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8篇
  免费   201篇
  国内免费   15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75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72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61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71.
目的:观察分析瑞芬太尼应用于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类患者224例,基于随机分组原则将其分作均等的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接受"瑞芬太尼+丙泊酚"麻醉,对照组患者接受"芬太尼+丙泊酚"麻醉,比较两组的实际麻醉效果。结果:在麻醉效果等方面,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中,瑞芬太尼具有较为理想的麻醉效果,不仅有助于患者尽快尽好恢复,同时还具有不良反应相对较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72.
外周动脉疾病(PAD)与心血管疾病(CV)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有着密切的联系。ACCF/AHA指南建议无症状和症状性PAD患者戒烟并应用抗血小板/抗凝药物。对于存在严重肢体缺血(CLI)的PAD患者应考虑接受腔内与开放保肢手术治疗。即便存在CLI的PAD患者接受如上治疗,有时仍无法为患肢提供足够的血流灌注以消除症状。为建立有效血供,许多研究已经深入细胞治疗层面。内皮干细胞、单核细胞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临床应用中得到了很好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肝细胞生长因子(HGF)也被应用于PAD患者,以诱导血管生成。其中,HGF最有优势,因为它可诱导血管生成却不伴有反应性血管炎及血管通透性增高。同时,血管腔内治疗器械及技术,如药物涂层球囊等也获得较快发展。本文将PAD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3.
目的:探究尼莫地平联合丁基苯酞对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脑微循环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3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8例。对照组给予尼莫地平治疗,实验组给予尼莫地平联合丁基苯酞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脑微循环的变化情况。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88.9%)高于对照组(6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脑血容量(CBV)、脑血流量(CBF)水平均增高,平均通过时间(MTT)水平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CBV和CBF水平较高,MTT较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OS)评分较高、临床并发症发生率较低、6个月病死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尼莫地平联合丁基苯酞可有效改善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脑微循环,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74.
目的:腹股沟疝是外科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手术治疗是腹股沟疝的惟一可靠方法。腹腔镜下腹股沟疝修补术,尤其是完全腹膜外腹腔镜(Totally Extra-preperioneal Prosthetic,TEP)疝修补术,已经成为腹股沟疝治疗的"金标准"。然而,针对65岁以上老年人群,心血管基础疾病较多,全麻风险大,TEP术式疗效是否优于无张力疝修补术还未有报道,本研究拟探讨针对老年人腹股沟疝修补的最佳手术方式。方法:排除两种修补术明确的禁忌症患者,对研究入组的92例≥65岁腹股沟疝老年患者,根据手术方式(TEP术或无张力疝修补术)进行分组,术后分别统计:(1)围手术期评价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并发症、疼痛等级、离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总费用);(2)远期随访指标(术后2年内的慢性疼痛和复发情况)。综合评估腹腔镜下修补术与无张力修补术应用于老年腹股沟疝气治疗的综合疗效。结果:TEP术相比于无张力疝术只显示出在平均减少20 m L出血量及缓解术后24小时1个AVS疼痛数量级的优势(P0.01);在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手术时间、术后96小时疼痛指数、围手术期并发症、住院天数、慢性疼痛指数及远期疗效等主要评价指标中均与无张力修补术相当(P0.05);但却大大增加了手术费用(P0.01)。结论:针对≥65岁腹股沟疝老年患者,尤其是基础疾病多,对医疗费用敏感的人群,开展无张力修补术仍不失为目前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75.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对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消化道肿瘤患者79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将所选患者分为ESD组(49例)和对照组(30例)。ESD组患者采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治愈性切除率、整块完整切除率、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复发、转移情况。结果:ESD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治愈性切除率均为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SD组手术整块完整切除率(63.27%)低于对照组(8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SD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4.08%)显著低于对照组(1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一年内均未出现原发病灶转移及复发。结论:ESD治疗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疗效较好,与传统手术相比,ESD手术并发症较少、且安全性较高,更加适宜临床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76.
