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9篇
  免费   111篇
  国内免费   616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57篇
  2022年   57篇
  2021年   54篇
  2020年   51篇
  2019年   53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45篇
  2016年   52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65篇
  2011年   69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62篇
  2008年   87篇
  2007年   80篇
  2006年   69篇
  2005年   57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991.
古田山青冈林优势种群生态位特征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18  
胡正华  于明坚 《生态学杂志》2005,24(10):1159-1162
利用样方法进行野外调查,每个样地大小20 m×20 m。采用生态位宽度、生态位相似比例和生态位重叠值公式统计分析了古田山自然保护区青冈林优势种群生态位特征。结果表明,古田山青冈林中青冈、马银花、木荷、甜槠、麂角杜鹃等具有较大的生态位宽度,其Bi、Ba分别为0.7974、0.6435、0.6272、0.5908、0.5783和0.7770、0.4012、0.4745、0.4171、0.4303;而光叶石楠和栲树的生态位宽度较小,Bi、Ba仅为0.3966、0.2716和0.1441、0.0825。生态位宽度大的种群间生态位相似比例较高,如青冈与马银花、麂角杜鹃的生态位相似比分别为0.6134、0.6056;反之则低,如光叶石楠和栲树生态位相似比为0.1039。生态位重叠与生态位宽度有一定的联系,高生态位宽度种群间的生态位重叠通常较大,反之则低。  相似文献   
992.
SARS冠状病毒E、M基因序列比较及B细胞抗原表位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比较SARS冠状病毒分离株E、M基因序列及氨基酸序列之间的差异,分析E、M蛋白的可能B细胞抗原表位。利用Lasergene软件包中的Editseq将E、M基因从SARS-CoV全基因序列中截取出,再翻译成氨基酸序列,用Clustal X软件分析它们之间的异同,然后利用Protean软件进行氨基酸序列分析,预测E、M蛋白的B细胞抗原表位。结果证明SAPS-CoV的E、M基因序列相当保守,变异甚少,并分别预测出E、M蛋白有2段和7段可能为B细胞抗原表位。  相似文献   
993.
细胞毒性T细胞表位是由8~10个连续的氨基酸残基构成的特殊肽段。本文对基于基序、基于结构、基于人工神经网络和隐马尔可夫模型的各类细胞毒性T细胞表位预测方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994.
以沙坡头地区人工固沙植物为研究对象,扩展了Hutchinson提出的n维超体积生态位概念,定义固沙植物种的水分生态位适宜度是该种的最适水分生态位与现实水分资源位之间的贴近度。水分生态位适宜度的大小表示植物对土壤水分的利用程度。根据几何平行度方法建立了新的数学模型。实例计算结果表明,利用新模型计算结果比常用的百分比相似性公式计算的结果有较合理的数值分布;实验条件下的合理营林密度为5000株/hm^2,营林方式为柠条与油蒿均匀混播,此种情况下水分生态位适宜度最高,相应林木覆盖率最大。在试验条件下,油蒿和柠条纯林的水分生态位适宜度平均值低于混播下的值。关于不同种植密度下水分生态位适宜度的变化规律,呈现随密度增加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由于油蒿是浅根系植物,利用土壤上层水分;柠条是深根系植物.利用土壤下层水分;二者适当混播后可使土壤水分合理分配和充分利用,因此混播下具有较高的水分适宜度值,而且实验条件下能够实现稳定共存,达到较好的防风固沙效果。  相似文献   
995.
安太堡矿区植被恢复过程主要种生态位梯度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生态位宽度与生态位重叠指数,结合TWINSPAN分类与DCA排序,研究植被恢复过程中优势种生态位的梯度变化,以及这些种在不同群落类型中的地位、各群落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TWINSPAN结合DCA对生态位宽度进行分析,可以很好地反应种的生态位梯度和以这些种为优势种的群落的结构梯度和环境梯度,同时还可以看出光因子和水分是决定优势种生态位梯度变化的主要因子。各优势种的生态位在不同群落中又随种类组成的变化而变化,这种变化反映了森林群落的植被恢复效果最好,灌丛群落植被恢复效果普遍好于草地群落,而森林群落中刺槐和油松混交恢复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996.
