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9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31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81.
应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对来自云南西北部高黎贡山和丽江玉龙雪山的6个冬虫夏草Cordycepssinensis(Berk.)Sacc.,来自德钦地区三个地方的8个阔孢虫草C.crassisporaZang,YangetLi以及来自云南昆明的一个蛹虫草C.militaris(Vuill)Fr.进行分析。18个随机引物获得的RAPD谱带清晰并呈现多态。遗传距离分析表明,冬虫夏草/阔孢虫草与蛹虫草之间存在显著的遗传差异。冬虫夏草与阔孢虫草之间的遗传差异较为明显。在同种虫草个体中,来自同一地方的样本间遗传差异较小,不同地方的样本间遗传差异较大。说明云南虫草的不同地理群体间存在遗传分化。应用UPGMA和NJ法构建的分子系统树将来自不同地方的冬虫夏草及阔孢虫草分别聚在一起,提示RAPD标记在虫草群体中有显著的地区特异性。RAPD作为有效的遗传标记,可在分子水平上研究虫草属的遗传分化、起源和系统演化等。  相似文献   
682.
假单胞菌株M18分泌藤黄绿脓菌素 (Pyoluteorin ,Plt )和吩嗪 1 羧酸 (Phenazine 1 carboxylicacid ,PCA)并抑制多种植物病菌的生长。从M18中克隆双基因调控系统gacS gacA的组成基因gacA ,并构建了该基因抗性插入突变株M18G。在KMB培养基中 ,M18G合成Plt的能力受到完全抑制 ,而PCA的积累约比野生型提高 31倍左右。Plt合成基因簇突变株M18T和在M18G基础上构建的PCA合成基因簇突变株M18GA的Plt和PCA合成的动力学变化表明 ,在M18G菌株中 ,Plt合成的抑制并不引起PCA的过量积累 ,PCA的过量积累也不引起Plt合成的抑制。由此推测 ,gacA在基因表达的水平上全局性地执行着调控功能  相似文献   
683.
【目的】研究黄脂菌素产生菌灰黄链霉菌中编码ArsR家族转录调控蛋白(Arsenical resistance regulator)的xanR3基因的功能。【方法】利用大肠杆菌和链霉菌双亲本接合转移的方法,构建xanR3基因缺失突变株及回补突变株。利用cDNA在相邻同方向的基因间隔区进行PCR确定黄脂菌素生物合成基因簇中的转录单元。利用荧光定量RT-PCR方法进行突变株中黄脂菌素生物合成基因簇转录水平的检测。【结果】对得到的xanR3基因缺失突变株及回补突变株进行发酵,发现xanR3基因缺失突变株产黄脂菌素能力下降,回补菌株中黄脂菌素产量相比缺失突变株有一定程度的恢复,但仍未达到野生型水平。经鉴定,黄脂菌素生物合成基因簇中共有18个共转录单元,其中4个共转录单元在?xanR3突变株中转录水平明显下降。【结论】ArsR家族转录调控基因xanR3是黄脂菌素生物合成的正调控基因。  相似文献   
684.
锌富集对蛹虫草菌丝体内虫草素、腺苷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蛹虫草菌丝体对锌的富集特性,研究锌富集对蛹虫草菌丝体内虫草素、腺苷含量的影响,通过在液体培养基中添加不同质量浓度的锌离子(0~35 g/L),探讨其对蛹虫草菌丝生物量、菌丝体内锌积累量,以及锌的富集对菌丝体内虫草素、腺苷含量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35 g/L锌离子的梯度范围内,蛹虫草菌丝生物量与锌质量浓度呈显著负相关,锌质量浓度35 g/L为蛹虫草菌丝生长极限浓度。锌质量浓度40.0 g/L及以上菌丝生长受到完全抑制。菌丝体内锌的积累量随锌质量浓度的增加而显著升高,锌质量浓度为35.0 g/L时锌积累量可达到193.87 mg/g(干重)。蛹虫草菌丝体内腺苷的含量随锌质量浓度的增加而降低,在锌质量浓度为5 g/L时降幅显著,腺苷含量仅为对照组的17.24%,之后腺苷含量变化趋势趋于水平。腺苷含量的降低可能是因为锌的富集干扰了蛹虫草菌丝体内初生代谢的正常进行。虫草素的含量随锌质量浓度的增加而显著降低,可能是由于其直接前体腺苷含量的降低,或是Zn离子的加入,使得某些被刺激的酶和基因通过转录因子影响了虫草素的合成。  相似文献   
685.