目的:比较阴式全子宫切除术与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137例子宫良性病变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按照手术方式将其分为阴式组(行阴式全子宫切除术)和腹腔镜组(行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术后临床指标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阴式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少于腹腔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式组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腹腔镜组,住院总费用低于腹腔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式全子宫切除术较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而言,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7.
为了解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种下类型的遗传关系,对花龟竹(P.edulis‘Mira’)、斑毛竹(‘Porphyrosticta’)、安吉锦毛竹(‘Anjiensis’)、麻衣竹(‘Exaurita’)、黄皮毛竹(‘Holochrysa’)、绿槽龟甲竹(‘Lücaoguijiazhu’)、孝丰紫筋毛竹(‘Purpureosulcata’)等7个新近发表的种下类型进行了AFLP分子标记分析。结果表明,采用筛选的8对引物组合共扩增了1728条条带,多态性条带百分率达98.77%,检测到多态性位点881个。Nei’s遗传多样性指数(H)为0.2736,Shannon信息指数(I)为0.4291。这丰富了毛竹所有23个种下类型的分子亲缘关系研究数据。  相似文献   
78.
目的总结性研究分析手术室麻醉和患者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将2014年6月到2015年4月在安塞县人民医院进行救治的手术室麻醉外科手术1 4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调查分析,采取SPSS 16.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医院共有100例的感染患者,感染率为7.14%,下呼吸道感染的患者为50例,局部浸润麻醉患者的下呼吸道感染率为1.71%,神经阻滞椎管内麻醉患者的下呼吸道感染率为1.71%,明显低于全身麻醉患者中下呼吸道感染率(4.2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时间大于3h患者的下呼吸道感染率和麻醉时间小于3h患者的下呼吸道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喉镜采取气体消毒剂的下呼吸道感染率为1.25%,液体消毒剂消毒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率为4.0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一次性过滤器患者和过滤器消毒循环使用患者的下呼吸道感染率分别为7.00%、4.0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抗菌药物患者和不使用抗菌药物患者的下呼吸道感染率分别为33.33%、2.80%,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呼吸道感染与手术室麻醉过程的麻醉机过滤器类型、喉镜消毒方式、麻醉时间、麻醉方式、麻醉前抗菌药物使用等因素有着密切关系,临床工作中应积极对这些因素采取正确的措施,降低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9.
目的调查肺结核合并下呼吸道大肠埃希菌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病原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5年8月共109例肺结核患者合并下呼吸道感染病例,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3版操作流程分离鉴定,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检出大肠埃希菌的标本主要为痰液(88.07%)。药敏检测提示,大肠埃希菌对阿米卡星、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美罗培南、奈替米星、妥布霉素和头孢哌酮/舒巴坦较敏感,耐药率均20%,可作为临床治疗该菌感染的首选抗菌药物。结论大肠埃希菌是导致肺结核患者下呼吸道感染常见致病菌之一,其耐药性较高,应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同时应提高临床样本的送检率,根据药敏检测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80.
大戟科(Euphorbiaceae)植物小果叶下珠(Phyllanthus microcarpus)由种特异性细蛾科(Gracillariidae)昆虫头细蛾(Epicephala)专门为其传粉,具体包括:头细蛾在雄花上积极采粉,然后为雌花授粉并在其内产卵等极其不同的传粉行为。花气味在维持小果叶下珠与传粉头细蛾专性传粉互利共生关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采用动态顶空吸附法分别收集小果叶下珠雌花和雄花气味,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联用技术分析鉴定其成分,并用峰面积归一法与内标法进行定量,最后通过主成分分析法比较两者间的差异性。结果表明:(1)小果叶下珠花气味中共分离出17种化合物,主要以萜类和脂肪族物质为主;顺-β-罗勒烯在雌花和雄花中含量均最高,为主要气味成分;(2)雌花气味释放量显著高于雄花;(3)雌花和雄花之间气味化学成分存在明显的差异,即具有两性异形性。初步推测花气味出现两性异形性是植物为适应传粉头细蛾极其高度特异的传粉行为(雄花采粉,雌花传粉并产卵)而选择进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