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5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127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6篇
  1987年   5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鹰羽蛾属Gypsochares昆虫全世界已记录7种,主要分布于古北区北部和东洋区南部。本文列出了该属的世界名录,提供了中国鹰羽蛾属分种检索表,记述了该属2新种。模式标本保存在南开大学生物系昆虫标本室。  相似文献   
52.
[目的]克隆、表达小麦蓝矮病(WBD)植原体胸苷酸激酶基因(tmk),并分析酶活性,进一步研究胸苷酸激酶在植原体感染宿主及繁殖过程中的功能和作用机理,更好地防治植原体病害.[方法]PCR方法扩增tmk基因并进行序列分析,连接pET30a( )表达载体后原核表达,经Ni-NTA柱层析纯化后进行酶催化活性分析.[结果]首次从小麦蓝矮病(WBD)植原体基因组中分离出胸苷酸激酶基因(tmk),该基因包含tmk-1和tmk-2两种,大小分别为630 bp和624 bp,其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均包含3个与结合NTP/NMP相关的保守功能区.表达的融合蛋白TMK-1活性极低,酶活仅16.4 U/mg,而 TMK-2酶活高达112.41 U/mg,且其最适催化条件为32℃、pH 7.3、1.5 mmol/L Mg2 和 1 mmol/L ATP.[结论]分析了胸苷酸激酶活性中心的一级结构序列及其催化活性随条件变化而改变的性质,为深入研究小麦蓝矮病植原体胸苷酸激酶在侵染寄主及其在宿主体内增殖的转录性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3.
我国和世蓝浆果的发展前景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2  
蓝浆果是具独特保健作用、生食加工皆宜的适于我国红黄壤地区开发的新兴经济作物。通过对美国一些研究机构和苗圃的考察及参加在智利举行的第七届国际蓝浆果研讨会,对目前世界蓝浆果的发展状况、趋势及一些最新研究成果作了概述,对我国发展蓝浆果的前景、方向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4.
蓝尾石龙子的生长、两性异形及雌性繁殖   总被引:31,自引:4,他引:27  
杜卫国  计翔 《动物学研究》2001,22(4):279-286
报道蓝尾石龙子(Eumeces elegans)的生长、两性异形和雌性繁殖,性成熟个体体色的两性差异显著,成年雄性体长、头长和头宽显著大于成年雌性,幼体体长生长率无显著的两性差异。成年雄体体长生长率显著大于成年雌体,因此,个体大小的两性异形是性成熟后发生的,体长小于50mm的幼体,头长和头宽无性差异;当体长大于50mm。雄性头长和头宽随体长的生长率显著大于雌性。并导致头部大小的两性异形,并随个体发育变得越来越显著,蓝尾石龙子产卵雌体的最小体长为69.3mm,大于此体长的雌体均年产单窝卵。窝卵数、窝卵重和平均卵重均与雌体体长呈正相关,平均值分别为6.4、2.783和0.554g。窝卵数与雌体产后状态无关,蓝尾石龙子雌体主要通过增加窝卵数和卵大小来增加繁殖输出。  相似文献   
55.
应用基因组原位杂交鉴定蓝粒小麦及其诱变后代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杨国华  李滨  刘建中  英加  穆素梅  周汉平  李振声 《遗传学报》2002,29(3):255-259,T001
应用基因组原位杂交技术(GISH)对普通小麦(Triticum aestivumL.)和长穗偃麦草[Agropyron elongatum(Host)Beauv,2n=10x=70]杂交后选育出的蓝粒小麦蓝-58及其诱变后代的染色体组成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GISH可方便地检测到小麦遗传背景中的长穗偃麦草染色体或易位的片段。如前人报道,蓝-58(2n=42)是一个具有2条长穗偃麦草4E染色体的异代换系(4E/4D)。LW004可能是一个具有两对相互易位染色体的纯合系,其田间表现磷高效特性,LW43-3-4为41条染色体的蓝单体(40W 1’4E),种子颜色为浅蓝色,通过此法还检测出一些染色体结构发生很大变异的材料如4E的单端体(40W 1‘4E),种子颜色为浅蓝色,通过此法还检测出一些染色结构发生很大变异的材料如4E的单端体(40W 1‘t4E)以及组型为39W 1‘4E 1‘t4E的个体,此项研究结果更为直观地表明控制蓝粒体状的基因的确在来自长穗偃麦草的染色体上。同时说明有效的突变方法与灵活方便的检测手段的有机结合在染色体工程材料的创制和染色体工程育种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6.
江西上饶朝阳磷矿新元古代晚期陡山沱组微体化石新材料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江西上饶朝阳磷矿新元古代晚期微体化石产于上震旦统陡山沱组上部含磷地层中,微体化石组合包括疑源类Asterocapsoides sp.,Megasphaera inornata,Meghystrichosphaeridium chadianensis,M.gracilentum,丝状蓝绿藻Siphonophycus septatum,S.robustum,S.tpicum,S.kestron,S.soldium,Oscillatoriopsis sp.和Slome nunavutensis,及可能的多细胞藻类。该化石组合的发现为中国南方扬子区陡山沱组含磷岩系中微体化石生物群的研究提供新的材料。  相似文献   
57.
58.
记述羽扑瘿螨科2个新种:忍冬双羽扑瘿螨Diptacus lonicerae sp.nov.,寄主为忍冬;山莓双羽扑瘿螨Diptacus rubi sp.nov.,寄主为山莓。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讨血清铜蓝蛋白(CP)联合透明质酸(HA)检测在肝纤维化患者诊断中的应用前景。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疑似肝纤维化患者226例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CP、HA水平进行联合检测,根据各项指标检测水平对患者做出诊断,并与金标准诊断方法肝穿刺活检结果进行对比。对CP、HA单独检测和联合检测的诊断结果进行统计对比,并对各组检查方法的灵敏度、特异度、假阳性率、假阴性率、准确度等进行统计对比,比较不同检查方法在不同肝纤维化分级患者中的诊断正确率。结果 226例患者中金标准诊断201例(88.94%)为肝纤维化,CP单独检测检出154例(68.14%),HA单独检测检出143例(63.27%),CP+HA联合检测检出195例(86.28%)。经Kappa一致性检验分析CP+HA联合检测与金标准结果有高度一致性,CP、HA单独检测与金标准结果为中等一致性。CP+HA联合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均高于CP、HA单独检测,方法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602、55.959、78.047,P=0.003、0.039、0.002)。在不同分级肝纤维化患者中,CP+HA联合检测在Ⅰ级、Ⅱ级纤维化检出率高于CP、HA单独检测,方法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432、8.324,P=0.007、0.010)。结论 CP联合HA检测在肝纤维化患者诊断中应用情况良好,有较高的诊断正确率,且对症状程度较轻的肝纤维化患者有较高的检出率,可作为肝纤维化诊断检查的主要手段加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0.
《生命科学研究》2014,(5):395-400
蓝铜蛋白是嗜酸氧化亚铁硫杆菌中铁呼吸电子传递的重要组分。蓝铜蛋白分子内的铜原子与His85、Cys138、His143以强健结合,与Met148以较弱的键结合,形成四面体结构。通过对His143位点的定点突变,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光谱学数据确定143位点是蓝铜蛋白与外界电子传递的关键位点。分子结构模型证明His143位点咪唑基团形成疏水屏障使铜离子不会暴露在溶液环境中。结果表明His143位点是蓝铜蛋白电子传递的关键部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