张颖 《菌物研究》2013,11(3):179-181
对4个不同来源人工蛹虫草菌株进行平板试验,在培养条件相同情况下,观察比较其生长情况;对相同菌龄不同菌株菌丝体所含虫草素进行超声波提取。结果表明:峰面积与虫草素含量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精密度高,其中菌株YJ11 3菌丝体虫草素含量最高,为0.505%,其次为菌株YJ11 1、YJ11 4,最低的是YJ11 2,仅0.097%;菌丝湿重依次为YJ11 3〉YJ11 1〉YJ11 4〉YJ11 2;不同蛹虫草菌株菌丝湿重与其虫草素含量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686.
虫草健身胶囊本品是由辽宁省微生物科学研究院多位专家潜心研制,产品中的冬虫夏草菌粉是从新鲜的冬虫夏草中分离得到的菌株,利用我国发射的"961020"返地式卫星搭载,经太空诱变育种而培育出的优质高产菌株,在研究院建立的长自山培育基地精心培育,采用现代生产工艺加工而成的特殊营养食品。其内含虫草酸、虫草素、虫草  相似文献   
687.
蛹虫草与冬虫夏草一样,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是国内公认的可以食用、药用的一种真菌,可以代替冬虫夏草入药,被誉为"东方圣草"。蛹虫草适合人工栽培,物美价廉,市场前景广阔,是农村比较好的快速致富项目。本文对蛹虫草人工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688.
以天然蝉花Cordyceps cicadae做对比,对一株蝉拟青霉Paecilomyces cicadae菌株发酵菌丝体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包括粗成分、生物活性成分、无机元素、氨基酸、脂肪酸等。结果表明:蝉拟青霉菌丝体中虫草多糖的含量为33.2mg/g,甘露醇的含量为78.9mg/g,麦角甾醇的含量为0.6256mg/g,腺苷的含量为1.0620mg/g,钙、铁、锌、硒和锰微量元素的含量分别为5187.59μg/g、207.23μg/g、41.93μg/g、0.087μg/g和28.24μg/g,18种氨基酸齐全,不饱和脂肪酸是优势脂肪酸,以亚麻油酸、油酸为主,其相对含量分别为53.91%和20.63%,与天然蝉花相比,发酵菌丝体中虫草多糖、甘露醇、麦角甾醇、腺苷、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总量和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明显高于后者,其它化学成分和天然蝉花中相应成分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689.
假单胞菌M-18qscR突变株的构建及其对抗生素合成的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革兰氏阴性菌中,全局性调控因子QscR参与菌群传感调节系统,调节多种毒素因子、次生代谢产物、稳定期基因以及参与生物膜形成的基因的表达,它通过与靶基因DNA启动子的调节元件结合,调节基因转录。假单胞菌株(Pseudomonas sp.)M-18是促进植物生长的根际细菌,能同时分泌藤黄绿菌素(pyoluterion,Plt)和吩嗪-1-羧酸(phenazine-1-carboxylicacid,PCA)。运用同源重组技术,构建了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M-18株的qscR突变菌株M-18Q。比较野生株M-18和突变株M-18Q生物合成PCA和Plt的产量,在28℃恒温条件下,在PPM和KMB培养基中M-18Q菌株合成PCA的量分别约为野生型M-18菌株的4~6倍和3~5倍,分别达到480μg/mL和140μg/mL。在PPM培养基中,野生株M-18和突变株M-18Q几乎都没有Plt的合成,而在KMB培养基中,突变菌株和野生型M-18合成Plt的量基本一致。反式互补实验表明,在qscR突变株M-18Q中,PCA生物合成受到抑制而Plt的生物合成却不受影响。phzA基因是吩嗪合成基因簇中第一个基因,phzA‘-’lacZ翻译融合实验表明,qscR基因产物通过抑制PCA合成基因簇的表达,实施负调控作用。结果表明qscR基因是作为一个全局调控基因区别性地调控PCA和Plt的生物合成。  相似文献   
690.
Yang Q  Han B  Xie RJ  Cheng ML 《生理学报》2007,59(2):190-196
本文采用免疫组化、Western blot及荧光实时定量PCR方法,动态观察链脲佐菌素(streptozocin,STZ)诱导的大鼠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发生早期肾脏骨形态发生蛋白-7(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7,BMP-7)、Smad6、Smad7蛋白及mRNA表达。结果显示,在正常及DN大鼠肾小管均有BMP-7、Smad6、Smad7蛋白表达,以胞浆表达为主。DN大鼠BMP-7、Smad6蛋白表达较正常大鼠明显增多(P〈0.05),且BMP-7的mRNA表达呈先增加后降低的状态;而Smad7蛋白和mRNA的表达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状态。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及Ⅰ型胶原(collagen typeⅠ,COL-Ⅰ)mRNA在DN大鼠肾脏表达较正常大鼠明显增多(P〈0.05),且随着糖尿病进展有逐渐增加的趋势。结果提示,作为TGF-β超家族信号分子的一员,BMP-7信号及抑制性Smad通路在DN肾纤维化发生早期可能起重要的反馈性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