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06篇
  免费   80篇
  国内免费   879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50篇
  2020年   63篇
  2019年   52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57篇
  2015年   62篇
  2014年   129篇
  2013年   102篇
  2012年   153篇
  2011年   142篇
  2010年   126篇
  2009年   112篇
  2008年   164篇
  2007年   168篇
  2006年   141篇
  2005年   151篇
  2004年   146篇
  2003年   167篇
  2002年   160篇
  2001年   130篇
  2000年   116篇
  1999年   112篇
  1998年   96篇
  1997年   135篇
  1996年   151篇
  1995年   158篇
  1994年   165篇
  1993年   149篇
  1992年   138篇
  1991年   111篇
  1990年   124篇
  1989年   77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8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包囊游仆虫皮层和营养核的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为研究纤毛虫在不同生理条件下结构的分化及其调节机理,本文应用透射电镜术显示,营养期包囊游仆虫背、腹面皮层表膜下含3种方式排列组成的纵微管层以及深部微管;口区皮层内含高电子密度的杆状小体;口围带小腹基部含电子致密带和小腹托架,棘毛基体基部及基体下微管束形成围棘纤维篮;背纤毛基体下方也含微管结构;大核染色质附着在核膜上,核膜其他区域有规则排列的核孔。  相似文献   
82.
双滴虫类是迄今所知的现存最原始的真核生物类群。以蓝氏贾第虫作为双滴虫类的代表,对其细胞核进行了电镜观察。除了未见有核仁外,还发现其核被膜的横切面上存在有缺口。在缺口的边缘处,核内膜与校外膜是相互连接着的,表明并非切片时所造成的假象。核被膜缺口处常有一核纤层样的薄层分隔核质与细胞质。用高锰酸钾固定细胞以求只保存膜结构时,核被膜缺口仍然可见,上述的薄层即未见到。核被膜缺口的发现证实了李靖炎(1979)的核被膜起源假说所作出的推断。  相似文献   
83.
云南高黎贡山蚤类的生态区系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本文报道了1985年以来对我甸横断山南端高黎贡山东、西坡蚤类生态区系的调查及研究结果。共发现蚤类5科23属47种(亚种)。文中对该山脉蚤类在不同森林植物带的群落结构、种的多样性及均匀度,各种蚤的栖境幅度、宿主多样性进行了陈述和比较,并对蚤类的区系特征、特有种的区系划分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4.
离体小鼠胃切片高亲和性GABA摄取及其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应用同位素示踪法,研究了在37℃Krebs-henseleitbicarbonatebuffer中培育的小鼠胃切片的^3H-GABA摄取及其特性,表明小鼠胃中存在一种高亲和性的(Krn=4μM),最大摄取速度Vmax为2.78Pmol/mg组织/n的,可饱和的,Na^+依赖的GABA摄取系统,摄取的最佳条件为pH7.4,温度37℃,K^+,Ca^2+浓度5mmol/L,Mg^2+浓度2.5mm  相似文献   
85.
