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35篇
  免费   198篇
  国内免费   643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109篇
  2022年   120篇
  2021年   103篇
  2020年   95篇
  2019年   89篇
  2018年   57篇
  2017年   98篇
  2016年   117篇
  2015年   153篇
  2014年   270篇
  2013年   184篇
  2012年   219篇
  2011年   223篇
  2010年   191篇
  2009年   206篇
  2008年   251篇
  2007年   188篇
  2006年   168篇
  2005年   181篇
  2004年   140篇
  2003年   111篇
  2002年   106篇
  2001年   87篇
  2000年   124篇
  1999年   64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61篇
  1996年   49篇
  1995年   54篇
  1994年   38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4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利用细菌作为一种癌症治疗手段已有较长的历史。随着对肿瘤微环境和免疫机制等相关问题的不断探究,细菌疗法已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平台技术,为肿瘤的免疫治疗开辟了新策略、新潜能。某些细菌依靠其自身特性,能够特异性靶向肿瘤组织,不仅对肿瘤生长产生直接抑制作用,还能刺激机体产生固有和适应性免疫应答,从而显著提升抗肿瘤治疗的疗效,甚至有助于解决转移性肿瘤等难题。通过基因工程技术,从基因水平上调控细菌的分子机制来定制其生物功能,高效递送各种免疫治疗剂至肿瘤病灶处而发挥作用,达到精确调控、有效激活的目的,这是其他药物传递系统所无法比拟的。此外,肿瘤靶向型细菌介导的治疗方案既可作为单一疗法应用,也可与其他治疗方式如化疗、放疗和光热治疗等联合,以获得更佳的临床治疗结果。因此,该文主要讨论了活细菌发挥肿瘤靶向性和抗肿瘤免疫作用的关键,总结了生物工程菌用于免疫治疗的相关研究及其与其他治疗方式联合应用的优势,为细菌疗法的进一步研究与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2.
最近大量的研究表明,肠道微生物与帕金森病、抑郁症、孤独症谱系障碍和阿尔茨海默症等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其中涉及神经内分泌代谢、神经和免疫等途径,肠道微生物稳态经由以上途径参与大脑功能的维持与调控。反之,脑功能的紊乱也会破坏微生物组成以及肠道屏障的完整性。“肠-微生物-脑轴”近年来成为神经科学研究的焦点。肠道微生物产生的代谢产物可从肠腔进入人体血液循环系统,通过靶向特定器官、调控信号通路以及配-受体结合等方式,调控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与发展。针对“肠-微生物-脑轴”所研发的多种微生物药物为治疗神经系统疾病打开了新的窗口,然而其具体作用机制仍不明确。本综述介绍微生物药物在神经系统疾病治疗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解析其可能的作用机制,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53.
几种海洋动物药中氨基酸的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道了中药瓦楞子、蛤壳、贝齿、鱼脑石、鹅管石中的氨基酸分析,结果表明分别含有13~16种氨基酸,为全面深入地研究和开发这几种海洋动物药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4.
张美婷  丁明 《生命科学》2023,(6):816-823
药物开发过程面临多重挑战,而靶标确证是其中的重要一环。如何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发现和确认小分子药物的靶标是目前研究人员的主要工作内容之一。化学蛋白质组学整合了细胞生物学、合成化学和生物质谱等多门学科,为药物的靶标筛选提供了新平台。本文对近年来发展的基于生物质谱的化学蛋白质组学药物靶标鉴定技术进行了总结,结合具体应用分析其优缺点,并对该类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进行总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55.
俞嘉瑞  袁海生 《菌物学报》2023,42(1):86-100
外生菌根真菌作为树木的共生伙伴,是森林生态系统重要组成部分,在森林天然更新、植物抗逆性形成、协助植物吸收限制性营养等方面扮演重要角色。真菌和植物跨界共生具有复杂的分子互作过程,在共生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分子互作机制,其调控反馈网络还有许多未知。基因组与转录组研究技术和方法的进步,为一些新的信号分子、效应蛋白以及相关通路的发现提供了可能。真菌与宿主植物之间营养转移调控对共生的影响也逐渐受到关注,营养相关的转运蛋白对共生的建立和维持提供了物质基础。真菌的宿主选择机制是值得重点关注的领域,由于外生菌根真菌的多谱系起源和演化史中存在多次宿主转换事件,真菌演化出多样的应对机制用来区分相容性宿主、不相容性宿主和非宿主。通过对不同真菌与宿主植物的组学研究,宿主选择机制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本文对近十年来国内外的研究报道进行梳理与总结,并对未来在该领域的探索方向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56.
摘要 目的:观察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合并腹腔感染(IAI)患者病原菌分布,分析药物敏感性,同时探讨其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本研究纳入2017年1月~2022年1月期间来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二医院接受治疗并确诊的SAP合并IAI患者100例,采集患者腹水标本,观察其病原菌分布,分析药物敏感性。入院后收集患者人口学特征、实验室检查等资料,探讨患者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100例SAP合并IAI患者腹水标本中,分离出186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有108株,占比58.06%。革兰阳性菌51株,占比27.42%。真菌27株,占比14.52%。鲍曼不动杆菌对不同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均较低,大肠埃希菌对厄他培南、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庆大霉素、美罗培南的敏感性较高,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敏感性较高,葡萄球菌属对替加环素、万古霉素、利奈唑胺的敏感性较高,屎肠球菌对替加环素、利奈唑胺的敏感性较高,粪肠球菌对氨苄西林、万古霉素、环丙沙星、替加环素的敏感性较高。单因素分析显示,SAP合并IAI患者院内死亡与器官障碍数目、膀胱压、入院时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 II)评分、白细胞计数(WBC)、血钙、红细胞压积(HCT)、总胆固醇(TC)、甘油三醋(TG)、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氧分压(PaO2)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器官障碍数目偏多、血钙偏低、CRP偏高、APACHE II评分偏高、膀胱压偏高、PaO2偏低、WBC偏高是导致SAP合并IAI患者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SAP合并IAI患者病原菌分布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主要的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耐药率高。此外,器官障碍数目偏多、血钙偏低、CRP偏高、APACHE II评分偏高、膀胱压偏高、PaO2偏低、WBC偏高是影响SAP合并IAI患者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7.
磷脂转运蛋白的结构及其生物学意义朱全胜,查锡良(上海医科大学生化教研室,上海200032)关键词磷脂转运蛋白,磷脂,细胞膜细胞膜由磷脂双层组成,双分子层中的磷脂分子时刻处在变化之中,不仅表现为磷脂分子从合成部位持续流向细胞膜及膜脂反向流到细胞内,而且...  相似文献   
58.
提出神经元胞浆转运的两相流模型,对胞浆快转运和慢转运进行统一的流体力学描述,给出微粒转运与胞浆流动的定量关系。  相似文献   
59.
60.
大肠杆菌表达的重组人PAI—1的纯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平  何诚 《生物化学杂志》1996,12(6):729-73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