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1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14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2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和氨基酸比值系数法,对贵州五种野山茶种子氨基酸和主要脂肪酸成分含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五种野山茶种子中均含有13种氨基酸,不同种类的氨基酸总量差异极显著,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含量的差异显著(P0.01,P0.05),且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含量不同;长柱红山茶(Camellia longistyla)和贵州红山茶(C.kweichouensis)的氨基酸总量及人体必需氨基酸含量分别为33.01、13.29和26.33、10.38 mg·g~(-1)。(2)不同种类种子的千粒重、含油率、含水率皆呈显著差异(P0.01,P0.05),种子含油率与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正相关(R=0.556、P0.05),种子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与棕榈酸、饱和脂肪酸含量极显著负相关(R=-0.791,P0.01;R=-0.776,P0.01),其中长柱红山茶和贵州红山茶种子的含油率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分别为43.93%、71.89%和43.91%、71.85%。(3)小黄花茶(C.luteoflora)、皱叶瘤果茶(C.rhytidophylla)、贵州红山茶、长柱红山茶、美丽红山茶(C.delicata)所含必需氨基酸与总氨基酸比值分别为44.9、43.3、39.0、40.9、33.8,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比值分别为81.6、76.4、64.0、67.4、51.0,除了美丽红山茶的比值系数偏低外,其余4种均达到了WHO/FAO的理想蛋白质标准,种子蛋白质均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其中长柱红山茶和贵州红山茶的种子含油脂质量等级指标接近我国现行茶油标准(GB11765—2003),可以作为重要的优质油茶种质资源加以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92.
93.
用菌紫质膜以一维形式模拟了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ON-中心型感受野。实验表明菌紫质LB膜具有ON型和OFF型微分响应特性,对运动狭缝,所模拟的人工视网膜感受野的周边区和中心区都具有类高斯函数形式的滤波特性,整个人工视网膜感受野具有与高等动物视网膜相似的DOG滤波运算功能。  相似文献   
94.
两个猪瘟病毒野毒株gp55基因抗原编码序列的分析及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反转录-PCR方法扩增了吉林省猪瘟病毒(HCV)两个野毒株gp55基因的主要保护性抗原编码区,并将其克隆到PGEM_T载体中,然后用Sanger双地测定了其核苷酸序列,并推导了其氨基酸序徇。将测定的这两个HCV野毒株的部分序更与国内外已知的HCV序列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这两个野毒株的核苷酸序理的同生为94.9%,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7.4%,与1985-1992年意大利中部分离4个野毒的同源性  相似文献   
95.
野八角果实挥发油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野八角(IlliciumSimOnsnM。Xim”),俗称山八角,主要分布于贵州省西北部地区,资源丰富,果实含挥发油约四%~2%,主要成分为L.柠檬烯,占74%〔刁,有止咳、祛痰、镇痛和抑菌等功效饲I。为提高L.柠檬烯得宰,采用金属不锈钢丝作分馏塔板,根据沸点和停留时间不同进行分馏,收集馏分。经气一质联用分析,L一柠檬烯得率可提高到85%。1.材料与方法1.1材料野八角果实于60℃下烘干,碾成粗粉,用水蒸气蒸馏法得原油。采用玻璃管往,柱长33cm,直径5cm,外用石棉布包扎,保温。玻璃管内用不锈钢金属丝填充,作分离塔板[刘。以空气…  相似文献   
96.
孙坚原  付崇罗 《生理学报》1996,48(5):487-492
利用细胞外记录,在乌拉坦麻醉和三碘委按酚麻痹的37只新西兰兔上,考察刺激杏仁基底核对外膝体神经元感受野反应特性的影响。实验观察到,在117个具有“ON”反应外膝体神经元中,47个单位在电刺激杏仁基底核时不同程度地受到抑制或易化性影响,即细胞反应强度和/或感受野范围均有改变。产生这些影响的潜伏期为7-41ms,最大时程约28ms。撤除电刺激3min后,感受野反应特性即告恢复。单独刺激杏仁核不能引起外  相似文献   
97.
提出Gabor小波表达的概念及其在图象处理中实现的数学模型和算法框架,主要解决了运算中非正交性问题、收敛性问题,使得该算法及模型可以实现图象的分解和重建,并且可以应用于对视觉编码理论的解释。  相似文献   
98.
在前文提出模型基础上,给出了计算机模拟结果,从熵分布、朝向选择及编码效率等方面总结了Gabor小波表达模型的特点,讨论了该模型对于视觉编码中的编码效率、基函数选择以及参数空间选择等具有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
张维  李海燕  赖晓辉  杨允菲 《生态学杂志》2016,27(10):3105-3113
在天山峡谷野核桃分布的4条沟谷的阳坡和阴坡设置8个4000 m2样地,应用相邻格子法对野核桃每木调查,在不同尺度(面积)上采用方差/均值比率法和偏离指数(Cx)、负二项参数(K)、丛生指数(I)、平均拥挤度(m*)、聚块性指数(PAI)、聚集指数(Ca)等聚集强度指数对野核桃种群分布格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随尺度增大,野核桃种群由集群分布向随机分布过渡;在25 m2尺度上,种群整体呈集群分布,但不同样地种群聚集强度存在较大差异,西沟阴坡种群聚集程度最大,南沟阴坡种群聚集程度最小;在50~400 m2尺度上,种群整体呈随机分布.在25 m2尺度上,幼树、小树和壮年树均呈集群分布,壮年树聚集强度最大,小树聚集强度最小;当取样尺度达到200~400 m2时,幼树、小树、壮年树和大树均呈随机分布.野核桃种群格局规模为25 m2,格局强度为2.49~9.38 m2;种群组分中小树格局强度最大,壮年树格局强度最小.取样尺度与种群斑块大小接近,采用适合的测定方法并应用多指数综合判定,一般可获得可靠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0.
陶冶  张元明  周晓兵 《生态学杂志》2016,27(7):2239-2248
对伊犁河谷野果林20个群落60个样方土壤及环境因子调查取样,研究了野果林0~10和10~2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C)、全氮(N)、全磷(P)及全钾(K)的化学计量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 伊犁野果林0~10 cm土层土壤C、N、P、K含量分别为73.15、7.00、1.14和14.74 g·kg-1,C:N、C:P、C:K、N:P、N:K、P:K分别为10.37、62.73、5.05、6.05、0.48和0.08;除K和C:N外,0~10 cm土层均显著高于10~20 cm土层.P、K、C:N及P:K具有较高的稳定性(CV=8%~24%),其他指标具中等变异性(CV=28%~46%).土壤养分含量及化学计量比在不同取样地点、不同群落类型及不同坡向间均有显著差异.除C、N之间为幂函数关系外,土壤养分含量及其与化学计量比之间均为二次函数关系,体现了土壤养分化学计量特征之间的非线性耦合特征.坡向、降水量及温度是野果林土壤化学计量特征的主要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