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3篇
  免费   100篇
  国内免费   336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69篇
  2011年   68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63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观察地佐辛抑制依托咪酯所致肌阵挛时对患者的心率和平均动脉压的影响。方法:选择120例择期全麻手术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地佐辛0.1 mg/kg),每组60例。在依托咪酯麻醉诱导前,实验组患者静脉注射地佐辛,对照组静脉注射等容积生理盐水。5分钟后,两组均静脉注射依托咪酯0.3 mg/kg麻醉诱导,记录和比较两组患者在给予地佐辛和生理盐水前(T0期)、给予地佐辛和生理盐水后5分钟(T1期)、给予依托咪酯后2分钟(T2期)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的变化情况,并观察其有无肌阵挛及肌阵挛的程度。结果:对照组患者肌震颤的发生率为60%,实验组无患者发生肌震颤,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T2期平均动脉压均较同T0、T1期显著下降,但对照组和实验组患者T2期平均动脉压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T0、T1和T2三期心率无明显变化(P0.05),实验组T2期心率较T0和T1期明显下降,亦明显低于对照组T2期心率,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地佐辛预处理抑制依托咪酯麻醉诱导所致肌阵挛时,其对患者的平均动脉压无明显影响,可使心率减慢,但心率处于正常范围内。  相似文献   
992.
为了探明刺五加鲨烯合酶(squalene synthase,SS)、鲨烯环氧酶(squalene epoxidase,SE)和β-香树酯醇合成酶(β-amyrin synthase,β-AS)基因家族各成员中靶点基因在内生青霉P116-1a提高皂苷含量的作用机制,我们利用Real time PCR法检测了回接P116-1a对刺五加SS、SE和β-AS基因家族各成员表达的影响;应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总皂苷含量变化,并以SPPS17.0软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回接菌株P116-1a后,SS1的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SS2呈先高后低的变化趋势。SE1的表达量显著提高(p0.05)。回接的早期,P116-1a显著抑制了SE2的表达(pAS20.05),之后回复正常。β-AS1呈现先高后低的变化趋势与SS1的变化趋势相似;β-基因的表达量显著提高(p0.05)。菌株P116-1a显著提高了刺五加的皂苷含量(p0.05)。SS2、SE1和β-AS2的表达量变化与刺五加的皂苷含量变化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我们初步判断,SS2、SE1和β-AS2是P116-1a提高刺五加皂苷含量的作用靶点基因。  相似文献   
993.
为研究单硝酸异山梨酯(IM)与牛血清白蛋白(BSA)之间的相互作用,用紫外-可见光谱法和荧光光谱法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IM与BSA形成基态复合物从而猝灭BSA的内源性荧光,猝灭机理为静态猝灭。通过计算得出IM与BSA的结合常数Kb及结合为点数n。根据热力学参数确定了IM和BSA之间的作用力类型主要为静电引力。生成自由能变驻G为负值,表明IM与BSA的作用过程是一个自发过程。同步荧光光谱表明IM对BSA构象产生很微弱的影响,使BSA腔内疏水环境的极性减弱。同步荧光光谱显示两者的结合位点更接近于酪氨酸,两者的结合部位主要位于亚螺旋域ⅢA中。Hill系数nH1,表明IM有正协同作用。为后续硝酸脂类药物的研发和进一步探讨IM在生物体内与蛋白质的作用机制和生物学效应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94.
甲基法尼酯在甲壳动物中的生理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甲基法尼酯是一种类倍半萜烯激素,与昆虫的保幼激素在结构和功能上相似,是重要的内分泌调控因子。MF与甲壳动物的蜕皮、形态建成、渗透压调节、卵巢发育等生理活动的调控密切相关。主要就甲基法尼酯在甲壳动物中的生理功能、分子作用机制及其合成代谢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进一步深入探讨甲基法尼酯的作用机制和解决虾蟹类养殖实践中的性早熟与亲本发育不良等难题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95.
