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7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通过2008—2009年的田间系统调查和室内鉴定,明确了丹东地区越橘园虫害的发生种类、分布和危害程度。据调查,丹东地区越橘园害虫共有5目、13科、22种。为害越橘的主要是鞘翅目和鳞翅目害虫,主要为害越橘的根、叶、花、果实,严重影响越橘的生长发育以及果实的质量。同时提出了防治越橘园虫害的建议,指出害虫的防治应采用以生物防治为主,辅以化学防治,以减少环境污染、满足越橘园有机生产的要求。  相似文献   
62.
印楝素对褐飞虱诱导的水稻植株挥发物释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固相微萃取法收集施用印楝素对褐飞虱诱导的水稻挥发物,并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其进行分离和鉴定.共收集到褐飞虱为害稻株挥发物25种,其中已定性组分14种,以倍半萜类化合物(9种)为主.褐飞虱为害稻株挥发物比健康稻株多柠檬烯、芳樟醇、水杨酸甲酯、未知6、未知7、姜烯、橙花叔醇、正十七烷8种组分.印楝素处理未导致新的挥发物组分产生,但使褐飞虱诱导的挥发物组分相对含量发生变化.印楝素的浓度导致柠檬烯、芳樟醇、水杨酸甲酯、未知6、姜烯、正十六烷6种组分相对含量发生明显变化;而水杨酸甲酯、未知6、未知7、姜烯、橙花叔醇5种挥发物组分相对含量因施药天数不同而存在显著差异;印楝素与水稻品种、害虫密度等生物因子间的互作使所有虫害诱导挥发物组分相对含量均发生显著改变.  相似文献   
63.
转基因食品(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s.GM)是以转基因生物为原料加工而成的食品。对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争论主要集中于它对人和环境影响两个方面。其一是外源基因不是自然遗传的基因.它是否稳定.是否也像有害物质一样能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内.对人体造成意想不到的伤害。如食物过敏或者通过转基因作用而产生有害遗传性状对人的身体健康有害.或者发生有害基因的扩散。其二是转基因生物对农业和生态环境的影响如何。如抗病虫害的转基因作物在一定时期后可能使病虫产生抗性并且遗传.  相似文献   
64.
《昆虫知识》2004,41(4):294-294
《中国植保资讯网》由于今年稻飞虱、稻纵卷叶螟迁入虫量大,6月份的多雨气候条件又有利于迁入虫源繁殖而不利于药剂防治,造成6月下旬稻田稻飞虱及稻纵卷螟残虫量大,渝东南部及南部地区虫量明显高于其它地区。白背飞虱百丛虫量:渝东南部的秀山县1 62 3 0头,为2 0 0 3年同期的3 1倍。稻纵卷叶螟亩残虫量:秀山县3 5 93 5头,为特大发生年1 986年的3 49倍。根据6月下旬田间残虫量并结合7月份天气预报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预计白背飞虱、稻纵卷叶螟7月上、中旬主害代在东南部地区特大发生,低龄幼(若)虫发生期7月中旬。其余地区为中等至大发生。重…  相似文献   
65.
超级工程菌剂和解毒酶制剂的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乔传令 《动物学杂志》2004,39(1):105-105
“超级工程菌剂和解毒酶制剂的开发”是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农业虫鼠害综合治理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承担的国家环境科技发展“十五”计划目标中“水污染控制技术与治理工程”重大专项、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课题。该工作一直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自然科学基金(NSFC).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项  相似文献   
66.
虫害诱导植物挥发物(HIPVs):从诱导到生态功能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植物被植食性昆虫危害后,其地上和地下部分均能释放虫害诱导植物挥发物(HIPVs).HIPVs不仅能招引植食性昆虫的天敌,而且还可对植食性昆虫和临近植物产生影响,从而调节植物、植食性昆虫、天敌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根据最近的研究结果,主要就HIPVs的诱导物类型、虫害后植物体内的早期信号和信号传导、HIPVs的合成、释放、组成,以及其生态功能等进行了系统性的综述,并提出了今后该领域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7.
中国北部湾白骨壤红树林的虫害与研究对策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范航清  邱广龙 《广西植物》2004,24(6):558-562
危害北部湾白骨壤的主要害虫是广州小斑螟 (Oligochroacantonella)幼虫、双纹白草螟 (Pseudcatharylladuplicella)幼虫和广翅蜡蝉 (Euricaniasp.)成虫。广州小斑螟喜食害白骨壤叶片 ,造成大量叶片的枯干和枝条的死亡 ,最高可导致林木 73 %的叶面积危害。室内培养发现广大腿小蜂 (Brachymeriasp .)、啮小蜂 (Tetrastichussp .)可寄生广州小斑螟的蛹 ,终止其羽化过程。虫害具有突发性、专一性、快速扩展的特点。海水淹没可明显抑制虫害。讨论了虫害的发源、爆发的原因、生态效应和防治途径 ,并指出深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68.
