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0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3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6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张海燕 《蛇志》1994,6(3):43-45
硝苯吡啶的药理及其非心血管疾病的临床应用张海燕广西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硝苯吡啶系一种钙通道阻滞剂,用以抗心绞痛及抗高血压。但近年来发现此药对多种器官平滑肌均有松驰作用[1],故临床上除了用于心血管疾病外尚广泛用以治疗消化、呼吸、神经等系统的疾病,并受到...  相似文献   
52.
《生理通讯》2007,26(4):111-111
SMUP型生物信号处理系统(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生理学教研究研制) 系统能在80586、P2、P3等微机上使用。功能多,实时处理能力强,可对血压、心电、脑电、细胞放电、脉搏、呼吸等生物信号进行多种处理,适用于循环、神经、呼吸、感官等系统的联机实验和资料处理。  相似文献   
53.
中草药是我国的宝贵财富,刺五加、茯苓、银耳、云芝等均具有抗菌、抗病毒、免疫调节和抗肿瘤作用。而干扰素(IFN)的三种类型(α、β、γ)也具有这种生物学效应,为了研究上述补气类中药有效成分这一药理效应的物质基础和分子介质,本文用刺五加甙及其多糖,羧甲基茯苓多糖、银耳多糖、云芝糖肽等中药有效成分进行 了干扰素促诱生效应的研究。  相似文献   
54.
刺五加多糖研究进展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刺五加多糖(Acanthopanax senticosus polysacharide ASPS)是从五加科植物刺五加(Aaanthopanax senticosus(Rupr.et Mxia)Harns)的根、根皮及果中提取分离的多糖.它是刺五加中除甙类外的另一类活性成分.报报道,刺五加中含有2%~6%碱溶性多糖及2.3%~5.7%水溶性多糖.本文就刺五加多糖的化学及药理学研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55.
姜花属植物二萜成分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姜花属植物二萜类成分及其药理活性的研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56.
甘松属植物化学和药理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对甘松属植物的化学和药理学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其主要成分为倍半萜类;主要药理作用有镇静、平滑肌解痉、降压、抗心律失常、增强耐缺氧能力、抗心肌缺血、抑菌等。  相似文献   
57.
大枣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本文综述大枣药用价值及功能食品开发情况。  相似文献   
58.
巴西人参原产于南美洲,当地人把它当做具有壮阳、增强体质等作用的草药。巴西人参已在我国广西、浙江等地引种栽培成功,现代研究发现,其主要含有三萜和三萜皂苷类、甾体类等多种化学成分,具有抗肿瘤、抗炎、保护胃黏膜等药理活性。本文通过对近年来巴西人参的研究情况进行综述,阐明已有的化学物质基础和药理作用,为其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和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9.
五加属植物白簕活性成分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加科五加属植物白簕Eleutherococcus trifoliatus具有较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近年来对其关注度持续增加。白簕化学成分主要有黄酮、咖啡酸单宁、多糖、皂苷、挥发油等;药理毒理活性研究表明,白簕的黄酮提取物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菌、抗病毒等作用,已开发出白簕消炎喷雾剂、白簕含氟牙膏、白金复方冲剂、白簕透明香皂、白簕茶等保健功能性产品;且白簕不具有急性毒性以及遗传毒性。本文对近年来白簕活性成分的有关研究及其保健品开发现状进行综述,认为白簕作为药食同源材料,虽受到重视,但对其成分研究还不够深入,相关产品有待深入开发。  相似文献   
60.
刘亚莉  毕植宁 《生理通讯》2005,24(5):133-134
由中国生理学会和中国神经科学会联合主办的“中国生理学会、中国神经科学会2005年神经内分泌免疫学术研讨会”于2005年9月19日在河南省焦作市顺利召开。来自综合大学、医学院校和有关研究机构等30个单位的60余名代表出席了会议,会议开幕式由中国生理学会消化内分泌生殖代谢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第四军医大学生理教研室朱运龙教授主持并致开幕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