刺孢小克银汉霉[Cunninghamella echinulata(Thaxt.) Thaxt. ex Blakeslce]是小克银汉霉属的模式种,多年来因不同作者是否将贝尼尔小克银汉霉(C. bainieri Naum.)包含在内而对此种持广义(sensu lato)或狭义(scnsu stricto)的不同理解。我们在国内分离到51株刺孢小克银汉霉(广义)菌种,经与获自css的7株菌(包括刺孢小克银汉霉的模式菌种在内)和IMI的1株菌(原定名称均为刺孢小克银汉霉)一起研究后,根据它们的无性型形态特征有明显不同但在配合试验中又可互相配合形成可育的接合孢子的结果,认为将它们处理为同一个种的两个不同变种较为合理.其中,13株中国的菌和3株CBS及IMI的菌被鉴定为刺孢小克银汉霉原变种(C. echinulata var. echinulata);其余的38株中国的菌和5株CBS的菌被鉴定为轮生刺孢小克银汉霉变种(新组合)[C. echinulata var. verticillata (F. S. Paine.) comb. nov.j.以‘轮生(verticillata)’作为新组合变种的加词是根据与贝尼尔小克银汉霉同物异名的‘轮生布拉小克银汉霉(C. blakesleeana var. verticillata (F. S. Paine) Baijal & B. S. Mchrotra)’而来的.在前人的工作中,对刺孢小克银汉霉持狭义理解的作者往往根据孢子枝的分枝方式、巨型暗色孢子的有无、以及40℃能否生长来区分这两个分类群.对刺孢小克银汉霉持广义理解的作者则认为这些特性毫无意义.我们同意后面两个特性意义不大,因为二者的许多菌系都能形成巨型暗色袍子并在40℃生长,但认为孢子枝分枝方式确实是区别这两个分类群的重要依据.此外,根据产孢构造的种类、孢子枝主枝的直径、孢子枝第一次分枝的数目、分枝长度、孢子枝主枝的顶生泡囊形状以及其直径等性状综合考虑,这两个分类群是不难明确区分的,对12株刺孢小克银汉霉原变种和13株轮生刺孢小克银汉霉相互之间所进行的配合试验结果表明,在具一定性亲和力的(+)、(一)菌系同时存在时,两个变种内和变种之间均可形成可育的接合孢子。对上述三种配合的各六对菌所形成的有性型形态的研究结果则表明,除轮生刺孢小克银汉霉变种内形成的接合孢子的壁往往较厚外,各种配合形成的有性型形态基本上是一致的.我们研究组的其他成员最近曾对小克银汉霉的22株菌进行了rDNA的ITS区的PCR产物长度测定,其中包括了刺孢小克银汉霉原变种和轮生刺孢小克银汉霉变种的各3株菌,它们的平均长度(bp)分别为890±7.5和915±7.6.这个结果也支持了我们在这两个分类群可以互相配合的情况下仍将它们作为两个不同变种的处理.这两个分类群虽然已被发表多次,但它们的描述和绘图均过于简单而未能充分显示出它们的区别性特征,因此我们在本文中再次作了描述并再次提供了详尽的线条图和显微照相.  相似文献   
86.
固定化虫荧光素酶光纤传感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固定化虫荧光素酶光纤传感器蔡谨,王顺光,杨歧生,吉鑫松(浙江大学化工系生化教研室,杭州310027;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200031)关键词虫荧光素酶,ATP,固定化酶,光纤生物传感器ATP是生物体内极为重要的能量物质。如何准确快速地定量A...  相似文献   
87.
包囊游仆虫休眠包囊中,各类纤毛器的纤毛基体上方的大部分纤毛杆退化,或仅保留毛基体,有时部分额腹棘毛的毛基体也瓦解消失。残留纤毛的纤毛杆周围微管和中央微管仍具有“9 2”结构特征,也有少数纤毛杆出现2套“9 2”微管共处于一层纤毛膜内的现象。毛基体中周围三联体微管的中央形成微管形结构聚合体,基体附属结构仅存在基体间连接及纤毛器托架的残余物;非纤毛区皮层表膜下未见微管层。纤毛区皮层含纤毛器腔周围微管层(相当于表膜下微管层)、纤毛器深部及附近的微管束和分散的微管群。并且,纤毛区皮层囊泡内含有呈不同形态的纤毛杆结构;大核核孔明显变大,核孔数目减少,核孔内膜附着染色质。  相似文献   
88.
89.
Makha.  D 《昆虫分类学报》1995,17(1):35-37
苏里南Edaphus属二新种(鞘翅目:隐翅虫科)DewanandMakhan荷兰,乌特勒克市,Giessenplein81号,3522KG关键词鞘翅目,隐翅虫科,Edaphus属,新种,苏里南本文记述采自南美洲苏里南北部丛林落叶下的Eda户bus属隐...  相似文献   
90.
宁夏毛绥螨属一新种:蜱螨亚纲:囊螨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记述采自宁夏角川市郊柳树寄生多孔菌体上的毛绥螨属1新种-殷氏毛绥螨Lasioseius yini,sp.nou。,模式标本保存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地方病防治所和沈阳农业大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