大豆虫害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是一种含有丰富蛋白质的豆科作物,又叫黄豆、青豆、黑豆,大豆具有一定的营养价值,可以做我们平时使用孙吴豆油,还可以做各种豆制品。豆饼还可以作为家畜的饲料,大豆原产于我国,分布广,适应性强,全国各地均可种植,但在我国北方种植的面积较多,大豆为一年生草本植物,品种的不同可长到30—90cm不等,大豆属于植物界,种子植物门,被子植物亚门,双子叶植物纲,豆目,蝶形花科,大豆属,大豆种。大豆也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大豆不耐涝,有机质丰富的土壤适于生长,从苗期就有病虫的危害,所以做好大豆的病虫害防治是增产增收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69.
1991—2010年中国棉花病虫害经济损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棉花病虫害发生种类繁多和暴发频繁,是威胁我国棉花安全生产的重要因素,但对其变化趋势与实际危害损失不清楚。【方法】本文利用中国植物保护统计数据、棉花产量数据和农田土地覆盖类型分布遥感数据,重点分析了中国1991—2010年20年期间棉花病虫害发生面积、防治程度、挽回损失量、挽回损失率和实际损失率的变化趋势。【结果】分析结果表明:1)1991到2010年棉花虫害发生面积、防治面积分别下降24.2%和15.1%,但由于害虫发生强度增加15.9%,导致虫害防治后挽回损失量和实际损失量仍分别增长25.3%和22.4%;而棉花病害发生面积、防治面积、防治后挽回损失量与实际损失量都分别增加了16.2%,38.3%,303.8%和175.4%。2)无论是发生面积、防治面积、防治后挽回损失量拟或实际损失量,棉花虫害造成的影响程度均高于病害。3)尽管开展了一系列控制措施,但棉花病虫害实际损失率还是从1991年的4.0%上升到2010年的5.7%;其中,由于虫害引起实际损失量从1991年的19.06万t到2010年的23.33万t,病害引起棉花实际损失量从3.90万t到10.72万t。4)1991—2010年20年期间棉花病虫害主要分布在我国黄河流域和新疆地区。【结论】我国棉花病虫害危害仍严重,而且未来有加重的趋势。建议加强农田景观变化和气候变化等对棉花病虫害发生与灾变的风险评估和监测预警,开展区域性棉花病虫害综合治理研究,并建立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70.
[目的]为明确枸杞红瘿蚊拟长尾小蜂Pseudotorymus jaapiellae Yang et Chen对枸杞红瘿蚊Gephyraulus lycantha Jiao&Kolesik诱导产生虫瘿挥发物的选择差异性,解析影响其寄主选择的信息化学物质.[方法]采用Y型嗅觉仪,测定枸杞红瘿蚊拟长尾小蜂的孕卵雌蜂对受枸杞红瘿蚊为害的幼嫩虫瘿和成熟虫瘿挥发物的行为选择偏好;通过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影响该寄生蜂产卵选择的不同发育阶段虫瘿挥发物成分变化与差异.[结果]与枸杞健康花蕾相比,枸杞红瘿蚊拟长尾小蜂明显趋向于选择受枸杞红瘿蚊为害的虫瘿,尤其是幼嫩虫瘿对孕卵雌蜂具有更显著的吸引作用(P<0.01),其中有95%的寄生蜂选择幼嫩虫瘿,仅有5%的寄生蜂选择健康花蕾;不同发育阶段虫瘿与健康花蕾的挥发物种类和释放量存在明显差异,幼嫩虫瘿的挥发物种类最多,达61种,成熟虫瘿和健康花蕾分别为52种和54种;酮类和萜类化合物是枸杞花蕾受害后新出现的物质,其中萜类化合物仅存在于幼嫩虫瘿中,酮类化合物随着虫瘿的成熟,其含量逐渐升高.[结论]枸杞红瘿蚊拟长尾小蜂能够通过对枸杞不同发育阶段受害虫瘿的特异性挥发物进行寄主识别,从而定位寄主,实现对害虫枸杞红瘿蚊的种群调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