新旺,1♀,福建武夷山,1 100 m,2004-05-20,周虎.新种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昆虫模式标本室.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9,10-环甲基十七烷酸(9,10-CMA)诱导灵芝三萜酸合成的相关信号机制,分析了NO信号的介导作用。结果表明,在NO信号分子介导下,9,10-CMA可有效地刺激灵芝菌丝体中三萜合成关键酶细胞色素CYP450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的活化以及三萜酸的合成。NO可作为灵芝菌丝体中CYP450产生和PAL活化的上游分子发挥作用。在9,10-CMA诱导下,通过荧光定量PCR分析了6个关键酶基因在灵芝三萜酸合成过程的动态表达。结果表明,在9,10-CMA诱导下与灵芝三萜酸合成相关的角鲨烯合成酶基因sqs、细胞色素P450单加氧酶CYP5150L8基因和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基因hmgr的上调最显著,提示这3个酶在三萜诱导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记述中国三节叶蜂属3新种:显著斑钳三节叶蜂Arge distincta Wei et Zhang,sp.nov.,红胫斑钳三节叶蜂Arge rufotibiella Wei et Zhang,sp.nov.和细角斑钳三节叶蜂drge tenuicornis Wei et Zhang,sp.nov..3新种与Argemarginellia Wei,2002以及Arge basifusca Malaise,1947构成三节叶蜂属1新种团marginellia种团.编制了marginellia种团已知种类检索表.新种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昆虫模式标本室.  相似文献   
8.
中国叶蜂两新种(膜翅目,叶蜂科)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记述了中国叶蜂两新种:黑腹近脉叶蜂Phymatoceropsis melanogaster sp.nov.和宽环钝颊叶蜂Aglaostigma laticinctum sp.nov.,前者与Phymatoceropsis stigmaticalis Wei et Nie近似,但头部、胸部侧板、胸部腹板黄褐色,翅痣黑色,后翅臀室柄微短于cu-a脉,锯腹片19刃,阳茎瓣头叶近横方形,下腹角显著突出等,差别显著,易于鉴别;后者与Aglaostigma bicolor Wei和Aglaostigma tertium Zinovjev近似,但触角黑色,腹部背板第1和第3节、第7~10节、内眶中下部条斑、后眶中上部宽斑白色,后足股节褐色,前翅2Rs室短于1Rs,后胸后侧片后角宽圆,触角短,约等长于头胸部之和,容易与后二种鉴别.新种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南林学院昆虫模式标本室.  相似文献   
9.
湖南阳明山黄杉林群落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采集植物标本、区系分析和样地调查,研究了自然保护区黄杉林的群落学特征,主要结果是:1)阳明山黄杉林可划分为两个群落类型,即黄杉与马尾松混交林、黄杉与甜楮混交林;2)阳明山黄杉林群落具有残遗性和古老性,其与阳明山所属的亚热带自然条件特征相一致.  相似文献   
10.
一株新分离的云芝栓孔菌Z-1应用于木质素降解及染料脱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木质素是一种非结晶性的复杂三维网状酚类高分子聚合物,被认为是木质纤维素生物质抗降解的天然屏障。探索并开发高效降解木质素的微生物资源已成为近些年来的研究焦点。本研究对新分离的一株具有潜在木质素降解能力的菌株Z-1开展了系列研究。首先通过形态学和系统发育分析将菌株Z-1鉴定为云芝栓孔菌Trametes versicolor。平板定性检测初步表明云芝栓孔菌T. versicolor Z-1具有较强的产过氧化物酶和漆酶能力。以木质素为唯一碳源时,T. versicolor Z-1对木质素的降解率和脱色率分别可达13.38%和26.43%。酶活检测分析表明该菌主要是通过分泌漆酶和锰过氧化物酶(manganese peroxidase,MnP)降解木质素。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及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scopy,GC-MS)对云芝栓孔菌T. versicolor Z-1降解后木质素残渣结构以及代谢物的鉴定分析结果证实了该菌对木质素的强降解能力,并表明该菌对木质素的降解途径包括酚醚键的断裂、芳香环侧链氧化裂解以及芳香环开环反应等。此外,该菌还对多种芳香类染料展现出了强的脱色能力,其中对刚果红、孔雀石绿和考马斯亮蓝R-250 3种染料的脱色率达到100%。本研究表明云芝栓孔菌T. versicolor Z-1具有应用于工业化木质素降解与芳香化合物类染料脱色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