汾河水库及河道中优势硅藻生态位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采用Levins生态位宽度公式和Petrailis生态位特定重叠指数测定了汾河水库和河道中 5 0个主要硅藻种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 ,并对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 ,结果表明 ,着生硅藻中的原子舟形藻、眼斑小环藻、平卧桥弯藻、尖菱形藻、短小舟形藻、线形曲壳藻、阿尔夫舟形藻等生态位最大 ,浮游硅藻中 ,以具星小环藻、团聚小环藻、眼斑小环藻生态位最宽 ;同时表明 ,生态位宽度大的种与其它种的生态位重叠也较大。生态位重叠表明 ,着生硅藻中 ,生态位重叠普遍偏高 ,河道中 ,清洁水体指示种普通等片藻进攻性最强 ,水库中以α -中污和 β-中污带生物比索曲壳藻进攻性最高。从生态位普遍重叠指数分析 ,浮游硅藻明显小于着生硅藻 ,表明浮游生境下 ,硅藻分化明显 ,着生环境中 ,硅藻对资源利用充分  相似文献   
997.
以演变时间为生态位维 ,通过分析物种的生态位体积和生态位重叠 ,研究了荒漠生态系统恢复演变过程中固沙植物种间生态位关系的变化 ,同时也探讨了物种更替的生态学机制。这一研究对于实现沙区固沙植物群落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98.
采用表位合成多肽免疫获得编码人源抗体的基因材料,抗体轻重链可变区基因通过剪接重叠延伸(SOE)技术进行组装后,亚克隆入噬菌体粒中构建免疫库。以重组制备的A型肉毒毒素保护性抗原为配体筛选结合子,ELISA鉴定,获得具有较高抗原结合力的噬菌体克隆,进行基因测序和家族定位分析。结果显示,表位合成多肽免疫,成功构建了库容大于10^8的重组抗体库。体外3轮免疫淘筛,筛选到人源A型肉毒抗毒素克隆,基因结构分析表明,其中ScFvB17全长750bp,可编码250个氨基酸残基:VH属于VH4家族,369bp,编码123个氨基酸残基;Vκ属于κ链Ⅱ家族,336bp,编码112个氨基酸残基。基因的同源分析表明,这是一株特异的单链抗体新基因。  相似文献   
999.
甘肃民勤地区不同地下水埋深花棒蒸腾耗水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采用非称重式地下水恒位补偿蒸渗仪稳定供水系统、气候观测、土壤含水量测定等方法,研究了1995年分别定植于地下水埋深为1.6m、2.6m和3.6m蒸渗仪栽培池中的1年生花棒(Hedysarum scoparium)从1995年至2000年单株的蒸腾耗水规律。结果表明:(1)花棒不同生长阶段(年龄)蒸腾耗水对地下水埋深具有不同的响应特点。1年生花棒2.6m和3.6m地下水埋深条件下蒸腾量分别比1.6m高出188.35mm和113.7mm;4年生花棒蒸腾耗水量比1年生有显著增长,1.6m、2.6m和3.6m地下水埋深的花棒蒸腾量分别为440.96mm、397.78mm和471.88mm,较1年生增长了3.5倍、0.39倍和1.2倍;6年生各地下水埋深蒸腾量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或稳定趋势,2.6m和3.6m埋深分别比4年生下降了16.3%和36.7%,而1.6m埋深几乎不变;(2)生长季花棒蒸腾耗水占全年蒸腾量的绝大部分,但由于受气候、不同生长阶段植物生理生态以及土壤含水量分布等的影响,各水位1年生和6年生花棒生长季蒸腾耗水主要集中在径生长期(7~8月份),而4年生花棒各水位条件下生长季不同阶段蒸腾耗水相差不大,同一生长季内各水位间的蒸腾耗相差较小;(3)生长季花棒蒸腾耗水量与环境因子单因素关系分析表明,不同地下水埋深条件下花棒蒸腾耗水主要相关因子不尽相同.但其机理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00.
腾冲热海眼镜泉粉红色菌藻席的细菌组成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应用免培养法系统研究眼镜泉粉红色菌藻席的细菌组成。经过克隆筛选,测定了23个克隆的16S rDNA插入片段的近全序列。与GenBank的序列进行比对和相似性分析,结果表明,组成该菌藻席的细菌分属于Proteobacteria、Firmicutes、Bacteroidetes、Actinobacter、Deinococcus-thermus、Aquificals 6个类群(phylum),表现出了高度的细菌多样性。结合分析温度相近的5个热泉:Octopus spring、Haegindi and Fluidir spring、Olkelduhals、Grendalur spring中的菌藻席细菌组成,表明生态位相近的不同环境中,其物种组成相近。Aquificales是中性或弱碱性高温热泉菌藻席群落的优势物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