为揭示亚热带森林对未来全球变暖的生理响应特征,本研究以杉木为研究对象,利用开顶式增温方式模拟气候变暖,研究其对叶片和细根丙二醛含量、活性氧代谢、渗透调节物质含量以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1)增温显著增加杉木叶片和细根的丙二醛含量,且叶片丙二醛含量显著高于细根,说明增温加剧了杉木叶片和细根氧化损伤,且叶片氧化损伤程度高于细根;(2)增温后,杉木叶片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细根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则增加;(3)增温显著提高了杉木叶片过氧化物酶活性,对杉木细根抗氧化酶活性无显著影响;(4)增温后,杉木叶片和细根活性氧含量未发生显著变化,杉木叶片活性氧含量显著高于细根。综合分析表明,尽管增温增加了杉木叶片和细根的氧化损伤,但杉木可以通过提高抗氧化保护酶活性(叶片)和积累较多的渗透调节物质(细根)来维持体内活性氧代谢平衡。可见,杉木地上和地下部分器官间的相互合作与协调使杉木能有效地适应高温环境。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探讨托吡酯联合左乙拉西坦对难治性癫痫患儿脑电活动、免疫球蛋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9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难治性癫痫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研究组(n=40)、对照组(n=40),均予原抗癫痫药物治疗方案,并积极预防并发症,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儿给予托吡酯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左乙拉西坦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疗效、脑电活动、免疫球蛋白水平、不良反应、生活质量。结果:研究组治疗3个月后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0.00%(36/40),高于对照组的70.00%(28/40)(P0.05)。两组患儿治疗3个月后癫痫样放电量、α波、β波、θ波、δ波数量均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治疗3个月后免疫球蛋白A(Ig A)、免疫球蛋白G(Ig G)水平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治疗3个月后免疫球蛋白M(Ig M)水平未见显著变化,且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患儿治疗3个月后发作担忧、社会功能、情绪、精力等评分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难治性癫痫患儿经托吡酯联合左乙拉西坦治疗后,患儿脑电活动得到有效控制,患儿免疫功能及生活质量均得到有效改善,用药安全性较好,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97.
蔗糖转运蛋白(sucrose transporters,SUTs)属于跨膜转运蛋白,大多数参与蔗糖的吸收和转运。迄今为止,对高粱蔗糖转运蛋白知之甚少,为进一步研究高粱蔗糖转运蛋白家族(SbSUTs),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SbSUTs的6个成员(编号SbSUT1~SbSUT6)进行蛋白理化性质、基因结构、蛋白结构、同源性及系统进化树构建等分析。结果表明:SbSUTs是一种无信号肽、定位于质膜和叶绿体类囊膜上的疏水性膜蛋白;SbSUTs均具有GPH结构功能域,是高度保守的蛋白;α-螺旋和无规卷曲是主要的二级结构元件,其三级结构较为相似。本研究为探究SbSUTs蛋白家族在高粱的蔗糖吸收及转运中的功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98.
目的:研究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和急性髓系白血病治疗中地西他滨单药及联合半程和全程HA方案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择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入院的80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与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参考不同治疗方式分为研究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研究组选用地西他滨联合全程HA方案治疗,对照组选用地西他滨联合半程HA方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血小板、中性粒细胞减少持续时间、缓解率、总反应率及毒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治疗后血小板、中性粒细胞减少持续时间与缓解率、总反应率及毒副反应发生率依次为(10.18±0.98)d、(11.57±1.34)d、70.00%、82.50%、7.50%,对照组治疗后血小板、中性粒细胞减少持续时间与缓解率、总反应率及毒副反应发生率依次为(16.45±1.46)d、(18.03±1.92)d、30.00%、60.00%、25.00%。研究组较对照组治疗后血小板、中性粒细胞减少持续时间更短,缓解率及总反应率更高,毒副反应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地西他滨联合全程HA方案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和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效果优于地西他滨联合半程HA方案,且毒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999.
摘要 目的:观察参芍胶囊联合单硝酸异山梨酯片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疗效及对TLRs/MyD88/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纳入我院于2018年3月~2021年1月间收治的UAP患者119例,据入院单双号顺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单号)和研究组(双号),对照组59例,接受单硝酸异山梨酯片治疗,研究组60例,接受参芍胶囊联合单硝酸异山梨酯片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疗效、心功能指标、TLRs/MyD88/NF-κB信号通路相关指标表达、心绞痛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心肌损伤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治疗4周后的心电图疗效、临床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4周后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高于对照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4周后的心绞痛发作次数少于对照组,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4周后的心肌钙蛋白(cTn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 N末端B型钠尿肽原(NT-proBN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4周后的TLRs2、TLRs4、NF-κB、MyD88表达量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8.47%,研究组为11.67%,组间对比无差异(P>0.05)。结论:单硝酸异山梨酯片与参芍胶囊联合治疗可有效缓解UAP患者心绞痛症状,保护患者心功能,阻止疾病进展,主要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TLRs/MyD88/NF-κB信号通路相关指标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000.
肠道微生物与胆汁酸代谢密切相关,肠道微生物参与了胆汁酸在肠道中的修饰过程;肠道微生物通过法尼醇受体影响胆汁酸的合成;肠道微生物通过调节胆汁酸的代谢影响机体健康,反过来胆汁酸也可以通过调节肠道微生物菌群的组成影响机体健康。肠道微生物与胆汁酸代谢间的稳态影响着机体健康,现对肠道微生物与胆汁酸代谢及其相互影响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