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5篇
  免费   110篇
  国内免费   645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52篇
  2019年   61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51篇
  2016年   67篇
  2015年   75篇
  2014年   102篇
  2013年   82篇
  2012年   97篇
  2011年   100篇
  2010年   101篇
  2009年   103篇
  2008年   139篇
  2007年   96篇
  2006年   85篇
  2005年   93篇
  2004年   91篇
  2003年   78篇
  2002年   73篇
  2001年   67篇
  2000年   61篇
  1999年   47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47篇
  1996年   39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40篇
  1993年   31篇
  1992年   40篇
  1991年   37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33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49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66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应用生活垃圾渗出液对大型蚤进行急性毒性试验的研究,结果表明,生活垃圾渗出液对大型蚤48小时LD_(50)进口水为13.69%,出口火为15.63%,使100%大型蚤死亡的最小浓度分别为15%和50%。生活垃圾渗出液在较稀的浓度下,仍可以使大型蚤生长、繁殖,这可能跟生活垃圾中存在一定的生物所需的营养料有关,但对大型蚤仍具有一定的毒性。  相似文献   
42.
废水毒性检测的细菌学方法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人类生产活动和社会活动的不断增加,水资源越来趋显得溃乏。在废水的净化处理工艺中,生物降解处理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如何保证一个生物处理场的正常运行是当前生物科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欧美的某些处理场常因原废水中突然含有一些毒性物质,而导致活性污泥上浮,沉淀分离能力下降,严重的还会造成活性污泥失活和新的环境污染。对于原废水中的毒物,采用化学方法进行检测,困难是很大的。这是由于化学毒物的偶然性及废水组分的不确定性所决定的。微生物学检测方法以其速度快,方  相似文献   
43.
选育出两株利用葡萄糖废母液生产酒精的菌株S_(995)和S_8。S_(095)用于70%母液和30%糖蜜混合连续酒精发酵,醪液中酒精份平均可达10.1%。S_8用于50%、70%母液和50%、30%玉米糖化醪混合生产酒精,醪液中酒精份可达12.37%(实验室数据)和10%(实际生产数据)。  相似文献   
44.
微小RNA(microRNA,miRNA)是一类单链非编码小分子RNA,通过对靶基因的调控,在细胞的生长、分化、衰老、凋亡、自噬、迁移、侵袭等多种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长期、大量饮酒最终可引发慢性酒精中毒性脑病,造成患者神经精神损害。近年来的研究表明,miRNA也参与了慢性乙醇暴露诱导神经毒性的过程。本文综述了miRNA参与慢性乙醇暴露诱导神经毒性的机制,对慢性酒精中毒性脑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5.
中国新记录蓝藻—绿色微囊藻及其毒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蓝藻植物中的微囊藻属(Microcystis),是存在于湖泊、池塘、水库等环境中普生性藻类,其中一些种类能产生毒素。到目前为止,对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及其它的毒性研究国内外都进行了大量的工作;但对绿色微囊藻(Microcystis viridis)的形态描述、生态特性及  相似文献   
46.
铜对大鳞泥鳅幼鱼的毒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用流水和换水式试验,在水硬度为115mg/L(以CaCO_3计)条件下研究了铜对大鳞泥鳅幼鱼生长和存活的影响。试验从刚孵出的幼鱼开始,流水式试验持续30d,换水式试验历时16d。结果表明,在流水条件下铜对泥鳅幼鱼存活有明显影响的可观察效应浓度最低是41.2μg/L,而无可观察效应浓度则为25.2μg/L。根据对现存量的影响,用换水式试验测得铜的最低可观察效应浓度为38μg/L,无可观察效应浓度是19μg/L。  相似文献   
47.
为了减少农业生产中化学肥料的使用,本研究利用无机磷培养基对富磷的茶树(Camellia sinensis L.)根际微生物进行筛选,获得一株对磷酸三钙具有高效降解能力的真菌菌株JL-1,经鉴定为产红青霉(Penicillium rubens)。通过检测菌株JL-1在溶磷过程中发酵液的pH值、磷含量和有机酸含量变化发现,该菌株在无机磷培养基中,发酵液pH值与葡萄糖酸含量、pH值与磷含量以及葡萄糖酸与磷含量分别呈显著负相关、显著负相关和显著正相关,且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磷酸三钙颗粒表面存在被侵蚀痕迹,深入分析发现菌株JL-1通过分泌葡糖糖酸实现侵蚀磷酸三钙与溶磷的目的。通过单因素试验、Plackett-Burman设计试验、最陡爬坡试验和中心组合试验等一系列试验对培养条件进行优化发现,菌株JL-1溶解磷酸三钙的最佳碳源和氮源分别是葡萄糖和硫酸铵。葡萄糖含量、磷酸三钙含量和温度是影响菌株JL-1溶磷能力的主要因素,在葡萄糖29.8 g/L,磷酸三钙7.1 g/L,温度31.9℃的条件下,菌株JL-1在无机磷培养基中的溶磷能力达到最佳,溶磷量达到1 194.15 mg/L,是初始值的近3倍。在...  相似文献   
48.
研究了顺铂与噪声联合作用对耳蜗的毒性,发现联合作用后听阈偏移大于单独顺铂作用后阈移和单独噪声作用后阈移的总和。此外,联合作用后听觉脑干诱发电位振幅下降非常明显。结果表明,顺铂与噪声联合作用对内耳的毒性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49.
蔗糖—葡萄糖双功能酶传感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蔗糖转化酶酶管与葡萄糖氧化酶-葡萄糖变旋酶双酶电极构成一种新的蔗糖传感器。该传感器可以分别用于蔗糖及葡萄糖的测定。蔗糖经酶管作用产生α-D-葡萄糖,再用GOD-MUT双酶电极定糖。若是样品中蔗糖和葡萄糖共存,比较样品流经不同路径时传感器的响应值,可以排除葡萄糖对蔗糖测定的干扰。传感器的最适pH和温度范围分别为:5.0-6.5和30-40℃,在稳态法实验中,传感器的线性范围为:2.5×10^-4  相似文献   
50.
摘要 目的:评价多次尾静脉注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对小鼠的体内毒性作用。方法:48只健康ICR小鼠,按性别和体重随机分为4组(即对照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小鼠通过微静脉注射不同剂量hUC-MSCs悬浮液,间隔3天给药1次,共给药4次。记录小鼠摄食量、体重、体温,给药结束后恢复两周后牺牲动物作大体解剖,检查各个器官器质性病变;利用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CD3、CD4、CD8阳性细胞亚群数量;ELISA试剂盒检测血清IgM、IgG、C3、C4指标;对肺脏、脾脏、肾脏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较,注射不同剂量干细胞后一般观察、体重、体温、摄食量、IgM以及C3在给药期和恢复期均未发生显著变化。在恢复期,注射中、高剂量hUC-MSCs组血清IgG和C4水平略有降低,但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CD4阳性T细胞集群数量以及CD4/CD8系数在hUC-MSCs中、高剂量组显著上升(P<0.05)。大体剖检,除脾脏相比溶媒对照组略显增大外其它各器官均未发现肉眼可见明显异常;称重后发现hUC-MSCs高剂量组脾重量与溶媒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P<0.05)。脾脏、肺脏、肾脏病理学检测未见明显异常。结论:健康ICR小鼠尾静脉注射临床剂量hUC-MSCs(1×106 cells/kg)可能调动动物免疫反应,此外,未观察到hUC-MSCs对小鼠有明显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