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18篇
  免费   603篇
  国内免费   1807篇
  2024年   65篇
  2023年   193篇
  2022年   192篇
  2021年   230篇
  2020年   224篇
  2019年   203篇
  2018年   148篇
  2017年   196篇
  2016年   203篇
  2015年   267篇
  2014年   375篇
  2013年   249篇
  2012年   279篇
  2011年   333篇
  2010年   260篇
  2009年   280篇
  2008年   613篇
  2007年   314篇
  2006年   240篇
  2005年   266篇
  2004年   263篇
  2003年   264篇
  2002年   277篇
  2001年   277篇
  2000年   182篇
  1999年   172篇
  1998年   163篇
  1997年   159篇
  1996年   140篇
  1995年   138篇
  1994年   103篇
  1993年   88篇
  1992年   125篇
  1991年   99篇
  1990年   88篇
  1989年   90篇
  1988年   41篇
  1987年   30篇
  1986年   22篇
  1985年   33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7年   4篇
  1956年   3篇
  1955年   5篇
  195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鱼类的天然雌核发育   总被引:22,自引:4,他引:18  
葛伟 《水生生物学报》1989,13(3):274-286
1.孤雌生殖,雌核发育和杂合发育单性型种群在脊椎动物中是罕见的。尽管如此,到目前为止几乎已在各类脊椎动物中发现了单性型种群。该种群通常涉及3种繁殖方式,即孤雌生殖(parthenogenesis)、雌核发育(gynogenesis)和杂合发育(hybridogenesis)。  相似文献   
62.
武汉东湖磷含量的变动及其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总结了武汉东湖水体中磷含量(均以PO4计算)的周年逐月季节和年际变动及其分布上的差异(1973-1985年)。按面积加权法计算总磷的平均含量为0.244毫克/升(1983-1985年),总溶解磷和溶解活性磷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121毫克/升和0.051毫克/升(1981-1984年),总磷和总溶解磷周年中出现两次高峰含量,即春季(3-5月)和夏末秋初(8-9月)。低含量出现在水温最低的冬季(12-2月),周年中溶解活性磷高峰含量出现在冬末春初(1-3月),低含量多数出现在春天夏初(5-7月)。东湖水体中磷含量平面分布有明显的差异,而垂直分布表层和底层差异小,各种形态磷的组成中颗粒磷所占比较最大(1983-1984年平均值),平均占总磷63.4%,溶解非活性磷所占比较最小,平均占总磷12.0%。  相似文献   
63.
三七体细胞胚胎发生及人工种子研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桂进 《实验生物学报》1992,25(2):139-147
  相似文献   
64.
从来自人群的76株非Ol群霍乱弧菌中,有37株可用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霍乱专业实验室研制的B组弧菌O抗原系统(简称VBO系统)免疫的83种血清定型。可定型率为48.68%,分属12个血清型,其中以O2最多(14株)占37.8%;O32居第二位(6株),占16.2%;第三位是O10(5株),占13.5%,其他各型均检出不多。  相似文献   
65.
杨正时  钟熙   《微生物学通报》1990,17(2):105-107
在培养基中加入卵黄常用于鉴定革兰氏阳性细菌及某些厌氧菌,以检查其产生卵磷脂酶的能力。作者用以检查常见的革兰氏阴性杆菌(包括弧菌),发现它对某些细菌具有重要的鉴别价值,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6.
背联体贻贝棘尾虫的每一虫腹面含有相当于正常棘尾虫的腹面纤毛系统,背联两虫任意一侧属于一虫的背面有4列背触毛,它们的排列分布相似于正常棘昆虫的第1—4列背触毛,另一虫背面打2列背触毛,它们相似于正常棘尾虫的第5、6列背触毛。结果表明,背联体棘尾虫是其中两虫各以背面第4列和第5列背触毛之间的皮层区相联接形成的。也有的背联体中背部皮层联接区有变化。无性分裂中背联两虫皮层纤毛结构的形态发生相似于正常棘尾虫,并且两者其皮层纤毛器如口围带、额腹横棘毛、左、右缘棘毛和背触毛等相应结构的发育是同步进行的,推测背联两虫的皮层发育既是相对独立的,又有某种机制控制着相互间的协调。背联体棘昆虫在无性生殖周期中总是经历着一个调节成单体的过程,认为这于背联两虫都具有一套结构功能正常的运动胞器(特别是口围带),而产生向不同方向运动的“不协调”的力有关。  相似文献   
67.
本文在现有国际标准方法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某些可能影响方法准确性、精密度及实验效率的实验条件,并从目前我国多数实验室的实际装备情况出发提出了一个等效,较为实用和简捷的流水线法。  相似文献   
68.
69.
核桃属部分种的小孢子发生及核型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试验采用常规压片法,观察了核桃属(Juglans L.)四个种花粉母细胞(PMC)的减数分裂过程和花粉形态,检测了两个种的花粉生活力,分析研究了七个种的核型。结果表明,普通核桃(J.regia)核桃楸(J.mandskurica Maxim.)和黑核桃(J.nigra L.)的PMC减数分裂基本正常,但河北核桃PMC的减数分裂过程都极不正常,供试的七个种,除普通核桃为2C核型外,其余均为2B核型,仅黑核桃一种带有随体染色体。根据核型特点把七个种分成三组,并探讨了组间与组内种间的亲缘演化关系。作者认为,河北核桃应为一种独立的种,核桃科在系统发育上可能来源于染色体基数为8的两群)不同植物。  相似文献   
70.
生命现象与化学耗散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简单介绍了耗散结构理论的基础上,探讨了生命现象与耗散结构之间的联系,阐述了用化学耗散结构理论解释各种生物有序现象(如生物形态和生物振荡)和生物进化现象的可能性。强调了生命科学与非生命科学相结合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